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锦绣-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现在朱宏三的重点就是要研制新型机械提供动力,解决这种半手工半水力的生产模式。新机械也有,就是大杀器蒸汽机。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弄个锅炉就行,可是关键就是这个锅炉,要强度够,不能漏气,这实在是已经超出明朝的科技水平。
蒸汽机的图纸朱宏三已经画完了,使用的是一八四四年发明的兰开夏双烟道型锅炉,随后被广泛的运用――经过不断的设计、材料方面的小改进之后,它为现代工业一直服务到二十世纪。
兰开夏锅炉的容量较大,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压锅炉,不能提供高压蒸汽,因此在蒸发功率上比较弱,使用上也比较受局限。不过它的技术简单成熟,制造也无难度,用低碳钢板铆接,也可以用辊制的熟铁板制造,对于朱宏三现在的生产工艺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解决锅炉的问题蒸汽机就完成了一大半,朱宏三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是一种卧式蒸汽机,它由兰开夏锅炉驱动,设有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铸铁底座上,滑槽与底座是铸造成一体式,并且钻有孔。曲柄销与一个悬挂的曲轴板相连,曲轴的外端靠一个独立的轴承来支撑的。调节器根据该机的负荷来自动的调节膨胀程度。曲轴上有两个偏心轮驱动的主滑阀和膨胀阀。当蒸汽压强为每平方厘米四公斤,转速九十五转每分钟时,它能产生五十马力的功率。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骨感的。朱宏三这第一款蒸汽机设计的非常成功,可是在生产的时候大明的生产工艺拖了后腿,到现在为止也没生产出一个可以实用的蒸汽机,大部分都不到一百个小时的使用寿命。
弄到后来朱宏三也失去兴致,交给那帮工匠去捣鼓就不管了。可是现在没有新的动力源根本不行,朱宏三这次决定一定要在半年内弄出实用的蒸汽机。
朱宏三看着手中调兵的命令,心中苦笑,这帮家伙说得简单,一张嘴就是多少万人,多少艘船,可是自己知道,现在广东的生产能力已经到顶了。但是现在没办法,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朱宏三拿起红笔在张家玉起草的命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让张家玉交给内阁实施。
朱宏三现在只是监国,使用的还是大明那套内阁制,其实这套制度已经很像后世的首相制度。皇帝负责大方向,内阁首辅大学士带领班子负责实施,朱宏三也认为这套制度很完美,不用怎么改动。所以完全是拿来主义,明朝怎么办现在就怎么办。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士大夫们完全没有陌生感,能十分快速的处理政务。同时上下官吏的合理流动也可以形成凝聚力。但是这只是内阁,大明另外一个奇葩机构朱宏三还没想好怎么办,那就是御史制度。
这种制度古已有之,从秦朝就开始设立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全国所有官吏的监察机构,对皇帝直接负责。到明代,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六科给事中初设,至洪武二十四年以后逐渐定型,这成为明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发展。
明代的御史制度分为两块,一是督察院的御史着重监察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二是六科则是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二者不相统属,可互相弹劾。每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给事中四至十人不等,其职责是“常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因为六部是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以六科对它们的监察作为主要职责,对皇帝来说是有其必要性的。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但其专门化的业务监察,要求工作尚在进行当中便发现并纠正其可能的危害,消灭可能造成的损失。
明代对于这一职位的选拔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按规定,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同时明朝也很关注给事中的考核,七品小官,其升降都要由皇帝来定度。可见,明朝大量设置台谏官,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皇权以防止权臣跋扈,另一方面则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便于对内外百官行使皇帝的权力。
这种奇葩御史制度在和平时期是皇帝掌握全国权利的保证,可是在危急时刻就成了制约。就像崇祯一样,明明可以和后金和谈,腾出手来先消灭内乱。:
第二百五十六章 廷议
可是在这帮御史给事中眼中这就是卖国,弄得崇祯都不敢在朝堂上提出来,只能私底下摆弄。
朱宏三现在一直没有任命左都御史的官职,就是害怕把这帮搅屎棍放出来耽误自己的大事。但是既然自己继承了朱元璋的遗产,那就要按照朱元璋的安排走下去。马明远他们已经很多次提议朱宏三重新设立御史制度,但是都让朱宏三以各种原因搪塞过去。
