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煤矿收三成税,金属矿收三点五成税。
  税率奇高,但还是有人干,必竟这会,无论是煤还是铁和铜,都很赚钱。
  因为这边距离满清太近了,铁和铜卖过去,至少十倍以上甚至十五倍的利润。
  丁毅在日本的铁料运到登州卖,也只有五倍利润。
  正因为利润高,所有人都能承受丁毅的高税赋。
  严雄事后问丁毅,为什么不直接抢过来?自己干?
  丁毅笑道说不急,咱们得放长线,钓大鱼,咱们刚来大同,有很多事要干,不能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先让当地商人干着,这些国有资产,等我将来统一大明,当然全部没收,重新再拍卖。
  关键是,他得让八大晋商看到自己很贪,又可以合作。
  八大晋商一大半在太原地盘,还有在宣府地盘,丁毅正琢磨着,怎么把他们一网打尽。
  他用矿业合同,稳住晋商们,私下还见了几个来拜访的晋商,别人送的银子,更直接收了。
  没多久,晋商们认定,新来的丁毅,贪婪成性,胃口比王朴在时还大几倍,只要有银子,没什么事他不敢干的。
  丁毅肯收银子,又和他们签定合同,按合同办事,这在晋商们看来,还是属于能接受的。
  也愿意和丁毅加强合作。
  七月初,丁毅以成立晋商商会为名,要召集各晋商来大同开会,请各家家主和管事的来。
  但因为丁毅不讲武德,在代王府处理大同军将,晋商们很小心。
  四日,大同总兵府。
  总兵府今天很热闹,山西大量晋商基本都来了,特别是重要的八大晋商。
  必竟八大晋商们对外贸易,一个从大同新平堡出货,一个从宣府张家口出货,都要经过大同的地盘。
  大家不敢得罪大同总兵丁毅,所以除了一些家主没到,能来的都来了。
  但丁毅看到名册时,才发现八大晋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俱没到,只派了族人或管事到现场。
  各家没到的理由也差不多,在外行商,来不及赶回,但每家都带来一份重礼孝敬丁总兵。
  丁毅看到名册暗暗笑了笑,八大晋商还是小心啊,想召过来也不容易。
  看来还得想其他办法。


第724章 镇北伯
  八大晋商大部在太原,最著名的范家在宣府总兵的地盘张家口,张家口是宣府兵马驻守,他要抄家得和宣府兵马借路。
  干这种事不能急,得花最少的代价用最少的时间来解决。
  就和夺大同兵权一样,如果进来就硬干,到处打起来,只会浪费时间和人力,并增加伤亡。
  丁毅也不急,心中默默盘算了会,准备下一步棋。
  “大伙都坐,都坐,今天这里没有总兵和掌柜,都是兄弟。”丁毅客客气气的招呼大伙。
  同时一挥手,好多小娘们端上点水,茶水,水果。
  诸掌柜第一次看到丁毅这么客气,大伙相互观望,眼神交流,这丁毅收了钱后,果然对咱们客气多了。
  真是贪官啊,大明军将俱是如此,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范永亨率先陪笑道:“丁总兵,不知这次所谓成立晋商商会是何意思?大伙儿,都想知道呢。”
  众掌柜纷纷点头。
  丁毅一本正经的想了想:“诸位都是商人,但大明朝重农轻商,诸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第一句话说完,全场就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丁毅继续道:“说句心里话,士农工商,本镇心里,最尊重商人,最佩服的也是商人。”
  “本镇自己在旅顺就是善长经商,用经商的钱,才能训练精锐的兵马。”
  “商业活动,带动商品运输,商品交流,百姓致富。”
  “如果没有商业活动,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必需品,油盐酱醋,煤铁钢柴,所有的一切,都将受到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失去来源。”
  “大明的天下,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商人,愿意奔波各地,历经辛苦,腾挪转运,才为天下百姓,带去了他们需要的各种商品和物资。”
  “没有商人,京城的皇帝和勋贵们吃什么,用什么。”
  “没有商人,国家的军队吃什么穿什么。”
  “没有商人,那些当官和文人,看什么读什么。”
  “商人,才是国家的根基,皇朝的一切,我丁毅,要替山西的百姓和官员,谢谢今天在场的所有晋商,感谢你们,为山西百姓做出的辛苦和努力。”
  丁毅声音越来越大,说到最后几乎是大喊而出,然后弯腰,向诸商人抱拳行礼。
  全场晋商目全口呆,有人俨然眼中湿润,也不知过了多久。
  “哇”突然人群中有人痛哭失声:“丁总兵。”
  接着现场炸了锅似的,晋商纷纷或痛哭,或兴奋大叫。
  “丁总兵了解咱们。”
  “丁总兵言有有理。”
  “丁总兵最懂商人。”
  “多谢丁总兵体凉咱们。”
  范永亨神色感动,没想到丁毅会这么看重商人。
  大明官员皆把商人看成蝼蚁,随便一句话就能剥夺商户一切。
  没想到丁毅这么看重他们。
  连范永亨也都听的老泪纵横,好些感动。
  这时丁毅又大声道:“商人地位太低,本镇要给你们相应的地位。”
  “所以本镇要成立山西晋商商会,所有资产规模达到一定地位的,都能参加。”
