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好多钱。
  然后,有个好消息是,去年他的粮食自己人用和引流灾民、养马等消耗是八十万石,余粮八十万石。
  所以去年他全年收入是八十一万两银,八十万石粮。
  考虑到现在价粮比较高,以一石二两计,去年利润还是能破两百万两白银的。
  现场诸文武听到有赚,终于还是眉开眼笑。
  听起来去年赢利不少,但这是去年东江镇,登州加济州三地合计的盈余。
  在大员和其他三镇,甚至济南,和青州等山东各府,丁毅还是花了钱的。
  所以,阮文龙马上苦笑,去年大员等地还是亏的。
  “娘的。”四周一片骂声,武将们都在骂,文官们摇头。
  大员占了这么多年,居然还是亏。
  再按补贴大员和其他地方的算一算,丁毅现在占了这么多地盘,两百多万人口,全年赢利大概一百万出头,算是勉强合格。
  关键是,丁毅这几年一直有存粮存银的习惯,存粮是每年都存,然后用新粮换旧粮,吃旧粮存新粮。
  现在阮文龙为丁毅存结了两百九十万两白银,登州是保持三十万石,旅顺和皮岛是保持三十万石,济州岛是保持二十万石,三地共八十万石存粮。
  丁毅等阮文龙说完后,脸色严肃道:“这次我从广东一路过来,到处天灾和流民,江南等地也出现慌乱,我估计,后面的粮价会越来越高。”
  众文官纷纷点头。
  “去年我们还占了天津,蓟镇,济南等各镇各府,治下人口其实接近有千万了,将来要是有天灾,老百姓没的吃,我们都是要管的。”
  众人再次严肃的点头,现在全山东除了兖州和东昌两府,实际都在丁毅控制下。
  加上蓟镇和天津,治下人口接近千万,万一有什么重大天灾,都要他来赈灾的。
  当然,这会蓟镇和天津,包括山东各府,的囤田都应该囤了起来,秋收如果不失收,未来丁毅还可以征一笔田税。
  “今年的八十万石粮暂时先不要卖。”
  以前他们有余粮,会卖掉,保持三地八十万存粮,今年丁毅决定,全部存着,先不卖,这样他手上就有了一百六十万石粮,明年那怕天灾粮荒,他也能应付一下。
  阮文龙道:“从我们各地观察来看,今年各地下雨很少,明年很可能出现旱灾,我们要早做准备。”
  丁毅点头:“我也这么认为,而且有可能出现蝗灾。”
  嘶,四周一片惊恐。
  这时大伙就感觉到丁大人的先见之明了,前两年第一次收到上百万商业税,丁毅力排众议,大手笔投入百万两,为登莱两地兴修水利,大量挖井,灌溉农田,当时大伙都觉的丁大人一有钱就开始大手大脚。
  事实证明丁毅又做对了。
  “旱灾对我们登莱的影响肯定是最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其他地方旱灾,必然会有大量的难民往这边涌。”
  “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我决定,今年在浮山所南(今青岛),和莱州两个港口,用来运转难民。”
  很多人就会说明末是小冰河时期,小冰河时期,事实上从元朝到清末,都是属于小冰河时期,人家大清怎么没像大明一样?
  明朝会亡的终极原因太复杂,也各有说法,但肯定和小冰河关系不是最大。
  而明年(崇祯十四年)大旱,肯定也能算一份。
  浮山所和莱州在登莱地区的第一线,也在最外围,这次丁毅不打算把人拉到登州再上船。
  怕影响登莱内部,因为现在他登莱地区已经能全部掌控,无论什么事都是井然有序,再这么多难民进来,肯定要影响登莱正常运转。
  所以丁毅决定把难民们拦在登莱之外。
  北部从莱州港走,上船运往济州。
  南部从浮山所走(青岛),上船运往大员。
  今年的任务是,扩大浮山所青岛港,确保明年有难民时,能从青岛港有序上船。
  同时在莱州,浮山所囤集粮食,到时可以煮粥赈灾,稳定难民们的心。
  当然,在难民中还要进行筛选,工匠、医士、识字的,单独运送,但也不留登州和旅顺,全部送往大员和济州。
  驻守在胶州,平度,莱州的兵马,负责拦住这一线,保证明年没有一个难民能进入登莱州。
  明年蝗灾到底有没有,丁毅当然不敢确定,他只能道:“至于蝗灾,我不能肯定,但咱们也要防患于未然。”
  “从今年开始,宣传情报部,要大力宣传,蝗虫是可以吃的。”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就亲自带头,吃了蝗虫,当然了,他有做秀的成份,但蝗虫的确可以吃。”
  “要吃没有变颜色的蝗虫,且有医用价值。”
  丁毅当然往死里吹,他总不能说,蝗虫其实也有毒的。
  他这话说在别处,或没人信,但他在东江镇这边,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没人会怀疑他的话。
  而且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确实吃了。
  但靠人捕吃也不现实,所以丁毅要求今年多养鸡鸭,要求所有百姓家里都养。
  用不到的话,到时可以卖给咱东江军,能用到最好。
  其余灭蝗的土埋,火烧,挖卵等各种方法,都要推广,有什么用什么。
  今年先推广,动员,做好准备,万一明年来了,不会手忙脚乱。
  他在山东地区有绝对的掌控力,这些布置下去,各地都会认真去做,相信到时,肯定会有成效,即便有损失,绝对能降到最低。
  崇祯十三年四月,山东地区全面动员宣传,挖井,修渠,养鸭养鸡,使的整个山东都井然有序的运转起来。
