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奴肯定要打,但不是现在。”丁毅却摇头:“本王正在准备粮草和调兵。”
  丁毅原本只有二十多万兵马,开战之后,先后扫平李自成,张献忠,前后俘虏了几十万人,除去解散了一部份,仅天津附近,就有九万降兵在集训。
  南京又有数万在集训重整。
  然后他向全国各地派总兵,调出去大量的兵马。
  现在四川那边,就有十几万丁毅兵马,刚刚打完张献忠,那边还在整训大西军的降兵。
  “本王手上现在没多少兵马,一切要等兵马整训和调整完成,关键是粮草不济。”
  丁毅如果现在打建奴,需要把西南的十几万兵马调过来,这就太远了,西南现在很多地方还没完全平定,当地也在募兵和招吏员,加上十几万兵马过来,一路上消耗的粮草不说,过来就要几个月,关键西南的兵马,丁毅有另作用。
  所以丁毅的打算是,囤结粮草,准备兵马,在夏收之后,兵发辽东。
  “本王在全国征招了十几万兵马,数万吏员,加上降兵十几万在集训,每天耗食无数啊。”丁毅心想,你们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丁毅的银子是花不完,但是粮有点不够。
  明末全国都缺粮,丁毅也是自己囤田好,基础好,并在明末乱世到来之前囤集了大量的粮食。
  但他先后发动了,对李自成,张献忠等的大战,从京城打到四川,几十万人的吃喝,已经把他的储存消耗的差不多。
  并且现在每天都是巨量的消耗。
  别的不说,仅看他分封出的总兵,就有几十个,每个总兵上万兵马,全国每天几十万兵马都是丁毅在养着。
  还一次性增加几万吏员,都要丁毅养着。
  全国的官员俸禄现在也是丁毅在发,他还没当皇帝,当然不能像崇祯一样拖欠,或少发吧。
  你让满清现在养这么多兵马和官,只有抢老百姓,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朝臣们和百姓以为打战很容易,你镇北王兵强马壮,全国几十万兵马,随便打打就能灭了满清,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动员大军不要粮草吗?
  特别是丁毅现在几乎人人骑兵的形势下,连草料也需要大量。
  丁毅的粮草已经快打光了,只能夏收之后再行动。
  “本王已经下了诏令,今年江南一带的夏粮优先往天津运,为灭建奴做准备。”
  “济州也等春季好好割一波草料运到天津来。”
  几人大喜,但丁毅马上道:“但打建奴,没你们的事。”
  众人顿时无语。
  丁毅这时向李定国他们:“你们当时造反,是因为活下不去,百姓生活艰难,家乡到处灾难。”
  “朝廷治国无方,你们对朝廷和群臣失望无比,挺而走险。”
  三人连忙跪下。
  “现在你们也看到了,在本王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即将太平。”
  “如果你再反,受苦受累的,还是天下百姓。”
  “王爷贤明,天下大治,罪民当永不再反。”李定国砰砰砰重重磕头,当场发誓。
  “俺们替天下的百姓,多谢王爷。”刘文秀和艾能奇也道。
  丁毅治下的山东,已经让他们彻底拜服,更能明白,丁毅是真正为天下百姓着想的人。
  他们起兵之初都是为了百姓,为了想活下去。
  张献忠重庆斩三万官兵手,历史上到成都又要屠城,他们都站出来阻止,证明他们都是心中有底线的人。
  满清进关后,这三人都是浴血奋战,联明抗清的志士。
  这也是丁毅为什么要留下他们,重用他们的原因。
  丁毅很快把五人叫到一边,桌上放着一张地图,正是西南附近的地图。


第784章 西南决策
  “本王正在贵州和广东钦州集结兵马和粮草物资。”
  五人凝神细听。
  “赵大山为大将军,主力六万人,四万铳兵,一万骑兵,八千长枪兵,两千炮兵,另有辅兵一万(加掷石机)。”
  从贵州出发往西,在普安州进云南曲靖,丁毅让赵大山准备打云南。
  这边的兵马,都是打四川时留下的,有祖进忠、马涛两部两万人,加原大西降军四万人。
  当初王卫忠从大西军中留下五万精锐,在四川整训,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
  他们从四川进入贵州,然后到普安州集合。
  丁毅会在普安州后面的永宁,替他们囤结粮草,准备一切。
  “艾能奇跟着赵大山,为中军副将。”
  “多谢王爷。”艾能奇连忙跪下,大喜过望。
  曾经的贼军,现在终于变成朝廷军官了。
  “这里是安南。”丁毅又指着广东西边:“永历时,我大明曾发动过征安南之战。”
  “当时大片的土地纳入我们大明。”
  “大明田赋由三千万石,达到三千四百万石。”
  “但没多久,大明又放弃了安南,损失了大量的田赋。”
  “安南现在正处于郑阮之争,南北对抗,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机会。”
  安南现在分裂成五个势力,有后黎朝、莫朝、阮氏、占城、隆平等,其中最大的两家后黎和阮氏双方在原历史上1627年…1672年间打了七次战役,直到1677年方被后黎朝以协助满清平定三藩之乱的名义攻灭。
  最强的后黎朝东征西讨,到处打其他势力,此时正是最弱的莫朝屡战屡败的困难时期,并倚附在大明广西附近,退守高平。
  丁毅要李定国联合莫朝的莫明宗莫敬宇,打击后黎郑祚,找机会,灭了安南。
  “李定国你为南路军主帅,率兵三万,从广东钦州进入安南。”
  “钦州临沿海边,前期我已着广东布政使司在当地修建海港,大员和福建的水师都会支持你们,源源不断的兵员,粮草从大员和福建海路运到钦州。”
  “因安南多山,有漳气,本王抽掉大员经验丰富的番军一万,加上两万福建和大员明军,后继还会有两万兵马从广东福建过来。”
  “刘文秀为中军副将。”
  “大员番将小米萨为先锋参将。”
  “小米萨这一万番军,对山地战很有经验,应对恶劣天气和漳毒等都十分熟悉,在大员时,他们打山地战有多种方式,你要多听他的意见,稳扎稳打,用最小的伤亡,最得胜利。”
  “打安南本王不急于一时,那怕两到三年平定都没事,关键是‘稳’。”
  丁毅决定现在打安南,一是那边有大量的兵马,二是现在安南四分五裂,国内有五股势力,正好比较好打。
  大明以前打安南比较艰难,但同样打下来了。
  现在丁毅有大员番军在手上,他们在大员和生番打,全是山地战,环境比安南琮恶劣,绝对是经验丰富。
  更重要的是,这边的兵马,都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李定国也有点激动,这是让他领兵攻打一个国家,若打赢了,可是大功。
  张辅当年因为攻灭安南,而封国公。
  他想了想问:“攻下之后,如此处之?”
