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兵部左右侍郎,锦衣卫南北镇抚使等,工部匠作司、科技司朗中(司长)。
  这样的话,上朝的官员基本都是四品以上,只有少数五品官员能上朝。
  人数限制在七八十人。
  原先像龚鼎孳这种各科主事,八品不入流的小官,已经完全没资格上朝。
  这道圣旨一颁布,京城中下层京官一片哀嚎,绝望无比。
  很多人知道,这意味大数人可能一辈子见不到皇帝,再也没有出头的日子。
  丁毅也很烦明朝的这些低级官员,大部份都是喷子,为了出名在朝廷大放厥词,引帝王注意,丁毅索性排除了他们。
  仅这一招,把原大明投降派的上百位官员中的一大半,统统踢出朝廷中心。
  现在上朝的人,除了原先的六部尚书,一大半全是丁毅自己人。
  在进入京城一年多后,丁毅让自己的乡巴佬部下们,逐渐熟悉京师各部的运转,和对大乾天下的控制,然后一气换掉了半个朝臣。
  完全属于丁毅的大乾时代,正式来临了。
  当天丁毅回到乾清宫,钟显在半路上就问:“皇爷今天晚饭去何处?”
  丁毅想了想:“去坤宁宫。”
  他的立国诏书已经册封阮文燕为皇后,但宫中册立皇后比新皇登基还麻烦,所以到现在没有正式册封,礼部和宫中各司还在准备。
  估计还有段时间。
  而最近他常和曾柔和朱媺娖搞在一起,很少去阮文燕那边,也有点不好意思。
  丁毅登基之后,比较喜欢呆的地方一是曾柔和朱媺娖的寿宁宫,一个是秦楠和沈初盈呆的慈宁宫。
  因为这两处都是有两人在一起。
  相比起来,阮文燕只有一个人,就逊色了些。
  但皇后必竟是皇后,丁毅心中也当然念着阮文燕,今天晚上就决定去坤宁宫吃晚饭。
  钟显听到后,马上派人把消息传到坤宁宫。
  皇后阮文燕大喜,决定亲自下厨做几个小菜。
  到了晚上六点左右,丁毅才带着人赶到坤宁宫。
  阮文燕带着宫女和宦官提前来到宫门外。
  “妾身参见皇上。”盈盈下拜。
  “文燕。”丁毅哈哈大笑,大步冲过去一把将她的抱着扶起。
  当着这么多人,丁毅几乎搂抱着她,阮文燕也有点不好意思,小脸微红。
  却听丁毅深情款款的看着她:“你与朕是夫妻,可不必如此多礼,在朕眼里,你永远是朕的文燕妹妹,也希望朕永远是你的丁大哥。”
  “皇………上。”阮文燕性格很直,又没什么心机,其实是个挺好哄的人,丁毅这渣男甜言蜜语张口就来,阮文燕立马感动的有点想哭。
  两人手牵着手进入宫中,丁毅脸皮厚,阮文燕却一直羞红着脸。
  到吃饭时,原本有宫女侍候在边上,阮文燕突然挥挥手。
  丁毅愣了下,感觉到阮文燕似乎有事想和自己说。
  阮文燕几乎不和他说公事,以前在旅顺时也一样,因为她父亲和弟弟,都是朝中重臣,丁毅的心腹,所以她很知趣。
  丁毅登基后,也没开口为父亲和弟弟要什么爵位,因为她知道,丁毅一定早就打算好了。
  “可是有事?”丁毅笑问。
  阮文燕左右看看,身边的人却是退的很远,终于很为难的开口。
  “臣妾本不该多嘴,但是………”
  但是这些话,是阮文龙请她说的。
  父亲也从来没有求过她,这次找她开口,自然也是有点着急了。
  “父亲想问,天下刚定。”阮文燕小声道:“皇上就急着限制皇权,会不会,太操之过急了?”
