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了。虽然这大片基业都是殿下您自己打出来的,可是殿下想没想好,您和太祖高皇帝可不一样”

    看来冯老头话里有话,朱宏三问道:“请舅舅教小子我”

    “殿下,你可不是燕王一脉,你想要服众的话就要复兴祖制,也就是继承太祖高皇帝的那一套,太祖皇帝最讲的可是礼法”

    冯若舒说的也是朱宏三现在烦恼的,朱宏三很想恢复宋朝的丞相制度,可是朱元璋当年废除了丞相制度,并且写进皇明祖训里面,这就成了宪法。而朱宏三要想当皇帝就要反对燕王朱棣的合法性,只有这样朱宏三才能站住正统,可是反对朱棣就要强调正统性,就要遵守祖制,真是悖论啊。

    还有一个就是继承人问题,朱宏三很看好满清的秘密立储制,但是朱元璋弄得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东西在前两代还行,毕竟前两代皇帝都吃过苦,深知道打江山不容易,可是后来的皇帝都是富二代,那里知道自己的父亲和爷爷的辛苦,到时候出现万历天启那样的皇帝也就可能了。不过好在万历和天启虽然不作为,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这个国家要靠这帮臭老九来治理。如果碰到一个崇祯那样眼高手低的家伙,那不灭亡可是真没天理了。

    丞相制度好解决,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钻空子,朱宏三已经准备好登基后全部废除大学士制度,改为后世的内阁总理制度。可是继承人制度朱宏三实在不敢乱动,因为这东西在后世没有现成的例子。

    冯若舒看到朱宏三苦恼,心中高兴。其实他今天来除了劝朱宏三登基,还有一个就是受马明远所托,一定要说服朱宏三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朱海当皇太子,马明远才有出头之日。

    冯若舒说道:“殿下,臣有一个建议,可以解决继承人问题。”

    听到冯若舒有好建议,朱宏三赶紧问道:“舅舅请说”

    “殿下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立太子,第二步在几个皇子成年后可以分别给他们点工作,看看到底哪个皇子适合当下一任皇帝,如果太子胜任,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太子不行,殿下也可以发现其他皇子的长处”

    朱宏三听冯老头这么说目瞪口呆,这不和后世的康麻子九龙夺嫡一样了吗到时候自己不被自己这几个儿子气死

    “舅舅,这样怕是不妥吧,万一几个皇子互相攻击,立刻就是祸起萧墙啊”

    冯若舒抬起头来,两只小眼睛一闪一闪地冒着精光,缓缓地说道:殿下可曾听说过狼群地事儿在每群狼里总有只头狼,这只头狼主宰着狼群的生死,但是头狼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头狼的,实际上每只公狼都有机会成为头狼,至于谁能成,那就要靠爪牙和头脑了。”

    “这”朱宏三一听此言,心猛地就揪了起来,这道理朱宏三自然是明白地,物竞天择,向来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可明白归明白,轮到自个儿身上时,却让朱宏三心疼不已。都是自己的骨肉,到时候一场血拼下来,又能有几个真地能活得好的,朱宏三心狠手辣,杀起人来不带眨眼,可是对自己的孩子们还是爱护的紧。冯若舒看了一眼朱宏三那苍白的脸,闭紧了嘴,不再开口,书房内只剩下朱宏三愈来愈重的喘气声。

    娘的,这也就是冯若舒,老棺材秧子没几天好活了,别人绝没有这种胆子说出如此的话来。唉,若是孩子们真斗了起来,咱该拿他们怎么办呢朱宏三一想到后世九龙夺嫡的惨烈,手便不自觉地抖了起来,可问题是不让他们斗只怕已经不可能了,孩子长大后必定分帮立派,强行压下去未必就一定能奏效,可不压下去将来又如何收场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本王也无能为力。”朱宏三很是懊丧地说了一句,脸上全是哀伤的神色。

    “不然。”冯若舒双目炯炯地道:“争可以,斗不行,殿下须得善加引导才是。纵观历朝历代都有此等争端,此是天性。无可避免。只是个度地问题。殿下只要加以引导,防患于未然,未尝不可控制其中的烈度。”

    唔,冯老头这话说得有理,有限度的争总好过一坛子死水。罢了,这些事儿还早呢,过几年再说罢。唉,孩子们大了,也由不得咱做主了。该怎样都是各人的命了。:



    第三百零五章 封官

    

看到朱宏三听进去自己的建议,冯若舒心中放下心来,因为朱海不仅牵涉到马家,还有他的冯家。

    冯若舒也知道马明远说的很对,以前他让冯自用疏远马明远是想让朱宏三觉着冯家是孤臣,可是谁想到马明远这么不小心,在乡试上被佟养甲抓住马脚这可真是马脚,不过好在楚王不想马家倒台太快,板子高高抬起轻轻落下,马明远回家了事。

