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大人势力越来越强,将来的目标不言而喻。
  丁毅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经常调动驻军大将。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无论那个王朝,军中都有派系之争。
  他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每几年会调动一波军官,没有谁能带同一批兵超过五年以上。
  但还是阻止不了军中派系之争。
  目前看来,还是徐大堡最强,必竟这是丁毅当年起家的资本,军中司级局级的千总和把总有七成以上都是徐大堡出身。
  徐大堡的势力还是太强,丁毅默默的想着,转身看向阮文燕,阮文燕很害怕,自从当了妈妈,她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英姿飒飒,所有的心思都化成女人的温柔,全心投入在丁烨身上。
  “丁大哥。”阮文燕愧疚道:“对不起,是我没教好。”
  “不关你的事,我也有责任,他现在还小,还能挽救。”
  丁毅说罢看向四周:“今天晚上不准丁烨吃饭,让他一个人站在这里,谁敢擅自拿东西给他吃,斩。”
  四周赫然,人人变色。
  阮文燕则满脸心痛。
  丁毅又看向丁烨,丁烨此时也知道自己处境不好,身体微微颤抖,泪珠掉个不停,又不敢哭出来。
  “我刚才打的并不重,因为你还小,但以后,你一定要记着如何尊重长辈,尊重这些身边对你好的人,不然,下次只会更重。”丁毅说完,大步走进屋中。
  阮文燕的眼泪也滚了出来,依依不舍看着儿子。
  向怀来和阮文龙很快被召到一个书房。
  丁毅和阮文燕等几个妻子都说了点话,便来到书房。
  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前世。
  直到有了儿女们,他想到前世自己小时候的学习压力,总想着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所以这几年几乎没有管着孩子们,让他们尽情的玩。
  阮文龙去年就提议让孩子们学习,丁毅也拒绝了,觉的孩子还小,才四周岁。
  最小的沈最还不满四周岁。
  但眼下,他感觉有必要让儿女们开始学习,并学用满人的那套。
  从原历史上讲,在清一代,很少有大明朝那样各种奇葩皇帝。
  这和清朝培养皇子的方式有关。
  清朝历代皇子每天日程安排之紧凑、功课之繁重、课外班之多,足以傲视今古。
  皇子们一般六岁开蒙,先学习儒家经典,同时学习满族骑射技艺,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天文、算数、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一天的日程表是“卯入申出”,从凌晨 5 点到下午 3点,实际上每天早上皇子们还要提前一个小时,即4点左右,就到上书房复习昨天的功课,下午3点放学之后,还要去练习骑马射箭,往往要到晚上七点左右才真正休息,这样算下来,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 15个小时。
  四点就要去上书房报到,那皇子们要几点起床呢?凌晨三点?惨无人道啊,想想看,才六岁,搁现在,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渣渣娃儿们。
  所以网上说清代的皇室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条社畜培养之路。
  这样培养出来的皇帝不说有多英明神武,起码不会太昏庸和奇葩。
  我丁毅的儿子,不要你有多英明,你不能只知道骑马马吧,丁毅很恼火,觉的做为父亲,暂时还是很失败的。
  不过还好,现在还有机会改正。
  他和向怀来说了一会军务后打发掉,接着和阮文龙商量了一下几个儿女的学习。
  先从旅顺的学校找几个老师,丁毅要一个个面试,合格之后,明年开始教几个儿女,丁毅的课程表都替他们安排好了。
  儒家经典?这个时代必须要学一点,但不是考试课目。
  骑射技艺,这也必须要学,且是必考。
  另外算数,兵书,农学,海洋地理,外语,都要学,且要考试。
  这些课程在旅顺的学校都有,另外旅顺还有火炮和工匠技艺,这是丁毅暂时没让儿女们学的。
  十二月下旬,旅顺第一艘三级战列舰,长生一号下水。
  战舰开到猪岛和旅顺中间装炮时,万人空巷,很多人在岸边观看,大伙都兴奋的不得了。
  从丁毅到旅顺,历经七多年,他的水师终于造出一艘世界级的战船。


第572章 洪旭练兵
  福州泉州,白虎营营地。
  十月份,洪旭受命组建新军,按郑芝龙的要求,必须达到丁毅步营的精锐地步。
  当天洪旭一口答应,次日洪旭单独找到郑芝龙,提出建新军的三要点。
  前面说过; 这洪旭是郑芝龙座下第一良将,德才兼备,郑芝龙其余诸将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个人。
  只因他不姓郑和施,一直没受重用,后来在郑成功手上,才受到重视。
  洪旭道; 我部皆是海盗出生; 军纪涣散,素质参次不齐; 打打顺风仗还可以,遇到败仗,必是一溃千里。
  我想从福州全省征兵,使用良民子弟,希望得到将军同意。
  郑芝龙当即道,可以。
  洪旭又道,明军与建奴一战即溃,兵士不力,不是明军不能打,是明军没有粮饷,或上官克扣粮饷,将军要部下用命,还要和丁毅一般精锐,若没有足够的粮饷; 谁会如此拼命。
  将军每年收旗上千万,末将想请饷练兵。
  郑芝龙这会正是发旗高光时刻; 海上没有对手,丁毅都向他交钱。
  他每船收银三千,海内外各国加大明,日本、朝鲜等,每天就算平均只有十艘船,就是三万两。
  其实肯定不止,巅峰期一天上百艘都可能,淡季每天五艘船也不会少,必竟这时大明最繁华的两个港口泉州和福州都在他手上。
  而且明末其他地方都有海禁,只有福建完全没当一回事。
  再加上这个时期正遇到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连大员丁毅那边,一年都有数百艘的船来往,别说他这边了。
  郑芝龙这会是真有钱。
  可他没有丁毅的精打细选,也不知理财和开拓财源,更不知这个时代粮和钱一样重要,所以后期他空有银子,经常缺粮,传到郑成功时,还是缺粮。
  郑芝龙听洪旭的话后,便问,你一年要多少银?
