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锦绣-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四百二十二章 统治思想
事情真让佟养甲说中了,钱阁老和佟阁老一起吃饭的消息没过夜,就传遍了整个广州官场。
内阁首席总理大臣陈子壮得到这个消息后嘿嘿冷笑,让你个钱谦益背叛老夫,这会你要面对马明远的怒火了。
马明远收到消息愣了半天,没想到钱老匹夫这么不要脸,刚从自己这里拿到好处立刻投奔了佟养甲,以后我和你势不两立。
而皇帝朱宏三因为手握两套情报机构,对这顿酒宴还是比较清楚的。钱佟二人什么话没说,只是吃了顿饭。朱宏三拿着东厂报上来的市井流言,看到这些奇葩谣言朱宏三不禁莞尔,没想到明朝的狗仔队一点不比后世的差,不过这传得也太邪乎,看来明天钱谦益要不好过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朱宏三正在忙于出征之事,那有空管这些卵事,看完以后就让主管情报的张煌言归档。
张煌言前几天被朱宏三训斥后很是窝火,回家后正好碰到陈子龙来访。张煌言和陈子龙莫逆之交,就把这件事和陈子龙说了。
陈子龙看着年轻气盛的张煌言很是欣赏,因为张煌言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自己也是刚中进士后就在朝堂上大放厥词,惹得当时的首辅周延儒很不高兴,找个由头把自己撵出北京。
现在陈子龙看到张煌言这个样子就像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不过自己还是要帮他一把,从私说张煌言和自己莫逆,更是师兄弟,从公来说张煌言因为已经成为太子党之人,和自己利益相同,所以陈子龙也就详细的把朝廷上各派纷争详细和张煌言说了个清楚。
最后陈子龙说道:“贤弟啊,咱们这个皇帝起于微末,虽然身负皇室血统,但是你我都知道和桂王相比差的远,所以咱们这个皇帝安全意识很高,绝对不准其他人动他的军队”
张煌言皱了一下眉头,问道:“可是小弟我在军机处,难免会和军队发生关系,这可怎么办”
“呵呵,你可以学学咱们的老师,你看他这一年来干过什么都是上传下达,完全成了皇帝的传声筒,这才是军机处的职责。”陈子龙和张煌言的老师正是钱谦益,其实也算不上正式的老师,只是游学时听过几节钱谦益的课,只能算上记名弟子。
“人中兄,这。。这不是人浮于事吗,对得起皇帝的重用吗”
陈子龙暗中叹了口气,这个小师弟太也意气。
“贤弟,你看朝中大臣争得激烈,但是那个在军队上争的就是主管兵部的佟阁老也半点话没有,反而在民政和财政上和马阁老意见相左。这正是这些阁老们的高明之处”
张煌言听完后不置可否,陈子龙知道没说到他心里去,但是深的话也不好说,这种事情只有靠自己悟,跌过几次跟头就知道了。再爬起来的都成为老谋深算之辈,爬不起来也就消失到历史的烟尘中。
张煌言有个好处,就是能听进去劝,虽然对陈子龙的话半信半疑,但是在军机处一改以前参政的状态,完全变成了和钱谦益一样的传声筒。
朱宏三看着低眉顺眼的张煌言,知道有人和他说了什么,这才一改工作方法。不过朱宏三也没问,他只是使用人才,并不培养人才,如果一个人才不合用的话朱宏三可以毫不留情的打发他去吕宋挖铁矿。
看到张煌言朱宏三突然想起一个人,那就是钱谦益推荐的黄宗羲。朱宏三来到这个世界快三十年了,前世的记忆基本上遗忘的差不多,但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名字还是有印象的。这三个家伙在中国古代那种礼法社会完全是个奇葩,他们三个竟然能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思想,要知道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和你们匹夫有什么关系,你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天下的事有天子管。
这三人各有自己的众多学生,在当时社会,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小阳春。但是,由于仅限于学界,他们的理念并不能直达朝庭,那就只能是学议或乡议。他们能够把这些思想讲出来,也由于明末清初特殊的环境。天下大乱,统治阶层忙着打仗,平叛,一时间顾不上对书生们严管严控。
明末清初,也是中国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重要历史关口。如果明朝有机会延续,他们或可以引导中国作重大的历史转型。他们的思想相近,合起来有可能成为社会思想大解放的洪流。
但是,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罪恶的黑暗世纪逐渐来临了。自从满清站稳脚跟逐步巩固权力开始,历史上最可耻的文字狱时代来临了。此后,约一百四十年时间,文字狱彻底阻断了思想探索与传承。“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弟子们面对随时随地的杀身之祸,只好一个个选择放弃。到了乾隆晚年时,中华大地在满清的屠刀下,再无思想可言。到那时,几乎每个书生都变成满清王朝的精神奴隶。他们变得头脑愚钝,思想僵化,反把程朱理学最糟粕的东西,结合法家愚民思想,当成经典。满清就是中华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大倒退,历史大倒退的本质,正是思想大倒退。