  到五月初时,匠作局李忠义来找丁毅,他们按照丁毅的要求,终于造出了最新的十人敌。
  之前丁毅让匠作局造万人敌,百人敌,都用来守城。
  其中百人敌,就重达三斤,而且因为当时造的是圆形,很难扔远。
  所以丁毅一直想造手榴弹或手雷用做野战。
  不过最后丁毅画出的图纸是手榴弹。
  但引信问题一直没解决。
  因为匠作局表示,用纯火药做的引信,会烧的太快,而且会提前爆炸,且手雷又比较小,不适合做出长长的引信。


第689章 田多的好处
  丁毅当天来到猪岛,匠作局已经好多人在等着他。
  一排新造的十人敌正放在一边。
  并且按照丁毅所说的那样,前面用沙袋形成阻挡墙,中间留条路,两边挖了坑。
  如果没扔好,可以往坑里跳。
  李忠义兴冲冲拿了枚十人敌过来。
  丁毅看了脸色微变。
  李忠义反应过来,呵呵一笑:“要点火的,点火才有用。”
  丁毅尴尬笑笑。
  李忠义到了之后,向丁毅手舞足蹈解释。
  以前的百人敌,万人敌的引信烧的很快,但那些比较大,引信可以做长点。
  这次的十人敌,按手榴弹外形做的。
  主要是丁毅为了可以扔远点。
  去年有工匠用硝石粉加火药加炭粉一起融合之后,终于发明出烧的慢的引信。
  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了合适的比例。
  现在这三种材料按一定的比例融合后,做出后世火柴粗的引线,每秒钟大概燃烧一厘米。
  李忠义义专门拿过一根引线,长约十寸。
  然后点燃。
  这时代没有秒的概念。
  他们默默数了十下,正好烧完。
  略有点慢,丁毅看过觉的有点慢,但考虑到其中有一部份是在火药里面的,也差不多。
  他接过一个十人敌。
  木头柄为了扔的远,前端是爆炸区,以火药和弹片组成。
  当然,现在采用的是点火式,拉开引信盖后,需要点火,再扔出。
  外形和手榴弹相似,重约一斤。
  明代的一斤,约等于后世六百克。
  因为变小了,所以威力也小了很多,匠作局开始称为十人敌。
  经过他们试验,爆炸半径大概在五米左右,中间一米才有最大的杀伤力,超过一米基本炸不死人。
  但战场上炸炸马和密集的人群,肯定效果不错,吓也把人家吓的半死。
  关键这玩意比较轻,每个带十个都可以。
  “找人扔一个我看看。”丁毅笑道。
  原本他想亲自扔的,但想想现在和水平可不敢说,万一出错,炸到自己就是笑话了。
  其实现在就算他想扔,李忠义也不会同意。
  这边早就找了人扔给他看。
  有个工人站到前面,这十人敌就是他自己做的。
  旅顺自己做的东西,自己扔,出了错,炸死的只会是自己。
  工人熟练的点火,然后还嘴里发出声音。
  “1、2、3”
  数了三下后,嗖,扔了出去。
  十人敌飞出去足足三十米,落后又好像等了一两秒,砰,爆炸。
  “引信是多少的?”丁毅问。
  李忠义说是三寸,明朝三寸差不多等于后世十厘米。
  “插入火药是一寸。”
  “外面有两寸,每寸需三数。”
  所以工人们先数三下再扔。
  空中飞行要两数到三数,落地后爆炸。
  当然,李忠义又道。
  普通成年人,大概可以扔到三十米。
  力量较大的能扔到四十米。
  还有人能扔到五十米以上。
  所以扔的越远的,越不能等,不用数,可以直接扔。
  李忠义还展现了他们做的引信。
  引信长三寸,在一寸处有结头。
  原来他们的引信不是直接装在十人敌里的。
  战前分开装,战时,拿出引信,打开盖子,插进去。
  插到结头处正好插不下。
  然后点火,再扔。
  这是为了防止引信和十人敌一起时,会被不小心点到而爆炸。
  丁毅感觉有点多此一举,但想想,也没什么大问题。
  看过十人敌后,丁毅表示满意,但这个十人敌名字不行,他要改名。
  “丁大人取个名最好。”李忠义等工匠们笑道。
  丁毅想了想:“此物如手中雷,扔出就能炸,就叫手雷吧。”
  “手雷?”
  “妙,真是妙。”
  “丁大人说的真贴切。”
  四周一阵拍马之声。
  妙个屁啊,丁毅心想,我这外形像手榴弹,取名叫手雷,就是因为手雷好听。
  看过扔手雷后,李忠义又带丁毅看新的引信炸弹。
  自有提练出汽油后,加上现在引信的改良,工匠局完美解决了引信炸弹爆炸率不高的问题。
  他们在炸弹内部装入少量汽油,增宽炮弹的引信,降低在空中飞行而掉前灭掉的隐患。
  原先的火药引信在飞行中很容易分散,从而引起灭火。
  就要还是粘合度不高,像粉尘一样。
  现在加入硝粉等其他混合物,粘合度极高,别说在飞行中,落地后也不会崩离。
  从而保证了爆炸成功率。
  李忠义试了几炮给丁毅看。
  并说:“现在基本都能响,难得有一两炮不会响。”
  “最近我们没打响的,都不是引信质量问题,一个是里面安装时粗心大意,引爆室没有火药。”
  “另一个没响的,是引爆室没装好,中间断了。”
  这样的话,丁毅的引信炮弹就很完美了,很难再出现不会爆炸的炮弹。
  ……………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济南城,巡抚衙门。
  巡抚刘元,左右布政使夏尚絅、邵捷春,按察使为赵光挘贾富邮钩;裕ぞ蠼牌涠啊⒙盟忱吹奈墓俾碚坏日谝黄鹨槭拢粗谌说谋砬椋坪醵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