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三个人边走边吃东西的时候,很多人就围了上来。
  当二丫给了几个孩子一人一个糖块的时候,露出了她那自行车上其他的吃的。老的少的就开始往身边涌,嘴里说着: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三个人胆量够大的了,却也被吓了一跳。
  王南直接把枪掏出来,那些人就退后几步,就在那里围着三个人。
  二丫后悔了。她只是看小孩子可怜,给了几块糖块,谁想这大人小孩子就一起围了上来。
  他们不知道,对逃难人、讨饭人,如果你不是开大锅救济的话只能私下偷偷的给对方一点吃的。
  人在饿了的时候,为了口吃的什么危险也不管。当饥民多的时候,他们就会变身成一个四处寻找食物的巨兽。
  问题在于,这些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总会先找那些善良的、好说话的的人讨要吃的,给了这个那个要,不给你就会被语言谴责,围上来的人多了,又总会有人站出来以正义的名义,带领这些人抢光你家所有的粮食。
  历史上无数这样的事例,结果都是做善事的人家破人亡。而这些饥民就变成了暴民,他们只要吃了一个甜头就会转向下一家,最后把这片地方能抢的都抢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直到被官府平掉,或者又被人用各种仇官仇富口号忽悠住形成了所谓的农民起义。
  中国的农民靠天吃饭,十年八年总会有些地方出现饥荒,或者被战争搞的颗粒无收。不说形成饥民的具体原因,只说这种场合如何自善其身的话,首先就是不能乱救人,救也是给粥棚捐粮捐物。经验和教训不会自己开粥棚,官府也不让。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手里有武装,有防止别人攻击的手段。比如五胡乱华时代北方的汉人建的坞堡,现在大地主家的高墙炮楼,第一目标却都是防范饥民成匪。这些人的初始想法还真不见得就是要当地方一霸,多数人家开始时也只是求个自保罢了。
  西方城堡文化出现的更早,因为地域原因、人口数量、建筑风格、文化与风俗等种种原因,形不成这种大规模的饥民,可能会有救济的人。
  在中国,先救济饥民的小家小户很容易成为这些人最先攻击的对象。一些死硬不救人的,或者有武装的大地主大富人,却往往活到了最后。对这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下一下中国的坞堡史和外国的城堡史。
  这是真实的乱世人生经验。没有老一辈的教诲,王南三人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王南心里也嘀咕着,李秀更是对着他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想法:“要是没枪他们就上来抢了吧?”
  似乎是有什么风声传了出去,围的人越来越多,起码有一百多号人把三人围成了个大圈子。是有些想找吃的人,更多的还是看热闹的。远处的马车都停了下来,车老板子就站在马车上看笑话。
  三人就把长枪短枪都端了起来,王南看到占多数的人身上都背着包,脸上也没有饿着了的样子,他觉得这些人就是过来抢东西的。
  就大喊了一声:“都往后退,再不退不管你男女老少,一枪打死你”。
  有些人退了几步,有些人在原地犹豫,有些人似乎准备往王南这里冲过来。
  王南对这些想冲过来的人非常敏感,立刻往这些人的脚下开枪,20响转了一圈,多数人被枪声吓的往后跑,人群呼啦就散开了,可还有几个人站在原地。
  王南刚把枪对准他们,不远处就有人喊话:“把枪放下,人离开自行车”,王南转过头去,看到三十米外几个土包的后面有几个脑袋露了出来,枪口对着王南三人。
  王南心中十分惊讶,嘴上却喊了句:“什么人?”
  站在原地的几个人就往三个人这里靠近,一边走一边说:“别管我们是什么人,把枪放下,东西留下,带你的娘们走,别让我们开枪打死你”。
  王南看到这几个人虽然说着狠话,手上却空着没有武器,嘴上就说:“好,你来拿吧”。却突然一个蹿身,就接近了这几个人,手中的短枪连声响起。
  王南一跑出去,李秀和二丫就趴在地上,往远处的那几个人所在之处开枪。对面趴着架好枪的几个人,在李秀和二丫打过来时脑袋压了一下,等抬起来再要瞄准时,李秀和二丫的第二枪又打响了,有人低头,也有人顺手将手里的枪勾响,两发子弹从自行车上飞过。
  王南听到对面也开了枪心里哆嗦了一下,把面前最后一个人打倒后,来不及补枪,手上的20响就以最快的速度向趴在土包那里的人打了过去,人随之向那个方向跑了过去。几个人脑袋露出来拉枪栓的,被王南快枪直接打死。
  等冲了过去时,只有一个被打伤的人还在那里打滚。王南连续补枪,补完枪才看清这些人身上穿着军装。再回头看两个女人,她们都站了起来,看到她们没有伤到的样子,王南提着的心才放下。
  前面的军队正在和日本人打着哪,不知道这几个士兵怎么在这里,也不知道他们跟前面几个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有什么关系。
  王南懒得猜测,就翻看了下。这些人身上空空,就这几杆长枪,子弹也没几发。回头看几个穿老百姓衣服的人也是如此,除了一身衣服什么都没有。
  这些人应该是溃兵逃兵之类的,打劫王南三人估计是为了吃的和钱,只是没能拿住王南三人。
  远处,四散的人群就看着王南三人大杀这些人,知道惹不起,老老实实的散开走远。
  三个人把这几只烂枪丢在了地上,把为数不多的子弹拿上,转身走开。等走到远处的才把子弹丢掉,这是怕别人捡了枪来打他们的黑枪。
  顺着路再往前走的时候,三个人就不再把吃的拿出来了。
  到了一个岔路口,三个人稍商量了一下,转到了小路上。
  走大路身前身后都是人,三个都有些担心吊胆的提防前后左右的人,还是走小路算了,起码不那么紧张。
  这条小路上也有一些人在往西走,多是本地的人。只是人不多,大家各走各的,互不干扰。
  离开山海关已经有几十里远了,等三人走过一座木桥上过了一条冻上了的小河时,王南看到了有几个人在离河岸不远的地边呆坐着歇脚。他第一感觉就觉得这些人是日本人,估计是些日本特务,穿了中国老百姓的衣服,却模仿不了中国老百姓的神态和生活习惯。
  王南没有告诉两个女人,只是等走近了的时候,把自行车一架,突然间端出两把20响,对准了这几个人。
  王南有过一次遇到这种伪装成中国人的经历,就直接用枪口指着这些人说:“都说下,哪来的?叫什么?在这干什么?”
