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朱向阳介绍,大部份来上学的生番熟番,基本相当于明国的官员贵族家庭(家里不愁吃穿),普通生番熟番都是靠自学,平时和明人在一起干活这样学习,必竟他们需要生活。
众人说到这里时,姚新汉突然想到一件事:“丁大人,前几天有个意大利人,带来一个东西,要换一千斤糖,我在岸边看到很有趣,最后用一百斤糖换了回来。”
“啥东西?给我看看。”丁毅是鼓励他们换东西的,所以这段时间,换了好多希奇古怪的东西,还有各种子啥的,但大部份都没什么用,或已经有了。
丁毅这么换是很亏本的,有外国商人用劣质东西或种子过来瞎换,但丁毅不顾大伙的劝,执意要这么干,大伙有点不理解。
丁毅相信,此时他们刚刚占台,外国商人还不是很了解丁毅,等过了一两年,他们知道丁毅对新东西新知识的渴望,必然会源源不断带过来更多新鲜的东西。
姚新汉他们带着丁毅来到一个仓库,仓库很大,一进去大伙都目瞪口呆,里面什么都有,乱七八糟,全是过去一年,各国商人拿来换糖的。
其中有个角落堆了很多书籍,这些书籍基本没什么用,但丁毅发了话,国外书籍也要,所以他们都换,丁毅随便翻了翻,问了问,好像西班牙的书最多,现在这边经过的西班牙人比较多。
因为他们占据着吕宋,是他们在亚洲最大的据点。
他也看不懂,也不管,反正这边非科技农学类的书,十斤白糖一本,偏宜的不得了。
“这是,地球仪啊,这是好东西啊。”丁毅突然看到一个新奇物。
第550章 地球仪和橡胶
世界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当时航海者用星盘来测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时间和纬度。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由他创始的。他可能曾与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纽伦堡后,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开始绘制他设计的地球仪,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径20英寸的地球仪。
因为这架地球仪是根据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地图制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准确又已过时,在这个地球仪上,印度洋是向东西扩展的海洋,特别是非洲西海岸,错误之多实在惊人。
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
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
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明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
但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明朝是无人赏识的,也没人关心。
大明朝的人基本都不知道五洲说,来大员之前,丁毅军中也基本都不知道有欧洲,更不知道大明所在的地方叫亚洲。
“这是一个葡萄牙传教士拿来的,他要换五千斤白糖,我给换了两千斤。”姚新汉笑道:“大山说我们血亏。”
“这个破球,值两千斤吗?”赵大山喃喃道。
“有点准的。”丁毅拿着地球仪看了看,转了转:“可以,可以,找画家,按这个,做个新的世界地图,不准的地方,我可以标准下。”
丁毅当然不会默画世界地图,但大概的各洲位置能画一下,准不准就没人知道了。
姚新汉看到这东西丁毅喜欢,也挺高兴的。
朱向阳这时笑道:“玉米种子我们也换到了,原来最早广西有人就种了。”
玉米在1531年就已经引进到广西,那边叫玉麦,此时玉米已经在好几个省有种植,但面积很小,也没有完全推广开。
朱向阳从一个广东商人手上换到,付出一千斤白糖。
“好好,玉米也不错,你们种了没有?产量如何?”
“今年开始种的,咱们种了一季,亩产大概六百斤。”
丁毅一听这产量不行啊,也就三石左右,大员这边稻麦也能产三石,而且可以种两季稻。
但朱向阳说,可以和稻轮作,这样亩产能达到五石左右。
事实经过丁毅试验,高产的红薯,土豆、玉米在古代,同样到不了预期效果,但总体来说,比普通稻麦要高不少,还是能提升粮食产量的。
他想了想:“这边如何种,你们自己决定,但我有点想法是,稻、麦,玉米,红薯、土豆,都要保证有,但总体思路上,即要保证我们粮够吃,也要有余粮能卖钱。”
现在能卖钱的,当然是指水稻,所以大伙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丁大人的意思。
众人正在观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人捧来一个黑白相间的东西,看起来拳头大小。
“大人你看,摸起来软绵绵的,有点弹性。”姚新汉递给丁毅。
赵大山喃喃道:“这破小玩意要一百斤?姚新汉你是不是私吞了,给他十斤糖不得了了。”
姚新汉知道他开玩笑,也满脸通红:“放尼娘的屁,我吞这么糖干什么?”