  老阮一生最重要的投资,搞了个女婿皇帝,现在皇帝要限制皇权,老阮能不急吗。
  就差点想亲口来问丁毅了,皇上你能不能让我们好过几十年再说。
  丁毅想了想,缓缓道:“正是天下刚定,朕才准备按步就班的干这些事情。”
  “如果等几十年后,或者一代两代后,今天的这些开国功勋,都习惯了前明朝勋贵的日子,享受了几十上百年的特权,谁还愿意跟着朕干?”
  现在是消权的最好时候,丁毅要等个几十年再干,这些开国功勋享受了几十年特权,你再让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放弃,谁还肯?
  后世的经验告诉丁毅,什么事都要趁早干。
  不说别人,你让丁毅再干几年皇帝,享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都可能不想改革了。
  趁现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忘记自己来自什么时代,还有着后世的一些良知,赶紧把这事办了,至于会不会成功,丁毅觉的没什么问题。
  果然,阮文燕问:“皇上会成功吗?”她也挺疑惑的,害怕丁毅失败。
  “历史的经验告诉朕,所有失败的改革,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阻力。”
  “如果没有人反对,那一定会成功。”
  “百官们支持朕吗?”
  “百姓们支持朕吗?”
  “军队支持朕吗?”
  “士绅地主们支持朕吗?”
  百官们为什么要反对?我消减皇权,让官员说了算,又分房涨工资,用法律来代替朕,以法治国,让百官们不用再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
  丁毅想不出天下的官员们为什么要反对。


第813章 圣上你别乱来啊
  今天丁毅一声令下,剥夺了龚鼎孳的官职,并下入大牢,文武百官们瑟瑟发抖,想必现在个个巴不得丁毅真的限制皇权。
  而改革对百姓和军队来说也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
  丁毅也想不出他们为何要反对。
  至于士绅和地主们,敢于反对丁毅的,都已经在崇祯十七年和十八年被铲除的差不多。
  余下来的,肯定和百官一样,巴不得丁毅限制皇权,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残暴。
  所以丁毅现在改革的难点,一个是有机会享受特权的未来勋贵们(也就是开国功勋),二是未开化的封建百姓们的接受能力。
  前者很好办,丁毅用个人魅力和在旅顺时的威严就能搞定他们,而后者,则需要时间和宣传,并且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只要我大乾经济不崩,百姓有的吃有的穿,没有人能影响朕的改革。”丁毅最后对阮文燕道:“文燕你要相信朕,无论如何改,朕只是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将来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活。”
  “朕也答应你,如果控制不住,朕也一定会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丁毅嘴上说的好听,心里却在想,无论如何,没有任何人能改变我的决心。
  ……………
  十一月初八。
  有人来到天津港,正是锦衣卫南镇抚使袁贵,他独身一个,身穿便服也没带兵器,看起来和普通商人差不多。
  天津港自从在崇祯十二年沈世魁来天津任总兵,丁毅就不停的在扩建天津港,如今天津港已经是京城附近最大的港口,很多日本、朝鲜、济州的特产都从这里运到京城。
  今天一大早,有两艘三级战列舰停到港口。
  因为今天是大明宗室被迁移到济州岛的日子。
  半个月前,全国仅存的大明宗室,已经来到天津,暂时住在大沽附近的一个兵营。
