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宏三笑了笑说道:“岳父大人,这样的船咱们以后要造上百艘,你还能每艘都在这看着”

    颜青山听到后目瞪口呆,上百艘那不是比佛郎机人都强

    朱宏三也不想和颜青山多说其他的,这次来主要是询问那三艘船的问题。

    “岳父大人,这次出海那三艘船怎么样你可满意”

    听到朱宏三问起,颜青山裂开大嘴,说道:“当然满意,那三艘船速度快,火力猛,相当不错。”

    “发现什么缺点了吗”

    颜青山想了想说道:“缺点吗也不是没有,就是火炮火力太弱,开花弹威力太小。”

    朱宏三说道:“这没办法,重炮还没生产出来了。不过等到这艘大船下水就差不多了。主甲板十门三千斤重炮,口径是二十五厘米,威力是陆军炮的三倍。”

    “那感情好,以后建成了出去试试。”

    看到颜青山所有心事都在大船上,朱宏三也就不和他废话了,放他接着去监工。朱宏三自己在船厂里转了转,发现没啥事就回家了。:



    第二百章 增设官吏疏

    

现在是崇祯十七年腊月二十日,还有十天今年就要过去,明年就是弘光元年。

    士人不用说了,楚王大人非常信任士人,幕府中都是读书人就是明证。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东莞全县的地主老财都听到消息,过年后县里要增加人手。

    这可不是多雇几个穿白衣服的帮闲,可是有品级的,国家承认可以当官的。这个消息一放出去整个县里大乱,县令龚大成的屋子都要成市场了。每天都有人来拜访,来的全是县里有名的士绅,龚县令不接待还不是办法。

    所以现在东莞县衙都成都成收发室了。最后逼着龚县令没办法,请示长史马明远,干脆在门口贴上告示,明确这个消息是准确的,但是目前只是纸上的方案,行不行还要报到朝廷批复。

    地主老财们看到消息属实后立刻发动各自的关系打探消息,在有心人的放纵下,没几天全县的士绅都知道了这次官职改革的详细方案。大家一看九品以上的官职就有六十多个,国家承认编制的工作人员就有一千多人,这下全县沸腾了。

    通过打听这是楚王大人为了解决本地士绅仕途问题提出的,立刻全县士绅派出代表来见朱宏三。至于什么藩王不得干政的祖训在实际的利益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士绅代表来见过楚王朱宏三,在朱宏三这里得到了确定的答案。

    张家玉的大哥张家生问道:“殿下,这个方案如果朝廷不批怎么办”张家玉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虽然在北京投降过李闯,但是这不耽误张家成为东莞的头号大地主。

    朱宏三说道:“这个本王就不管了,就要看各位的能量了。”东莞现在还在外地做官的进士只有不到十人,能量实在小的可怜。

    朱宏三看到这帮地主老财都面露难色,想到给他们扇扇火。朱宏三说道:“这个简单,我给大家出个主意,现在还有十天过年,正月十五后朝廷各位大人才能办公。各位可以用这个时间在南直隶把这个消息散布开来。南直隶一带文风昌盛,我相信当地的士人自然会助各位一臂之力的。”

    这帮家伙一听,对啊,这种对全体士人的好事,南直隶那帮候补到死的举人们一定会欢迎的。

    听到楚王给出了这么个缺德主意,大家立刻多云转晴,纷纷起来告辞,回家找各自的亲朋好友散布消息。

    看到他们走后,边上的张家玉问道:“主公,您这个主意损透了。这个政令一通过,国家财政立刻增加十倍不止。但是如果哪位大人反对,成了众矢之的,就是天下文人的吐沫都能淹死他。”

    朱宏三嘿嘿笑道:“反正咱们的钱够,其他人不管。元子,你也是士人,看你的样子不太赞同这个方案”

    张家玉想了想说道:“王爷,我大哥有两个儿子,一个秀才一个童生,他们基本上和科举无缘了。王爷这个方案让我大哥看到了希望,作为一个人我当然希望这个方案能落实。但是作为王爷的幕僚我倒希望这个方案不实行。”

    朱宏三很是奇怪,问道:“理由说来听听。”

    “王爷,道理很简单,这么多人全部由财政出钱,前几年还行,时间长了怕无后续之力啊。”

    原来是怕花钱,不过这个张家玉对自己也算忠心,能出说这番话。朱宏三想了想,觉得应该和张家玉交交底了。

    朱宏三说道:“元子,你是秘书,往来文件你都看到了吧。现在咱们工厂区的保安队,县城里的城管队,长史处下边的六科,还有各种咱们发俸禄的多少人”

    张家玉想了想,说道:“大概能有八百多人。”

    “这就是了,反正咱们也要养这么多人,再给他们一个名分不是挺好吗”

    张家玉想到:“原来如此,楚王只是把暗地里的人员放到明面上,还给他们了升迁的希望,实在是高。”

    张家玉鞠躬说道:“王爷实在大才。”

    朱宏三笑了笑,心中说道:“这算什么,你们还没看到后世一个县里有五六千公务员呢”

    这边不说奸计得逞的朱宏三。

    东莞县的请增设官职疏和方案是过年的前一天,也就是大年二十九送到南京的。没想到这封上疏一到内阁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现在南京小朝廷阮大铖正在利用顺案攻击东林党,已经把几个人弄进大牢了,可以说东林党和阉党正斗的你死我活。

