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都是普通的士兵,也懒得去讲了。
他发现,对美军而言,火力是极大的优势。做好坦克、步兵与工兵三者之间做好的配合,对应日军的火力配置相对容易。
整个连队以工兵坦克开路,再进行各种战术组合,尝试了几次后,发现效果特别的好。地形好的地方,以工兵坦克做为前导,开出大块的间隔地带。如果是山区,也可以放在前面开路。
于是,一个以美军现状和战场需要而组合出来的丛林作战方案就出台了。
这个时候,手下军官收集的各种武器装备已经到位,他开始研究各种连排级的武器配置。
班排级的60迫击炮是曲射的重要武器。
巴祖卡火箭筒可以做为攻打洞穴、小型阵地的直瞄重火力。
轻重机枪是直射的主要火力。
不过直瞄火力还是太弱,他让工程师们把几款正在定型的榴弹发射样器紧急发来一批,让士兵们自己挑选着在丛林里实验效果。
枪法好的士兵们以加装狙击镜的M1加兰德做为狙击步枪练习精确射击。
一般士兵的步枪他准备用M1加兰德卡宾枪取代。虽然这种枪毛病有点多,可王南把缺陷找了出来让后方做了些改进,基本能用时,就立刻配发给了普通士兵做为标准步枪。
此外散弹枪、冲锋枪和手枪成为每个士兵的第二武器,必选一件。
考虑到丛林里有很多时候都是意外的近身,王南定型了短刀。
又尝试了用手雷做绊雷与地雷结合起来,做为警戒和阻挠对方行动第一防线,这个受到了士兵们的欢迎。
于是军刀、手雷和小型地雷也成为每个士兵必带装备。
一个多月过去了,到位的装备勉强能凑足一个连使用时。
丛林训练场里开始枪炮齐鸣,大兵们以新武器试验着每个战术的效果,很快丛林里使用的装备和相应的基本战术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榴弹机枪还有很多毛病,勉强能用而已,却也被连排当做了重要的火力,军官们对这武器的威力和效果喜欢的不得了,一再要求多配发些。
士兵们也对榴弹发射器赞不绝口,只要身体允许,都选择了口径缩小到30MM的挂枪式的榴弹发射器。只是这种发射器拆装还有些问题,重量对士兵们的臂力要求过高。
等士兵们把手中的武器定型下来,这个连所在的部队也开始用装备上了同样的武器,走进丛林训练场开始训练。
王南觉得马上对大部队进行推广,这速度有些太快了,就跟参谋部报告了下进展,希望能调来个普通步兵团对抗一下。
参谋部立刻派了大量的军官到场,光是查看效果和设计对抗规则就用去了几天。
等拉来的步兵团到位后,第一次丛林战演习,就从一个换装后的步兵连对抗一个普通兵步团开始。
围观的人都觉得这是场奇怪的演习。
由于这个连队新装备的很多武器连空爆弹都没有,所以充当裁判的参谋们只能一次次的暂停演习,让双方原地不动,他们要对战果评估和计算。
一个连对一个团的演习,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两三个小时。
可这场全新场地和全新装备的演习他们用了十天时间,参谋部郑重的宣布的演习结果,这个标准步兵团被一个连全歼。
很多人不相信这个事实,但看到了这个连队使用新装备的效果时,也无言以对。
演习总结出了很多有用的战术,自然也淘汰了一些作用不大的,很多丛林专用的战术让习惯了普通作战的地面军官们大开眼界。
这里有三个地方是这个步兵团或者普通军官完全没有想到的:第一自然是榴弹发射器的使用,第二就是地雷,第三就是伤病损失。
榴弹发射器只要直瞄到小股部队,立刻就会被判定为全员伤亡,而实弹射击时,虽然臭弹时有发生,却真可能达到这个程度。
地雷的大量使用,把这个步兵团约束起来,每个战术展开都是一次折兵损将的开始,更让这个兵步团在战场上成了瞎子,时不时的大部队就陷入了死亡地带,被小兵力伏击的损失惨重。
最可气的是非战斗减员,凡是碰过生水的士兵,被记录下来后,往往连这个士兵的同伴一起被认定为减员。
随后,这个团也开始大量配置新装备和预防与治疗的药物。
这面后方的军工厂接到了大量的订单。特别是榴弹发射器,大量的前线使用反馈了回来,很快就应用到最后的定型上,很快就上了生产线。
这次演习结束后,地面部队的一些将军也跑了过来。
王南也不能总是孤家寡人,他也尽力交好这些将军。于是就亲自动手招待这些同僚,在训练场的边上做了个中式的野外烧烤,请大家喝酒吃肉。
大家在一起闲聊时,王南说起当年从南洋向北走的时候,在丛林里用短刀袭杀过的过程。
这些将军就起哄让王南表演下。
王南借着酒兴,就喊过来一个正在训练的步兵连,让这些士兵按战术的要求搜索他。
他拿了个刀鞘,告诉这些士兵:规则只有一个,他被石灰击中就算士兵们赢,但士兵被刀鞘捅到了要算阵亡。
在丛林边上,王南表演一个人灭一个连,时间只用了半个小时。
这让在场的都目瞪口呆。
等地面部队都换好装备,也都在丛林训练场过了一遍时,美军的下一步攻击方案也确定了下来。
第二百四十五章 雨林夜战
美军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准备在新乔治岛登陆。
拥有海空优势的美军在占领瓜岛以北的拉塞尔群岛后,不断对日军在这一带的机场、港口和补给线进行攻击。
