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孙元化任登莱巡抚,东江镇归孙元化管,孔有德他们也就是这个时期被调到登州。
  但孙承宗也算东江半个领导,必竟大伙各在辽东辽南,算一个战区吧。
  所以丁毅分别发向两边。
  然后孙元化率先得到捷报,第一时间派人送到京城。
  快马进京后,兵部尚书正在皇帝面前议事,就直接送到宫里。
  王承恩看到,简直喜极而泣。
  自盖复金三州被后金占据后,百万辽民也被后金统治,更在老奴期间,饿死冻死不知多少辽民。
  这简直是一个皇朝的耻辱,一个民族的耻辱。
  别人不知道,只有王承恩知道,崇祯心中的复土情节,非常重。
  他一心想超越皇兄,完成皇兄完成不了的事业。
  他重用丁毅,就是因为丁毅能打胜仗,能帮崇祯打赢后金。
  皇兄在辽东养兵几十万,耗饷银几百万,才打了几次胜仗?才杀了多后金兵。
  而丁毅在崇祯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屡战屡胜,先破金州,眼下又破盖州,复州,永宁,真正是在与后金的几十年对战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王承恩就知道崇祯皇帝,一定会很高兴,很兴奋。
  “哈哈哈哈。”崇祯皇帝几乎失去皇帝陛下应有的威严,他拿着捷报,忍不住哈哈大笑,激动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念不绝。
  “大破盖州,砍首上千,其中后金与蒙古人首级五百,好,好,好,不亏是朕的第一猛将。”
  “哈哈哈,丁毅好,打的好。”
  崇祯皇帝边看边笑,好不高兴,连看了几遍后,才回过神来,身前各位大臣眼巴巴的看着他,都想看。
  “梁廷栋,你说的对,丁毅一定要守住金州的。”崇祯大喜,先把捷报递给梁廷栋。
  周延儒和温体仁等人,顿时羡慕的看向他,一脸的忌妒。
  梁廷栋看完也是心花怒放,他也故意拿在手上,不给其他人,搞的周延儒等人瞪着眼睛看向他,狠不能直接抢过来。
  “丁毅说的对,全懒圣上天恩,大明之威才能传遍辽南。”
  “这一战,真正打出咱们大明的气势和威严,定让建奴丧魂飞胆,痛哭流涕。”
  “只是……”梁廷栋脸上出现悲痛之色:“旅顺六千大军,死伤过半,丁毅又被炮火所伤,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强旅顺的防备,守住金州要紧。”
  “旅顺大军死伤过半了?丁毅还受了伤?”周延儒一脸不可思义。
  刚说要调丁毅去大凌河,他的兵马就损失一半,自个还受了伤?尼娘的,伤的真是时候啊。
  温体仁二话不说,赶紧道:“丁毅伤的重不重?不如请宫中御医前去看看?”
  “朕自有此意,传旨,让宫中御医去一趟旅顺,一定要治好丁毅的伤。”崇祯心疼极了,这么能打仗的良将,可千万不能有事。
  这下,刚刚说好让丁毅带兵去大凌河的事,瞬息就黄了。
  周延儒和温体仁面面相觑,也没办法。
  一个多时辰后,天色已暗,梁廷栋快步走出皇城。
  外面有顶轿子在等着他。
  明朝前期有严格的禁轿令,制度也一度很完善,但后期不断削弱,大家慢慢开始攀比,到了张居正时,据说他曾用过32人的大轿,里面像个房间一样什么都有,极尽奢华。
  眼下在北京城,轿子也是身份地位的像征。
  身为兵部尚书,梁廷栋的是八人大轿,里面最多可以乘坐三人。
  他快步走到轿前,边上有人替他掀起轿帘,他弯腰钻了进去,很快起轿。
  “见过梁大人。”里面早有人坐着,一直在等他。
  正是丁毅的部下,旅顺营驻京办事处主任杨永。
  “圣上很高兴,很兴奋,这份捷报来的很及时。”梁廷栋哈哈大笑,心情很好,还亲呢的拍拍杨永。
  丁毅为什么要和他合作,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很好相处。
  收了钱就肯办事,而且没啥架子。
  换成周延儒和温体仁,他们永远不可能和杨永这样的小人物,同乘一台轿子的。
  就算要和杨永说话,他们也一定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还亏的梁大人居中帮忙,要不然咱们旅顺营上次就被调出去了。”杨永低眉顺眼道。
  他这样子,学丁毅学的很像,非常谦逊。
  丁毅在徐大堡第一次见他,就觉的他很聪明,有头脑,说话很有条理,这也是后来派他过来京城的原因之一。
  梁廷栋得意的抚了抚小胡须,其实也没几根,笑道:“丁参将很懂事,很会做人,本官看好他。”
  “。。”杨永眼睛一亮,参将了?