  这几个人中的一个人,用一种分不清带什么口音的东北话说:“俺们是逃难的”。
  王南一把枪对准他,另一把枪对准一个看起来矮壮的人,摇了摇枪口:“你说,你叫什么名字,哪里来的”。
  这个人只是死死盯着王南看,却不说话。
  王南又把枪口对准另一个人:“你说”。
  这个人也不说话。
  王南立刻明白,这些人必须是日本人。
  却又有些哭笑不得,几个日本人中就一个人能说中国话,其他人嘴都不敢张,却大摇大摆的走到了中国人的地盘上无人理睬。
  一个人偷偷把手伸到了后面,王南什么也没说,手上的枪就响了起来,随后二丫的枪、李秀的枪全都响了起来。
  经过刚才的事,两个女人一路上就紧紧的跟在他身后。见他停下来端起枪,也都跟着停下自行车,端起了手枪,王南的枪响了,她们没有丝毫的犹豫跟着就开了枪。
  等几个人全被打死,王南才走上前来翻看,几个人身上都带着武器和日本人的证件,还有好几个手画出来的地图,标着一些特定的目标。
  王南长叹一声,日本人在这里如入无人之境啊。


第九十二章 女人练枪

  后面的路,三个人尽可能昼寝夜行,没与任何人和军队发生关联。
  一路上有无数不明身份的人看到了三人,有的见之震惊急急退避,有的好奇观望,有的掂量又掂量却只能退去,也有人不屑理睬,一个上前搭话的人都没有出现。
  等三人粮食不够的时候,就找些大点的村镇直接去买,身上各种钱都有,也不怕买不到东西。
  休息的时候,王南开始真正把自己打黑枪的经验手把手教给两个女人,特别是那些单人作战的经验。
  只是两个女人力量不够,翻转蹿跃的动作做不出来,近身开枪在反应方面更不用提。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意识,都差得非常多,远不如他在哈尔滨教的小徒弟。
  两个女人倒是想多学些王南说的那些战场上得来的东西,可最终只能好好的练习步枪射击。
  这也是女人天生的问题,力量、奔跑、反应不是她们的长项。真要象后世电视剧里的训练方式,专门在泥水里、冰雪里往死里的用力气训练女兵,那女兵以后很难怀上孩子,晚年也是一身的病。
  两个女人以往用步枪都是趴着把枪架在个东西上射击,纯粹的用双手握着枪托与护木据枪瞄准时,枪口总是不稳,所以王南所精通的跪姿、立姿射击,她们就都用不上,更别说跑动中转换射击。
  真实的战场上,使用狙击步枪的人倒也极少采用无依托方式。只是那些人基本的射击动作也同样非常好,可惜两个女人还做不到普通士兵的程度。
  王南解决不了她们这个问题,只能让她们还用老办法,继续找个东西架在手抓着护木位置的前面。
  李秀和二丫动了动小脑筋,护木下放个布包,可还是有点太低了,又找来大块的石头,王南看着两个女人这样投机取巧只能笑笑。后世的士兵的射击训练,倒也是趴在小土坎的后面,土坎上面有小沙袋,护木放在小沙袋上射击。
  二丫却不甘心,就拉着他,给做个机枪那样的枪脚架子。
  王南只好四处翻找合适做枪脚架子的东西,最后,拿着钳子,把自行车配件里的幅条编起来,加工了两个简单的枪架子,按两个女人趴着的姿势调整又调整,直到合适。
  两个女人这才安心的练枪。
  其实,日本人后来的狙击步枪就配了个这样的脚架,用的是粗铁丝架子,又高又软又好坏,远远不如王南拿带钢幅条编的脚架,更不用说王南还是专门按着两个女人调整的。
  王南觉得俩女人能练步枪就够意思了,也不挑剔什么,索性找个了地方专门陪她们练枪。
  在山海关拿的那一箱子弹就派上了用场,三个人在一个山坳里,两个女人一人一块军毯铺在地上,就开始用子弹练枪。
  王南就给她们各种改正。
  从100米开始,到200米、300米。
  有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对正常的士兵来说干扰很大,所以后来的狙击手都是两人一组,一个观察一个射击。可两个女人不需要一般士兵需要的那些作战要求,只要开枪打中目标就帮上王南大忙了,有一个瞄准镜刚好。
  一人两百多发子弹,就练到能在300米左右首枪快速的命中头大小的石头,这才罢休。这一箱子弹也差不多打光了。
  打更远的目标,需要反复的练习,现在也没条件,就先放着了。至于象王南那种快枪打法,对她们来说难度太高了,她们也觉得练不出来,也只能算了。其实这两样也都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