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东江镇就一直没有监军和镇守太监,现在崇祯撤回监军和镇守,也极大的方便了丁毅三镇。
  可以说,金凤国用全家的死,换来崇祯撤去监军和镇守太监。
  这卢象升要是泉下有知,不知会郁闷的吐血不,当日他就是被监军高起潜坑死的。
  崇祯要是早这么干,卢象升也不至于兵败身死。
  而现在这么干了,实则偏宜了丁毅这种兵马众多的总兵大将。
  ……………
  十月,丁毅从临清回到登州,先后调拔资源支持天津沈世魁和蓟镇徐敷奏、临清王卫忠三人的建设和囤田。
  这三个镇地形都比较好,即可以走陆路,又可以走水运,其中运往蓟镇和天津的船,从长生岛和旅顺过来,一天都不要,到临清也只要两天左右。
  就是前期需要扩建港口,需要一点时间。
  没几天路超也从灵山卫赶了过来,丁毅等到他了,召集文武开会。
  又是一年总结时,登莱这边,已经越来越好了。
  开会之前,宋哲笑吟吟的递给丁毅一堆书。
  说都是从京城托人买来的,他知道丁大人喜欢书。


第669章 兵力翻两番
  丁毅很少看书,但一直要求情报司在京城购书,然后交给宋哲,由宋哲选择有用的给他看。
  这次拿过来一看,果然有好书。
  其中一本叫《吴中水利全书》,是后来的兵部尚书张国维写的。
  这时他还没做到兵部尚书,他在巡抚应天、安应等十府时,著下这本书。
  此时张国维应该在苏州附近,以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这人就应该放在工部,崇祯不知为何将来让他去兵部。
  他是很厉害的理科生啊,写出《吴中水利全书》,这是研究明代江南地区水利建设的重要资料。
  张国维于今年把书献给朝廷,很快丁毅的人就拿到了这本书。
  另有两本书,一本叫《景岳全书》六十四卷,张介宾于崇祯十二年(1639)辑成。
  《景岳全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集瘟疫、虐疾、咳嗽、霍乱、虫咬等病七十一种。又有《妇人规》、《小儿规》、《痘疹诠》、《外科钤》等。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医方针灸穴位以及历代名家评述,且附有病例,药物三百余种,新方、古方数甚多,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这个对防治瘟疫,和山区作战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本更重要的叫《农政全书》六十卷,徐光启著,崇祯十二年(1639)由陈子龙根据徐光启遗稿整理刊印。
  《农政全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等十二篇。它不但总结并保留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经验,也吸收发展了当时新技术,如对这时刚刚传入大明的甘薯,就作了很详细说明加以推广。《农政全收》不但对中国对日本、朝鲜及至西欧也产生巨大影响。
  宋哲说,农政全书上面已经有红薯、土豆的说明和推广,但还没有玉米。
  丁毅等人愕然。
  特别是丁毅:“徐光启写这本书大概是几年?”
  宋哲犹豫下:“崇祯元年左右吧,具体我也不知道。”
  徐光启是1633年死的,这书第一次出版是1628年,也就是说1628年之前,红薯和土豆都已经传入大明。
  福建还推广过红薯,但现在多少年过去了,整个大明种植的并不多,依然这么缺粮,除了天气原因,流民原因,也是因为没有多少当地官员会关注这种书,关注这种事。
  想做事,愿为百姓做事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也得不到升迁。
  只有拼命捞钱,媚上欺下的贪官,才能得到提拔。
  “这些书都要加印,发给旅顺后勤部,济州府,大员省,让他们好好学习,当成学校教材。”
  “诺”。
  接着杜如海喜滋滋的汇报了今年的成绩。
  从去年开始收商税,加田税,到上个月刚刚满一年,登莱两府加十五个州县新收各种商税接近100万两。
  四周文武哗然,所有人第一次见识到商税的威力。
  而田税一般要秋粮过后才算,所以暂时没说,杜如海很乐观,因为去年丁大人在登莱两地水利渠道上投入近百万两,当时大伙觉的有点多,事实证明不但能增收还能抗灾,非常有效果。
  明年大伙就能见证了,但现在还没直观印象。
  杜如海预估一下,今年粮锐最少一百万石是有的。
  登莱这边已经进入盛产期,收入暴增。
  别有灵山卫也有块收入。
  路超刚到灵山卫当卫指挥使,那边在册军户两千多户,拥有良田十一万八千。
  实际军户一千多户,良田都在各级官员手上。
  他八月到任,现在已经彻底控制全卫。
  “我杀了一批,抓了一批,现在军户一千零八户,每户召一兵,再加募兵,凑齐新39营,并已经开始训练加囤田,那边原本田就囤的很好,今年秋粮会有收获,只是依卑职看,还需要改善下水利渠道,用丁大人的话说,提高将来应对天灾的能力。”
  丁毅不由看了眼路超,这路超真是狠,听说那边被他杀了好多人,果然心狠手辣,我喜欢。
  “那今年按每亩两石计,也有二十二万石,以两成税率算,也有四万多石收入。”丁毅笑道。
  除了这两个地方有收入,像蓟镇,天津,临清,济南这四地,以前都没好好囤田,和收粮税,今年估计收不到什么,临清还好,可以收商业税,但王卫忠刚去第一年,重点在囤田和田税上,商业税要到明年才会收起来。
  这样丁毅和杜如海算了算,今年大明这边所有地方(包括登莱,蓟镇,天津,临清,各卫所,济南等地)全年收入有商业税加各种商业收入,合计白银近一百五十万,粮税一百万石左右。
  听起来数量惊人,现场诸文武也都是激动无比。
  但今年肯定是花钱最多的一年。
  去年开始用来修建水渠道路等,前后要花百万两,现在还在干,没结束,并雇佣了大量的百姓徭役。
  明朝用徭役都是不花钱的,丁毅却要花钱雇佣他们,其实也是为了养活百姓。
  这一块估计要进行一到两年时间,投资在一百万左右,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然后今年蓟镇,天津,临清,济南,包括灵山所这几个地方都增兵,训练精兵,军费及装备开支、农具、耕牛以及养活大量的囤兵,最少一百五十万两。
  还有他在全省的大量吏员,引流安置灾民,向朝廷上交税银,(济南一府就要交三十万),这块加起来又接近百万。
  这样的话丁毅今年又变成血亏。
  听杜如海说到这些时,刚刚还高高兴兴的诸文武,好像被立刻被浇了一头冷水,很多人心里巴凉巴凉的。
  现在丁大人用银都是以百万计的,而且是几个百万,这谁受的了?
