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存仁一死树倒猢狲散,大家都各自想各自的办法,没人认真抵抗。

    不过城里还有上千满洲八旗,他们知道自己投降也不得好死,一个个都死战到底,倒是给赵国栋造成些许伤亡。

    看到北城着火,朱宏三知道赵国栋进城了,海军的炮击也就停下了,毕竟打了一晚上了,有些炮已经受不了了。

    朱宏三坐在船上看着杭州城里四处冒烟,到处是枪炮声,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城里枪炮声才停止。过了会儿赵国栋从水关清波门出来,来见朱宏三。

    “陛下,城里清军已经清除完毕,抓到鞑子一百二十人,家眷两千五百人,汉军旗四千一百人,咱们死亡一百五十四人,受伤六百一十人请问陛下这些战俘怎么办”

    “满人不管老弱男女,全部处死,汉军旗吗这帮家伙罪孽深重,全都拉到吕宋挖矿”

    “是现在杭州城里已经安全,请陛下入内休息”:



    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湖蛤蟆跳

    

谢谢书友“粤桂一家”的捧场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西垂,朱宏三在江面上已经漂了两天,实在是人困马乏,听赵国栋说可以入城了赶紧让准备小船,从清波门入城。

    清波门是杭州的西城门,位置在西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历代沿用。因流福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清波门一带古迹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后世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改建成南山路,湖浜路。

    朱宏三坐着小船来到清波门,这里不是主战场,除了没人外环境也没受破坏,站在船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清波门外的西湖。这时候正好是太阳西落,日光的余晖照在西湖上真是波光浩渺,十分好看。

    朱宏三虽然不读书,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美景,可是他身边大才子可是不少,钱谦益探花不说,陈子龙也是云间三子之一。

    钱谦益看着西湖美景,摇着头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文忠公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正应此景啊”

    朱宏三听钱谦益在这掉书袋,赶紧问道:“钱先生,这个文忠公是谁”

    钱谦益知道面前这个皇帝不学无术,自然不知道这首诗出自谁人之手,赶紧回答道:“陛下,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出自宋代文人苏东坡,当年东坡先生被贬到杭州担任通判,写下这首千古流传的诗篇。”

    原来是那个爱吃猪肉的苏东坡,在明代生活多年的朱宏三知道,就是算到了明代,一些真正的大世家也是不吃猪肉的。当年苏东坡亲自制作东坡肉,很有一些不与那些朝中吃羊肉的富贵人为伍的意思。当然,你自己过得清高,人家就当你为异类,所以苏东坡一声颠沛流离很受了些苦,最后还死在了海南。

    朱宏三看着周围这些臭老九一个个大点起头,纷纷品味起苏东坡的诗词,朱宏三心中一动,感觉应该打击一下这帮臭老九。

    “朕知道,不就是那个爱吃猪肉的苏东坡吗朕今天有感而发,也有一首诗,大家听听怎么样”

    陈子龙以前听过朱宏三剽窃后世太祖的词,但是陈子龙没发现在历史上有谁写过,就认为都是朱宏三所做。今天听闻皇帝又要写词,赶紧洗耳恭听。

    朱宏三咳嗽一声,大声说道:“西湖小,西湖大,西湖里面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这首狗屁不通的诗是抄袭后世狗肉将军张宗昌的,算是打油诗的巅峰之作。

    朱宏三这首打油诗一出,立刻周围发出一片咳嗽声,周围这些大臣没想到朱宏三能写出这么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句来。要知道以前不是没有目不识丁的皇帝,刘邦当年不读书,但是一首大风歌那是多么气度恢弘,其他一些皇帝不读书都有自知之明,并不想朱宏三这种不要脸,写出这么首打油诗还一副志气满满的架势,大概当年苏东坡写出赤壁怀古时也就这个样子。

    这些大臣大部分都是进士,不是进士也是举人,都自重身份,听完也就暗自耻笑朱宏三狗屁不通,但是表面上一个个都不说话。没想到这时候佟养甲在边上开口说道:“妙实在是妙陛下这首诗比汉高祖的大风歌还要强上不止一筹。妙就妙在这“一戳”上,这反映了陛下的童心,全诗从“无人之境”划入“有我之境”,陛下以己入画,与西湖美景浑然天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戳”二字还显示出了陛下不甘只欣赏美景,而要创造美景的入世精神。故此诗乍看是表达了陛下的“出世”情怀,但细嚼之下,却字里行间暗示了陛下的“创世”情结。陛下才是真正的诗人,既豪放,又婉约。辛稼轩苏东坡之流皆如此。陛下除了睥睨天下之霸气外,亦粗中有细,懂得欣赏美景。此诗虽言景小令,但可贵的是,描写蛤蟆只限于“一蹦达”,而没有刻意地刻画蟾鸣之音,更隐含了“多做事、少说话”的实干精神。陛下,不知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既然有西湖有蛤蟆,就叫“西湖蛤蟆跳”如何”

    佟养甲一听连连说道:“妙好名字,好诗啊”这首流传千古的“西湖蛤蟆跳”在朱宏三死后,和其他朱宏三写的乱七八糟诗词被编到“明世祖实录”中,供后人敬仰的内容了。

    佟养甲此言一出,立刻被周围这些大臣划为妄臣一列,就连佟养甲的政治盟友钱谦益,都觉着以后是不是离这个佟养甲远点,这个佟养甲实在太不要脸,拍马屁没有这么拍的,一点儿读书人的气节都没有。

    大家虽然都讨厌佟养甲,但是在场的大臣都没有他有身份有地位,唯一能和佟养甲竞争的马济远还去南直隶了,所以没有反对他的也没有称赞他的,导致佟养甲说完这些马屁话后有些冷场。

