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5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围各县收刮殆尽,民间更是一点存粮都没有,遍地饿殍。

    淮安城兴建于正德三年,在宋代古城的基础上重建,虽然城墙高深,但是和扬州、南北二京相比还是不够看的。同时淮安这里地处运河,正好是黄河水道和运河水道交汇处,明军的那种小炮艇可以直接抵近射击,所以城内兵丁虽多,但是守城的文武官员都对守城前景并不乐观。

    洪承畴原本以为给他一年时间就可以和扬州的军队持平,但是洪承畴忘了算两边的经济实力。占领南直隶、浙江的神武政权在财政上根本不是满清能比的,有中国富庶之地的财政支撑,再加上南方并没有怎么损失的人口结构,神武政权以每年二个师的速度在扩充新军。

    可是洪承畴这三年恨不得刮地三尺,在本就残破的河南和山东,好不容易才筹够十五万军队。虽然人数上和对面的明军差不多,但是素质上就要差的老多。明军这边都是十八到三十的壮年,清军那边是从十二岁到六十岁的老弱病残。明军这边一个个都标配有全套装备,从火枪到刺刀,从袜子到军帽,清军那边只有一万多精锐才有完整的军服兵器,其他人不要说军服,就是武器也是分得一些残破刀枪。这些人别说对上精锐的明军,能不能打过以前的卫所兵都不一定。

    但是洪承畴也没办法,满清控制区除了陕西和南直隶有些粮食外,其他各省都是这个样子。洪承畴已经给满清朝廷去过多次求援文书,但是等来的无非就是中央的一纸圣旨,让洪承畴在本地解决。

    如果在五年前,满清刚占领南直隶的时候,淮安和山东等地还是比较不错的,两淮盐场大部分都在满清手中,虽然产的食盐不能同广东精盐相比,但胜在便宜。可是神武朝廷占领扬州后,两淮盐场大部分被明军占领,就是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下辖的十九个盐场也被明军水师破坏殆尽。粮食更不用说了,河南穷的都吃人肉了,山东虽然强点,但是也差不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洪承畴这三年殚心竭力好不容易凑够这十五万人,这已经是全部了。

    洪承畴在得知神武皇帝在南京誓师北伐后,在淮安的总督衙门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在淮安的大小官员都参加了。会上这些官员知道南明北伐在即的时候,一个个都默不作声,纷纷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江宁巡抚周伯达是除了洪承畴以外最大的官职,他看到所有官员情绪低落,站起来说道:“各位同僚现在南明大军就在眼前,正是你我报效圣上的时候,我周伯达在此立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周伯达这也是没办法,他一家老小都在北京,不这么说第二天就要全家人头落地,但是其他中级官员就没这么忠诚了。淮安大批的中级官员原本都是本地人,很多都是当地的士绅,这帮家伙才不管你那个皇帝坐江山,只要保证他们的身家性命就好。

    洪承畴看到会开成这个样子,站起来说道:“希望大家激发天良,报效君恩本督知道明军势大,但是有那个吃里扒外不要怨本督不讲人情好了,散会”

    马得功是洪承畴的心腹,看到大小官员离开后低声问道:“制台大人,这帮家伙一个个唉声叹气,莫不是想要献城投敌不成”

    洪承畴苦笑一声:“哼别说这帮家伙,就是周伯达大概也起了投诚的心思”

    马得功刚才看到周伯达慷慨激昂的样子,实在没想到这么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想着叛变革命

    “不能吧,周大人全家都在京师,他敢这么做吗”

    “家人算什么,妻子可是再找,儿子可以再生周伯达是崇祯十年进士,和神武朝廷的首辅马明远是同科,有这层关系基本可保他性命无忧,说不定能原职留用也说不定”

    马得功听周伯达关系这么硬,心中急速转动,低声问道:“制台大人,哪咱们。。。”马得功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满清已经风雨飘摇,实在不是个好地方,俗话说得好,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不如开门投了明军得了。

    马得功这么想无可厚非,明末的武将字都不认得,自然不能用什么忠君思想来约束他们。但是洪承畴可不是目不识丁的丘八,洪大人两榜进士出身,那是有理想有道德有底线的三有官员,那能和马得功一样反复无常呢

    洪承畴坚定的说道:“本官不准备投降,在辽东本官已经做了一次贰臣,难道还要本官做在做一次”

    马得功听洪承畴这么说有些无语了,洪大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管他投降几次,只要能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

    “制台大人。。。”马得功刚要说话,就看洪承畴摇了摇手,打断马得功的劝说。

    “马总兵,一会儿你带上本督的手令,将城里那一万精兵带到济南,这几年本督将一半的粮草都放在济南,在那里和神武朝廷最后决战吧”

    济南是北京的屏障,济南还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处于山东的中心地带,同时距离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东昌府只有二百多里的距离。明军火器厉害,对后勤补给必定倚重,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敌人眼前,所以济南是明军必须争夺的要地。

    洪承畴在三年前就已经规划,他知道淮安距离扬州太近,并且就在运河边上,城墙也并不厚重,所以淮安这里绝对不能坚守。但是济南就不同了,济南城墙建成于洪武四年,经过明朝二百多年六次大规模修建,现在已经成为不次于南北二京的坚固防御体系。

    洪承畴从身上拿出来一封书信,交给马得功:“马总兵,这时本督交给皇太后的亲笔信,下一步怎么办都在这上面了现在你趁着明军还没到,快些带着人出城吧”