  大家随便听听,去年十月到今年十月,大明朝这边,山东这么大地盘,就要用三百多万?
  路超这时赶紧道:“所以说,丁大人能带着咱们活下去,可真不容易啊。”
  众人纷纷点头。
  你这搁大明皇帝崇祯帝也养不起现在山东这些军民。
  崇祯帝去年全国才收到多少税银?
  丁毅这边一个省都能顶他全国了。
  有个文官这时忍不住道:“收支严重差距啊。”
  他是怕丁毅入不敷出,又不好明说。
  “无妨。”丁毅笑道:“暂时还用不到东江和旅顺支持。”
  众人一听,齐齐松了口气。
  东江和旅顺是他们的根本,现在那边的钱,都在贴大员。
  登州这边前几年都赚钱了,杜如海都存了近百万两,这次入关又抢到一百多万两,加上一年一百五十万的收入,正好够用。
  然后他一年一百多万石粮的税收,大概要用到六十万,还能余四五十万。
  这样杜如海估计,到年未,手上会有二十万银,四十万粮左右。
  还算没有破产。
  当然,明年这个时候,他们估计能好好赚一大笔,收入再次上升。
  明年蓟镇,天津,临清加济南府、青州府的囤田加起来,绝对超过两百万亩。
  又能收一大笔田税。
  这时丁毅提到了青州。
  因为青州府现在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他东边的登莱都被丁毅占了,西边的济南府也被丁毅占了,青州府夹在两府中间,当年王卫忠曾是青州总兵,所以那边也有丁毅的人。
  “今年到明年的目标。”丁毅这时道:“组建40营,41营,驻青州,把青州也占了,同样是囤田收税。”
  丁毅要在青州驻守六千兵马两个营。
  青州与兖州相邻,正好用来防备刘泽清。
  青州练兵和其他州还不同,丁毅用新方法,也是大明常用的法子。
  募兵制,在青州府百姓中募兵。
  因为他的囤兵这两年大量被用,到处加派吏员,加派兵员,蓟镇,天津,临清,济南,登莱各地,都是用囤兵去当吏员和兵员。
  所以现在他手上囤兵也不多,还要保持囤田。
  而且青州兵在历史上曾经很有名的。
  他让周有根配合路超处理好胶州的事后,包括在胶州募兵两千,成立新营,然后立马回青州,在青州募兵,练兵。
  募兵之前还是老套路,先在当地征农税和商税,然后家里有兵的免税一成,这样来促进百姓报名参军。
  等募兵成功后,周有根的34营还是回莱阳驻守,由周的副手徐洪海带。
  周有根则驻守青州,领40营,41营由丁毅亲兵小队长谭起龙领。
  两人一个驻青州,一个驻莒州,同时要求陈阳明年骑兵要到五千,守安丘县。
  他们三人将保持对兖州的压力。
  明年这个时候,按丁毅的所有要求,完成目标的话。
  大明境内,蓟镇要有徐敷奏一万五千兵马,天津有沈世魁八千,临清王卫忠八千(德州驻四千),济南是张其栋五千,青州周有根三千,莒州谭起龙三千,胶州刘国营三千。
  加上原有的杨端三千人守莱州,陈洪国三千守昌邑,朱胜领三千人守文登,徐洪海三千人守莱阳,严雄三千人守登州,方多台的三千人守平度,陈阳五千骑兵在安丘。
  大明全境,明年丁毅的兵马将达到可怕的七万人。
  这下兵力要求是直接翻了近两番,也是丁毅十年以来征兵最多的一次。
  之所以这么大幅度的增兵,除了丁毅为即将席卷天下做准备,更因为丁毅可控人口已经几乎包括山东全省,加天津,加蓟镇,地盘内的总人口应该有一千万左右上。
  明朝开国之初山东人口是五六百万,到崇祯元年山东全省人口据说在两千万左右,明末这二十年天灾兵祸不断,加上大明还曾往京师附近移民一百万,估计现在一千五百万还是有的。
  原历史到清初时,山东全省只有一千万。
  现在丁毅在山东经营的不错,又大量引流移民,所以虽然山东还有东昌和兖州两个府不在他手上,但其余地方加起来一千万人口差不多有的。
  不过你还别说,东昌府和兖州府人口还是山东最多的两个府,现在都不在丁毅手上。
  丁毅现在开始尝试募兵,就是要在治下形成后世系统的征兵方法。
  将来就是全国到一定年纪后,除了大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