    朱宏三哈哈一笑:“还是佟先生知我啊”朱宏三说完指着清波门外隐藏在柳树后面的一片红砖绿瓦问道:“那个是什么地方”

    张煌言是浙江人,虽然不是杭州人但是在杭州生活过很长时间,听朱宏三问起赶紧说道:“陛下,那里是南园,是杭州最出名的园林,南园建于宋代,是南宋宰相韩侂胄的私家园林”

    “好,今晚上朕就不进城了,于世隆、陈子龙,钱肃乐,你们都是浙江省的大员,你们带人进去接收吧,朕今晚上就住南园”

    有皇帝的圣旨,浙江省巡抚于世隆、布政使陈子龙、按察使钱肃乐赶紧带人进入杭州,开始履行自己的责任。

    南园在西湖的南面,也就是后世的长桥公园,不过在明代南园还在杭州城外,所以并没有受到战争波及,再加上当年杭州是开城投降满清的,所以南园还是保存完好。浙江总督张存仁来到浙江后,就将南园当成自己的外宅。不过随着张存仁自杀,在院子里的家人也树倒猢狲散,纷纷逃亡了。

    不过也有没逃的,张存仁的两个新纳的小妾就留了下来,不是不想逃,是实在没地方逃。这两个不足十五的女孩子是正经的扬州瘦马,从小就被训练要伺候人,根本不具备生存能力。外面兵荒马乱的出去也是个死,这姐妹二人只有希望新来的大官人对他们能好点。

    朱宏三知道张存仁还留了两个小妾很是高兴,他从广东到浙江在海上漂了半个月,小兄弟憋得当当硬,真是母猪都能塞貂蝉,现在听说有女人真是喜出望外。可是见到这二人就有点泄气,这姐妹二人完全是明朝那种病态审美观点的产物,就是两个林黛玉,看到朱宏三就吓得瑟瑟发抖,实在让朱宏三没什么性致。

    “你们两个小娘子怎么不跑呢府里其他人不都跑了吗”

    其中一个大的胆子比较大,战战兢兢的说道:“回大人,我们幼年就被卖到勾栏中,自己的家人都不记得了,出去还不是等死,请大人收留我们”

    原来没有家人,本来呢朱宏三收了他们两个倒了没问题,可是收了就要负责,这二人出身实在低贱,后宫那种红砖绿瓦黑阴沟,她们俩到了后宫还不让人弄死朱宏三想了半天突然看到站在身边的张煌言了,不如在塞给老张也算是个解解决办法。

    朱宏三来到张煌言面前说道:“玄著啊,实在不行这二女就归了你吧”

    “什么陛下,可是臣已经有一妻三妾了,还有一个妾是武昌郡王的义女,臣实在不能在纳妾了”

    “那怎么办你要看着他们去死吗”

    朱宏三说完对着那二女说道:“你们两个小娘子,我身边这位大人可是不简单,你们给他当妾怎么样”

    张煌言今年三十五岁,正是一个男人的巅峰期,同时长得风度翩翩,正是怀春少女的梦中情人。那二女一看张煌言心中暗喜,这可比那个五六十的张存仁强太多了。二女自然满意,纷纷如同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看到二女点头,朱宏三笑道:“玄著,你就别推迟了,老李,给张大人找个屋子,让他今晚上就洞房”

    李承恩在边上听皇帝这么说,赶紧上前嘻嘻笑道:“恭喜了张大人,跟老奴走吧”

    张煌言实在让皇帝逼的没办法,不答应就是抗旨不尊,还有那两个小娘子真是可人,他张煌言也是风流之人,听皇帝这么说半推半就也就同意了。

    朱宏三倒不是今天转了性子,实在是那两个女子不符合他的审美观点,再加上今天晚上还有重要事情,所以今天也就便宜张煌言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同年

    

今晚上是朱宏三第一次进入杭州,晚上杭州一些士绅大户还要来拜望,这可是重中之重,朱宏三能不能在浙江站稳脚跟都要靠这些士绅,所以半点差错不能出。

    当然,能来参拜朱宏三的都是坚决抵抗满清的士绅,那些投靠满清的都被关到监狱中,等待按察司和锦衣卫的审查,只是随波逐流的抄没家产贬为庶民,一些站在满清身后助纣为虐的要全家发配吕宋,这几年是吕宋大发展的时期,当地很缺人手,所以朱宏三基本上在自己统治区里废除了死刑,不管什么事都发配吕宋,算是为吕宋的经济发展做一点贡献。

    朱宏三和这帮土财主谈的很是欢畅,给了这些家伙大批的土地,反正这些土地也不是他朱宏三,都是城里那些依附满清士绅的,用别人的东西收买人心,朱宏三当然喜欢。不过朱宏三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他用杭州城外大批的粮田换了钱塘江两岸的滩涂沙地。

    钱塘江因为每月都有海潮倒灌,所以江边有很多盐碱地,这样的地种什么都不长,那些土财主不知道皇帝要这些地干什么。但是既然皇帝肯拿良田来换,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两方都得了好处,大家相谈甚欢。

    不过不要认为朱宏三就是傻子,他换来的大批的滩涂正是要准备在杭州这里建成第三个工业区。等到两年后杭州工业区建成后,那些土财主发现以前不要钱的滩涂价比黄金,纷纷悔得肠子都青了。

    就在朱宏三拉拢杭州本地士绅的时候,在杭州城里的巡抚衙门里,新任浙江巡抚于世隆也在甄别杭州这些投降的官员。

    得益于朱宏三陆军的给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