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5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孝庄现在心中合计了一下人选,看来只能用济尔哈朗了。

    “皇帝,人选么看来只能用济尔哈朗了,让岳乐和硕塞副之怎么样”

    岳乐当然没问题,但是这个硕塞就不同了。硕塞今年二十五岁,也是个极为能打的青年将领。就在八年前,刚满十七的硕塞跟着多铎进攻陕西,破李自成的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又被硕塞大破之。后来跟着多铎南征,击破明福王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

    这么看这个硕塞和岳乐、博洛一样是满清的优秀青年将领,但是硕塞好死不死正是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也就是顺治小皇帝的哥哥。如果硕塞是一个普通满人,这么能打当然深受重用,但是你是皇帝的哥哥,天然具有继承皇帝的合法性,这就让顺治不能不注意他了。

    所以在硕塞平定江南后,顺治下谕曰:“博洛、尼堪、硕塞皆不当在贵宠之列。兹以太祖孙故,加锡王爵。其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啥意思就是说这几个人不能按照战功封赏,但是因为你是太祖的孙子,给你们个王爵吧但是待遇和工资和其他亲王不一样。顺治七年,皇帝又下谕:以和硕亲王下、多罗郡王上无止称亲王者,仍改郡王。就是说亲王以下就是郡王,你们几个不是和硕亲王,还是改成郡王吧

    顺治对硕塞防备成这样,当然不想让自己哥哥在次接触军队。现在听太后想让硕塞领军,赶紧说道:“母后,五哥在江南时受过时疫,现在身体还没将养好,还是换何洛会吧”

    孝庄想了想何洛会也算不错,虽然跟着多铎在南昌打了大败仗,但是现在也无人可用,只好用他了。

    “皇帝,将有了,但是兵怎么办”满洲兵虽然能打,但是明军数量实在太多,在淮安就有二十多万,满清不管在人数和质量上都不是明军的对手。

    顺治沉吟一下说道:“母后,经过南昌和汉阳两次大战,八旗已经伤及筋骨,现在让十二岁以上的旗人都编入军队,也只能凑出三万人,再加上汉军旗也才七万人。所以还需要母后帮忙,让吴克善舅舅再次出兵”

    吴克善是孝庄太后的大哥,也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前两次多铎和济尔哈朗南下大军中一半的军队是蒙古骑兵,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科尔沁部落贡献的,所以吴克善的损失也很大。

    “皇帝,前两次你舅舅不遗余力的支持你,一共损失了十万人马,就是你舅舅也承受不起,这次估计你舅舅不能答应了”

    顺治听孝庄这么说着急道:“母后,朕可以给舅舅金银珠宝,还可以给他奴隶粮食”

    孝庄叹了口气说道:“皇帝,你以为你舅舅缺少这些吗”

    “母后,现在明军要打到家门口了,您求求舅舅,一定让他派兵来帮忙”

    “皇帝,蒙古并不是你舅舅一个部落,如果科尔沁损失过大难保漠北那些部落有什么心思但是让你舅舅帮你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你。。。”

    现在蒙古人已经成了顺治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听母后这么说顺治赶紧说道:“母后,舅舅的什么要求朕都可以答应,只要他能派来援兵”

    “你舅舅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和你表姐孟古青成婚,你舅舅就能再次派出十万蒙古骑兵助你”

    顺治一听是这个条件马上不说话了,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吴克善的嫡女,也是孝庄的嫡亲侄女。在顺治元年就被当时是摄政王的多尔衮指婚给顺治,但是当年二人的年纪都太小,所以孟古青就被养在北京宫中,等到顺治亲政后成婚。

    按理说这种青梅竹马感情很好才是,但是孟古青作为科尔沁的郡主,自小娇生惯养,事事都不让着顺治,并且这个孟古青性子极为善妒,心眼还小,顺治宫里多个年轻漂亮的宫女都要和顺治闹一场,所以顺治并不喜欢这个表姐。