  丁毅毫不犹豫:“当年张辅前后四征安南,从1406年打到1425年,安南降而复叛,一次又一次,逼的大明损失折将,最后放弃。”
  “咱们打下安南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千万不要用礼仪之邦来对待这些野蛮人。”
  “当地所有官员军将,皆斩。”
  “所有降兵抓去挖矿。”
  “迁移百姓到平原,进行囤田,安南有粮食高产地,对我们今后的粮食供应有大用。”
  “凡遁入山林中者,以汽油烧之,寸土不留。”
  “还有,本王打仗一定要赚钱,能抢的全部都要抢回来,一粒米都不能放过。”
  “诺。”刘文秀好像有点高兴,因为这么干,肯定让人很痛快。
  李定国想了想,又道:“永乐时,明军好像动员了三十万,连民夫在内,号称征兵八十万。”
  “打了十几年最后都放弃了。”
  “如今天下刚定,王爷以三万兵马入安南,会不会太仓促了?”
  李定国也算说的含蓄,意思是怕兵少,会不会吃败仗。
  “本王对本王的兵马有信心。”丁毅笑道:“时代不同了,现在打仗和以前也不一样了。”
  而且当时的大明自认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很多事做的缩手缩脚。
  对面一降,他们就当真,和SB似的,想以德服人。
  丁毅肯定不会这么干。
  李定国想想,也苦笑:“王爷兵马打仗,的确与众不同,难以抵挡。”
  “安南打仗不要人多,人多反而碍事,那边难的是天气和地形,放心,本王的兵马,都善长这些,李定国你是有能力的人,只要不冲动,多听他人的意见,这大功,就是你的。”
  丁毅这话很明显,我是给你立功的机会。
  李定国大喜,当即跪倒:“末将肝脑图地,必取胜归来。”
  丁毅又对吴三桂道:“你去广西,任柳州总兵和柳州教场提督,在当地囤田练兵。”
  “练兵是用本王的模式,你自己也要学习。”
  “我给你人和银子,你带两千五百本王精锐兵马和五百万银子过去,就地征兵。”
  众人目瞪口呆,俱不敢相信。
  “一年之后,我最少要十万广西精兵。”
  吴三桂没有犹豫:“必不负王爷所托。”
  广西那边练十万精兵出来,以后往云南以西、安南以西都可以打,也是丁毅下一步的目标所在。
  吴三桂指挥打仗其实还可以的,只是以前手下明军不够强,或者说建奴比他强。
  现在丁毅让他先习惯自己的练兵方式,熟悉自己的兵马,后面还有用的着他的地方。
  当天丁毅留五人在武英殿一起吃晚饭。
  走前,先每人单独谈了会。
  与赵大山道直言:“你是我好兄弟,我若登基,必要封你为国公。”
  赵大山激动的小眼睛都抖了起来。
  “但是在其他人眼里,这几年你驻守大员,没什么功劳,所以我让你去打云南。”
  “沐天波这人,肯定不能留在云南,因为沐家,太有钱了,沐氏镇守云南两百七八十年,府中财富可敌国。”
  赵大山心领神会。
  “你各方面像我,加上咱们精锐的兵马,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记住,一定不能输,可以不赢,但不能输,打一年打两年都没事。”
  赵大山拍着胸脯,眼中含泪:“丁大人你放心,徐大堡,从来没打过败仗。”
  单独见吴三桂时,丁毅拍着他肩膀道:“三桂兄弟,当年咱们在山东就曾一起合作,也是认识多年的好兄弟。”
  吴三桂也马上眼睛红了:“王爷待三桂如兄弟,三桂一直记在心里呐。”
  “这次你肯进京,交出兵马,免去了大明内战,让咱们守住山海关,对朝廷,对百姓,都是大功。”
  “但这些功,封侯还是不够的。”
  吴三桂也激动起来,刚刚是假流泪,这会激动的真是眼睛发红。
  “你在当地练兵十万,仅这个功劳,封个候本王觉的没问题。”
  其实练兵的都是丁毅的人,吴三桂挂挂名义享个功劳。
  吴三桂感动无比,突然扑通当场跪下,嚎啕大哭:“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三桂誓死效忠王爷………呜呜呜……”
  丁毅又道,广西民风剽悍,与邻近的贵州都有当地土司不听号令,你练兵的同时,也要安定地方,将来把广西和贵族土族迁到平原,进入县城,统一管理,若是有不听的土司,当然是,你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