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对党派的定义是一群人为了共同政治立场、共同政治目标方向,团结到一起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果按照这种设定,明代后期的东林党那就是具有鲜明特征的政党。

    东林党的政治思想很鲜明,一个是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东林党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阳明“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第二个是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东林党大佬讲学和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是儒家经史著述,但其不论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方法上都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讲实学,办实事,有实用,求实益。

    同时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也很鲜明,主要是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就这样有思想、有主张、有首领、有完整的规章制度的政党,根本不是明末那种老派政党,那些为了各种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利益集团而能抗衡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经过明末乱世,东林党大部分骨干都已经死在乱世中,而剩下的一些老家伙也年纪日大,很有些青黄不接的味道。但是当年被东林党打压的那些利益集团纷纷壮大起来。现在最出名的就是楚党,道理很简单,皇帝都是出自湖广,自然任凭楚党做大。

    楚党以马明远为首,政治主张也很简单,那就是平均地权、发展工商,虽然马明远是湖广一等一的大地主,但是在儒家“修齐治平”的影响下,马明远和其他读书人差不多,他也想自己名留青史,也想自己成为张居正那种挽救一个王朝的人物。

    马明远的政治主张是好的,但是过程太激进,利用公权力强行推行田亩核查,同时在核查完毕的府县开始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摊丁入亩等新政。这种新政就是要当地大地主的老命,所以在神武十年苏州才闹出了苏州之变。

    但是这些江南大地主忘了马明远身后站着的是皇帝朱宏三,按照心狠手辣程度朱宏三不次于老祖宗朱元璋,在苏州之变发生时,朱宏三根本没有什么大动作。等到身后那些大地主一个个都跳了出来后,才开始疯狂镇压,整个苏州城被新军血洗一遍,惨烈程度比当年满清屠城还要甚。这么干的代价虽然很大,但是效果很明显,那些大地主被杀后,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极大的缓解了土地兼并冲突,同时那些大地主的产业纷纷被湖广派收编,成为这些新贵的摇钱树。

    马明远经此一役,在朝中威望大增,同时在湖广派中越来越多的人投靠到马明远门下。就连马明远的死对头佟养甲,现在也不敢当面反对马明远。

    但是正应了刚才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楚党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马明远虽然势大但是也不是谁都听他的,最起码马家老大马济远就反对马明远的新政。

    这倒不是马济远是保守派,马济远倡导的是温和改革,用一代到两代人的时间,将土地兼并这个顽疾解决掉,这样也不用死那么多人,还可以缓解国家的危机,这样不好吗

    当然和马济远有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其中马济远的天启二年同学会中大部分都是这种主张的拥护者。这些人在崇祯年间都是各省的中低级官吏,具有很强的基层行政经验,这些人知道大病将好千万不能用重药,弄不好病人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挂了。所以这些人都拥护马济远的主张,用相对温和的手段赎买地主手中的土地。

    在神武四年朱宏三远征贵州,将朝中事务交给马济远来处理。马济远在皇帝不在家这几年稳步推行温和新政,在南直隶很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朱宏三回来后十分不高兴,朱宏三恨不得一天建成罗马城,那里还能等到用一百年、一两代人的时间缓步推行这种新法再加上马济远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得罪了楚党当权派,所以马济远自然被皇帝贬官回家,温和新政也就停止了。

    马明远虽然回家了,但是朝中他的天启二年同学会实力还在,这些人很是看不惯马明远的激进政策,所以在暗中都在积蓄力量,想要重新将内阁话语权夺回来。

    方逢年就是这件事的具体操作者,现在新政已经推行开来,马明远对皇帝的作用没有以前那么重要。同时因为朝中为桂王朱由榔正名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太子还被皇帝斥责,作为太子老师的马明远必定丢失圣眷。这也是天启二年同学会的好机会,只要运作合理,很有可能将马明远打下神坛,换上自己人马济远重新出山。

    方逢年看着朱江马如风二人出门,心中叹了口气,这个朱江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人选,不过现在也没办法,只能讲这条路走到黑了。今天是七月十二,三天后就是十五,也正是大朝会的时候,那时就是和马明远决战之时。

    就在方逢年转身进屋的时候,在西城距离方府只有三个街口的一处普通宅院中,两个年过六十的老头子正在屋中详谈。如果方逢年在这里,必定能认出这二个老家伙正是内阁中的大人物,一个是瞿式耜,一个是李植。

    屋中李植坐在主位,瞿式耜坐在下首。李植在阁老中排名第六,瞿式耜虽然名望、年纪都比李植大,但是官场中讲究达者为先,你晚进入内阁就要排在后面。

    李植低声问道:“瞿阁老,你们那边安排好了吗”

    瞿式耜微笑道:“这是当然,就等李阁老的消息,然后一齐发动”

    李植听瞿式耜这么说放下心来:“瞿阁老,这件事张家玉运作了三年,如果不能给楚党致命一击的话,那咱们可就白费心了到头来还要面对楚党的反击”

    现在东林党青黄不接,粤党在中央大猫小猫三两只,实在禁不起折腾了。

    “李阁老请放心,我们东林虽然没有什么大权,但是为国为民的心思还有的,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能让朝中这些贪官污吏横行不法三日后的大朝会,只要李阁老那边发动,我们东林必定紧随其后”

