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万、给饷百万。
崇祯帝一听就不高兴了,尼娘的,你上次还说只要五千精锐,现在又要两万了?怎么和袁崇焕一个德性?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当,崇祯皇帝咬着牙答应了,但他要求孙在拿到军饷一个月后就须率兵出潼关围剿李自成。
此时李自成第三次围困开封,崇祯帝于六月二十四日任命苏京为监军,催促孙传庭出关救援开封。孙传庭表示这些新兵未经训练,不可轻易出战,崇祯不听,孙传庭只好出师,率军渡黄河,去救开封,结果被农民军先败了一阵。
崇祯帝再令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各部率兵18万,号称40万火速往援,会师朱仙镇(今开封西南),欲解开封之围。李自成闻讯,留王卫国一部继续围攻开封,将主力移至朱仙镇西南有利地形。
七月初一日,开封告急,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驻朱仙镇决战农民军。
但李自成兵多将广,无边无际,左良玉见敌势盛,乃拔营先逃,襄阳诸军皆溃。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寻以朱仙镇之败总督杨文岳免职,总督丁启睿逮下狱。
朱仙镇大战几乎是松锦之战的翻版,朝廷几路总兵汇合,左良玉未战先逃,立马引发大伙一起逃命,李自成轻松获胜,更得降兵一万多,兵势更威。
第714章 移镇大同
十月,李自成和王卫国在河南郏县再次大败孙传庭。
孙传庭一心想在陕西囤田练兵,却被崇祯逼着到处迎战农民军,他带着新兵,屡战屡败,士气全无,军心焕散。
崇祯李自成大破官军时,张献忠日子也不错。
当年二月,他突然杀入江南(现安徽),先攻陷舒城,然后六安,接着克庐州,杀知府郑履祥,然后再下无为,庐江,并在巢湖训练水军。
看张献忠当时的意思,都想称势杀入江南地带,准备用水师开路了。
朝廷即派总兵官黄得功和刘良佐两人入剿,先后被张献忠打败,很多败兵趁机到处抢掠,甚至还有占山为匪的。
顿时江南大震,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庆巡远郑二阳先后被逮治,起用马士英代之。
到当年十月,张献忠部才被官军刘良佐打败一次,他立马率军走郸水,这时有李自成大败氶传庭消息传来,李自成兵威无双,革左五营闻迅,抛下张献忠,往北投李自成。
……………
同样回到二月份,陈新甲没死前。
三边总督汪乔年被杀之后,崇祯一边重新启用孙传庭,一面在想大明谁还有用。
三月份,松锦大败,有兵部尚书陈新甲提议,可让登莱总兵丁毅,移镇山西大同。
陈新甲说,此次松锦大败,山西总兵王朴也被杀,而山西向来是九边重镇,可让丁毅移镇山西,对抗鞑虏,另让东协分练总兵官曹变蛟移镇登莱,分其势力。
因为曹变蛟这时就躲在蓟镇,朝廷想调动他去打农民军,曹变蛟以没钱没粮没地盘为理由,不肯动。
从来都无比听话的曹变蛟都不听话了,陈新甲和崇祯当然着急。
崇祯又把丁毅恨上了,都学丁毅的,没好处,不肯动。
于是,陈新甲打算给曹变蛟驻镇,但想驻镇,得有地盘给他吧。
崇祯当时道,丁毅肯移镇吗?这家伙要是肯听话,我大明何以糜烂至此。
对,对,对,大明现在这样子,都是丁毅的锅,与我崇祯无关。
陈新甲道,丁毅肯皮岛移镇登莱,说不定也愿意移镇山西,此人每次都喜欢要好处,若能满足他,或许可以一试。
崇祯当然想移丁毅的镇,狠不能把他移到贵州云南去。
但上次试探性的移镇,丁毅就好久不动,不愿从皮岛出来,后来多次上书,答应了刘元的山东巡抚之职,答应了路超都指挥使之职,他才肯移。
所以崇祯知道,丁毅没有好处,肯定不会答应的。
但他也和陈新甲一样,希望把丁毅越移越远,越移越小,这样丁毅对皮岛的影响力会变小,朝廷掌握皮岛的机会就变大。
陈新甲只想丁毅移山西,曹变蛟移登莱,但崇祯胆更肥,想让京师大将,他的心腹,黄得功移镇旅顺。
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崇祯这次没直接上去就宣旨,不然被丁毅和东江镇的人拒绝,会很难堪,很没面子,如果和上次一样,圣旨朝夕令改,朝廷威严荡然无存。
三月中旬朝廷有人到登州,旁敲侧击,试问丁毅,朝廷有意让你移镇山西,黄得功移镇旅顺,张经移镇登莱,你看如何?