    如果多尔衮能活到七老八十,顺治没办法只能和自己的表姐成婚,但是多尔衮不长寿。所以多尔衮一死顺治亲政,马上就要悔婚,如果不是孝庄阻拦,顺治绝对要把孟古青表姐送回蒙古去。现在听母后让自己还和孟古青成婚,顺治当然心中不高兴。

    孝庄看到儿子犹豫,问道:“皇帝,现在是我大清生死存亡之际,是祖宗江山重要还是你个人的喜好重要”

    孝庄的一句话点醒了顺治,是啊朕是皇帝,朕不能让太祖和太宗创下的家业到朕这里败亡,那这么看来只能和表姐成婚了

    顺治咬咬牙说道:“好母后,儿臣答应和孟古青表姐成婚,但是需要舅舅马上派兵来支援”

    “皇帝,这个你放心,只要你答应这个婚事,你舅舅必定会用全力帮助你,但是就算你舅舅使出全力,也只能派出五万蒙古骑兵,算上其他部落,最多也只有十万骑兵,再加上咱们准备的七万人马,也不到二十万,还不是南明的对手啊”

    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人数确实是个大问题,汉族人口太多,就是经过明末二十多年的战乱,在北方各省还有一千多万的人口,更别说人口结构没受多大损失的江南。历史上朱由榔已经偏居于云贵,但是也能组织起二十万人交给李定国东征,更不要说现在的朱宏三了。朱宏三如果不是实行的精兵政策,放开手脚暴兵的话,完全可以组织起百万大军来。

    顺治听孝庄这么说,心中也十分恼火,上次为了给济尔哈朗筹集军队,基本上将全国能调动的军队都抽调出来了。结果济尔哈朗在汉阳一败涂地,将二十万人都丢在汉阳。

    孝庄不懂军事,但是他知道如何用人,孝庄想了片刻对宫中的太监说道:“去传郑亲王济尔哈朗觐见”既然自己拿不定注意不如听听统兵大将的意见。

    济尔哈朗正在家中休养,三年前的汉阳之战对他伤害很大。不过在听到宫中传来消息,皇帝和太后想要见自己,济尔哈朗还是拖着病体来宫中觐见。

    来到乾清宫,看到顺治皇帝和太后都在场,济尔哈朗赶紧双膝跪倒高喊道:“奴才济尔哈朗奉旨觐见”

    孝庄让人搀扶起济尔哈朗,还赐给他一个座位,然后将明军北伐的消息说给济尔哈朗听,并且将现在的困难说了一遍,想要听听郑亲王的意见。

    孝庄说完问道:“郑亲王,你为了我大清征战多年,现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还要请郑亲王你不要推迟,出任这个大将军”

    济尔哈朗听太后这么说心中苦笑,看来自己还要出征啊,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活着回来

    济尔哈朗赶紧站起来躬身说道:“陛下,太后奴才虽然年纪老迈,但还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现在需要老奴出征,只要老奴还有一口气在,必定为陛下和太后扫平南明”

    孝庄听济尔哈朗这么说,心中高兴:“那就麻烦郑王爷了皇帝为郑亲王准备了十七万大军,其中三万为满洲八旗,四万为汉军八旗,其他为蒙古骑兵但是南明军队在淮安就有二十多万,还不算汉阳的五万人,朝中兵力实在捉襟见肘,不知道郑王爷有什么好意见吗”: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战

    

济尔哈朗听太后问自己,低头想了想,现在危难之际,只能将全国兵马集中一处,和南明决一死战。

    “陛下,太后,这个简单将陕西的多罗亲王满达海、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调入河南防备汉阳方向的明军,然后大同前线的多罗郡王瓦克达、固山额真李国翰调入河南彰德,用来保护京师侧翼,他们手中还有三万多人马,应该能守住京师的东线同时让驻守南阳的平西王吴三桂带兵去大名府,岳乐善于指挥骑兵,让岳乐带领五万蒙古骑兵,和吴三桂一起威胁明军的运河补给线臣带领其他人马去济南,这样可保京师无忧”

