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超歪歪嘴:“尼娘的,这些人与温,都在朝廷里说大人坏话。”
  “俺想着,不杀一两个,怕是镇不住他们。”
  “嘶。”两人倒吸一口冷气:“他可是首辅?”
  这和杀皇帝没啥区别了吧?这不等于造反了吗?
  “怎么?你两不敢?”路超狞笑道。
  “不是不是。”杨永马上摇头,怒道:“老子骆养性都敢弄,还怕温体仁。”
  “这不就成了。”路超笑道:“合计下,怎么干吧。”
  两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来真的了,当下也没什么犹豫的。
  丁大人要杀温体仁,如果他们有异议,相信丁大人,再多杀两个也无所谓。
  连首辅都敢杀,杨永和丁石头不觉的丁毅还有谁不敢杀了?
  路超道,6月温打倒了周,可以用这个作文章,然后推到周身上。
  原来路超5月份就到了京城,一直在调查收集情报,到了这个时候,才来找两人。
  两人听完,心中隐隐有阵寒意。
  突然就觉的,刚才的酒和小娘,都不香了。
  路超接着话题一转,又拉着两人喝酒,两人只好相陪。
  路超说,当年丁大人,在徐大堡如何辛苦,带着大家拼死杀出重围,逃到旅顺。
  张大人死时,还叫大伙同心协力。
  说到张成,杨永和丁石头一脸悲痛,前事缓缓闪过脑海,丁大人走到这步,真不容易,朝廷却有小人,偏要和丁大人作对。
  路超又道,自己两年前就娶老婆了,后来送到旅顺,眼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都能打酱油了,媳妇在旅顺可开心了,儿子女儿天天上学,都会识字,将来肯定比自己有前途。
  多亏了丁大人的啊,咱们才能安心。
  杨永和丁石头再次面面相觑,对视一眼。
  路超说完后,杨永想了想,很真诚的道:“路千总来的正好。”
  “其实我最近也有事想向丁大人汇报。”
  “哦,什么事?”路超笑问。
  “媳妇在京城住的不惯,这里花费太高,我想让她带着儿子回旅顺。而且。”杨永又道:“咱们干这行的,总归危险,媳妇儿子离远点,能保她们平安啊。”
  丁石头赶紧道:“我媳妇也是,想和嫂子一起回旅顺。”
  路超大急:“你们别误会啊,我没别的意思。”
  “路千总你说那去了,咱们也是想一心办好丁大人的事,女人儿子在边上,总是不好。”杨和丁马上道。
  “哎。”路超很为难道:“你们这样啊,丁大人又要骂我了。好吧好吧。”


第365章 鸡蛋案
  董延献是周延儒的幕僚,周延儒1641年复出再任内阁首辅时,他与吴昌时狼狈为奸,收受贿赂。
  史上记载:“凡求巡抚、总兵,先通贿于廷献,然后得之”。
  周延儒倒台后,董廷献下狱。
  也就是说,明末那时候,谁想当巡抚和总兵,先贿赂董延献,就能得到了。
  这次是周延儒第一次下台,估计他当时心里挺冤的,心态也崩了,这也为以后复出后,一心捞钱打下基础。
  周延儒下台后,董延献的日子也不好过,周延儒先回宜兴老家,董延献留在京城。
  周介绍他到同乡吴宗达府上先混着。
  吴宗达也是宜兴人,和周还有姻亲,算是他的死党。
  董延献寄人篱下,过的当然没有以前舒泰。
  当初是周延儒举荐吴宗达和温体仁一起入阁,眼下温体仁为了板倒周延儒,背后下黑手,无耻下作,所以董每每想到此事,都要破口大骂温体仁。
  有时吴宗达也会召见他,询问一些事情,他总会大骂温体仁几句,一来二去,吴宗达挺尴尬的,也不召见他了。