    正因为马家还没倒,佟养甲还很忌惮马家的势力,所以才没对冯家动手。

    其实佟养甲在马明远致仕这一年里也蹦跶的欢了,现在佟养甲负责兵部、邢部,大权在握。朝中一些马家的势力纷纷被佟养甲清除干净。朱宏三也发现这一点,准备在这几个月里找个机会让马明远复出,借以牵制佟养甲。

    冯若舒该说的也都说了,问道:“殿下,现在三让已经完事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办正事了”

    “哎好吧你们非让我坐这个位置,不好做啊”朱宏三到这时候还要拿五做六。

    朱宏三对曹芳挥了挥手,曹芳赶紧捧着早已经拟好的楚王诏书出去内阁宣布,内容很简单,就是我朱宏三知道你们这些臭老九的心意了,我也被你们锲而不舍的不要脸感动了,准备在正月初一称帝,改国号神武,其他的你们内阁办吧,本王不管了

    看着曹芳出去,屋中没人,冯若舒斯斯艾艾的想要说话。

    朱宏三看着冯若舒的便秘样很奇怪,什么时候冯老头还不好意思起来了

    “舅父大人,可有话要说”

    “殿下,敢问登基后是不是要册封群臣”

    “这个自然,不封官谁干活啊”朱宏三刚说完就明白过来,冯老头这是和自己要官啊。

    不过朱宏三从湖广到广东能快速的站稳脚跟,面前这个冯老头是立了大功的,当然要封他官位。

    “舅父大人放心,你是文臣一等,华阳侯”

    “殿下,封不封侯的老臣不在乎,老臣今年七十整了,没有几天好活,我死后这谥号。。。”

    靠,原来是这个。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舅父大人的谥号就定为“文正”吧”

    冯若舒一听,老泪纵横,双膝跪倒高呼万岁朱宏三好悬没气死,自己给他封地都没谢恩,一个破谥号就弄得喊万岁。

    朱宏三不读书,不知道谥号对于文臣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历史上,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在宋代以前,文臣最高谥号是“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苏轼不知是本谥还是后来加谥等十名。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因为李杨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诗讽刺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弘光时追谥“文正”,而倪元璐和刘理顺也是事后追谥的,李自成攻陷京师,倪元璐、刘理顺自缢殉节。弘光时,追赠谥号“文正”。

    整个明朝二百六十年才有五个人得到“文正”的谥号,方孝孺和倪元璐、刘理顺都是后来追谥的,而在死后就得到“文正”谥号的只有李东阳、谢迁两人。冯若舒听到自己以后也要和那些著名文人一起被称为“文正公”,哪里还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情

    这个时候内阁三个阁老和六部尚书进屋,准备找朱宏三商量登基事宜,正到看到冯老头跪地痛哭。

    朱宏三看到内阁来人了,说道:“正好你们来了,陈先生,你拟一下本王登基后第一份圣旨,冯若舒劳苦功高,死后配享太庙,谥号“文正””

    朱宏三此话一出,满屋的文人都眼露红光,这是嫉妒的,“文正”啊,文臣之极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冯自用听到后也跪地磕头,感谢朱宏三对冯家的优待。明代士大夫除了大事情,比如皇帝登基大典,还有皇帝驾崩,其他时间不用向皇帝磕头,上朝也只是拱手行礼,朱宏三更是优待士大夫,在朝堂上几位内阁大学士都是有座位的。冯自用今天磕头是为了自己老爹而磕,毕竟“文正”这两个字意义重大。

    朱宏三让冯自用送冯老头回家安心等死,接下来就和内阁各位大臣开始商量登基之事。

    登基的时间定在正月初一没什么,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在年号上大家意见很多。对于朱宏三拟定的神武年号大家都不认可。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年号为中国古代首创,源于周朝的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的共和时代,但其后的周天王们没有延续这一制度。直到西汉的武帝刘彻即位,中国开始启用年号制度。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在其后长达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王朝一直延用年号制度,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看到大家纷纷议论,有的家伙说年号要体现出大明中兴之意,不如叫“兴明”;还一个家伙说不如叫“永平”,取永远平定之意;还有的说既然中兴大明,不如就叫“中兴”得了,一时间屋中乱乱糟糟,像个菜市场。

    朱宏三看着这帮家伙越说越激烈,最后又要动手解决争端,气的拍着桌子大叫道:“好了都住嘴”

    众位大臣安静下来,听朱宏三怎么说。

    “本王决定就叫神武,神为天子,武为平定天下,就这么定了”

    看到朱宏三态度坚决,各位大臣也没话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