丁毅拿到手上一捏,满脸惊奇,再低头闻闻,哈哈就笑了起来:“这个值,这个值,好东西,哈哈哈。”
原来是天然橡胶。
1493年哥伦布到美洲大陆,看到当地土族在玩橡胶球,他们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他们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由此,欧洲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哥伦布把橡胶带回了欧洲,让欧洲人认识了橡胶。
但一直到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
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他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树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树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之后一直到1876年,由英国人威克姆从巴西亚马逊河口采集橡胶种子,运回英国皇家植物园播种,并在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试种,均取得成功。
此即为巴西橡胶树在远东落户的开端,从此,栽培橡胶业发展非常迅速。
而中国这边,一直到日本占领大员后,才开始在大员种植橡胶树,此时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
“那人是干什么,什么时候还来?”丁毅连忙问。
“普利尔在的,他自称是神罗帝国的人。”姚新汉道:“他这几天在等一批生丝,采购完生丝一起去波斯(伊朗)。”
“快把他叫来。”丁毅连忙道。
不一会儿,普利尔带着一个翻译来到丁毅面前。
普利儿三十多岁,满头金发,身材高大,外表很英俊。
“普利尔先生,这是咱们的丁大人,台南城实际的拥有者,真正的主人。”姚新汉向他介绍。
丁毅在翻译的帮助下,很快和他聊了起来。
“这东西叫什么,普利尔先生。”丁毅问。
这普利尔据说有两条船,到处跑着生意,他眼珠转了转:“尊敬的丁大人,这东西在我们国家,叫皇冠上的明珠,通常会用来制作在皇冠上的饰品,非常的珍贵。”
丁毅大笑,对翻译道:“你告诉他,他的两条船要被没收了,他居然挑战台南城实际的拥有者,手下兵马十万,治民百万的大明朝最尊贵的丁大人,他死定了。”
翻译一说完,普利尔脸色大变。
“来人,拖下去砍了。”丁毅又道。
第551章 巨额赏金
“不不不,丁大人,你不能这样,你这样干了,以后没有国家的船会到这里来。”普利尔慌乱大叫。
丁毅挥手止住军士:“那我愿意再给一次机会你,你说这是什么?”
普利尔脸涨的通红,仔细想了想,终于道:“我不知道,我是从一个商人那换来的,用了十个便士。”
“我听说,好像叫……叫什么………交………”普利尔仔细的想。
“橡胶,印第安人的读音,这叫橡胶。”丁毅淡淡的道:“就是美洲土著,你们称之为印度人。”
“对对对,就是叫橡胶,我尊敬的丁大人,果然没什么能隐瞒你。”普利尔大惊失色,没想到眼前的明人居然认识,更没想到这明人居然知道美州土著。
事实上这会也没人叫他们印第安人,哥伦布当时以为那里是印度(西班牙语indios),所以叫他们印度人。
“这是橡胶树的树汁做成的,你们的同胞,哥伦布,当年在西班牙女王的派遣下,登陆了美洲新大陆,从那里看到过。”
“哦,上帝啊。”普利尔脸色大变,全中,眼前的丁大人,简直像先知,什么都知道。
普利尔当然知道,因为他在五年前去过“圣萨尔瓦多”,那是他同胞哥伦布登陆的地方。
然后他沿着哥伦布的足迹,他在美洲登陆了很多海岸,梦想找到黄金。
也就在那时,他得到这个橡胶,但他并不觉的有什么大用,只是带回来一些,骗骗不懂的外国商人。
他不打算告诉丁毅实情,可丁毅还是说了出来。
“普利尔,你想要赚大量的银子或黄金吗?”丁毅这时道,声音充满了诱惑。
普利尔眼珠一转,嘿嘿笑道:“请丁大人,指点迷津。”
“我不管你有没有去过美洲大陆,如果你愿意跑一趟,帮我带回大量的这种树的种子,我会付给你想像不到的报酬。”
“多少?”普利尔眼珠顿时瞪的老大。
丁毅回头低声问姚新汉,他的船大概多大。
姚新汉低声道,好像是相当于咱们一千料的。
“我愿意用糖或生丝,装满你的两艘大船,或者,给你一万两黄金。”丁毅沉声道。
嘶,随着翻译的话,四周的人都是倒吸口冷气,很多明人不敢相信,一些生番能听懂的也不敢相信,至于普利尔眼都听绿了。
他瞪直了眼睛看向丁毅,脑海中已经开始在评估丁毅的信誉。
在刚下船的时候,他已经打听到了明人的信誉和在这里做事的方式。
他们用扛木头,赏银,引来当地部落帮忙,花钱雇佣部落帮他们做事,从不拖欠,得到部落番族一至的认同,逐步建立了和部落的联系,他当时就觉的,这明人的长官,比荷兰人更聪明。
普利尔可是精明的商人,他想了想后,一咬牙:“我要两万两黄金。”
“丁大人你是知道的,此去万里,九死一生,五年前我去过后,再也不想去了。”说完他发现自己暴露了自己去过的事,但已经说出来,也没办法。
“好,就两万两。”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