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军合计统兵4400左右,枪盾兵5000余人,另有炮兵1600,袁有才骑兵1000。
随行大将为陈有时,肖永秋,何小车,马跃,袁有才。
这次会防止大雪天,丁毅抽调全军一千多杆燧发枪,都集中到何小车部。
同时旅顺这边,也在加班加点,扩建火器工厂,争取明年扩大产能。
议定出兵后,丁毅一边调派兵马,准备物资,一边回忆原历史。
他实在记不住原历史什么时候打的,清兵出了多少兵马,但思来想去,皇太极最多也就好像出三四万兵马。
以他现在一万兵马,防守战是完没问题,野战的话,也能打,但尽量避免,以防重大伤亡。
十一月下旬,李忠义请丁毅到长生岛去。
因为这几年随着丁毅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原猪岛匠作局已经不够用了。
为了加快燧发枪的制造,李忠义不得不建造更大的炼钢炉。
丁毅的燧发枪使用全钢,需要大量的铁料,更大更多的铁炉,还有更多的人。
这也是他为什么自从燧发枪制出来后,装备很慢的原因。
打个比方。
他们从日本和其他地方运来的铁矿,先提炼铁料,再五六炼成为熟铁,然后以苏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放在坩埚中炼。
当时明代的炼钢技术已经算是领先世界,欧洲各国到18世纪才发明生铁和熟铁放在坩埚中炼的方法。
因为丁毅用钢多,需要把生铁炼五六次为熟铁,再来炼钢。
他以前的铁炉都已经远远跟不上需求。
最少他就五个炉子,有时生铁六熟,大伙就等着熟铁用,工匠们可以几天没事干。
后来随着人多,铁料多了,用钢多了,丁毅和李忠义发现炉不够用。
为了扩产燧发枪,丁毅下令多建炉,宁可炉等人等料,不能让工匠等钢和铁。
于是这两年,他们在长生岛开建大炉。
这个大炉,叫大鉴炉,也是明代官方最大的炉子了,每炉炼铁可达八万斤。
为提升效率,每炉都有几百工人在负责,有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用骡马运料者,上下运船的,各百人以上,每个炉子都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配备适量的工人,及大提高了效率。
第569章 钢铁产量冠绝全明
所以丁毅这边最关键是多造炉,和多用工人,不能出现以前工匠们等钢和铁的情况。
所以在长生岛西侧,这两年李忠义准备建二十座大鉴炉,可以同时炼铁160万斤,丁毅更为他配备了近一万人的各种工人队伍,相当庞大。
当然,他们没有这么多铁同时炼,但炉多,同时开工的多,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熟铁和钢产出。
丁毅到长生岛时,正好看到李忠义带着工人们在炼钢。
只见工人炼钢时,先把没有经过锻打的熟铁放到炉内,鼓风加热。两分钟后,用火钳钳住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继续鼓风,使炉内温度不断升高。
当炉温升到1300℃左右的时候,斜搁在炉口内的生铁的一端开始熔化,开始不断地滴铁水,这时,炼钢工人便用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地淋到熟铁上。
同时,不停地翻动熟铁,使熟铁各部分都能均匀地吸收铁水。淋完两次后,便把熟铁夹到铁砧上锻打。去除杂质,就得到了需要的钢坯,俗称“钢团”。
长生岛的二十座大鉴炉,此时有十座专门在炼熟铁。
另十座专门炼钢。
源源不断的熟铁和生铁被运到炼钢这边,又产出大量的钢,再运到匠作局。
岛上工人如云,来往频繁,从而保证匠作局的工匠们,有用不完的钢和铁。
丁毅看了会炼钢,便问李忠义:“现在咱们,每月能产多少钢和铁?”
炼钢铁的速度,当然要看丁毅运来铁矿的速度,和工人多少。
以前是宋飞,后来改成佛朗,并新组水师6营,专跑旅顺和日本石见银山路线。
基本是看季节,每年大概跑五到八次。
一个次可运铁矿少则二十万斤,多则三四十万斤。(日本的铁矿质量每1。7…2斤左右,能练一斤生铁,比大员的赤铁矿差了些)
另外阮思青的水师在跑商时,会从明国其他地方也运来铁料,但他大部份都是运来的生铁。
李忠义这边,猪岛加长生岛等几个岛加起来,平均一个月可以练十五万斤左右生铁。
加上阮思青的收购,丁毅全年能有生铁两百万斤左右。
听起来数目庞大,但炼到熟铁,再打造铁甲,长枪,船厂要用的,余下的还要炼成钢,又要耗时间,最后再打造和炮。
“每年产钢二十万斤左右吧。”李忠义最后无奈道。
平均每生产钢600斤不到,只能做六十根燧发枪。
但丁毅部其他用钢的地方也很多,包括船上,机械,刀枪,最终用在制枪上的,估计只够做二十根,而丁毅现在优先鲁密铳。
这也是他为什么燧发枪制造缓慢的原因。
李忠义摊摊手:“还是人手不够,锻打成钢的熟手工匠不足,这步是需要一个个工匠去亲手完成的。”
炼铁容易,成钢难。
丁毅现在各岛的仓库里,生铁熟铁堆积如山,他自己都没数,估计这七八年已经囤结了有百万斤以上。
用都用不完,而钢却远远不够,此时若赵大山在,肯定要兴奋的告诉他赶紧做铁锅卖,或许就可以消耗掉一批铁料。
所以这边还是要更多的工匠和大鉴炉。
“大人这几年建学校,培养工匠,也为我们增加了好多人手,如果仅靠外面寻找,拉人,不知何时才有现在的规模。”李忠义这时其实很自豪的,丁毅的这边的匠作局,经营的很好,并且只会越来越好。