  洪旭反问,将军你要多少精兵?
  郑芝龙想了想丁毅的兵马,估计丁毅至少有数万的,仅对面大员肯定五千以上。
  “我要一万精锐步营。”
  洪旭道,我要每年八十万银。
  郑芝龙脸色微变,说,你练一万兵马,要八十万?而且是每年八十万?
  洪旭面不改色道,粮饷按明朝标淮,一万兵马就要二十多万,这是不克扣的情况下,将军要比丁毅还精锐,最少要三十万以上。
  然后所有军械,兵甲、火器,马匹,每年损耗,又要三十万。
  另外只训不练也不行,还要时常拉出去打一打,剿剿匪,战死战伤需要补恤,杀敌立功需要奖赏,都是钱。
  还要后勤保障,建立营中自己的工匠,医士,粮草囤结,这都是要钱的啊。
  八十万还往少了说,你要骑兵多的话,更费钱。
  洪旭甚至还建议郑芝龙,不要只囤黄金白银,多囤粮草,将来可能更值钱。
  郑芝龙最喜欢藏黄金,老家南安藏了不少,后来在厦门也藏了不少。
  他儿子郑成功仅在厦门被清兵攻破时,就被清兵掠走黄金九十万余两,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价值就上千万两白银。
  当时他听了洪旭的话,现场表态可以。
  同意洪旭征选百姓良民,成立白虎营。
  同意年一百万饷。
  同意囤粮。
  当天洪旭三个要求都同意。
  洪旭也开开心心的走了。
  但次日,施福和施大瑄,施永,甚至郑芝凤等,施郑两家的人听到洪旭一年要近百万饷银练新兵一万,个个破口大骂。
  “他想干什么?大哥你给我十万,我一年练一万新兵出来。”郑芝豹当场道。
  “什么兵马要一年近百万?丁毅要是有几万兵马,一年不要几百万?丁毅养的活?”
  “这钱到底是练兵的,还是给洪旭自己的?”
  “他征良民百姓几个意思?不是我们海上的兄弟,以后这兵,是我郑家的兵,还是他洪家的兵?”
  “我们要囤这么粮干什么?福州泉州,天下商贾聚集之地,要多少粮没有?囤着发霉吗?”
  郑施两家俱是大意见,纷纷指责洪旭。
  郑芝龙听听,好像也有道理。
  他的部下都是早年跟他的海盗兄弟,现在突然从百姓良民中征兵,将来练出来了,这不是成是洪旭的兵了?
  没几天他把洪旭叫过来,重新表态,把上次答应洪旭的全部推翻。
  郑芝龙说,我只能给你一年四十万两白银。
  只接把八十万砍到四十万,当时洪旭就十分失望。
  郑芝龙要是第一次这么说,也罢了,但先是答应,再反悔,这让洪旭很失望。
  郑芝龙又说,你部下很多都是海盗出身,也练的挺好,未必全部要选用良民百姓,你从我们兄弟中抽五千人,再从良民百姓中征五千人,军中中下层军将,尽量都用我们自己的兄弟。
  洪旭一听,得,郑芝龙不信任我,心中更是失望。
  郑芝龙最后又道,咱们这里鱼米之乡,不缺粮的,你放心练兵,粮食我管你饱。
  至于其他工匠,医士之类,完全不提。
  洪旭暗暗摇头,他听说丁毅每到一处,先找工匠,再找医士,然后又寻读书人。
  铁料,粮食,更是丁毅每年大肆采购之物。
  旅顺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丁毅每年派阮思青过来,用旅顺的各种东西,特产,来换粮换铁料等。
  郑芝龙眼光格局,和丁毅比差远了。
  郑芝龙更不知道大员有多重要,还让丁毅先给占有。
  总之洪旭从郑府出来之后,心灰意冷,十分低落。
  但话是如此,他还是要照样练兵,并于十一月在郑军中挑选五千兵马,从百姓中征兵五千。
  他在百姓中征兵很容易,报出粮饷待遇,十天不到就征齐。
  但在郑军中挑选,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训练苛严,十分辛苦,纷纷避逃,不理洪旭。
  洪旭挑来挑去,遭各种阻拦,一个月还没抽齐五千人,最后还是报请郑芝龙,郑芝龙大发雷霆,强令抽了几营兵给洪旭,这才凑齐五千人。
  一万兵马好不容易凑齐,洪旭又选地方建大营,同时以他们发旗为名,取白虎营。
  十二月时,洪旭到新征的百姓兵中训话。
  他单刀直入,大声道,现在要挑选勇猛之士为什长。
  每十二人选一人,可以自已选自己。
  身为什长,当身先士卒,每战必奋勇当先,冲锋在前。
  有没有人愿意。
  很多人听到要冲锋在前,都不敢出声。
  五千良民兵中,只有三十多人主动申请。
  其中有两人引起他注意。
  一人大声问:“能不能申请当队长,把总,千总。”
  嘘,四周一片嘘声,很多人笑看向他。
  另一人则沉声道:“我想当铳兵什长,我会打铳,打的准。”
  这两人很快被洪旭召到面前对问。
  其中一个叫袁贵,自称北方来的,毫不避忌的说以前当过官军,做过把总。
  另一个叫黄石,也称北方来的,做过官军,是铳兵队长。
  洪旭当时大喜,此时他军中多是郑的部下海盗,大部份又是南方人,现在终于有北方兵了。
  而且这两人没任何掩瞒,私下交流得知,一个是在后金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