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山东境内,杨端领十一营五千人守莱州,陈洪国领十二营五千守昌邑,朱胜领十三营五千人守胶州,方多台的十四营五千人守平度,加上周有根十五营五千守济南,严雄十六营五千守登州,刘国营十七营五千守莱阳。
  登州现在有八个营,共四万人,事实上原本他没有这么多人,各营都是三千左右,需要今年增兵一万多,到时直接分到各营。
  这样丁毅在大明那边有七万六。
  考虑到这边也要留兵马驻守,真正能动用的估计在五万左右。
  也就是说,将来有十二万兵马可以用来打天下。
  这时丁毅想了想:“以后进兵中原,围剿农民军也好,对抗建奴也好,都需要大量的骑兵。”
  “在青州组建两万骑兵,于山东境内训练。”
  青州之前就在征当地百姓为兵,用来训练,这都训练了一两年了,前期为节省开支,一直没成军。
  现在丁毅决定再组建两万骑兵,全部从山东各地的百姓中征召,集中在青州附近训练,许必成和严雄将调过去,分任两部骑兵的主官。
  这样到明年后,丁毅的所有兵力加起来,步兵十五万六,水师两万五,骑兵六万。
  有二十四万兵马。
  现场所有军将听到这数字,都是倒吸一口冷气,这真是旅顺这么多年来的最大手笔了。
  历史增兵最多,肯定也将是花费巨多。
  其中去掉海外和驻守各地的兵马,最少可以被丁毅用来加入最后大战的,是八万步营,六万骑兵,十四万。
  听起来好像有点多,但丁毅觉的还是不够。
  因为一旦打起下各地,需要派兵驻守。
  但他考虑到满清入关时兵力还没他多,都能打下江山,他肯定是有把握的。
  按着满清的路子学就行。
  有答案在前面,抄抄都不会吗?
  可现场其他军将不这么认为,马上有张经提出疑问:“将来咱们要留一份兵力守家,打下各地还要守着。”
  听到这句,现场大伙很有默契的会心一笑。
  “二十万兵马会不会不够,再征个十万呗。”
  兄弟们顿时喧闹起来,纷纷叫着再征个十万。
  “你们想让我破产啊?”丁毅没好气的道。


第712章 议和之争
  今年这一增兵,明兵军费开支肯定要巨增。
  就这么算吧,平均每人饷银加兵甲和火药消耗,粮食,每人每年二十两最少,二十万兵马就是四百万。
  当然,粮食这部份,丁毅可以用囤田解决,但付出的真金白银,最少三百万以上。
  他今年是打了吕宋赚了一大笔,自己本身并没有多少钱。
  后续全靠攻占其他地方,来寻找开支了。
  现场马上有人疑问,咱们养一个兵,现在一年要二十两?
  二十两算是少的。
  阮文龙给大伙算帐,不算粮,只算银,一个普通士兵月饷一两银,一年就十二两。
  铳兵的铳一杆成本四两银,铁甲锁甲等成本还低些算四两。
  战马都不算钱。
  棉甲和其他一年四季衣服又是三四两。
  每年火药,长枪兵的长枪,盾牌消耗,弓箭,短斧装备,骑兵的簧轮枪更贵。
  另外这两年还配了行军背裹,工兵铲,水壶等各种东西。
  另外炮兵的大炮,炮弹。
  七七八八算起来,现在丁毅一个步兵身上的东西加起来值三十两以上。
  骑兵身上的东西加起来值三十五两以上。
  当然,考虑到通常都是第一次固定投资比较废钱,后面会好一点。
  所以平均下来,所有步兵骑兵水师和所有军官士们每年合计,每万人兵马需费钱二十万两。
  “特娘的,咱们的兵真废钱啊。”大家听完更加感觉丁大人养兵马不容易。
  现在养一个兵每年需二十两,而且还没把粮和吃算在内。
  当时,这种用钱堆出来的军队,无限接近现代化军队,更展现了远超同时期各国兵马的战斗力。
  “明朝也不是舍不得花钱。”丁毅这时道:“大明边军的饷银,像辽东铁骑曾经接过二两多银一个月。”
  “比咱们兵马工资还高,但他们实际拿到手没咱们多,兵器甲具又不合格的多,加上不能严格训练,自然没有什么战斗力。”
  “松锦之战后,朝廷可能想谈和,但历史上,他们最终没能和成。”丁毅说完这句话,感觉不对劲。
  果然,现在场大部份没注意,阮文龙等几个文官愣了下。
  丁大人这话的意思,好像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什么。
  丁毅赶紧继续道:“咱们现在也不能再打皇太极了,真把皇太极给灭了,马上就可能要和大明朝干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公然在会上说这件事,很多军将听的兴奋激动,巴不得丁大人赶紧说一声,兄弟们,咱们反了吧。
  保证现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要跳起来举双手赞成。
  用赵大山的话说,大伙都急着当开国功臣呢,这不比当大明的忠臣要好的多?
  “现在咱们全要指望农民军。”丁毅这时语气地转,继续道:“李自成和张献忠今年都会越闹越欢,崇祯皇帝顶不住几年了。”
  “最后这几年,就是咱们埋头练兵,赚钱,扩大势力,积蓄力量的时候。”
  听到最后这几句话,众文武基本能听懂了,丁毅大准备等农民军灭了崇祯再出手?