朱宏三以前忘了这三个人的存在,前几日听钱谦益提起黄宗羲,立刻想到另外两人。当时钱谦益为黄宗羲求官,不是朱宏三不想给,而是觉着这种思想家还是到中央工作,做一个地方官有些屈才了。
正好今天张煌言在这,他是浙江人,应该知道黄宗羲,可以问个清楚。
“玄著,你家乡是浙江鄞县,你认得黄宗羲吗”
听皇帝问起黄宗羲,张煌言当然认得,他和黄宗羲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黄太冲此人家乡在浙江绍兴余姚,和臣的家乡相隔不到五十里,臣年轻的时候就认的黄太冲,此人少有奇才,年轻时为救父就敢带着锥子到公堂猛刺阉党许显纯、崔应元,人称“姚江黄孝子”,崇祯皇帝都叹称其为“忠臣孤子”。回乡后师从大儒刘宗周,不过在崇祯十五年会试时名落孙山。”
朱宏三听张煌言娓娓道来认真听着,黄宗羲是刘宗周的弟子,那就是东林党了,让他到中央不知道行不行。
“玄著,还有顾炎武和王夫之你知道吗”
张煌言一愣,不知道皇帝从哪知道这几个人的名字。
“陛下,顾炎武臣不知道,王夫之是湖广衡州府人,王而农可是大才,在湖广乡试中名列第五,如果不是天下大乱断了会试,应该能中进士不过听说此人现在广西桂王处。”
原来王夫之去报了朱由榔,但是顾炎武怎么不知道,按理说这种大才子应该天下闻名啊,朱宏三回忆一下脑中仅存的记忆,问道:“玄著,顾炎武你真没听说过他应该是南直隶昆山的才子”
张煌言想了想说道:“昆山倒是有一个世家姓顾,但是顾绛字忠清,不是炎武啊”
朱宏三哪知道顾炎武是顾绛后改的字,顾绛本来字忠清,后来明朝灭亡后才改为炎武,这个时候还是叫顾忠清。
“玄著说说这个顾绛”
“陛下,顾氏为江东望族,顾忠清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顾绛十四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可算一个奇人”
朱宏三心中暗笑,还真是个奇葩,身为体制中人却骂八股害人,应该就是那个讲究“人性解放”的顾炎武,不过为啥叫顾忠清呢
“玄著,你对这个顾绛了解很多啊”
“陛下,臣和陈人中交好,人中兄和顾忠清相交莫逆,这些都是听人中兄提起的”
原来和陈子龙交好,那一定是顾炎武了。朱宏三打定主意征辟这二人来中央当官,现在自己军事实力有了,但是思想上还是一片空白,不统治思想那能统治人心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要提上日程了。朱宏三前世属于行政干部,但是身为党员对三会一课可是理解甚透,等到这二人来了就要让大明全体官员享受一把后世官员的文山会海。
打定主意后朱宏三说道:“玄著,你去给内阁传旨,征辟黄宗羲和顾绛到中央为官,先去翰林院当侍讲学士,顾绛那个忠清的字太难听,朕赐给他“炎武”二字,以后就叫顾炎武吧”:
第四百二十三章 家事
张煌言接到朱宏三的命令很快就写好诏书,给朱宏三看过后用印,准备发给内阁。
朱宏三看着伏案疾书的张煌言,问道:“玄著,现在军机处空缺一名首席军机,你看看谁合适”
张煌言听皇帝问自己,心中一动,想要推荐自己,那个文人不想升官可是张煌言耳边响起了陈子龙的叮嘱,张煌言感觉还是低调点为好。
“陛下,臣来广州不到两个月,朝中大臣都认不全,实在不清楚首席军机的人选,请陛下乾纲独断”
朱宏三看到张煌言这样说,心中很满意,如果这个家伙推荐自己那真是有点不自量力。
“嗯正好玄著要去内阁,你在写一份旨意,明南雄府保昌县令陈子升为首席军机,让他接到命令后立刻赶到广州,和你一起陪朕北征”
张煌言赶紧点头,低头又写了一份圣旨,用印后出去送往内阁。
现在已经到了中午,朱宏三忙了一上午也需要休息一下。本来中午时分朱宏三只是在自己书房后边的休息室小憩一下,今天中午朱宏三要回后面找二老婆马如烟。马小芳死后经过政治斗争马如烟被封为皇贵妃,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马如烟就成了后宫之主,今天朱宏三要找马如烟安排一下自己走后后宫之事。
朱宏三大概是明末这个时间段最富的军阀,不算矿山,每年东莞那些工厂就能为朱宏三挣来几百万两白银。不过朱宏三这么有钱,大概也是这个时间段过得最苦逼的军阀。也就比朱由榔强一点儿,不用像他那样颠沛流离,可是在吃穿上绝对没有朱由榔强。
朱宏三因为要扩军,朝廷每年的商税根本不够,只有由朱宏三用自己的工厂来补贴,每年的大部分利润都填到军队这个无底洞里。就这样那帮臭老九内阁大臣们还不满意,不止一次逼着他交出工厂。朱红三每次都气的大骂,这帮孙子太不是人,自己都快要饭了还要打自己工厂的主意,如果不是要这帮孙子治国,朱宏三真想派出军队把他们的家都抄了。这帮家伙自己一个个富得流油,还打自己的主意。
朱宏三看到自己后宫的样子抄他们家的心情更甚,看看自己都什么样子了。为了筹钱装备新军,朱宏三的皇宫占地面积不过二十亩,也就是不到二十万平方米,后世的一个大型健身广场都要比这面积大。要知道这还不是都属于皇宫,还要拿出三分之一用作内阁办公场所,本来六部也在这,但是增加为十三部后实在没地方,全让朱宏三撵出皇宫了,还有一个团两千人禁卫师官兵,还有站岗的锦衣卫大汉将军,还有后宫负责打扫的三百多个太监宫女,差不多快三千人住在不到十万平方米的地方,实在是有够挤得。
至于后宫嫔妃的住处更是简陋,除了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