  刚刚在宫中,崇祯和几位内阁大臣又争了半天,崇祯是想升丁毅为总兵的,但眼下皮岛有徐敷奏代总兵事,而且这次徐敷奏等皮岛诸将也在功劳薄上,他们一起打的镇江等地。
  按崇祯的意思,调徐敷奏去其他镇,丁毅任东江副总兵代总兵事。
  但周延儒和温体仁、吴宗达等纷纷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你丁毅升两三级,那徐敷奏怎么升?
  其他有功的陈有时,毛永义怎么升?个个升总兵吗?


第258章 惨烈的大凌河
  崇祯没办法,经过几个小时的决策争论后,议定升丁毅为旅顺参将,子孙世袭锦衣卫千户,陈有时毛永义升为副将(副总兵),徐敷奏升总兵,终于去了个代字,加龙虎将军,子孙世袭锦衣卫百户。
  其他有功人员俱得到升赏,而且丁毅报功人员里,还有原百户杨永,丁石头。
  徐大堡之战后,杨永升百户,丁石头升总旗。
  之后两人一直在北京办事处,还很好的完成威胁骆养性的事。
  这次两人都在有功人员的名单里,杨永转升千总,丁石头转升把总。
  “杨百户以后就是千总大人了啊,恭喜恭喜。”梁廷栋笑道。
  杨永大喜,连忙道:“多谢梁大人的美言和关照。”
  说罢赶紧从袖子里摸出几张银票,直接塞到梁廷栋的手上。
  梁廷栋也不客气,大方接过,看也没看,塞进袖子里。
  因为他心中知道,丁毅这人,出手挺大方的,不会少。
  两人又聊了几句,突然梁廷栋好像想到什么,眉头紧皱:“对了,你赶紧问问丁毅,你们旅顺,得罪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了?”
  “。。”杨永一脸蒙比,他摇摇头:“不会吧,咱们在旅顺,与内阁几位大人,素来没有瓜葛?”
  “他们几个,今天拼了命要把丁毅从旅顺调走,我看你们之间,是不是有误会,周是首辅,温可能接着做首辅,丁参将是聪明人,尽量不要与这些人结仇才对。”
  杨永郑重其事的点头:“小的知道了,定会回去禀告的。”
  杨永想了想,赶紧问:“京城中与周温交好的,还有谁?”
  梁廷栋微眯着眼睛,顿了顿:“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张道濬好像与他们关系不错,你们会不会得罪了锦衣卫的人?”