    济尔哈朗这项建议基本将全国所有的军队都调去防备明军,那陕西的农民军怎么办四川怎么办最为重要的山西姜壤怎么办山西可就在京师腋下,将防备姜壤的瓦克达调走,姜壤趁虚攻击京师怎么办

    顺治刚接管朝政不到两年,还看不透济尔哈朗的布置,故而惊慌的问道:“郑亲王,山西就在京师的腋下,如果占据大同的姜壤冲出来怎么办”

    “陛下,姜壤这个人反复无常,就是个小人,在前明时就斩杀当的驻守文官投降李自成,然后又投降我大清,在四年前又因为小事竖起反清的大旗,这种势利小人很好对付陛下可以派出密使,许给他割让山西自立,臣估计姜壤必定重回我大清的怀抱”

    顺治想了想这也算是个不错的主意,姜壤虽然兵马不多,只有三万多人,但是现在和南明进行生死之战,再少的兵丁也是一个助力。

    “郑亲王,现在我大清势弱,万一那个姜壤不同意怎么办”顺治也想的很清楚,给人好处要先看看自己的处境,现在自己这边已经被南明打到了山东,姜壤怕是不同轻易的同意吧

    顺治政治经验少,孝庄可是政治老油条,听济尔哈朗这么说在边上说道:“皇帝,郑亲王的意思是用和谈拖住姜壤,这样山西防备他的瓦克达、李国翰部才能抽出手来对付山东的明军至于以后,哎以后再说吧”孝庄知道现在是大清生死一刻,如果山东在失败,那还讲什么以后,怕是要逃跑回辽东老家了。

    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孝庄都在辽东长大,所以对回老家并没有多少抵触,可是顺治不同。他六岁登基,第二年就跟着满清大军入关,在北京长到十五岁。可以说顺治的少年就是在北京长大,对关外苦寒之地的辽东根本没有啥太大印象。在顺治的记忆深处,只记得每年八月份就要下雪,然后半年时光都要躲在屋中,盛京的生活和北京这里完全没有法比。

    “郑亲王,这次朕将所有兵马都交给你,山东之战你有多大的把握”

    济尔哈朗听皇帝这么问心中苦笑,他和明军打过仗,在汉阳二十万大军被人家五六万人打的大败亏输,这次山东之战估计也要够呛。

    “陛下,奴才这次一定要将明军击退,保护京师的安全”济尔哈朗说完想了想接着说道:“陛下,虽然这次我大清集中了全国的兵力,但是还要保证万一,奴才走后请陛下将盛京留守的平郡王罗克铎、多罗郡王黄度芳调山海关驻防,预防万一前方战事不利,可保陛下和太后无忧”

    济尔哈朗估计这次去山东凶多吉少,所以有些话必须要说出来,现在国家成这个样子,基本上不能对抗明军了,不如早做打算为好。

    那知道顺治可不这么想,他现在刚亲政不久,正是想要干一番大事的心态。顺治虽然是满洲人,但是他从小深受儒家教育,对汉人王朝那些杰出帝王十分仰慕,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李世民那样的人物。所以现在听济尔哈朗劝他逃回辽东,心中十分不高兴。

    “郑亲王,朝政的事你就不用多管了,前方战事就依仗郑亲王了”

    济尔哈朗看顺治这么固执,叹了口气也无话可说,他虽然是亲王,但是在礼法上却是奴才。现在听顺治这么说也没办法,只要起身退下,准备山东一战。

    虽然顺治不准备回辽东,但是孝庄对济尔哈朗的建议深以为然,在这次会议后孝庄用自己的太后印玺,偷偷的派出心腹通知盛京的罗克铎,让他带人入关,在山海关等候,防备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