  董延献在府里没什么谈的来的人,不识字的他看不起,识字的基本都是吴的家人,都与他隐隐保持着距离。
  所以无聊时,他经常出去喝酒,有次喝的比较多,醉熏熏的回家,突然遇到两个劫匪,差点把董延献给捅了,还好有个叫李原的青年路过,挺身而出救了他。
  然后得知,李原是陕西民变跑出来的灾民,还识几个字,正在京城寻事做,董延献为表示感谢,厚着脸皮找到吴宗达,求他给个事干干。
  吴家在京城有些产业,便卖个人情,让李原去个卖绸布的店里做了个伙计。
  董延献和李原聊了两次后,发现李原不但识字,还能说会道,和自己也很聊的来,甚至有共同语言,最妙的是李原和他一样讨厌温体仁,这让董延献简直以为遇到知音。
  空闲时,两人还经常一起坐下喝点小酒。
  董延献常说,等周大人将来复出,我带你去周府,岂能做别人家仆。
  李原非常感谢,董先生你人真好,如我的叔伯长辈啊,来,我再敬你一杯。
  有日两人又谈到温体仁,董延献又借着酒意,破口大骂,一点读书人的礼仪都没有。
  李原也同仇敌忾的骂。
  骂着骂着,李原道,岂能这么偏宜这种贼子,当让他身败名裂。
  董延献借着酒意道,没有用,他现在正受庞,陛下很信任他。
  李原道,那又如何,要当众揭穿他假仁假义的无耻模样,董先生应该当众怒骂他,告诉天下人,当年是周大人举荐他入阁的,再扔他一个臭鸡蛋,肯定爽死了。
  董延献闻言,眼睛一亮,好像有道理啊。
  李原又道,周大人要知道,必然讲你忠,天下的读书人知道,也要敬仰董先生的义。
  自故忠义难两全,董先生这可是忠义两全的好机会啊。
  温体仁心中有鬼心虚,你又不是大错,他肯定不敢抓你,你信不信。
  我扔个臭鸡蛋,总不能砍我头吧?
  董延献想想,越想越有道理。
  这真是忠义两全的好事情,弄不好,在整个大明都要扬名,我为恩主出头,有忠有义呼?
  当天下午两人在酒楼小酌,董延献直接就酒上头了,再被李原一激,顿时豪兴大起。
  他一口喝下一大杯,摇摇晃晃的离去,走时大笑道:“看我今天,大骂奸贼,替主扬威。”
  他真买了几个臭鸡蛋,跑温体仁家门口守着。
  到下午时分,温体仁回到家门,刚下轿。
  董延献摇摇晃晃的走过去了:“温大人?”
  温体仁当然认识他,皱眉盯着他。
  估计当时,他以为周延儒想派人过来求情,不过,即然踩下去了,我岂能让你翻身?
  温体仁正暗爽呢。
  突然,走到他身前的董延献,嗖嗖,两个臭鸡蛋就扔了过来。
  扑哧,直接砸在他脸上。
  这把温体仁给气的。
  董延献接着破口大骂,骂温体仁无耻小人,当年求着周延儒,举荐自己入内阁,到了内阁又偷鸡摸狗,暗中记下周说的话,打小报告,背信弃义,不得好死。
  温体仁恼羞成怒,命手下将他按倒在地,然后报官。
  要不是看周延儒的面子,他真的想当场叫人打死董延献。
  董延献很快被抓了起来,然后锦衣卫又过来接收,但他是周延儒的幕僚,锦衣卫没得到命令也没敢动他。
  第二天,这事传的满城风雨,温体仁成为大明内阁的笑话,第一个在街上被人扔臭鸡蛋的。
  上朝时,温体仁明显感觉到大伙都在取笑他,心中更是恼怒。
  散朝后他找到骆养性,暗示能不能给点董延献颜色看看。
  骆养性有点犹豫,因为他也不知道周延儒将来会不会复起。
  但他也不拒绝,表示大人你放心,我懂的。
  回去后,他示意手下稍微轻轻揍董延献几下,做做样子给温体仁看。
  不料第二天上午有人发现,董延献死了。
