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以前是有点贪,但这几年跟了丁毅后,一来财富不停增长,二来也知道丁毅为人,渐渐收敛,稳妥了很多,再做几年巡抚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宋望国到底什么来头,一下子买这么多马,还真有钱,他运的走吗?”路超这时问丁毅。
  “我要没猜错,应该是张献忠的部下李定国。”丁毅当时听到宋望国的名字就笑了。
  孙可望,李定国么,必是两人中的一个,李定国的年纪轻,应该就是他。
  张献忠上次被打的招安,现在正在谷城附近休生养息,他一边打造兵器,一边招兵买马,一边集屯粮,几个月后就会再次造反。
  丁毅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反,但张来买马,肯定是为再次造反做准备。


第646章 崇祯又出妙招
  张献忠现在还算明朝大将,买点马算什么,谁会拦着他。
  他手上银子很多,到处抢钱,丁毅所以直接涨价两百两一匹卖给他,不赚白不赚。
  而且正如路超所说,这算是一锤子买卖,估计以后也没机会来了,能赚一笔是一笔。
  众人聊了几句,很快丁毅脸色郑重的开始布置,大伙也认真听着。
  这次入关大战,王卫忠部受到重创,他三千兵马出战,战死二千二,活下来的人人带伤,退出战斗队伍,不能再当兵的,接近二千五,基本就是打残了。
  徐敷奏带出去三千多,和王卫忠部差不多,也基本是全军覆没。
  仅这战的抚恤就是一大笔钱,还好从清兵手上抢了上百万两,不然又是血亏。
  两人现在都受伤在治疗,没来现场。
  鉴于徐敷奏这场打的比较好,丁毅打算把他收为自己人。
  战后,朝廷肯定要调整徐和王的位置,丁毅这边也要做准备。
  原登州参将杨镇有两千兵马组成的登州二营,将给徐敷奏,再从登州囤兵中挑选一批,补足他三千人。
  不管朝廷调他去那,都可以跟着他。
  这也算他对徐大哥投桃报李的回报。
  这事昨天他就和徐说了,徐很满意,而且他知道,这世道没有兵是不行的,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兵。
  他原为自己兵马打残了就废了,没想到丁毅能补给他兵马。
  而且这兵马以后由丁毅养,丁毅和他说的很清楚,以后徐就是丁的部下了,不管朝廷怎么调他,这些兵马都跟着他,但丁毅要调他,他必须得听调。
  徐敷奏当然没意见,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丁毅的人,自己的兵也由丁毅养。
  在这之前的几年登莱总兵任上,徐敷奏已经赚了很多钱,而清水泊一战让他明白,在大明朝这个乱世,要想好好活下去,光有钱是没用的,必须得有精锐的兵马支撑。
  王卫忠也是,要补二千五百兵马给他。
  他还有五百老兵活着,再从旅顺调二千五百兵马给他,这样王卫忠也会补回三千。
  具体什么时候完成,看朝廷对战后的升赏再看。
  这样一搞后,登州的兵马是严雄的32营三千兵,方多台33营三千兵,杨镇的两千归徐敷奏了。
  考虑到现在登州人口更多,这次又掠夺到百万银两,加十几万牧畜都归了登州。
  丁毅决定登州先小增一次兵。
  从囤兵中挑选三千,组成新的34营,由周有根为正,杨端为副,同时从流民挑选三千为囤兵替换。
  这样登州这边就有三个步兵营。
  另把原先杜如海的一千骑兵扩征为三千,由皮岛过来的陈阳任骑兵营正,这样登州就有九千步营加三千骑兵,共一万二千兵力,相当有实力了。
  丁毅又命成立登州一师,严雄为师正,兼32营营正,负责登州三个营的指挥。
  周有根和方多台分别是副师正。
  杜如海依然负责三个步营和骑兵营机的后勤。
  陈阳领三千骑兵驻登州。
  这是丁毅第一次在东江镇之处设立师级单位,严雄三人还是挺高兴的,必竟级别又上去了,
  暴兵的条件就是人口和粮食还有银子。
  登州和济州已经在这两年实现了盈利,特别登州的商税实行后,年收入更是节节往上,加上这次又截下后金百万两银,末来几年都没什么问题。
  丁毅在登州呆了半个月不到,王卫忠和徐敷奏的伤势也好了很多,与两人聊了几次,丁毅便回到旅顺。
  他回到旅顺没多久,在四月初,朝廷升赏的旨意还没到,但内部消息已经提前到了登州,明显是崇祯和朝臣在试探丁毅的底线。
  明廷打算,把王卫忠调任山东总兵驻守临清(原山东总兵刘泽清调任兖州总兵),徐敷奏为蓟镇总兵,调任蓟镇。
  丁毅为登莱总兵,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刘元为保定巡抚。
  张经为旅顺总兵,驻节复州和旅顺,徐威为东江总兵驻节金州和皮岛,沈世魁为援剿总兵官,另有原东江镇大量军官被提为副将参将。
  朝廷这旨意一公布,简直是天下哗然,东江震动。
  有了王卫忠的经验例子,崇祯借着这次大胜,想把东江镇一拆为二,分别提拔张经和徐威为总兵,同时把刘元调往保定,丁毅调往登莱,在他自己看来,绝对是个妙招。
  但天下的总兵,大明的兵将们都看在眼里。
  袁崇焕当年入卫京师,结果被砍了,所以祖大寿之后再也没来,现在人家丁毅的兵马大胜,你立马挑拔离间,提他的部下,以后谁还敢这么奋力死战。
  崇祯其实这招也是常用的,当年祖宽就是祖大寿部下家仆,他连连提拔,提为总兵,后来祖宽也不怎么和祖大寿混在一起了。
  他以为这招还能用。
  按他的设想,先分镇东江,然后过两年,再把张经和徐威再调出来,这样把丁毅的兵马一分为三,丁毅的心腹们也一分为三,极大的消弱丁毅的势力。
