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锦绣-第5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对面那只明军,在他心中明军只是一帮骑马的农夫而已。
吴三桂骑在马上,对身边的总兵李本深说道:“李总兵,对面就是李元胤带领的骑兵,你看他的骑兵和本王的辽东铁骑怎么样啊”
李本深本来是明军的总兵,更是江北四镇之一高杰的外甥,在高杰死后他和李成栋将高杰的部属一分为二。李本深和李成栋不同,清军来的时候李本深根本没抵抗,直接投降了多铎。李成栋最起码和清军打了一仗,兵败后才投降满清。
正因为李本深和李成栋有这个渊源,所以李本深对李元胤很了解。
“平西王,李成栋是一把好手,但是他的干儿子李元胤吗就差的多了这次听说南明那个神武皇帝将新组建的五万骑兵都交给李元胤指挥,而善于指挥骑兵的李成栋却被调去云南平叛,这实在是上天赐给平西王的战功啊”
李本深在这拍马屁,吴三桂听得心中自然高兴。不过倒不是李本深乱说,他说的还是有些根据的。在场的都是辽东系骑兵将领,他们深知一个好的骑兵可不是能骑马就行的。辽东铁骑经过李成梁始创到现在将近百年,才传承下来不到一万人,满清背靠产马的蒙古,没事了还可以去中原抢一把,也才养得起六万满洲八旗。所以这些将领都深知一只勇敢善战的骑兵并不是靠训练就能练出来的。
同时这十几天的眼见也证实了这一点,李元胤的骑兵只知道将斥候派出去五里,并且都是大张旗鼓,穿着那种鲜红的明军军服,他们不知道斥候就要隐秘行踪吗从这一点上吴三桂也知道对面这只明军虽然人数很多,但是玩骑兵还是新手。
吴三桂的表弟,辽东军另一个将领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润叫道:“表哥,现在明军已经看到咱们,让小弟带上一万人马去试试他们本领”
这个时候对面的明军已经发现吴三桂的清军,正在手忙假乱的调转马头组织队形。吴三桂看到明军这样,冷笑一声说道:“这帮农民还用试什么传令下去,祖泽润带领两万人马攻击左翼,吴三枚带领两万攻击右翼,本王带领一万中军攻击他们的中军,一举将这支明军击败,然后咱们好去安山湖那边助战不要去晚了汤都喝不上”
众将领听吴三桂说的轻松,一个个也开怀大笑,下去开始准备。
对面的明军李元胤也发现清军了,不过明军骑兵受训时就是按照欧洲龙骑兵标准训练的,说白了就是机动步兵,他们只能骑马进入战场,真打起来还是要下马列队放火枪的。所以明军在发现清军后,在各级军官的组织下纷纷下马准备防御,让远处的清军一看就显得是手忙脚乱一样。
这次是李元胤第一次指挥作战,心中也是很紧张的,不过他强压激动,故作镇静的问道:“赵将军,你看清军能如何动作”
赵虎和李元胤不同,赵虎可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干过仗的,当年在安南战场和越南猴子打了无数仗,自然对战场不陌生。
赵虎看了看远处清军,已经分为三支队伍开始行动,赵虎说道:“大帅,看样子清军想要攻击我军两翼,然后用中央突破的战法,吴三桂看来想将我军一举击溃啊”
明军以前早已经做过无数演练,对这种骑兵最普通的中央突破战术早有准备,那就是用步兵方阵抵抗住骑兵第一波冲锋,然后用重骑兵反击敌方的侧翼,重骑兵将敌方阵型冲乱后就是龙骑兵的屠杀了。
李元胤听赵虎这么说也点点头,对身后的军官说道:“你们都听清楚了吧下去准备吧赵将军,那两千重骑兵就拜托你了”
