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内的富人也全部迁走,只留下穷人,然后用汉人代替原先的官员和富人。
  洪旭还按丁毅所说的那样,摧灭一个国家的文明,首先要灭掉他们的文字和文化。
  洪旭全面在两地推广汉字汉书,摆明了就是要永久霸占这两国。
  暹罗人不是傻子,立马知道,若是让大乾巩固住这些地盘,下一个,就要拿他们开刀。
  此时暹罗人一面向东吁王朝派出使者,要求联盟,一面往南部的亚齐和柔佛派出使者,警告他们,强权而霸道的大乾,正在东南沿海制造恐惧。
  安南沿海对面的亚齐和柔佛王朝,先后接到了暹罗人的信息,却无暇顾及。
  亚齐王国就在后世的印度尼西亚领地上。
  亚齐国全称叫亚齐苏丹国,官方名称是亚齐达鲁萨兰国,位于后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王国(约1500~1873)。
  1641年,荷兰占领马六甲,亚齐失去对港口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现在马六甲海峡正被荷兰人控制,亚齐失去了港口,且内战频繁,所以根本顾不到大乾。
  反而是控制马六甲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瑟瑟发抖,害怕丁毅的战船和大炮。
  前面说过,东印度公司败退大员后,就把白糖生产基地,搬迁到了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他们的海对面,就是原亚齐的南苏门答腊省。(亚齐国都在北苏门答腊)
  丁毅占领吕宋后,本来想趁势赶走东印度公司,但为了夺取天下,占领安南,一拖再拖。
  而东印度公司也很聪明,看到丁毅越来越强,巴达维亚的白糖产量一降再降,有意向丁毅示好。
  洪旭到后,按丁毅的意思,也派人拜访了这边的负责人,向他们表示了善意。
  荷兰人还是挺单纯的,居然又信了。
  然后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甚至还相互通商。
  但随着洪旭在安南修造船厂,火炮厂,训练水师,步兵,大量的移民,荷兰人顿时发现大事不妙。
  丁毅在吕宋都没有造火炮厂,但在安南这么干了,这明显是要干仗用。
  此时从安南西贡港到巴达维亚,顺风只要六七天。
  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总督科内利斯。范。德。利恩于1645年来到巴达维亚担任总督。
  他已经感觉到明人(乾人)准备攻打他们。
  就算现在不打,也早晚会打过来。
  利恩很快开始联系柔佛王国和亚齐。
  但亚齐手上的马六甲被他们抢去,自然不理他们。
  倒是柔佛王国答应和荷兰人结为盟友,共同对抗强大的大乾。
  当年九月,暹罗人、东吁王国、柔佛王国、荷兰人,还有在马六甲附近的各种势力,占碑、武吉斯族、米南加保人等等各族一起在柔佛结盟,史称九部联盟。
  约定共同对抗来自东方的大乾皇朝。
  若大乾进攻任一方,其余八个势力,都有义务要帮助。


第856章 开启民智
  八月的皇宫看不到丁毅。
  张慎言走后,内阁首辅选定为吕大器,吕大器指定黄宗羲接替司法部尚书。
  按大乾法典,从现在开始内阁首辅相当于首相,权力大增,丁毅反而轻松了很多。
  丁毅把朝廷大事交给内阁,借口避暑逃离皇宫。
  经过仁德元年和二年的运转,大乾的内阁已经完全能处理国内大小事务。
  虽然三品以上官员和重量级开支都要丁毅批示。
  但最近可没三品以上官员的运作,有也可以等着丁毅回来再说。
  朝廷的重要开支则由丁毅完全交给内阁处理。
  涉及十万两白银以下,财政部自己处理,十万以上,百万以下,报首辅和次辅,若两人中有一人反对,则留给丁毅回来处理。
  百万两白银以上,留丁毅处理。
  事实上大乾最重要的开支就是投入到教育和医疗,还有基建,这三样年前就已经批示过,所以下半年基本没什么重要开支。
  丁毅直接借口避暑,一走了之。
  自从他登基之后,丁毅最看重的是科技,然后是教育。
  科技用来提升国力,教育是为了开启民智。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都必须要开启民智。
  没有广泛的民众支持,什么改革都会失败。
  所以丁毅在眼里,教育是重中之重。
  上午十一点左右,丁毅和洪安书,钟显等人骑马来到宛平小学。
  小学占地一百多亩,东边是教室,西边是老师宿舍和学校食堂,北面还在建造,为学校推建准备着。
  门口有两个学校的小吏,看到他们锦衣华服的骑马过来,也是一愣:“你们找谁?”
  洪安书还没说完,丁毅用眼光示意钟显,钟显上前,递了个一块的金币:“我家老爷,想看看儿子。”
  左边的小吏看到金币眼睛一亮,但马上好像想到大乾法典的事,顿时大怒:“你别害我,你想死别连累我。”
  另一边的小吏眼珠一转,伸手就想拿。
  先拿了再举报,岂不是要发大财?
  官吏举报贿赂者,也是要发财的。
  左边的小吏叭的一把抓住他的手:“你干嘛?不想活了?”