  崇祯想像是挺美好的,但也要看对什么人用。
  而且他也明白丁毅不是善辈,为朝廷颜面,没敢上来就下圣旨,先用内部消息通传,试试丁毅的反应。
  所以这消息传到山东后,四月中旬,刘元立刻请辞,要告老归乡。
  早先丁毅和他谈过,如调往别处,千万不能去,将来必死无疑。
  刘元当然清楚崇祯的德性,这次入关,崇祯杀的巡抚还少?保定巡抚就是这么被杀的,关键人家也没犯什么错,打不过清兵,是武将的错,杀他巡抚干毛。
  现在崇祯要调他去保定当巡抚,刘元当然不会去。
  不然以后随便找个借口,都能把他杀了。
  他是打定主意,死也不离开山东。
  刘元请辞,朝廷不肯,于是刘元也不去保定。
  无奈之下,五月朝廷又重新下令,让他去山东济南任巡抚。
  刘元这才欣然前往。
  四月时,丁毅也没前往登莱。
  朝廷这时也在观看,看丁毅的反应再立登莱巡抚。
  原本的巡抚人选是王家桢。
  王家桢这时年纪有点大,但他是出名的正直和忠于大明皇朝,所以崇祯想让他到登莱去节制丁毅。
  但丁毅一动不动,说身体不适。
  而张经和徐威和沈世魁也没动静,去传递消息的人连三人都没见到,直接在登州被拦下。
  没多久,丁毅来奏,举荐登州知府张应求为登莱巡抚。
  崇祯很生气,又无奈,考虑再三,朝廷终于同意,于四月中旬正式下圣旨,刘元为济南巡抚,丁毅为登莱总兵,张应求为登莱巡抚,三人欣然前往。
  崇祯生气归生气,这会也管不到丁毅,因为这时大明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休养生息后,又从丁毅那边买来大量的马匹,突然反水。
  他于谷城重举义旗很快打垮守备谷城官军,杀了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拆毁城垣,劫库纵囚。明朝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
  张献忠离开谷城时,把官府上下大小官员向他索贿的名单、数字和时间,都详细地写在城内外的墙壁上,使百姓看清了明朝政治的腐朽。
  张献忠再起时,罗汝才、马守应部也起而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会合。隐伏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农民军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崇祯又忙的焦头烂额,到处围捕农民军,没功夫再管丁毅,只能先安稳丁毅,同意他的举荐。
  四月下旬,丁毅在旅顺召集东江镇千总以上军将和重要文臣。
  他准备去登州当登莱总兵,但这边的事情,也要安排一下。
  此时府中大将云集,各营主要的主官都在。
  毛信,肖永秋,张经,尚可喜,徐威等等。
  会前有点安静,大伙都在看经张和徐威。
  这次崇祯突然提拔张经和徐威为总兵,实在让人出乎意外。
  徐威进来之后,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其实有点闪动。
  诸将中他年纪最大,这个年纪能做到总兵,实在不容易。
  不过,这总兵好像也没意思,徐威不动声色,心里翻天覆地的在考虑着。
  “张经,以后要叫你张总兵呐。”肖永秋哈哈大笑。
  “我去特娘的总兵。”张经破口大骂。
  然后想想不对劲,扑通,张经直接当众跪下,众将惊讶,纷纷站起来。
  “这玩笑可不好笑,大伙知道张经眼里,只有丁大人,只有咱们东江镇。”张经很认真的道:“我不干捞么子总兵,就是丁大人手下的大将,永远都是东江人。”
  “还有。”张经脸色通红,看向四面的人:“以后谁敢跟我开玩笑,叫我总兵,我和他翻脸的,老子永远都是丁大人的人。”
  张经又是发誓又是堵咒,就差把心挖出来,要证明自己的忠心。
  徐威一看,也赶紧扑通跪下。
  “咱们可都是东江人,这里只有一个总兵,永远都是丁大人。”
  “行了行了,你们两给我滚起来。”丁毅笑道:“给你们总兵有屁用,不是我说你们,带的走我的兵吗?”
  众人哈哈大笑。
  张经和徐威也是笑了起来。


第647章 我也会这么干
  这两年丁毅经常调动他们驻地,他们自己提拔的心腹也全是丁毅的人,何况还没有跟着他们。
  想带兵走,根本不可能。
  打个比方,张经在一营当营正,提拔几个心腹在一营当把总,过几年丁毅把他往二营一调。
  那边的人可没一个是张经提拔起来的,所以他们就算当了总兵,想带走丁毅的兵都不可能。
  丁毅每年都打乱调动,千总把总都调。
  就是让他们不成团,没组织。
  他们的团和组织只有一个,那就是东江镇,就是我丁毅。
  再说以丁毅在东江镇的威望,就算不这么调,也没人能憾动他的地位。
  但考虑到历史上,这样的成群结队闹事的太多,比如老赵黄桥兵变,还不是手下一大把兄弟帮忙,老李玄武门兵变,也是手下兄弟够多。
  丁毅这边提拔都要经过他这校长训话,再分乱调动,可以说除了丁毅,其他人是组织不起三人以上的团体和兄弟在一起的,像当初尚可喜的心腹,许尔显现在就在大员。
  开过玩笑之后,丁毅脸色一正,缓缓道:“朝廷给的总兵,你们到时先接着。”
  “不过在东江镇,你们还是原来的职务。”
  两人当然点头。
  “另外”丁毅想了想:“日本许必成去了两年多,要轮换回来了。”
  “徐威,你去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