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方关宁军的军费都不够了,朝廷下令必须征五成。”
  “关宁军军费不够关我们屁事。”
  “你们想造反不成?是哪个丁大人,说出来?我到要看看,哪个丁大人,比皇上还大?”
  “这是大明朝,谁大的过当今皇上?”
  “皇上要征税,你们谁敢说不?”
  小吏凶的很,对着他们破口大骂。
  他带来三十多人,有人直接拔刀,铮:“你们想造反吗?”
  胡根生等人人少,堡里还有家人,瞬息被吓的不敢动。
  但他们都很生气,很多人咬牙切齿,这是夺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啊。
  辛辛苦苦种了三年田,眼看着要丰收了,朝廷居然要收五成?
  这大明朝,是要亡了吧。
  皇帝老儿你睁开眼看看吧。
  “住手,你们是那来的?”突然不远处有人大喊。
  胡根生他们抬头一看,都是大喜,原来是登州营的一名把总叫高云海。
  高云海当年就是负责训练他们这堡的人,现在还经常过来看他们,每年他们交粮也是交给高云海。
  “高把总,是知府衙门的人,来收粮了。”胡根生赶紧道。
  高云海走过去,怒道:“这些田都是丁大人名下的,我们已经定了规矩,不能改。”
  胡根生等人纷纷点头,丁大人仁义,说不改就不改。
  “你们那个丁大人?”小吏怒道
  “咱们丁大人,是东江镇总兵丁毅丁大人。”高云海大声道:“你要收税,和咱们丁大人去说。”
  “混帐,”小吏大怒:“区区总兵武将也敢自称大人?丁毅比皇上,比朝廷还大吗?”
  “他想造反吗?”
  高云海被他骂的不敢说话。
  这句话当然不敢接了,他想了想,硬着头皮道:“总之没有丁大人命令,我们不会交的。”
  “找死,抓起来。”小吏一声令下,几个捕快一涌而上。
  高云海还想反抗,立马被人三拳两脚打倒在地,砰砰,打的鼻青脸肿。
  胡根生等人看的大怒,终于有人忍不住:“干他娘的。”
  众人一涌而上,他们半训半农,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军训,非常悍勇,十几个人就把对面三十多人打的狼狈而逃。
  “你们等着,你们是造反了,你们等着,丁毅也要倒霉了。”小吏哭叫道,转身就跑。
  “完了,闯祸了,你们替丁大人闯祸了。”高云海拍着大腿哭道。
  胡根生等人面面相觑。
  “干脆反了。”突然人群中有人叫道。
  接着大伙纷纷大叫:“反了,这世道还让人活不?”
  “反了。”全场一片反声。
  8月底,朝廷到处征粮,囤兵和登州新来的灾民们个个破口大骂,每天都冲突然和打架的事发生。
  囤兵们一到晚上就聚集,纷纷叫着要反。
  这些人以前都反过一次,现在更来劲了。
  朝廷要征五成,这是要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啊。
  好在很快丁大人那边来了消息,安抚大伙不要激动。
  丁大人说,正在和朝廷协商,大伙种田不易,还要养家,不能交这么多。
  今年丁大人和朝廷商量上,秋粮只交三成。
  原本大伙只要交两成,其实只要再多交一成,而且那一成,全由丁大人亲自出,不用大伙出。
  丁大人有信用,说让大伙交两成,就一定是两成。
  登州到处都是赞颂声,很多人纷纷痛哭,丁大人仁义,百年难见的好官啊。
  为何朝廷要如此逼迫咱们?
  前面说过,登州这里还有部份田在普通百姓和晋绅官员手上。
  老百姓的田比较少,还有很多人做的别人佃户。
  那些晋绅了被杀过两批,第一批是被孔有德杀的,第二批被路超杀的,现在还能活下来的,要么当初运气好,不在登州,要么后来有点背景,丁毅不愿意动他们。
  但现在,丁毅想收税了啊,朝廷不收这些晋绅的,丁毅想收。
  大明朝刚开始的规定,民田税率大概在三十分之一(各地不同,苏州最重),官员和有功名的人可以少交税的,即有优免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明朝中后期,这优免就慢慢扩大范围,成为官员们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的借口。
  比如嘉靖二十四年的《优免新则》规定,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丁三十丁。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一品京官家里,粮食产量三十石内,和人口三十丁内,是免税赋的。
  实际操作中,嘉靖后期的内阁首辅徐阶,京官一品,家中粮田多达二十四万亩,人丁更不知有多少,谁敢收他税?谁能收到他的税?