  丁毅进京后就以辅政的名义下诏召集天下宗室进京,当时天下大多数宗室都进京了,也有人没理,前后经历四次诏书,一年多时间,在他登基前两个月,天下的宗室才全部进京。
  有人最后都是被锦衣卫逼着进京的。
  等全部宗室进京后,丁毅发现大明宗室活下来的还挺多的,必竟这个世界满清没能入关。
  计有秦王一系朱存极、朱敬鑃、朱谊?等五人。
  晋王一系朱审烜、朱敏淦、朱敏渡三人。
  周王系朱绍?、朱朝墠、朱朝壑、朱在錤、朱在鐻、朱在钺、朱在鎜、朱肃汭、朱肃菬、朱肃滋、朱肃溙等共二十多人。
  楚王系朱华壁、朱华堞等十一人。
  鲁王系朱以海、朱弘桓等十二人。
  蜀王系朱至澍、朱至潓等六人。
  代王系朱传?、朱鼎济等四人。
  加上肃王、辽王、庆王、宁王、岷王、韩王、唐王、燕王系的赵王朱由棪、郑王朱常瀓、荆王系、淮王系等,明英宗的德王系、崇王系、吉王系、徽王系、明宪宗益王系、衡王系、明穆宗后裔潞王系、福王系、瑞王、桂王、惠王等。
  总之丁毅不招不知道,一招吓一跳。
  大明宗室各代帝王都有一系,系中还分各系,最后召集到京城的朱姓宗室,有老朱血脉的,仅受过朝廷册封和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多达六十多人。
  天津现在只有副总兵,为张大经,是吴三桂以前的手下。
  总兵郑芝龙刚刚被召进京,另有他用。
  袁贵也没去见张大经,独身一人,悄悄来到附近一幢房屋。
  没一会,外面有人来敲门,袁贵打开门,却是原明朝兖州总兵刘泽清。
  刘泽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垃圾明将,丁毅召他入京后,剥夺了他全部兵马,把他扣压在京城,之后也没给位置。
  “卑职刘泽清,拜见袁大人。”刘泽清一脸媚笑的道。
  袁贵马上道:“刘总兵折煞未将了,这件事办好了,您可就是天津总兵了。”袁贵马上笑道。
  刘泽清惶恐,但眼中神色挺高兴的。
  “臣誓死效忠圣上。”刘泽清说着,赶紧伸手到袖中去。
  “如何了?”袁贵不动声色。
  很快刘泽清摸出一张纸条了。
  袁贵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分成两部,一部有十几人,一部有四十多人。
  “潞王朱常淓为首,心存复明。”刘泽清沉声道。
  原来刘泽清之前一直被押压在京城,原先很多明朝的总兵都被丁毅派出去继续担任总兵,这次丁毅终于派他出来,到天津担任参将。
  刘泽清借机接近各地宗室,并故意道,丁毅欺人太甚,把我总兵降为参将。
  宗室们当然也听说了刘泽清的事情,原本是大明总兵,进京被丁毅剥夺兵权,然后幽禁在京城,一直到最近才派出来,还是个区区参将,要说不恨丁毅,当然在是不可能的。
  刘泽清旁敲侧击,想拥兵自立,还说云南沐天波心向朝廷,打算在乘船出海时,开往广东,然后从广东经安南,逃向云南。
  又说现在丁毅的兵马正陷入安南境内苦战,有机会从安南外围逃进云南。
  到时在云南有沐天波为助力,举起大明旗帜,召集天下总兵,那些忠于大明的巡抚和总兵,肯定会来帮忙的。
  还别说,很多宗室听完,都目露精光,居然觉得可以这么干,但也有少数认命了,只想平平安安过完下半辈子。
  刘泽清经过半个月的摸索,了解,把大明宗室分成两部。
  一部是很想复明的,一部是不怎么想,或无所谓,比较随众的。
  前者还占了多数,有四十多人。
  袁贵看了看名册,满意的拍拍他:“恭喜刘总兵,天津总兵之位,非你莫属了。”
  “多谢袁指挥使,多谢袁指挥使。”刘泽清喜极而泣,激动不已。
  袁贵才是南镇抚使,他直接叫起指挥使来。
  两人相互捧了几句。
  袁贵这时脸色一沉:“天津港有两艘旅顺级三级战列舰,其中南面一艘的底部经过改动。”
  “你带你的亲兵家丁数人上船,船接近济州时,前船会发信号,看到扬旗就动手,砸破船底,让船沉下去。”
  “船后侧有艘小船,可供你们离开。”
  “末将明白,必办的妥妥当当。”刘泽清拍着胸脯道。
  未几日,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