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启明1158-第9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全国民众都开始关注西域,了解西域,知道他们的国家在过去曾经对西域拥有过不可置疑的主权。
  并且过去的无数岁月之中,中原战士们为了西域这片土地曾经进行过无比英勇的斗争,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应该随着时间被遗忘,而应该随着时间流逝越发深入人心,成为民族记忆。
  苏咏霖也深有感触,亲自提笔创作文章,写了一篇关于安西军中一个小兵和一个小军官的短篇小说故事,将其投稿到树人书社。
  有了苏咏霖的带头作用,无数有文学梦想和文学才能的人开始就这一系列的素材进行大量的文学创作,从张骞出使西域写到十三将士归玉门,从汉武帝开拓西域写到班超经营西域。
  宣传部以此为突破点,以中都为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西域故事,投入大量宣传资源,让西域故事在全国遍地开花。
  短期内,从中都开始,一股渐渐席卷全国的【西域热】出现了。
  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苏咏霖和宣传部意料之中的全民西域热,也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小插曲。
  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复兴会妇女部下属戏剧团完成一系列准备、准备正式展开全国巡演的时候,主导人赵惜蕊听苏咏霖说起全国目前的宣传口径的事情,很感兴趣。
  思维敏锐的赵惜蕊抓住了这股西域热潮带来的机遇,拍板决定顺应这股西域热潮,排演一出与此相关的故事,并且在中都做初演。
  借此热潮,一炮打响戏剧团的名声和戏剧这种全新艺术形式的名声,正式拉开戏剧团全国巡演的序幕。
  对于赵惜蕊的想法,苏咏霖是表示支持的。
  “戏剧团不仅有艺术属性,也应该有政治属性,做得好的话,戏剧团会成为一个不亚于宣传部的超强宣传工具,对于整个宣传口的工作来说,其作用甚至不会亚于宣传口的努力。”
  有了苏咏霖的表态支持,赵惜蕊就决定放手去做。
  不过当时戏剧团主要排演的剧目是《白毛女》、《半夜鸡叫》、《地主家也没余粮》、《壮丁阿贵》等强烈批判旧时代封建制度的剧目,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意义。
  戏剧团的很多人都认为戏剧团应该以绝对正确的政治面目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向大众宣扬正确的政治观念,打击旧时代旧观念。
  西域热潮并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主要核心思想也不在阶级斗争方面,反而是要颂扬一些封建统治阶层的人,不太符合戏剧团创立的初衷。
  所以他们对赵惜蕊的这一建议表示质疑。
  对此,赵惜蕊耐心地做大家的工作。
  “艺术总归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政治引导,也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家国情怀,忠孝节义,这些和阶级斗争没什么关系,但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难道就不重要吗?
  大明对于之前的历朝历代,讲究一个批判继承,不仅要批判他们的剥削欺压民众的罪过,也要继承一些好的东西,家国情怀也好,道德情操也好,面对外敌时不惜一切的抗争精神,我们难道要放弃吗?”
  赵惜蕊的这番讲话很有说服力,说服了不少对此怀有疑虑的人。
  于是在赵惜蕊的主持下,戏剧团选中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准备就这一故事展开,创作一个剧本,排一出新戏。
  时间紧,任务重,赵惜蕊带头,所有人卯足了精神,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力投入了工作之中。


第1448章 《十三将士归玉门》
  赵惜蕊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不仅是因为这个故事里有家国情怀和热血沸腾的战斗、有令人为之潸然泪下的悲壮,也是因为其中有一位没有姓名的女子参与其中。
  车师后国的王后的先辈是汉人,她念及故国之情,于是暗中向耿恭等人提供情报和粮秣,支持他坚守下去。
  虽然她没有留下姓名,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同样能够得到颂扬。
  赵惜蕊亲自参与到编剧和导演工作之中,为这出剧目的排演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并且还通过复兴会的宣传系统在整个中都打广告,说复兴会妇女部下属戏剧团要演出戏剧了,欢迎大家免费观看。
  复兴会的宣传系统很给力,很快就让整个中都城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不过对于戏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们不太明白。
  这个时候,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配合当下的西域热潮,很多人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戏剧,但是既然涉及到曾经西域的故事,那么他们还是很愿意去看一看的。
  反正免费不要钱,看一眼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就是了。
  对于赵惜蕊一力推动的《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戏剧编排工作,苏咏霖强烈支持,在演出之前最后的一场彩排时,苏咏霖带着朝廷高官和复兴会的主要干部们一起去观看、捧场。
  然后对这出剧目给出了相当不错的评价。
  赵惜蕊有不错的史学功底,早前她身处大后方,最长看的书就是史书。
  为了这出剧目,她还临时突击观看史书中关于这个故事的篇目,了解了一下时代背景,还专门咨询了国史司的一些史学专家,所以这出剧目在还原历史方面做得很到位。
  然后在布景、演员选择、台词、转场、服化道具等等各方面上,赵惜蕊作为实际上的总导演也做得很到位。