丁毅闻言,欣然笑道,只要朝廷给银给粮,我没意见,见钱就走,但是张经会不会走,你得问张经。
来使大喜,又问丁毅,你要多少?
丁毅嚷嚷道,我镇下有一万兵马,每年耗银五十万,没有五十万两银,二十万石粮,我是不会走的。
来使道,山西大同,边锤重镇,物产富华,意思是那边有钱有田,好地方啊。
丁毅不管,咬定这个价钱不松口。
可怜大明朝这时那里拿出五十万银。
孙传庭要练精兵二万,百万饷银,崇祯咬着牙给他挤了一个月的,才挤出十万银。
这会崇祯是真没钱。
来使也急了,只好明说,山西大同那边,边军向来与蒙古人私下交易,还有商人走私,边军收钱,来钱很快的,你看王朴在那边,不知赚了多钱。
丁毅立马道,我要朝廷治王朴的罪,我要去抄家王朴。
因为王朴死于乱军中,朝廷到现在都没有治王朴的罪,丁毅当然知道,王朴家里有钱。
来使没办法,回报崇祯。
最后,朝廷以‘未战先跑,连累三军’之罪,定王朴死罪,抄家问斩。
崇祯又东拼西凑,给丁毅凑了十万两银,二十万石粮。
丁毅这才肯移镇山西,同时要求曹变蛟移镇登莱。
但丁毅肯了,张经却不肯,旅顺总兵张经直接向朝廷道,给我封伯,再给五十万银,五十万粮,我就移镇。
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差点吐血。
毛文龙在时,所有人觉的毛文龙最桀骜,等丁毅上来了,大伙发现丁毅更不听话,现在丁毅有点听话了,张经又冒了出来。
关键朝使还没机会去旅顺,直接被人拦在登莱。
僵持了一个月,张经不松口,一文钱都不能少,崇祯没办法,原本打算让黄得功移镇登莱,丁毅又不肯,且这时江南兵事糜烂,崇祯思来想去,决定让黄得功移守庐江,曹变蛟移镇登莱。
下旨时,崇祯让曹变蛟去登莱前,到京城一趟,也是有心想拉拢曹变蛟,倒不是想杀他。
不料曹变蛟直接拒绝,带着兵马移驻登莱,这把崇祯给气的。
但这时崇祯还没想到曹变蛟跟了丁毅,他以为也是拥兵自重,不听号令。
因为前几年曹变蛟都很听话,只是在这次松锦大败之后,曹变蛟似乎害怕朝廷寻他麻烦,和祖大寿一样,不敢入京。
曹变蛟过来登莱后,丁毅让他守莱阳,莱阳刘国营来守登州。
朱胜分一半兵马守平度。
山东省内军事,皆由王卫忠临时节制,民政事务,由杜如海刘元共商。
除非有人打进山东,平时情况下,调动一营五千人以上军事行动,必须报丁毅批准。
布置完登莱事宜,丁毅带着严雄的十六营五千人、方多台十四营五千人,又召来驻守袁有才一万骑兵中的三千骑兵,其中两千老骑,一千新骑。
共一万三千人,准备移镇山西大同。
大同镇是明朝九边重镇最早设立的四镇之一,他的东面是宣府,西面是宁夏镇,南面有榆林镇和太原镇。
丁毅肯移镇大同,这让崇祯欣喜若狂,因为大同镇北面是蒙古,东、南、西三方皆有大明重镇包围,这下丁毅算是被他崇祯包围了。
可他也不想想现在九边重镇变成什么样了。
宣府镇精锐主力在松锦一战尽没,余下的榆林,太原,宁夏等总兵在册十几万官兵,实际八万不到,且皆老弱病残为多,崇祯当时下令让他们去松锦解围,无人敢动。