  “商会选出九大掌柜,加上我丁毅,共十人,一起决议商会大小事宜。”
  “我丁毅为商会会长,另选副会长两名。”
  “以后山西所有商业,皆在我们商会控制之下。”
  “包括,物品定价和销售,商业税定制和上交。”
  “九大掌柜五年一选,进入的商家,减税两成。”
  “本镇会给商会成员派发令牌,在山西境内行通无阻。若在山西境内遇盗匪,皆由本镇出兵讨伐。”
  丁毅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众商铺听的神色激动,又惊又喜。
  说简单点,丁毅成立一个公司,他是老板,另选九家为董事。
  商人有什么好处?首先以后在山西境内随便走,有丁毅兵马支持,甚至还能护送。
  然后山西的商品销售都要经过他们商会同意,包括定价权。
  还有借贷,谁生意上钱不够,可以向商会借贷,利息极低。
  丁毅这商会已经包含了后世银行和公司两种结合。
  未来山西银行的稚形也形成了。
  他说完后,叫小娘们递上来商会合同和规章制度,拿出来每人一份。
  里面比他说的还说细。
  众掌柜们看完后,纷纷觉的,必须要加入这商会,对自己的商业有极大的好处。
  至少以后在这边走,都不用交钱,还能护送出关。
  八大晋商们开心死了,丁毅这货如此贪婪,为了赚钱都能护送他们出关。
  给他一成股份,可以接受的。
  丁毅要占股,且不投钱,大伙看了条款,还是觉的可以接受。
  其中集体定价这条,足以让大伙赚个盆满钵满。
  假设盐价,若以后山西境内规定二两一担。
  商会内全涨价,商会外的,低于二两,由丁毅去查抄,逼的他们也抬价。
  这样大伙的利润就更高了。
  其他商品皆是如此,商会能控制定权价,大把的利润就随之而来。
  丁毅还说:“这件事,我还会招山西总兵谢志良,宣府总兵王承胤一起合作,保证诸位以后在山西,畅通无阻,一起赚大钱。”
  当然,谢志良和王承胤就不在董事会里,其他董事,俱有商人担任。
  八大晋商顿时转起眼珠,要当董事,当然只有咱们这几家生意做的比较大的。
  范永亨很快道,此事至关重要,我们肯定大力支持,具体怎么做,还得回去向家主汇报决定。
  当然,丁毅笑着挥手,诸位回去之后,好好想想,有什么要补的,可以一起商讨,再补上。
  等晋商们兴高彩烈的走后,又等了大概三天,丁毅先派方多台前去太原找谢志良,他自己率领一千骑兵,兵发宣府,同行有一百匹马没骑兵,都载着包裹。
  七月初的太原城。
  谢志良正站在城头,看着下面一辆辆马车、一头头耕牛离开太原城,前往大同镇。
  谢志良是广东人,同样是将门出身,其祖父是广东平远县总司(武职),他年轻时先读书,后投军,初平远当兵,因歼五总有功,升任平远县石正营把总,复以捍御有方,调任潮州柘林守备,再以防海得力,战绩卓著,经南赣军门元吉叙升中营游击。
  谢志良文武全才,陆战海防皆精通,也算明末少见良将。
  原历史上他与儿子最后拥护隆武帝,全家殉难,为大明尽忠。
  前面说过,因姜家在山西势大,崇祯帝于去年,调谢志良到山西为太原总兵,历史上这个时候,谢志良已经是太原总兵,兼靖粤伯了。
  这会谢志良还没封伯,没封伯爵的原因,估计是丁毅来了之后,影响了部分历史。
  但他到太原之后,和历史上一样,囤田练兵,精修边防,干的很认真。
  谢志良是想练一批精兵出来,可到了太原之后发现这里不对劲。
  因为他一个广东人,很受当地军将排挤。
  谢志良到后发现,太原府在册兵马四万六,实际兵马三万一,除去老弱病残,真正能战之兵,不到一万,且久缺训练,兵甲不齐。
  他以自己五百家丁为底子,带着一万多兵马认真训练,但下面的人阳奉阴违,派系分明,让他很头痛。
  就在这时,丁毅也和他一样空降来了。
  当时巡抚蔡懋德带着他去大同迎接,也是想结交一下这个外来总兵,大伙都从外面调来,说不定有感同身受的地方。
  不过很可惜,当天丁毅被剌,不欢而散,两人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
  当时谢志良以为丁毅可能比自己还惨,要在大同受当地军将排挤为难。
  不料,没多久,他就听到消息,参将章城虎意图谋杀丁毅,事败后被杀。
  接着,姜瓖和姜瑄、王全纷纷上书,一个说喝酒误事,伤了同仁,请罪辞职,另一个说从马上摔落,还有一个说身体不适,请求退职,现在三人俱被夺去兵权,关在大同。
  这时谢志良就看到丁毅的厉害之处了,更发现丁毅真是胆大包天,没什么不敢做。
  而且丁毅这么一搞,整个大同焕然一新,不听话的,老兵痞子老油条什么,全被清理,他听到消息,大同仅把总以上,丁毅就斩了几十个。
  听着肯定有点夸张,但谢志良想,若丁毅想彻底掌控大同镇,斩个十几个军将是最少的。
  他又是羡慕又是佩服,可惜他自己不敢这么干。
  巡抚蔡懋德当时也拿丁毅没办法,你说丁毅嚣张目无朝廷吧,他又向巡抚蔡懋德保证年交税十万两银,加十万石粮。
  现在山西这粮可贵着呢,这等于几十万银。
  你说丁毅把朝廷当回事吧,参将章城虎说杀就杀了,副将姜氏兄弟说拿就拿了。
  蔡懋德思来想去,一面组织向大同供应农具牛骡和种子,一面请丁毅放了姜氏兄弟。
  因为在山西隔壁的陕西,还有榆林总兵姜让在。
  丁毅收到信后,考虑了几天,决定先放了姜氏兄弟。
  他主要是给巡抚蔡懋德面子,蔡懋德是个好官,在太原还能帮到丁毅。
  但他也回信给蔡懋德,我放姜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