    李植听瞿式耜说的这么肯定,心中放下心来。现在楚党势力太大,已经压得其他党派透不过气来,浙党还算好些,毕竟浙党和马济远的关系很近,马明远对浙党还算手下留情。但是对东林党和粤党可丝毫不手软,今年一年借着种种手段已经将东林党和粤党的两个巡抚,一个布政使,三个按察使都免了。

    敌人欺负到头上,所以李植和瞿式耜才决定反戈一击,好好报复一下楚党。:



    第八百四十三章 准备

    

李植和瞿式耜商量完毕,起身告别。

    这次东林党和粤党联手是瞿式耜首先提出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削弱朝中楚党的势力。

    瞿式耜作为杰出政治家,自然不能一上来就追着马明远死缠烂打,那没什么用处还落了下乘。所以在第一步瞿式耜利用桂王事件煽动朝中大臣起来反对皇帝的不公,利用舆论逼迫皇帝同意给朱由榔谥号。

    当然以瞿式耜对皇帝朱宏三的了解,这件事必定没什么作用,唯一的用处就是将朝政搅乱,引开朱宏三的注意力。因为新朝厂卫势力太强,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能被皇帝知晓,所以瞿式耜才利用桂王的事大做文章。不过桂王之事也有瞿式耜的小算计在里面,瞿式耜当年是永历朝廷的阁老,不给桂王谥号那自己岂不是成了贰臣所以利用桂王正是一箭双雕。

    事情也按照瞿式耜的安排发展,最开始是一些低级御史上书,但是皇帝并没有重视,紧接着一些中级官吏的上书惹恼了皇帝,将这些人纷纷贬官。朱宏三这么做正落入瞿式耜的算计中,朝廷这些大小文官看到皇帝竟然无故随意处置自己人,那朝廷体统怎么办朝廷法度怎么办以后这朝廷还不成了你皇帝的一言堂如果不替那些贬官的文人说话,将来轮到自己时还谁能替自己说话

    明代皇帝大概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倒霉的皇帝,文人政治在明代已经发展到巅峰,而皇权是具有排他性的,和讲究分权的士人集团天然对立。所以明代才出了那么多奇葩皇帝,什么蟋蟀皇帝、木匠皇帝、道士皇帝等。不过也正因为皇帝的不作为,明代中后期才经济大发展,在万历年间更是达到人口一亿七八千万。

    朝中这些心怀天下的文人,看到皇帝这样不讲道理纷纷站出来反对皇帝,这已经不分什么党派了,而是文臣的一次集体反抗皇权。

    事情到这还在瞿式耜的控制中,但是接下来就有些脱离控制了,一些大臣看到皇帝不作为,根本不见他们,就将目标转到太子身上,希望作为储君的太子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哪想到太子也被皇帝训斥,现在更传出来皇帝要换太子的传闻。

    瞿式耜听说后心中大惊,东林党虽然和马明远不睦,但是在国家正统性上两支势力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维护立嫡以长的传统,这绝对是不能改变的。

    因为按照儒家来讲,太子朱海正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深通儒学典籍,对待士大夫恭敬有礼,治理国政半点不差,将来即位后得贤明人士辅佐,必定能开创一番盛世。当然,这个贤明人士指的自然是东林党自己,而不是以马明远为首的那些楚党们。

    原本瞿式耜还想让事件继续发酵,但是现在已经将太子卷进来,在不执行后续计划太子之位就要不保,所以今天瞿式耜才联系李植,准备在三天后的大朝会发动,争取将楚党势力驱逐出内阁。

    瞿式耜看到李植出了大门,对身边站立的学生,都察院河南巡按李文熙说道:“叔豹,三日后的大朝会由你先出手,你准备好了吗”

    巡按是都察院专有官职,性质有些像后世的中央检查组,都察院按照行省划分,每省设立一个巡按,负责对全省的官员考察、举劾,虽然品级是正七品,但是手中权力很大。

    李文熙是云南文山人,在瞿式耜辅佐朱由榔时考上永历朝廷的进士,也就拜了瞿式耜为老师。在官场上这种师生关系比父子关系还要管用,学生依托老师的能量可以找个好职位,老师退休后也可以借着学生的帮助,不至于被人清算,所以明代父子反目的事很多,但是学生背叛老师大概只有张居正的弟子刘台一人。

    李文熙当年中了进士后成了云南的一个县令,紧接着朱由榔被朱宏三撵的满地乱跑,李文熙也就成了丧家犬。原本李文熙这种无根无势的小官僚,也就回家读书了事,但是没想到瞿式耜的老朋友吕大器当了云贵总督,有了吕大器的帮忙,李文熙官职不降反升,成了昆明府的推官。

    等到瞿式耜入阁主管都察院、科道御史后,马上将自己的这个学生从云南调到北京,担任一个省的巡按。

    巡按正七品,比正六品的推官低了一级,但是推官这种佐尹官那里是清流能比的,御史可是又清又贵,所以李文熙对自己的老师瞿式耜很是感激。

    李文熙听老师这么说赶紧拱手回答道:“老师放心,折子已经写完,就等朝会了可是。。。”

    瞿式耜看到李文熙有话要说,问道:“叔豹,你我师徒无间,有什么话就说”

    “是,老师李阁老为人奸滑,弟子怕朝会时粤党不会帮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