    但是在东莞县这封上疏上东林党和阉党出奇的一致,都反对这件事。这是当然,不管东林党和阉党,他们都是有施政经验的官僚,一看这方案就知道不可行。要按照上边的实行一个县的俸禄就要增加一百倍,这在现在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内阁的各位大人都觉着这是东莞县令哗众取宠,都没把这件事当回事,那封上疏也无限搁置了。

    接下来是过年,朝廷要修沐十五天,本来大家都很高兴,都打了一年了,能休息一下很是不错。

    但是不知道那个天杀的把东莞县令那封上疏给泄露出去,还在南京街头上把方案贴了出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要知道南京是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周边几个省的士子文人都在南京混日子。理由很简单,离着权力核心近啊,没准什么时候就入了那个阁老的法眼,到时候就能当官了。但是能有这种好运气的毕竟是少数。

    现在大家看到有一个县令提出要在一个县中多设六十多个朝廷承认的官位,立刻在知识分子中传开了。这个时候再加上有心人说各位阁老不同意,这下大家都不干了。

    你们阁老现在混进体制内了,就设置障碍不让后学当官这就是典型的念完经打和尚,吃饱了骂厨子,放下棍儿打花子。

    刚开始这些士子还认为是阉党马士英和阮大铖不批准这个方案,在大年初五就去阮大铖家又放了把火。气的阮大铖出来大骂,说这次真不是我干的,你们东林党魁钱谦益也不同意。

    这帮青年士子一听钱谦益也不同意,更是生气。你钱谦益忘了怎么当上阁老的当年要不是我们青年士子你钱谦益还在家给柳如是描眉呢。现在你发达了就忘本了,做人没有这么做的。

    这般青年士子立刻赶去钱谦益的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又砸又抢。老钱可倒了霉,半年前刚被朱宏三抢过一次,这还没缓过来呢又来一次。弄的老钱没办法又卖了一批书才度过难关。

    最后这事闹到弘光皇帝都知道了,忙下旨询问怎么回事。没办法各位阁老只有进宫解释这件事。

    弘光一听也没办法,国家没钱。前年为了给江南四镇发军饷,国库已经拿出了四百万两,现在一分钱拿不出来。再说这可不是四百万两就能解决的事。户部尚书估算了一下,每年就需要两千万到四千万两银子。要知道崇祯年间每年的收入才有四百万两,所以这个方案根本不可行。

    但是外面的那帮士人可不管你们可行不可行,现在有这么一个好县令提出解决大家出路的办法,谁不同意就弄死谁。

    所以朝堂上几个阁老也愁眉苦脸,他们也知道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

    最后还是马士英出来提了个办法,他说既然东莞县说先要在东莞县试行,就先让他试试,银子吗让他自己解决。

    边上高宏图问道:“说得简单,试行总有完事的一天,以后怎么办还有银子哪来”

    马士英说道:“这样,这个问题还要东莞县来解决。银子让他自筹,给他试行时间两年,两年后让他上个事不可行的折子,然后调他去外地当个知州得了。”

    大家想了想,这也算个办法,能拖一时是一时吧:



    第二百零一章 年末盘整

    

看到这帮地主老财走了,朱宏三知道他们回去发动各自的势力去了。

    “请问楚王,先从那个项目开始”

    朱宏三沉吟道:“农业吧,民以食为天嘛。”

    张家玉点点头,从他的办公桌上拿起一摞纸,说道:“王爷,您名下的土地一共一百零二十万亩,大部分是滩涂、荒地、林地,已经开辟成粮田的只有二十万亩。去年王爷命令全都种上番薯和玉米,今年在九月大丰收,番薯收了一百八十万石,玉米也达到了二万石。明年如果按王爷说的那样,番薯可以种两季的话,一年就能有三百万石的收成。再加上其他的粮食,明年可以养活三百万到五百万人没问题。”

    朱宏三很是高兴,今年土豆只收了一季,明年开始应该能收两季了。他估计明年五月份满清南下,到时候南直隶的大量流民将要南下广东,到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几十万的小打小闹,广东一地就应该有几百万流民。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还是不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只是我手中的土地种植土豆。元子记一下,明年开始,咱们所管的所有府县都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土豆和玉米。”

    张家玉问道:“王爷,这样是不是太多了。番薯这东西产量是高,但是这东西并不是主食,种的多了怕民间有抵制啊。”

    “你们啊,还是目光短浅。土豆、玉米产量多了人吃不了可以喂猪喂牛啊,肉可是比粮食值钱多了。”

    张家玉恍然大悟,一亩地产谷子水稻只有一百多斤,番薯能有一千斤。这东西人不吃猪可是吃的,喂粮食猪还长得快,这个办法好。他家可是东莞大地主,名下粮田上万亩,看来可是种一些。

    张家玉点点头,挥笔记了下来。

    朱宏三看到张家玉在那记录,接着说道:“还有,土豆和玉米都可以酿酒,这东西多少钱你不用我说了吧。”

    朱宏三发现明朝的农民很是天真,这种高产的东西人不吃就不能干点别的,看来自己要开发一下他们的眼界。

    朱宏三开始坐在那里大讲农产品深加工,这个朱宏三是本行,以前就是乡镇的,这东西看得多了。什么土豆可以加工淀粉、粉条、酿酒、酒糟还可以喂牛等等,听得张家玉目瞪口呆。

    张家玉知道朱宏三出身微末,但是小时候基本没干过农活,这些东西怎么知道的

    张家玉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朱宏三没想到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