  后来张居正发现这样不行,税太少了,就了搞一条鞭法,把所有的税和瑶役统一折成银子,除少量产量较高的苏杭等地区用粮上交给宗室朝廷用,和少量国家要用的物资外,其他地方折为色银,并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面积交钱。
  但自从张居正死后,这一条鞭法也名存实亡,到了明末后因为朝廷缺钱,多次派饷,官员们经常巧立名目,另外加派,把各种苛捐杂税,加到普通百姓头上,从而代替自己该交的。
  到了现在,朝廷收税都是直接下派数量。
  比如登州府,假设朝廷认为你们有一百万亩田,按每亩多少银,一年上交朝廷多少两,朝廷下个数,就不管了,怎么收,能不收不上,是当地官府的事。
  之前丁毅的东江镇,就被朝廷认为有三十万亩田,每年要交九千两税银。
  而另外的瑶役,原本都算在一条鞭法里,现在自然也名存实亡。
  想免瑶役同样交钱,而有钱的地主等,可以用钱抵消,免除瑶役。
  登州府辖下一州七县,去年朝廷核实六十二万亩田,夏收两税合计为一万八千六百两。
  按这样来算,山东布政司(山东省)下面六个府,毛估估能收税十五万两左右。
  这还算是比较好的了,像同时期的贵州,全省一年税收为两万两左右。
  后来到了清朝手上,满清实行改土归流,仅川湖云贵几个省重新统计编入正税的田亩数,相当于增加了三个省。
  所以这个时候的崇祯是真穷啊,整个大明朝廷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两三百万。(加派的不算,他最高加派到两千万两,实际上最多一年也没超过五百万,加派了也收不上。)
  其实根本不用加派啊,把所有田亩统计正税就行了。
  比如登州府,实际田亩数,最少一百五十万以上。
  丁毅前两年没敢动,因为官吏全是朝廷的人,这两年通过不停的轮换,除了几个官员不能换之后,所有的吏全是丁毅自己人。
  更重要的是,以前没人用(还需路超带人假扮),现在有人用了。
  所以丁毅当天离开登州时,要求杜如海在这边,开始清点田亩,丈量土地,按实收税。
  当然,这种得罪天下地主的事,最好不要用自己的名义。


第475章 囤民算个屁
  晚上胡根生回到囤堡,召集了堡里的兄弟们。
  刚想开口,眼泪就流了出来,兄弟们都问发生什么事了。
  胡根生说,我刚才在知府衙门,偷听到高把总在哭泣,据说丁大人为了我们交了一成的税,用了辽东军民的口粮,很多辽民都在忍冻挨饿支持我们。
  丁大人养活辽东几十万百姓不容易,还要替我们交税,朝廷不公啊。
  大伙顿时大怒,很多人纷纷大叫又要反。
  囤兵们大部份都是当年孔有德的降兵,被丁毅训练了几年已经相当精锐。
  这会要反,拿起兵器,就是一股股的精兵。
  胡根生赶紧劝大伙,你们冷静,你们这样,让丁大人很难做的,朝廷到时叫他来平反,他是打咱们好,还是放过咱们好?丁大人何以自处啊。
  众人无奈,很快人群里有人问,如何才能帮到丁大人?难不成,咱们多交一成税?
  当然不能多交,宁可交给丁大人,也不能偏宜朝廷,胡根生道。
  众人觉的有道理。
  胡根生这时又道,我听说,今年登州府被朝廷核税一万八千两,只有六十几万亩被纳入正税,实际上,最少还有上百万亩不用交税。
  众人纷纷大骂,骂那些官员,骂那些地主。
  “新任知府说,田地难量,点数难定,实在收不到税。”胡根生长叹:“若是能量出田地,逼他们交税,丁大人和我们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田在那里?咱们去干,去量。”人群中有人大叫。
  接着很多人起哄,去量田,逼他们交税。
  “这,这,大伙不要急,这种事,得从长计议,咱们也不是行家啊。”胡根生赶紧劝阻。
  9月初,登州囤兵们到处聚集,要为登州府内所有的田地清量点数。
  这时稻田无事,等着收割,他们也无心训练,都想干这事,于是有胡根生等几个堡长带头,很快从登州招来一批会量地的人,教囤兵们清量土地。
  9月中旬,囤兵们成群结队,遍及登州各地,在有心人的指点下,清量土地,甚至上门要税。
  地主和晋绅官员们,苦不堪言,又无法奈何,必竟当年张居正也这么干过,律法上是没有错的。
  有地主聚集护院家丁想出手,不料堡兵们更厉害,以削尖的竹枪,大杀四方,几次下来,差点引发新的暴乱,地主豪强们人人自危,生怕再起兵乱,告急的信件,蚂蚁似的往登莱巡抚衙门和登州知府衙门去。
  9月20日,莱阳县城。
  莱阳县在孔有德兵乱时,是登州境内少许没被乱兵攻破的县城之一,当时的县令是梁衡,因为叛军反叛了半年后才去攻打,他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防守的很好,到叛乱平定,也没被攻破。
  但战后,梁衡不但没升官,反被控贪污两万两银,先关入大牢,又充军流放。
  据说他和登州佥事宋之儶有点不合,相互揭发对方有罪,但因宋之儶家里田多钱多,最后梁衡被下牢充军。
  此时的莱阳县令,正是宋之儶。
  当天下午在县衙,宋之儶召集了很多人来议事。
  在坐的都是莱阳县的有钱大户,仅田地达上万亩者,有乡绅宋澄平,豪强陆文凤,宋之儶自己,田地达千亩以上者,有近二十多人。
  而这些人,基本都是不交税,或仅交一点点税的。
  比如乡绅徐有继,家族三代中过举人,他以读书人优免为借口,家中良田两千亩,每年仅交二两银,简直无法想像。
  “宋县令啊,,最近好多流民到处量田,还上门要税,这是闹那出呀。”万亩大户宋澄平见到宋之儶就诉苦:“这还是大明天下吗?怎么没人管管啊。”
  “这那是流民,比营兵还精锐,我听说黄县豪强周氏,有一百多护院家丁都被他们打败了。”
  “听说都是登州参将杨镇部下训练出来的,杨镇这是想干嘛?”
  “啥时轮到流民们量田?到底谁给他们的胆子?”
  屋内吵成一片,各大户纷纷告状,诉苦。
  宋之儶眉头紧皱,听了好一会,也不见停,赶紧伸手;“别吵,都别吵。”
  众人这才慢慢停下,眼巴巴看着他。
  宋之儶表情狰狞,恶狠狠的道:“本官大抵知道事情起因。”
  “朝廷又加派辽饷,登莱巡抚刘元无能,收不齐税,所以这才想办法,打我们良田的主意。”
  “故意挑动囤兵上门寻事。”
  “这些囤兵,都是登莱总兵徐敷奏麾下,肯定是总兵巡抚暗中联合,想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