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会制度是一个皇帝行使皇帝权力的手段,而明代的朝会制度继承于元代。但是元代的朝会制度很是简陋,元代因为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元代的御前会议能够参加的人只有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几个大臣以及怯薛太监等近侍数人而已。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这样的朝会很不利于扩大皇帝的信息来源,而朱元璋认为这是元代失败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权臣蒙蔽、威柄下移,他自然将其视作弊政而予以彻底改造。应该说,明代朝会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直接受到元代朝会接见面过窄的反面启示的。

    朱元璋制定的朝会制度中,首先,早朝独重,但根据不同需要礼仪、政事、发令、商榷分别在不同殿廷上朝,则为历朝通例。明初,朝会原是有功能分布的,礼仪性的大朝会及朔、望朝在正殿,早朝在正门,晚朝在便殿门。但在发展中,形成早朝独重的局面,这主要是晚朝长期停废造成的。晚朝自英宗即位后长期停废,景泰及弘治初曾试图复兴,但都维持不久。所以君主听政之所,实只有正门早朝,早朝乃等于常朝。

    早朝和晚朝合称常朝,除了必要的礼仪,以处理政事为主。但晚朝初无定制,其实晚朝与午朝实为一事,称谓不同而已。朱元璋时,晚朝或于奉天门,或于右顺门。永乐时在右顺门,宣德后在左顺门。早朝与晚朝的政事安排是这样的:“百司皆於早朝奏事,非警急事当奏者不须赴晚朝,听在司理职务,惟通政司达四方奏牍,早晚须朝。”也就是说,晚朝以奏“警急事”为主,不需要百司都来赴朝;早、晚必朝的,只是掌管章奏进呈的通政司官。晚朝仅奏重事,参加者有限,礼仪也较轻简,君臣可从容展论,因此,它是早朝的重要补充。

    朝会的性质是由高度集中的统治决定的,其设施也为适应其运转需要而服务。欲求明代朝会变化的原因,仍要从朱元璋利用朝会以尊“主权”,强化“主尊臣卑”关系上找原因。从历史上来说,朝会制度与宰相制度密不可分。朱元璋忌相,一人独揽大权,是造成早朝之变的首要原因。

    相权过大正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因此也就造成中国政治史上一次大变革:废除宰相。但废相后,政事散于六部,无人总其纲,凡事必面君请旨而后行,于是事无大小便如潮水一般涌到朝会上来了。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臣下蒙蔽,如今他朝堂高坐,事事过目,人人皆至御前,似乎只有这样,就能做到无“欺弊”了。

    宣德十年,英宗冲年即位,规定早朝奏事必须预进事目,并限制每朝奏事件数,早朝政治功能大为弱化。隆庆六年,同样是幼君的神宗继位,改为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从此早朝一月只举行九次,不可再称“日朝”了。

    而作为皇帝的朱宏三,也规定每月三、六、九为大朝会,其他时间每天上午八点到十二点为内阁和皇帝的办公时间,这段时间内阁有什么事情可是直接向皇帝禀报,等皇帝做出批示后在由内阁办理。

    三月初九,这天正是朱宏三规定早朝的时间。按照祖制只要有朝服的在京官员都要参加朝会,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再加上皇宫里没有那么多的地方,所以朱宏三命令四品官才有参加朝会的资格。这天全广州四品以上官员早早来到皇宫里面的办公大厅,准备朝会。其实早朝应该有一套相应的礼仪制度,但是朱宏三以现在暂居广州,不宜大事铺张为由拒绝了。所以现在朝会很是简单,大臣们等着皇帝上朝,也不用什么三叩九拜,行个礼就算完事,接下来就是有事说事。

    行礼完毕后,马明远本来第一个要出来说的,没想到被广东派的梁兆阳抢了先,他是组织部侍郎,算是陈子壮的铁杆。

    “启奏陛下,现在皇后之位空缺,于国不利,臣请皇帝陛下早立后位,以安天下”

    这段话一说全场鸦雀无声,大家知道今天各大派势力又要来一场争斗了。

    朱宏三坐在龙椅上听着梁兆阳念奏折,完事后问道:“梁爱卿你认为谁能当皇后呢”

    “钱妃贤良淑德,并且还是弘光皇帝下旨册立的侧王妃,所以臣认为该立钱妃”

    听梁兆阳说完可急坏了冯自用。他可没有他爹冯若舒的两下子,看到有人拥立钱妃,立刻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

    “陛下,臣认为应该册立马妃为皇后,马妃在湖广就跟随陛下,可谓劳苦功高,正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看到冯自用亲自出手,广东派二号人物,陈子壮的同年,副总理黄应秀站了出来。

    “陛下,虽然冯大人说的很对,马妃和陛下出生入死,劳苦功高。但是马妃出身不正,乃是庶出,并且还许配过人家,实在不能担任母仪天下的皇后”

    边上的付文龙站了出来,他是马济远的同年兼亲家,现在马济远远在南洋,他自然要站出来为马如烟争一下。

    “黄大人此言差矣,如果算出身,那太祖高皇帝出身好了吗不还是创下大明的基业”

    “我们这是选国母,怎么能如此儿戏”

    朱宏三看着下面的大臣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他心里知道这帮大臣并不是为了什么国母、什么社稷慷慨陈词,根本还是为了权力啊。

    朱宏三看了看下面,内阁的七位总理只有陈子壮、马明远、佟养甲没出声,其他四人纷纷加入战斗,弄得整个朝会像菜市场一样。

    朱宏三咳嗽一声,问道:“陈先生,你怎么看呢”

    陈子壮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我认为黄大人说的很对,应该立钱妃为后宫之主”