“请大帅放心,末将一定将清军侧翼击垮”
骑兵一共三个师,十五个骑兵团,在李元胤的命令下组成了十五个大方阵,马匹在中间,外面是三层火枪手,最前一排半蹲身体,用刺刀组成刀山防备马匹。
南明新军这种配置和以前的明军差不多,在万历年间明军火器使用量就是全球之冠,全军共有七成都是使用火器的。只是南明新军中有一种全新的武器,佛郎机炮。
佛郎机炮其实就是一种大号火枪,比后世的抬枪要短一些,口径大一些。不过佛郎机炮有一个功能是抬枪没有的,那就是分为子母铳。母铳为火炮本身,子铳为装填弹药之用,这样一个母铳配备多个子铳,就可以具备很快的发射速度。当然因为古代工艺不行,这种佛郎机炮密闭程度不好,射程没有正宗的滑膛炮远。
不过佛郎机炮这种恐怖的射击速度完全可以弥补射程不足的缺点,再加上骑兵本来就不需要什么远射程的武器,离得远了上马走上一段就好了。所以这种只有一百多斤的佛郎机炮在南明骑兵中大量装备,用来对付今天这种密集冲锋队形。
明军纷纷将马匹上驮着的佛郎机小炮卸下,然后放在简陋的炮架上,推到缺口处,等候清军的到来。
反观清军,吴三桂看到明军都下马排好队形准备火器,吴三桂心中大喜。吴三桂没和南明陆军打过仗,他只在汉阳见过南明海军的威力,那种大炮齐射惊天动地,根本不是肉身能对抗的。所以吴三桂还以为明军使用的火枪还是以前明军用的那种老式鸟铳,一两分钟才能打出一发,完全不知道现在明军已经换装燧发枪,一分钟可是打上三发。并且明军火枪威力也不同而语,在新式火药的加持下,明军火枪在一百米外就成穿透清军的三层重甲,对付这帮从陕西来的土老帽真是牛刀杀鸡一样。
吴三桂看到明军下马列阵,哈哈大笑对身边的李本深说道:“老李,你看到了吧你吹的神乎其神的翻山鹞子训练出来的人就这水平,骑兵就应该流动作战,那能下马步战,那还用骑马干什么”
翻山鹞子说的正是李本深的舅舅高杰,高杰当年外号就叫高鹞子。李本深听吴三桂看不起自己舅舅,但是也不敢多说什么,谁叫现在自己跟着人家吃饭。李本深没办法只好说道:“和王爷的辽东铁骑当然不能比”
现在清军已经走到距离明军两里外,骑兵开始慢慢加速,吴三桂也不再窝囊李本深,而是全神灌注的注意战事。
在一里外清军将马速加到最大,如果你倒霉掉下马去,那就不要希望后队的战友能避过你,因为现在马的速度足有五六十公里,如果躲避你只能一个下场,那就是马毁人亡,所以落下马的倒霉蛋只有自求多福了
很快清军进入到五百米范围,这时候明军的佛郎机炮开始发射了。骑兵为了保持机动力,所以佛郎机都要严格限制重量,绝对不能超过一百斤。在这种目标下同时为了保证威力,只能在炮管上下文章了。好在广东新投产了水压机,并且明军火炮使用的钢铁,所以骑兵专用佛郎机设计的炮管很薄。这样自然射程降低,只有五百米,只比火枪强上一点儿,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往炮管里塞入更多的子弹丸。
一发佛郎机子铳里面除了火药外可以塞入一百枚火枪铅弹,并且这种东西还是连发的,六个子铳,在十个人的装填下可以保证一分钟四发的射速,这种东西对上密集冲锋的骑兵来说就是屠杀。: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战(10)
佛郎机炮发出的铅弹虽然射程比火枪铅弹远得多,能达到五百米,但那是有效射程。
第一批骑兵的战马纷纷被铅弹打到身体,战马是一种十分敏感和脆弱的动物,本来就对那种冒白烟、发出巨响的东西有本能的恐惧,现在自己身体上还被打中很多铅弹,虽然不致命但是实在是疼啊