  杨永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缓缓摇头:“没有,绝对没有。”
  …………………………
  八月二十六,总兵吴襄与宋伟带兵六千,从锦州前去大凌河救援,后金阿济格带兵相迎,当天大雾,双方视线都不好。
  突然在雾中相遇,明军大惊,后金先愣了下,但阿济格马上下令冲锋。
  明军一触即溃,瞬息就败了。
  还好雾大,后金军也怕明军有埋伏,不敢死追,吴襄和宋伟带着残兵跑了回去,明军第二次增援失败。
  九月十日朝庭的封赏到了旅顺和皮岛。
  旅顺诸将也得到升赏,除丁毅升为参将外,原六个守备俱升一级,为游击,很多千总升为守备。
  阮思青升千总,葡人西劳经升千总,让他大为高兴,没想到能在明军当官。
  以前旅顺诸将得到朝庭升赏都很高兴的,但眼下似乎都无所谓。
  因为在旅顺,大伙的官职都不是按朝庭升的来。
  丁毅让他们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官。
  所以大伙慢慢习惯了眼下各自的位置,但好歹也算升官,丁毅下令放假两天,大伙一起放松放松。
  随升赏而来的有朝庭给的一万赏银,原本按规定有两万两左右,七扣八扣,最后到丁毅手上也只有七千两。
  丁毅当然不会说什么,还拿了二百两打发了来送赏的人,他向来出手大方,现在在北京城中都有名,如果能到这边来升赏,宫中很多人想抢着来。
  当天还来了一名御医,替丁毅看过后,回去便激动的道:“丁参将被炮火所伤,差之毫厘就会送命,全懒圣上天恩活了下来。”
  “依微臣看,最少要静养三个月以上才能复元。”
  崇祯听的心想,还好没派丁毅去大凌河。
  九月十日,吴襄和宋伟再次领兵六千,第三次去救大凌河。
  皇太极得到消息,带兵迎了上去,他和多铎走在前面,很快被明军哨骑发现。
  明军六千人一涌而上,皇太极不等后军,下令身边两百亲兵迎上。
  两百人冲六千人,明军六千人大败。
  接着皇太极后军赶到,一通追杀,六千明军大败而回,比上次更惨。
  不知道是皇太极厉害,还是明军无能,他两百亲兵大败六千明军。
  而且皇太极很快想到一个假增援的办法,让人穿着明军衣服喊杀着冲向后金大营,祖大寿信以为真,立即率兵冲出来,想内外夹攻突出重围,结果自然又是大败,还被包了饺子,要不是他的兵马比较精锐,拼命冲杀,差点就回不去。
  经过这次假增援之后,祖大寿变成惊弓之鸟,再也不敢相信救援了,打定注意死守不出。(丁毅事后知道,也不敢相信,就他这智商,还能成为辽东将门领袖,难怪明军一败再败了。)
  此时,从八月六日后金围城到九月十九假增援,大凌河被围四十八天,城中明军早已断粮,里面的明军没办法下,只好先杀战马,吃马肉,马几乎被杀尽之后,就开始吃人。
  先吃手无寸铁,被征召来筑城的民夫和工匠,接着吃士兵。
  史书上记载:城中正“炊骨析骸,古所未闻。”
  什么意思呢,就是用人骨头当柴烧,把人肉割下来烤着吃。
  整个城中到处是人的遗骸,到处在烧人肉吃,此时的大凌河已变成了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阴森森的阴曹地府。
  到最后城破投降的时候,原先城中三万多人,只余下一万一千多人,和马匹三十二。
  大凌河之战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围城与守城之间,真正战死的明军不到千人,由此可见被吃了多少人?
  而余下的这一万多人,全是精壮的兵士,他们转身成为后金的精兵,从此手持刀剑,开始屠杀明国军民。
  整个大凌河之战,明军数次增援,最后一次增援四万兵马,后金一字排开四十门新铸的红夷大炮,一顿乱轰,接着又有火攻,明军很快也崩了,除了吴襄和宋伟这两位逃跑名将,带着三十多人跑回来,四万兵马全军覆没,最少有三万多人直接投降了后金。
  而后金通过围点打援的方式,不但达到了战役目的,前后收降明军四万多精兵,进一步壮大了他们的实力。
  丁毅在旅顺拼命打,拼命打,好不容易灭了上万后金汉军。
  皇太极在大凌河一战,得到四万新汉军,且更加精锐。
  大凌河之役,可谓明朝史上最惨烈的围城战,百姓的性命在国战之中,如同蝼蚁,一文不值。


第259章 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