  骆养性吓的半死,赶紧找来仵作查伤,发现董延献是被人掐死的。
  这下事情就搞大了。
  原本是地方官府抓的董延献,后来温体仁怕吴宗达会救董延献,所以让锦衣卫接手。
  人家扔个臭鸡蛋,又不是大罪,你干嘛让锦衣卫接手。
  这下好了,还死在锦衣卫大牢里。
  连骆养性都要到霉。
  骆养性赶紧彻查,发现有锦衣卫看守小旗连夜逃出京城,举家消失不见。
  他就知道肯定是那家伙干的。
  他一面派人出去追抓,一边上报。
  但人没抓回来,谁会相信。
  就算抓回来,都可能怀疑你随便找个人顶罪的。
  原本死个人是小事,锦衣卫大牢里,那天不死几个人。
  但死的人是前首辅周延儒的亲信幕僚,又是死在扔了臭鸡蛋之后,这下温体仁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关键大伙还怀疑,内阁首辅,勾结锦衣卫指挥使。
  吴宗达当然抓住机会弹劾两人啦。
  崇祯大怒,让温体仁回家自省,骆养性彻查杀人凶手,一个月查不出,就滚蛋。
  当晚温体仁很郁闷的回到家,搂着小妾发泻一通后,沉沉睡去。
  深夜,三个身影来到温府外面,有两人爬墙而入。
  路超和杨永进去,丁石头在外面看风。
  找到温体仁所睡的地方直接一刀抹了脖子,接着把房间里洗劫一空,原路返回。
  次日后,震惊大明朝的‘鸡蛋案’轰动了全国。


第366章 结案
  大明朝历史上还没有首辅被人杀死在家里的先例,温体仁的死,绝对是震惊全国。
  但杨永他们能干成这事,其实也不难。
  因为一是古代民与官差距挺大,一般老百姓畏官,所以基本没有什么人敢翻墙入官员家里,更别说这么大的官员。
  其次大明朝时,首辅家里一般没多少人,不像总兵武将府里,可以带家丁兵马。
  若是有清廉的文官,家里可能就除了家人,就两三个仆人佣人,人非常少,也没什么安保措施。
  历史上,家里人最多的可能就是张居正,他出行一顶轿子据说都要几十人抬,还有徐阶,这首辅家里有几十万亩田,几万佃户,家里护院比较多,当然,他在京城时,家里肯定没这么多人。
  而温体仁这人,平时假装清高,自栩正直,家里人很少,仆人佣人也不多,当然想不到,有人敢翻墙过来把他给干了。
  人是被干了,这件事就惊天动地了。
  天子脚下,皇城之中,首辅这种级别的高官,被人杀死在家里。
  崇祯是又惊又怕,这杀首辅,和造反有什么区别?
  敢杀首辅还不敢杀我朱由检?
  查,一定要查个水出石出,往死里查。
  他下了死命令,让骆养性的锦衣卫一定要破案,地方官员无条件配合骆养性,看来崇祯是很相信锦衣卫,以为锦衣卫无所不能的。
  骆养性这两天头痛死了,恨不能辞职不干才好。
  先是董延献死在锦衣卫狱中,接着温首辅被人干了。
  表面看起来这两件案子好像有关联,但谁也不敢说啊。
  你总不能说是周延儒派人干的,帮幕僚报仇吧?
  想想也不可能,周延儒怎么会干这么蠢的事。
  而且董延献是不是温体仁杀的都有问题。
  骆养性自己想想,我要是温体仁,被人扔了臭鸡蛋,可能把上就把人杀死在狱中吗?肯定不会这么干,这么干不是白痴么。
  但反过来想想,大家都觉的我温体仁不会这么干,所以我就偏偏这么干,不也是很好?
  这么想想,大家都觉的周延儒不会杀温体仁,那我偏偏杀了,也挺好呀?
  乱了乱了,所以说太聪明的人总归不好。
  骆养性很聪明,自己这么一想,顿时觉的温体仁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