  要说松锦之战前,丁毅这么说,现场一大半人不会相信。
  但松锦一战后,大明最后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此时要说国内还能和农民军打打的,除了丁毅,还真没几个了。
  “咱们要不要火上浇把油?”有人笑问。
  “不用,静观其变,收拢难民,囤积粮食,训练新兵,打造兵甲,等待机会。”丁毅脸上露出一切尽在把握的表情。
  丁毅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后面两年的具体方向。
  ‘坐山观虎斗,等看大明亡。’
  并且趁农民军肆虐的时候,多收拢难民,增加自己人口,挑选精壮为兵。
  天下越乱,丁毅的人口越多,储备兵源就越丰富。
  而且以前他没地方放了,有人都往大员和济州运,很费时间和战船,还好他船多,海面上又没什么战事。
  现在他占了盖州和海州,把这两地掠夺的三四万百姓都送往济州和大员。
  另从旅顺迁移一万五千到海州,一万五千到盖州。
  同时盖州和海州往南的村庄,都可以囤田住人。
  至少一下子可以安排掉五万人。
  其余原辽东的墩堡地区就不说了,包括东面到牛毛寨以南,又是几万人可以安排。
  所以他今年打算从山东莱州地区最少移十万人到辽东来。
  会议过后,各部各回驻地,全力准备扩军和训练新兵,准备物资之事。
  丁毅在次日接见了一批新晋升的军官,逐一勉励,赐刀,又给他们上了一课,才让众军官回营地。
  数日后,某夜丁毅回到家,先去看了看阮文燕,结果发现她不在家,听侍女说,她带着丁烨去阮文龙家里了。
  阮文龙府距离丁毅府很近,直线不到一百米,步行七八分钟,丁毅见她回娘家,当下便去看秦楠和二子丁想。
  丁想和丁烨,丁蜜三兄妹同年,今年都是九岁,还在上小学。
  丁毅去时,丁想和丁蜜正在一起做作业,秦楠在边上一脸慈爱守着他们。
  看到丁毅进来,两兄妹赶紧站起来。
  “拜见父亲。”丁想很有礼貌,像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
  “父亲。”丁蜜却喜滋滋的一头扑进丁毅怀里,比丁想更像个孩子。
  丁毅轻轻抱起丁蜜,余光看了下丁想。
  丁想小脸微红,似乎也想得到父亲的拥抱,但他受到的教育,却要让严守礼节,尊重长辈,完全没有丁蜜那么自然。
  “长这么高了,老爸很久没抱喽。”丁毅哈哈大笑,走过去,一手又抱起丁想。
  丁想和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不过两孩子都九岁,丁毅发现自己有点抱不动,赶紧放下。
  “丁大哥。”秦楠眉开眼笑的看着他,满眼的温柔。
  丁毅还没说话,丁想缓缓道:“父亲大人,大哥今天家中有事,所以没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哦。”丁毅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丁想说完,好像有点害怕,脸更红了,低下头,不敢看丁毅。
  丁毅知道,丁烨性格乖张,贪玩好动,又喜欢捉弄和欺负人,丁想和沈最,丁蜜他们都不喜欢丁烨。
  丁想刚才这话,表面在替丁烨说话,其实是指丁烨不合群,没来一起做作业。
  这是,秦楠教他的?丁毅微微看向秦楠。
  秦楠脸若桃花,只看到温柔。
  ……………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鲍承先入京师,陈新甲密见崇祯帝。
  此时刚刚经历松锦大败,明军精锐尽失,国内又农民军肆虐,加上丁毅不听话,而且野心勃勃。
  崇祯帝第一时间就决定议和。
  但崇祯这个人,实在是即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的典型,历史上多次想议和,就是不敢承认自己有这想法,偏要让手下顶锅,只要被群臣一反对,立刻就甩锅。
  上次想和满清议和,卢象升跑过来问,他一口否认。
  皇太极和他谈到一半,没等到回信,勃然大怒,悍然入关,先杀卢象升,后屠济南城,明军损失人畜数十万,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历史上这次与满清议和,被暴露后,他立刻推到陈新甲身上,直接把陈新甲处死,皇太极没等到回信,又是大怒,再次入关,原历史这次入关前后八个月,清兵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八十八镇,掠夺黄金一万两千多两,白银两百二十万两,珍珠四千四百两,各种绸缎五万匹,缎衣袭衣一万多令,虎豹皮五百多张,人口三十六万九千,马骡羊驴等三十二万头。其他物资不计其数,另士兵和军将们得到的都没算在内。
  总价值不比丁毅打下吕宋得到的七百万少多少。
  所以说,真实的历史上,皇太极其实也很想议和的,他格局也不大,估计和荷兰差不多,想得到西班牙认可,承认他立国,然后大伙划分地盘,各归各管。
  但崇祯居然耍了他两次,每次谈到一半就变卦。
  于是一切按照原来的重演。
  崇祯先同意议和,派朗中马绍愉和参将李御兰使清言和。
  马绍愉五月到塔山(宁远前面明军唯一的堡城),送上明朝敕书。
  但皇太极他们一看,感觉这敕书不像真的。
  因为崇祯这玩意怕被留下把柄,让自己遗臭万年,居然不敢盖章印。
  皇太极当然不干了,立马下令攻打塔山。
  马绍愉劝清兵不要攻,清兵不依,还是猛攻。
  明军自然抵挡不住,最后全城除了马绍愉,塔山守军和百姓,全部自焚而死,无一投降。
  清兵护送马绍愉出城,又送马送粮让他回京。
  塔山被破后,驻守宁远的吴三桂,不等朝廷命令,直接放弃宁远,全军退往山海关。(原历史他还等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才走,这次吴三桂被徐敷奏鼓动后,直接就跑回山海关了。)
  此至,山海关以北,明廷所有地方,尽归满清,几十年经营的松锦防线拱手送人。
  六月,马绍愉回京,清致书崇祯帝约以平等相交及岁币、疆界事,将议和条款密件送陈新甲。
  这时崇祯帝也在朝中焦头烂额。
  早先陈新甲曾经不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