    马得功看到洪承畴已经决定留下来等死,也就不做作,跪下给洪承畴磕了个头,然后出门组织队伍出发。

    淮安城里就这么大,一万人调走很快传遍全城,现在明军就在扬州,洪总督还把精兵调走,立刻就让大小官员慌了手脚。这时有很多人已经暗中联络扬州的明军,准备开城投降,但是洪承畴手下的满清密探也不是吃素的,很是抓到几个吃里扒外的官员,用他们的头总算将满城的议论声压了下来。

    满清和南明以运河上的张家沟为界,南面的高邮州归南明,北面的宝应归满清。宝应县知县已经得到了洪承畴的死命令,让他坚守到底。但是命令好下,那个知县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队伍,运河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早已经将洪总督的命令忘到脑后,马上开城投降。

    朱宏三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自然下狠手收拾满洲人,宝应城里几个剃头的八旗官员,也不管是不是正规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只要长得和汉人不一样,全部全家处斩,人头悬挂在城门上。至于那个投降的宝应县令,朱宏三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去给淮安城里的洪承畴送封信,告诉洪承畴自己可以既往不咎,让他开城投降。

    洪承畴看完朱宏三的信,哈哈大笑:“我洪享九从崇祯二年领兵作战,对付流寇未成一败在辽东兵败本应身死,但是太宗皇帝对享久问寒问暖,让享久感激涕零。入关后太后和摄政王不以享久是降臣出身,任命享久为江南六省总督,这份知遇大恩让享久没齿难忘这次享久就用残躯报效太后和陛下”

    洪承畴说完对着宝应县令说道:“今天你既然来送劝降书信,正好用你的头颅祭旗,看本督如何大破明军”

    那个宝应县令听洪承畴要砍自己脑袋,吓的尿了裤子,同时心中这个后悔,早知道不如辞官逃跑了,怎么说也能保的性命

    朱宏三带着前锋赵国栋的二师已经来到淮安城下,正在翘首等候城里的消息。按照朱宏三的估计洪承畴反正都已经是贰臣了,一定能做三臣,但是哪想到过了半响城上扔下来一个东西,有士兵上前取回来,一看正是入城的那个宝兴县令的头颅。

    朱宏三得知后冷笑道:“看来洪承畴准备为新主子尽忠了狗蛋,下面看你的了”:



    第七百四十二章 淮安城破

    

赵国栋听皇帝让自己攻城,心中高兴,他本来就不同意搞什么劝降,他和洪承畴是老对手,当年在打扬州的时候二师在扬州城下死了一千多人,这份血仇那能说没有就没有的。

    赵国栋接令后出了朱宏三的大帐,来到淮安城外的二师驻地。现在赵国栋是扬州提督,他已经不再担任二师的直接领导,现在二师的师长是老熟人,那个姜瞎子姜鹏举。

    姜鹏举本来就是二师的团长,后来因为强奸小寡妇犯了错误才被一撸到底,现在北伐在即用人要紧,朱宏三在赵国栋的推荐下,让姜鹏举担任了这一职务。

    二师刚到淮安城外,大半的士兵还没下船,姜鹏举满头是汗的安排卸下装备,这时看到赵国栋来了。

    姜鹏举上前行了个礼问道:“提督大人,你怎么跑前线来了”

    “老姜,刚才皇帝陛下有令,让你们二师攻城,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姜鹏举满脸苦笑,指着运河里的大小船只说道:“提督大人,你自己看,船只都挤成一团,我们二师的人员下来了,可是武器火炮都在船上,现在攻城根本不可能”

    赵国栋也知道现在困难重重,但是皇帝的命令下来了,他能怎么办

    “你们二师运下来多少火炮先在南门这里构筑阵地,先打几炮试试”

    “大人,这个没问题,但是陆军的都是小炮,攻城炮还在后面,那种大家伙要专门的射击阵地,没个五六天建不完啊”

    赵国栋一瞪眼睛,骂道:“你娘的,老子是你长官,让你怎么干就怎么干先弄十门小炮意思意思,别让皇帝看到咱们不干活同时你加派人手,将那十门大家伙弄下来”

    赵国栋说的大家伙是兵工厂新研制的攻城重炮,三年前的扬州之战中,陆军那种八磅小炮对坚厚的扬州城墙如同搔痒痒,最后没办法调来海军的重炮才将扬州城墙攻破。所以在扬州之战后,陆军感觉火力的不足,才让兵工厂研制专用的攻城重炮。

    现在运来的这种大家伙就是了,这种被陆军称为红衣大将军的火炮其实是一种臼炮,得益于朱宏三和西班牙人良好的关系,兵工厂也得到了西班牙人的技术支持。西班牙人得知中国人想要一种对付坚固工事的火炮,立刻就把欧洲流行的臼炮制造技术传给了中国人。

    这十门大家伙每一门自重五吨多,通体为精钢打铸,长度为三米,口径为五十厘米,发射重达三十斤的铸铁球。这种笨重的大炮因为射程近、自重大,根本不能在野战中使用,对付城墙这种坚固工事才是拿手好戏。

    得到命令的姜鹏举一面组织人去卸下攻城重炮,一面带着刚下船的十门野战炮,跑到淮安城南门外一里处,开始开炮轰击。

    淮安城是一座古城,从三国时就有人在这里筑城,明代淮安城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宋代老城,这部分城墙都是夯土,在南宋和蒙古大战的时候淮安正是前线,所以城防还算不错。但是到了元代,因为蒙古人害怕汉人造反,所以将淮安城墙拆掉一部分。明代洪武年间,由地方官府重现修建了淮安城墙。

    到嘉靖三十九年,为了防备海上来的倭寇,在旧城北一里处建成新城,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