四月底,丁毅带领一万多大军,一千多辆大车,又从登州带走一万户囤兵和家属,总共将近五万多人,浩浩荡荡移镇山西。
他的人马从山东临清王卫忠驻地离开山东,专程来到临清看望了王卫忠。
他到临清是五月初,休息了一天,在五月二日,观看临清王卫忠步兵第十营发饷。
发饷以局为单位,每局三百多人,丁毅随机看了六个局。
一进营中,各局把总站在前面,兵士们一个个上前领饷。
每人领完饷后,都要叫道:“多谢丁大人派饷,丁大人必胜。”
当看到丁毅进营后,哇吼,全营沸腾。
现场把总振臂欢呼:“丁大人。”
全场齐呼,声音震动天地:“丁大人。”
丁毅高兴的看了一圈,感觉士气可用,这么多年,很多人都变成老兵,但依然强劲有力。
普通明军到四十岁都能算老弱病残一列,但丁毅的兵马主要用铳,四十岁还能打打。
不过王卫忠这一营老兵很多,丁毅观后,发现很多三十多,甚至四十多的老兵。
“后面这几年,你们要多征新兵,逐步退役老兵,把老兵转吏员,让咱们永远保持有年青的力量。”
上次开会丁毅还没发现这个问题,现在发现很多人已经跟了他十年以上。
但大批量裁减老兵肯定不行,老兵对丁毅最忠心,只能分批少量,慢慢淘汰,用新人代替。
好在他们铳兵较多,老兵还能再用用。
经过临清后,丁毅就进入顺德府。
顺德附近的巨鹿是当年卢象升战死的地方,当地还有碑墓竖立,供后人拜奠。
丁毅私下拜奠了一下,便继续往北。
一路过晋州,定州,从定州进入山西灵丘,此时已经进入大同境内,属于丁毅辖地。
丁毅近五万人马横穿大明三省,一路引来无数百姓和地方官员驻观,很多难民和活不下去的当地百姓也跟着混进他们队伍。
丁毅来者不拒,到了大同之后,仅流民和跟随百姓,已经多了一万多人。
大同总兵驻地为大同县,丁毅到时,大同副总兵姜瓖,代王府长史许贵之,大同知府洪默章,皆到外迎接。
山西巡抚蔡懋德更是亲自从太原来到大同,随同他前来的,还有太原总兵谢志良,阳和副总兵姜瑄,甚至隔壁宣府总兵王通、陕西榆林总兵姜让等文武大将。
这种场面也让丁毅微微一愣。
第715章 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明朝文贵武贱,以前一个知县都敢不把总兵大将放在眼里,这几年随着国事败坏,武将越来越值钱,文官反而变的小心翼翼。
没想到这次丁毅过来,当地的欢迎仪式这么夸张,特别是隔壁宣府总兵王通和陕西榆林总兵姜让也来,不知道是不是想看看丁毅本人,认识一下。
反正这些人看到丁毅浩浩荡荡的几万人,也是吓了一跳。
但丁毅把百姓流民放在外面,精锐兵甲放在里面,外围都是黑压压的流民百姓,大伙也看不出什么。
大同副总兵姜瓖和榆林总兵姜让,阳和副总兵姜瑄三人是亲兄弟,姜让是他哥哥,姜瑄是他弟弟,可见大明朝时,也是看出身的,有些人生出来就是总兵副总兵。
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