所以第一批骑兵的战马纷纷将背上的骑士甩掉,落荒而逃。而这些倒霉的骑士连惨叫的机会都没有,纷纷被后面的马队踩成肉泥。
紧接着清军骑兵进入三百米以内,也就是佛郎机的杀伤射程,现在佛郎机发出的密如骤雨一样的铅弹开始真正的威胁骑士的生命了。
今天跟着吴三桂来的骑兵大多是清军在陕西的驻军,西北因为地理关系向来是不缺马的,这些骑兵的骑术也还算可以。但是西北现在已经穷的叮当乱响,军队就差吃人肉了,自然骑兵也没有什么好的装备,一些当官的还有祖传的盔甲能穿,小兵最好的也就是一身皮甲,大多数士兵都是身穿布衣。这样的装备对上同样是土鳖的西北农民军自然不用怕,但是对上武装到牙齿的明军就有些不够看了。
明军骑兵为了保证火力强度,在正面每隔十米就有一门佛郎机炮,这种炮用每分钟四发的速度倾泻火力,同时明军骑兵的火枪也开始发射,一时间清军冲锋的队伍被牢牢的阻挡在战线五十米外,死活就是攻不进来。
中路的吴三桂看到两翼骑兵攻击受阻,没想到明军的火力这么密集,比他熟悉的明军火力要强上五六倍。可惜今天带来的这些骑兵都是陕西骑兵,装备不好,如果都是满洲八旗那种身穿重甲,应该对明军火器有些抵抗。
吴三桂正想的时候,他的中路也碰上明军的中路,吴三桂自己中军的骑兵都是他从辽东带出来的,装备比陕西清军好上一个档次,普通骑兵最起码有一身棉甲,作为最精锐的八千辽东铁骑在棉甲里面还有一层锁子甲,对抗明军的火器有奇效。
在明末因为火器的大量使用,前代那种明光铠、山文铠等重甲已经被淘汰,因为在坚固的装甲也抵御不了火枪的射击。反而这种轻便的棉甲大行其道,在明军中推行开来。有很多历史爱好者以为装备棉甲根本就是朝廷无钱装备盔甲,从而弄一些棉花糊弄前线士兵,其实这是错的。
根据明末武备志上记载,棉甲,棉花七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缝紧,入水浸透,取出铺地,用脚踏实,已不胖胀为度,晒干。棉甲又分棉铁复合甲、纯棉甲两大类。如果将他们类比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衣,纯棉甲相当于防弹衣的凯芙拉外皮部分;棉铁复合甲则相当于凯芙拉外皮配上陶瓷插板。
棉铁复合甲分暗甲和明甲,暗甲外观与普通棉衣无异,其实它或以泡钉在衬里内缀铁片,或在内层棉片之间内夹锁子铁网以增加防护性能。明甲则以棉胆为底,将钣金铁片以札甲形式连缀其上,或者直接将铁网包覆于棉胆之外,是为明甲。以明代棉甲为例,一领棉铁复合甲重量大约在三十五到四十斤左右。纯棉甲顾名思义,完全由模压棉片组成,重量大约只有十五到二十斤。
这些棉甲因为内有铁甲防备明军的火枪,外有棉花还能御寒,正是辽东军的制式装备。原本吴三桂带着这些如狼似虎的辽东军无往而不利,但是今天却在山东这里碰到了硬骨头。
明军因为使用了改良火药,朱宏三直接将后世配比最佳的火药拿到明代,这种火药威力十分巨大,已经达到黑火药的顶峰,在这种发射药的加持下,虽然佛郎机炮有些密闭不严,但是发射出去的铅弹也不是一层棉甲就能抵抗住的。所以吴三桂的中军和其他两个方向一样,也被明军的火器挡在五十米以外。
正在前方战线处在胶着的时候,明军后队有一只部队,正在好整以暇的看着热闹,这只部队就是朱宏三花了大力气搞的那只胸甲重骑兵。
朱宏三为了这只部队真是将老婆本都花了出去,这只两千人的骑兵花费的银元都够新造一艘上千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