  因为耿恭等人在西域转战坚持一年多的时间,期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苦熬,赵惜蕊也着重于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表现夏天艳阳高照的时候,就多用灯光集中照明,演员还要脱掉大部分衣物,只套着皮甲表演。
  表现冬天苦寒的时候,演员需要穿的很厚实,还要找来柳絮充当雪花,用大扇子装在转轮上,摇动转轮制造较大的风量,表现出寒风瑟瑟的状态等等。
  下雨天的时候就在表演台的顶棚上往下洒水,水量由小到大,最后达到瓢泼大雨的模拟状态。
  尤其在耿恭趁着暴风雨之夜偷袭匈奴军营的那段戏中,也不知道赵惜蕊弄来了多少水,所有演员就和落汤鸡一样表现出了暴风雨之夜拼死搏杀的场景,表现力非常强。
  除此之外,他们还准备了沙子、石块、黄土城墙等等较大规模的道具,力求演绎出耿恭等汉朝将士苦苦支撑的艰难险阻。
  当然,这场剧目排练的如此成功,需要特别鸣谢虎贲禁卫军的帮助。
  为了将这出戏演好,赵惜蕊找到了苏勇,向他请求帮助,于是苏勇派来了几名虎贲禁卫军的军官提供了专业指导意见,帮助赵惜蕊培训男演员,让他们至少知道真正的军队是怎么守城以及肉搏厮杀的。
  最后一场“实弹”级别的彩排结束之后,苏咏霖带头站立鼓掌,官员们和干部们一起为全体演员和主创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扬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并且自掏腰包请他们大吃了一顿。
  有了苏咏霖的肯定,戏剧团全员斗志昂扬,自信提升,于洪武十年五月十五日的晚上,在繁华大街的街角处搭建戏剧台,正式进行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演出。
  苏咏霖当天晚上抽出了一点时间,在戏剧台东南角的茶楼顶楼包了一间茶房,在里头观看了这一场一定会载入史册的演出。
  从满场观众的熙熙攘攘,到鸦雀无声,再到哭喊声响成一片,还有最后那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呼喊,苏咏霖都全程经历了。
  一个时辰之后,全体演职人员上场谢幕之时,观众们的掌声和呼喊声甚至能够从繁华大街传到解放大街,使得大街上的食客们非常惊讶,不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之后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场演出结束之后,看了演出的观众们无一不化身为高行动力度的自来水,大力向身边人推荐这场演出,说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全新演出,给他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全新震撼体验。
  很多没看过的人对此表示十分好奇。
  还有一些没有第一时间去比较好的观看位置抢占位置的人十分后悔,觉得自己站得太远了,没有在最好的观看角度看到演员们精彩的演出,非常强烈的想要再看一遍。
  于是他们纷纷前往复兴会妇女部驻地门口请愿,或者跑到民情咨询室里面向里头的工作人反应,希望知道下一次的演出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地方举办,以及能不能多来几次这样的演出之类的。
  因为反响过于热烈,民情咨询室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把这个事情上报宫中,直接让苏咏霖知道了。
  苏咏霖知道以后,很高兴,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赵惜蕊。
  “这场仗,打的真是太漂亮了,我的皇后殿下,接下来的棋,你打算怎么下?”
  赵惜蕊颇为骄傲的笑了笑。
  “怎么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可是你告诉我的,现在星星之火已成,只需要按部就班展开全国巡演,一切就都会成为我们想看到的模样,就从中都开始,我要让妇女部戏剧团之名响彻全国!”
  赵惜蕊说行动就行动,顺着西域热的热潮,这部《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戏剧一时间引起剧烈反响,在中都引起了观剧狂潮。
  接下来的数日,为了响应民众的观剧心愿,戏剧团员们每天夕阳西下后都连续表演两次《十三将士归玉门》,耗尽精力。
  但是这样也不能满足更多民众想要看剧的愿望。
  民情咨询室还是不断接到诸如【去晚了连落脚地都没有】【站的位置太远都听不太清楚演员们的声音】之类的回应。
  这些情况足以证明这新式演出戏剧到底是多么的受欢迎。


第1449章 中都观剧狂潮
  为了顺应民众的观剧心愿,赵惜蕊让妇女部的工作人员们协助戏剧团员们,在解放大街的街角处也搭建了同样规模的戏剧台。
  一个晚上分成两个表演组,每组表演两次,从两场表演扩充到四场表演。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们还会在一场表演结束之后劝说观剧的观众们离开,将位置让给还没看过的人,以此让更多的人得以享受这出剧目带来的观剧体验。
  尽管如此,戏剧团也难以满足更多民众想要看演出的愿望,而且有些人并不满足于只看一遍。
  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演员人数不足的问题,演出效率已经不能继续提高了,否则对于演员们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肖翠等妇女部工作人员多次开会,得出的结论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尽快招募更多的优秀演员加强培训,一个是搭建更多的戏剧表演台,分散观影人群,让人们不用人挤人。
  而赵惜蕊则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搭建专门的戏剧院,用票证制度代替种种维持安保的手段的想法。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
  当下的难题在于戏剧团的表演一举击中了民众迫切需要新式休闲娱乐项目来满足身心需求的需求,太过于受欢迎,以至于每次开演都要面临人山人海的局面。
  于是乎不得不出动中都禁卫军来维持安保秩序,否则表演甚至无法开始。
  这种甜蜜的烦恼是大家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的。
  就算是赵惜蕊本人也没有想到戏剧表演居然是那么的受欢迎,居然能吸引到那么多人争抢着观看,甚至有人提前一两个时辰到戏剧台周围抢占观剧位置。
  毫不夸张地说,《十三将士归玉门》这个剧目是真的被演出了名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