  “先拿了,再举报他。”右边的小吏低声道。
  “别做这种缺德事。”左边的小吏沉声,万一被他先举报了呢?人家有马。
  两人面面相觑,右边的赶紧收回手。
  “马留在外面,你们进去不要乱跑,惹事。看过大乾法典没,在学校惹事,要是被判刑的。”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丁毅连忙笑道。
  钟显也收起金币。
  丁毅心里乐滋滋的,这相互举报真是妙,没人敢轻易的收东西。
  几人顺利进入学校,迎面就是一个操场。
  操场上有三十个学生,正分成三队在走队列。
  这种队列老师都是老兵退役后回来的。
  “向左转,齐声……走。”老师大声叫起,学生们也走的有模有样。
  丁毅看了会,觉的这批小学生走的还挺好的。
  “小学有几节这样的课?”丁毅问洪安书。
  “每周一节队列课,一节马术课,一节射箭课。”
  中学时会有一节射击课,一般在中四,十二岁左右开始。
  他们沿着操场往东走,另一边有跑道,同样有三十个学生在练马。
  这时丁毅才知道,这边一个班是三十人。
  教马术的也是退役军士,不然丁毅的老师根本不够用。
  马用的都是蒙古短腿马,小学一年都是骑在马上,适应性的走动。
  小学二年才开始慢跑。
  毕业考试是骑着马十五息(秒)内跑过一百米。
  这个要求非常低,稍微带点速度就过去了。
  中学的毕业考试就有点难了,还要完成简单的骑射,在二十秒内跑过一百米的中间,向人形大小的靶子射五箭,至少中一箭才能合格。
  因为大乾已经开始全面装备火铳,丁毅都曾考虑放弃练箭,但想了想后,目前在附近还是弓箭主流,多学一项技能不是坏事,所以学校还保持着简单的骑射训练。
  学生的中学和大学简单学习,并不能成为一个精锐的射手,但丁毅至少让所有人都学会射箭和骑马,如果将来有外敌入侵,人人都可以有用。
  丁毅在宛平小学转了一圈,发现女生特别少,这两个班六十人里,才两个女生。
  而且看这两女生穿的衣服不错,应该是官吏或有钱人的子女。
  这两女生也不合群,基本两人在一边,不和男生们交流。
  在训练马术的时候,老师也不敢碰她们,只是拉着马,尽量的提醒她们。
  “用腿夹夹马肚,稍微用力,不要太用力,马知道这是要他们跑起来,好,好,稳住,上半身可以稍微弯点腰,保持稳定……”
  看了一圈后,丁毅和洪安书去找学校校长。
  校长居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书生。
  洪安书自称京师教育部来的,问其为什么学校这么少女生?
  校长喃喃道:“男女授受不亲,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女生来上学啊?”
  丁毅成立学校之初,要求小学中学男女生分班,但因为女生太少,分不了班,现在都是在一起。
  像他们学校,全校女生就两个,自然只能和男生在一起,总不能两人开一个班吧。
  丁毅扰头了,宛平县有七八百的官吏,有好多是旅顺出来的,他们子女都不上学吗?
  后来才知道,旅顺出来的子女们都大了,一部份在中学,一部份和丁毅的儿子一样,都在大学,只有少数还在上小学。
  就这个班上的两个女生,还都是丁毅旅顺出来的人家里的。
  丁毅不动声色,中午还看了看学校的伙食,基本是按照朝廷的要求来的,按这个时代的标准,还算不错。
  想想看,后世某些地方,都未必比现在好。
  几人中午到宛平县一个酒楼点了几个菜。
  丁毅赫然看到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酒楼里收钱,一问才知道是掌柜的儿子。
  洪安书叫来掌柜,为何不让儿子上学?
  掌柜笑着,我家里请了老师,儿子学了好几年,读书识字样样精通。
  等明年,参加科举,找个合适的职位,考个官或吏就好,上什么学啊。
  又说,我儿子会算帐,我今年就看过,有好几个会算帐的官位,不过距离京城太远,没让我儿子考。
  明年看看,有好职位不,反正还小,也不急。
  丁毅心想,果然天天坐在皇宫里的龙椅上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出来跑跑才知道。
  吃过午饭,他们又马不停蹄赶紧往乡下。
  这次他们跑的更远,到卢沟桥对面,当年他们与闯军大战的南边去。
  这边属于良乡县,有个村叫黄村,当年丁毅的兵马就驻扎在这里。
  进村后发现,村里好多小孩都没上学,当然,距离县城远是一回事,百姓生们愿不愿送去上学是另一回事。
  现在八月份,田里的水稻长势也不错,很多年轻男孩子都在田里干农活。
  丁毅骑在马上,看到前面有块田地围了很多人,驾,他马上带诸人过去。
  只见前面有块农田,农田边上有一家子百姓,家主是个三十多岁的成年精壮,带着两个少年,大概十三四岁的样子,正在挖沟渠。
  朝廷对兴修水利很看重,要求所有粮田都有合格的沟渠,农户要是自己不挖,到时要罚税粮的。
  所以老百姓们都自己开挖,整理出良好的沟渠。
  而沟渠挖好后,当年能免两斗米的税。
  原本老百姓很多沟渠都是马马虎虎的弄弄,有水就行,有的甚至不弄,宁愿跑远点去挑水。
  现在朝廷严令都要挖,还要检查合不合格,合格了还能免税,百姓们自然乐意干。
  这样的措施下,粮田整体形势就好了很多,田间纵横交错,到处都是沟渠,水源很丰富,也容易得到。
  实在难挖和缺水的地方,县里会组织帮忙,修建水车,甚至水井。
  丁毅他们赶去时,那边有十几个人围着。


第857章 考核
  大部分是农民,其中有两个是县里来的吏员。
  看穿着,应该是城事局的人。
  其中一个脸上有条刀痕,一脸凶狠之色,一看就是退役的兵士。
  “赵大伯,你让两儿子去上学吧,成天在家种田,有啥出息。”刀疤男好声道。
  “家里的活不用干了?你给我干啊?”赵大伯嚷道。
  四周有人马上起哄,应该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