眼下丁毅所有的地盘加起来,估计工匠和熟练工人已经要达到万人了。
这是很不容易的成就。
看他们出产生铁的产量就知道。
明朝永乐初年,全国生铁产量是1800万斤,丁毅现在仅靠东江一地,抵的上永乐朝九分之一,能不骄傲吗。
当而明朝生铁产量最高的应该是嘉靖了吧,当时仅广东一省全年生铁产量就达到2700万斤,全国加起来,肯定都上亿了。
之后就好像开始衰退,到了现在崇祯年间,流民遍地,除了广东江南,到处混乱,不知道全国产量还有没有5000万斤。
丁毅这边现在铁产量多,所以造了大量的铁炮,鸟铳,往朝鲜和日本卖,这也是他目前赚钱的大头来处。
长生岛的二十座大鉴炉,目前建成和运行的有十二座,即将建好的有四座,还有四座已经选好地址。
等全部二十座大鉴炉建成,丁毅产铁的速度又会增加。
而产钢的速度,就要看工匠有多少了。
工匠越多,产钢就越快。
丁毅看完之后,顺便四处走走,路上拦着一些工人,和百姓问了问。
这边能称之为工人的,都会些基本操作,比如汲者,铸铁,司炉等,这些人每月有工钱,通常干十天休息一天,如果中间有事可请假,但会扣一点工钱。
如果休息天不休息,可以抵扣其他休息天,若全年无休,则发加班工钱。
丁毅刚成立匠作局时,很多工人都整天加班,几乎全年无休,这七八下来,工人们在当地深根,有的娶妻生子,有晋升工匠,生活越来越好,也开始十天休息一天。
丁毅基本每次上各岛,都要问问各工人工匠,住的还好吗?吃的好吗?有克扣工钱吗?
所以很多工人都认识丁毅。
今天他拦住一个工人,看起来才二十岁左右,很是年轻。
“这位是咱们皮岛丁大人。”随从中有人提醒那青年。
青年大喜:“拜见丁大人,丁大人长命百岁。”
“。。”丁毅。
后来丁毅才知道,青年叫徐巍,十岁就和父亲一起从皮岛来到旅顺,当年是阮思青过去买来的第一批辽民。
他父亲是铁匠,所以把他也带了过来。
但过来后没几年就病死了。
徐巍被旅顺抚养长大,也学会了父亲的手艺,打铁,很感谢旅顺和丁大人。
但他过去考核升匠几次不成,一直还是工人。
这次见到丁毅,他赶紧问:“丁大人,我能不能去学校学习一下?”
原来丁毅的学校是没有年龄限制的,随着丁毅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又分成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年纪要求也来了,现在学校最低七八岁,最高不能超过十八岁。
因为这个年纪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
徐巍过了年纪,几次申请都没被批。
第570章 亚洲无敌战舰
丁毅听完愣了一下,但这个标准是当时大伙一起讨论过的。
就算要破例,也要找到合适的借口。
当然了,丁毅最善长寻找借口。
“虚心学习是好事,你会识字就行。”丁毅笑道。
“我识字的,我从小就学了识字。”徐巍道:“只要让我在学校好好学下,必然能考上工匠。”
“好,我考一考你。”丁毅让他炼钢,看他炼钢有多快。
徐巍很高兴,很快找了个地方炼给丁毅看。
他手法熟炼,必竟炼了好几年,一块七八斤铁生熟铁,经过他的两次淬炼,半小时不到就变成团钢。
“这技术可以啊,可以破例吗?”丁毅对四周道。
大伙纷纷叫好,都说可以,这把徐巍兴奋的。
有了徐巍的事,丁毅感觉学校规则要改改,只要愿意学习,不论年纪,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工匠和工人数量。
丁毅接着又看了百姓,所谓百姓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工人,在旅顺和皮岛做的是力气活,比如铁矿来了,从船上运下来,再运到岛上各炉处,铁钢成品再运到匠作局,或仓库储存起来。
这些百姓有部份是工人家属,有部份是迁移过来的辽民,甚至各地流民。
能在这里工作的百姓,绝大部份都带着家属,他们第一年没有工钱,只保证他们全家吃穿能活下去。
第二年开始,丁毅除了包吃,每月每户支粮五斗,保证他们一年可以存下六石,他们可以卖钱,也可以易物。
第三年开始,除了包吃,每月每户按劳动力人口,每人支五斗。
比如这家里有两夫妻带个小孩子,第二年按户支粮五斗,第三年夫妻都能干活,就支一石,等小孩长大也能干活,可能支一石五。
五年后,丁毅不再包吃,只发粮或银。
总体下来,只要肯干能干,住在旅顺三年后,他们一年下来,只要不乱花钱,每户存个十几两银子还是可以的当然了,他们遇到丁毅这个奸商,发出的银子必然想办法赚回来。
长生岛上什么澡室,酒楼,商场等都是是必备,无论工匠工人还是百姓,有钱都会消费,这样丁毅就能把发出去的银子,收回来一大半。
总体来说,旅顺这边工匠条件是最好的,收入高,还分田,基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卖什么。
工人其次,也能满足大部份。
新来的辽民也好,移民也好,都想家里有工人和工匠。
而普通百姓,做工干活都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比起前是好多了。
以前有人虽然有田种,但如果欠收,加上上面派饷,往往上交之后,连自己一家都养不活。
这边无论如何,丁大人总能保证他们能吃饱,估计也是这个时代大部份普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