    看来陈子壮是和钱谦益达成了某项协议,广东派这才全力支持钱谦益。

    “马先生,你怎么看”其实这句话朱宏三多余问,他知道马明远怎么想的。

    果然,马明远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和皇后伉俪情深,这和太祖高皇帝与孝慈高皇后何其相似,所以臣以为陛下应该效仿太祖高皇帝,不立皇后。”

    马明远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冯自用没想到马明远竟然不支持马如烟,而付文龙在震惊之后立刻恍然大悟,用奇怪的目光打量马明远,其他的总理大臣也差不多。不过他们都是官场老油条,马上明白马明远的目地,看来马家兄弟也不是铁板一块。

    马明远的回答没有出朱宏三的意料,只有不立皇后,朱海的位置才能保全,他马明远的权力才能最大化。其实朱宏三也是准备不立皇后的,他对马小芳的感情是一方面,但是主要是立了皇后太子朱海怎么办如果皇后无子还好说,可是朱宏三的能力十分可怕,现在已经有了六个儿子。钱雨婷、马如烟、董氏全都有儿子,这样朱海的位置就很尴尬。而朱宏三现在还很看好朱海,这个儿子勇于担当、爱护兄弟、分析事情条理清楚,做为一个继承人十分合适。

    朱宏三看了看下边大臣,还有一个佟养甲没有说话,出于礼貌朱宏三问了下:“佟先生怎么看”

    本来朱宏三以为佟养甲一定会抬出董氏姐妹和马家打对台戏,没想到佟养甲站出来说道:“臣因为也不应该立皇后,所以臣附议马大人”

    佟养甲的话可是让大家的眼睛都要瞪出来了,没想到打生打死的二人竟然能合流。要知道马明远在佟养甲手下吃亏多次,佟养甲也好几次被马明远打的鼻青脸肿,没想到这次二人竟然携起手来。: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封诸王

    

听到佟养甲这么说,朱宏三饶有兴趣的看了看佟马二人,问道:“佟先生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现在北方清军已经到了江西和福建,马上就要进攻广东,而这个时候在纠结于那个当皇后,完全是内耗。不如现在不立皇后,等到陛下北伐成功后在立不迟”

    佟养甲这番话说的大义凛然,就连朱宏三都连连点头,说道:“佟先生真是国之栋梁啊”其他几个总理大臣纷纷脸红,感觉自己和佟养甲相比还是差一些。满屋的人只有马明远气的牙根痒痒。只有他知道佟养甲怎么想的,没想到他到弄出来一番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在皇帝面前得了面子,还在自己这里得了好处。但是现在没办法,马明远要求到佟养甲,只有打断牙齿咽到肚子里,忍了。

    朱宏三听完佟养甲的说辞站了起来,走了几步说道:“朕这几天没睡好,一闭眼睛就能看到皇后的容颜。毕竟朕与皇后幼年就认的,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朕决定效仿太祖高皇帝,不立皇后。曹芳,宣旨吧”

    曹芳在怀中掏出一份圣旨,原来朱宏三早已经有了主意,圣旨都已经写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皇后马氏,与朕同出于武昌府武昌县,幼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现皇后马氏薨,朕悲痛异常,发现朕与太祖高皇帝极其相似,朕决定效仿太祖高皇帝,不立皇后,封皇后马氏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钦此”

    接着曹芳有拿出一份圣旨,接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马如烟淑恭安纯,封为皇贵妃,负责打理后宫,钦此”

    没想到皇帝还是封了马如烟为皇贵妃,这已经距离皇后一步之遥了。各位大臣还没反应过来,曹芳又拿出一份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太子朱海已经十二岁,朕决意在皇宫以西建立东宫为太子居住,现任命陈子壮为太子少师,马明远为太子少傅,朱宏义为太子少保。同时封二子朱江为秦王,三子朱淮为楚王,四子朱渊为燕王,五子朱浪为越王,六子朱波为晋王,朱宏义为襄阳郡王,长女朱洛为长平公主,次女朱渔为渔阳公主,三女朱湘为长沙公主,钦此”

    大臣们没想到朱宏三今天这么大手笔,所有儿子全部封王,女儿全都封公主。最让大家不可思议的是老三朱淮,也就是董环的儿子、佟养甲的外孙子,竟然被封为楚王。要知道楚王可是朱宏三以前的封号,在中国古代,皇帝做过的官职其他人就不能做了。比如说李世民,他当过尚书令,在以后的尚书令就要被称为尚书仆射。宋代赵光义当过开封府尹,当他做皇帝后开封府尹要空缺,再来管理开封府的官员要叫权知开封府,也就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而今天皇帝的诏书却把楚王封给了三子朱淮,这不能不让大臣浮想联翩啊。佟养甲也没想到今天朱宏三这么大方,看来今天笑到最后的是自己。

    其实朱宏三这么做正是实施冯若舒说的狼群计划,自己的儿子不能成为温室花朵,大位只有一个,有能者居之。就算是太子朱海,如果在未来表现的不能满足朱宏三的期望,朱宏三也会毫不留情的换掉他,而这些儿子,将成为太子的备胎。当然,现在除了太子外其他几个儿子还很小,最小的朱波只有六个月大,不过朱宏三相信,随着自己的勤劳的播种,一定回找到合适的帝国继承人。

    这次朝会就这样结束了,表面上看马明远是大赢家,没立皇后,太子的地位也稳了,并且太子也已经坐稳东宫。而他马明远也成为太子少傅,炙手可热。但是马明远知道自己远远不是最大赢家,这次他反对马如烟当皇后已经让马家出现了一道裂痕,而大哥马济远势必分出一部分马家势力离开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