在不间断的侦察中发现了日军在伦多瓦岛的兵力防御薄弱。
小几号的伦多瓦岛位于新乔治亚岛的南面,象一个大防浪堤抱着海湾,两岛之间最近点才3公里。岛的东北角正好对着日军蒙达机场,直线十公里的距离,架上重炮就可直接覆盖。
如果美军占领了新乔治亚岛及其机场,只有地面部队没有海空优势的日军,只能拱手将这一带的岛屿相让,龟缩在700多公里外的拉包尔。
美军指挥官哈尔西就决定先把这个伦多瓦岛占领,命令下到两栖部队司令特纳少将具体指挥。
因为涉及到训练成果,王南坐在瓜岛的参谋总部里,时时关注着这场战斗。
美军集结起各种部队,同时开始推演和制定进攻计划。
可这时海岸监视哨发现日军正在向新乔治亚岛运送部队和物资,而还在加紧修建机场及工事。
哈尔西当即立断,提前发起了进攻。
6月30日,美军6000多人登上伦多瓦岛,直接歼灭日军100余人。
同时,美国在新乔治亚岛的东南岸和旺乌努岛登陆成功。三天后,一个加强团又在机场以东10公里的地方登陆。
又过两天,两个步兵团和陆战团的部分兵力在机场西侧一片小岛的莱斯湾登陆,对机场形成夹击攻势。
日军面对数路美军毫无惧色,顽强的抵抗着。
他们在机场周围建立了一套坚固的防御体系,火力点和工事都是在珊瑚礁挖出1。5米的深坑,再用水泥与木材修整,外面加以伪装,一个个明碉暗堡封锁着美军的前进道路。
狙击手更是潜伏在丛林深处,冷枪不断在美军周边响起。
负责进攻的这个步兵师刚由国民警卫队改编,他们只做了几周丛林战的训练,可武器还没换完。
面对日军以死抗争,加之热带丛林及雨季的影响,这个师进展缓慢。
因为有过针对性的训练,在白天的攻击中还稍有章法,可日军在夜间的袭扰让很多新兵心惊胆颤,战场上出现神经失常的远远超过了负伤人员。常常是白天攻击占领的地方,晚上又只能放弃。
15日,指挥官哈尔西看战情超出预情,立刻派来了一位军长用做督战,并且临阵换将重新任命了师长。等这个新师长到位后,看到整个师的士兵已经降到了崩溃的边缘,就停下进攻开始休整。
王南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申请到战场上检验训练成果,总结战场经验。
哈尔西同意了他的加入,参谋部在部队增援时,把王南几个军官,还有一直帮他训练的那连海军陆战队和工兵部队装到了船上。
王南坐的船一靠岸,就先去找到这个师长了解情况。
和这个一起吃过烤肉的老熟人交流了一会,得知这个师还有四天休整期,王南就展开了自己的行动。
这时已经是下午了,天气阴沉着,随时又是一场午后雨。
看了下这个师开辟出的那条山路,他就给已经拆下装备,正在待命的工兵们下达了命令。
让工兵拿着军用地图,标定等高后,用带着推土铲的坦克,连夜由码头向前沿战线开条新路。
工兵们在施工路线周围派出了自己的警卫后,坦克轰鸣着向前开去,一条顺着山势弯曲的简易公路慢慢的出现在丛林中间。
因为多数地段会按等高线走,所以路面粗糙,却很平坦。
王南的想法就是开条好走的路,与美军原先开的山路形成两条隔离带,便于后续开展丛林作战。
看没什么疏漏,他就带着几个军官与海军陆海队的士兵们跟在工兵后面休息,准备晚上再接手警戒。
新乔治亚岛的热带丛林比瓜岛更密更湿更加恶劣,众人看到路边茂密的荆棘丛,能立刻想象出第一波上岸的士兵们是如何的艰难。
一路上,雨停停下下的,落到人身上却带来了潮湿闷热,蚊虫一直在人身边转来转去。
突然前面传来一声枪响,王南立刻听出来是三八步枪的声音。
随后各种步枪的声音和施工坦克上的机枪都响了起来,激烈的枪声让王南吓了一跳,赶紧跑到前面。
他跑到了工兵们开枪那里时,枪声停了下来,几个工兵已经钻到了丛林里。
不一会,几个工兵跑了出来,远远就兴奋的喊道打死了两个日军狙击手。
王南也不知道该不该夸他们命大,听刚才的枪声,怕是这些工兵们都在拿着枪乱扫乱打,估计那两个狙击手硬是被这不要钱的子弹铁幕蒙中毙命的。要是有个活口,几个工兵也不能安全回来。
他赶紧问了下有没有人受伤。
现在这工兵们暂时还是归他管,伤亡大了也不好交待。
谁想一个人也没伤到,那子弹从指挥坦克施工的军士长头边擦过,打在坦克上。
两个日军狙击手就这样不但没打中目标,还暴露了弹道,让所有工兵加上坦克上的机枪全部顺着弹道就扫射了回去。
工兵们把两个日本士兵的身上翻了个遍,拿回来两把带着瞄准镜的狙击步枪。王南看了下拿回来的装备,除了一点吃的,就只有武器弹药。
王南留下了一把步枪和全部子弹。
那个把枪递给他的工兵笑呵呵的,却不肯走开,王南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想换什么,就问他:“想要什么?”
这个工兵对日本人的步枪没什么好感,他想让王兵给他一把乌兹冲。
做为工兵是领不到这种枪的,可自己买又有些破费。
王南就让身后的军官丢给了他一把,这才打发走这个大兵。
遇到这次冷枪袭击后,海军陆战队就派上来一个班加强工兵们的警戒。
工兵们连夜开了十几公里的路,夜里还架了几座桥梁。
直到第二天上午,道路进了一道山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