但是一个国家要健康的发展,没有监察机构是不行的,所以朱宏三也没打算完全取缔御史制度,只是时间还没到。
在朱宏三心目中左都御史的职位一定要一个正直但是不迂腐的人担任,可是明末正直的人到很多,不迂腐的就少了。本来陈子龙应该是一个好人选,但是他的资历太低,根本不是三公的人选。朱宏三想了半天没办法只要把这个职务先空着,反正自己现在只是局限于广东一地,手下官员没有很多,御史这个机构现在还不是太需要。
朱宏三在屋里胡思乱想,张家玉已经把监国的命令送到内阁冯若舒处。冯若舒这两个月全力投入到首辅工作中,他虽然快七十了,但是俗话说得好,权利是男人的春药。冯老头就在这种春药中迸发了第二春。
现在冯若舒每天都要工作五六个时辰,这对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头是要命的,可是冯老头却越工作越精神。
冯老头现在对自己这个职位很是满意,监国朱宏三基本上不管政务,只是对一些奇淫技巧有兴趣,大量的政务都交给以自己为首的文人士大夫处理。这不就是历代文人推崇的虚君制度吗
有的时候冯若舒幻想自己带领军队完成北伐,匡扶明室,到时候自己一定能超过大明历代贤相。也许也能超过张居正、于谦。毕竟于谦只是保卫了北京,而张居正也只是延缓了明王朝的败落。他们那能和自己相比,也许自己死后皇帝会给自己文臣谥号之极,文正。
想到自己将来能得到比张居正文忠还要高的谥号,冯若舒不禁微微醺醉。想到高兴的时候不禁手捻三缕胡须高兴。
这个时候张家玉把朱宏三的命令送到内阁这,交到冯若舒的手上。
冯若舒看了看张家玉,没给他好脸色。冯若舒对张家玉当时在北京投降李闯很看不上,所以很是反感张家玉。
张家玉也知道这个冯老头对自己没好印象,但是没办法,人家现在是首辅,比自己一个秘书高上无数级。把楚王的命令交给冯若舒后,张家玉就低眉顺眼的站在边上等着问话。
命令很短,就是让内阁准备一万人的武器装备,拨给南洋总督付文龙。
付文龙一目十行的看完命令,眉头一皱,问道:“元子,监国为什么要拨给南洋一万兵马”
“回元辅,南洋总督付大人上午回来了,佛郎机人在吕宋屠杀我大明子民两万余人,楚王震怒,命令付大人立刻对佛郎机人开战。”张家玉把上午付文龙的事情复述一遍。
“荒唐,现在广东百废待兴,而北方亿万子民翘首以盼王师,楚王这个时候怎么能派兵去千里之外的吕宋和佛郎机人开战”
边上正在处理公务的马明远和佟养甲二人看到冯若舒发火,忙站起身来观看楚王的命令。
马明远主管户部,知道现在为了南直隶战事全广东所有力量已经使了十分,要在和佛郎机人开战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元辅大人说的事,现在户部已经没有钱了,为了南直隶的战事这个月已经使用了二百万两白银,现在户部还有存银不到五十万两,实在不能打了。”
佟养甲是兵部侍郎,军队越是扩大规模他的权利就越大,再加上佟养甲本来就和马明远不对付,虽然还没到逢事必反的地步,但是马明远提出的什么事情他都要反驳一番。
“马大人可不能这么说,难道北方的百姓是我大明子民,吕宋的就不是吗”
看到佟养甲跳出来反驳自己,马明远很是恼火,这个佟养甲就像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恶心人。进入内阁这两个多月,这家伙一有事就挤兑自己,这次一定要他好看。
马明远刚要张嘴说话,冯若舒喝道:“二位不要吵了,正好全在这,我们议一议这件事。”冯若舒的意思是推廷议。
廷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明代廷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须廷臣集议。廷议的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明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而召集廷议正是首辅的职责之一。现在冯若舒发现命令召集廷议,内阁中各个舍人立刻召集在东莞的所有有资格文官参加。
这时朱宏三手下一共没有几个文官,现在在东莞就有内阁成员冯若舒、马明远、佟养甲,再加上刚到东莞的南洋总督付文龙,还有刑部侍郎张炳文、东莞知县龚大成、冯若舒的弟子吏部郎中王云昌,还有一个就是监国的秘书张家玉,一共八个人。其他有资格文臣不是分镇地方就是领兵在外。
不大的功夫的八人聚齐。众人来到内阁边上的小会议室,开始廷议。
冯若舒作为内阁首辅,先说话。“各位同僚,今天把大家找来廷议,是为了一件事情,就是付大人提出的对佛郎机人作战的问题,现在先请付大人说一下情况吧。”
付文龙站起来把佛郎机人怎么在吕宋屠杀明人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把监国答应给自己的军队装备船只也说了一遍。
等到付文龙说完,冯若舒说道:“大家议议吧,拿出个章程给监国定夺。”
马明远刚才就被佟养甲挤兑一顿,心中怒气还没消散,现在站起来首先开炮。
“各位大人,我认为监国这条命令我们应该封还,现在户部一点银子没有。北方的一万人已经需要全力供应,现在在妄开战事,对北伐大业一点好处没有,所以本人希望封还监国调兵命令。”
马明远这席话完全出自公理,但是没想到话一出口立刻得罪付文龙。
付文龙作为计划的直接执行人,这关系到他前途官位问题。付文龙在来以前都考虑过反对的人选,完全没想到马明远能反对自己。付文龙的嫡出女儿刚嫁给马明远的侄儿马绍光,再加上付文龙和马济远是同年加世交,本来觉着马明远能支持自己,没想到马明远第一个就反对自己。
付文龙立刻又站起身来说道:“马大人此言差异,北伐大业重要不假,难道吕宋的事情就不重要了吗吕宋的子民就不是大明的子民了吗”
边上佟养甲看到付文龙站出来反驳马明远,赶紧在边上敲边鼓。“付大人说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我大明的子民,马大人怎么能厚此薄彼马大人该不会是看到付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