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锦绣-第6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马明远身后的次辅佟养甲原本听到方逢年站出来弹劾马明远,心中真是乐开了花。马明远因为新政的事这几年在朝中势力发展很大,原本就没多少人的佟养甲更是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让马明远抓到什么把柄,所以佟养甲这几年过的十分窝火。
现在看到马明远自己内部出现叛徒,税务部尚书亲自站出来反对马明远,佟养甲也准备了一下要敲一下边鼓,最好想个什么罪名能把马明远一下弄死那就最好了。
可是事情发展太快,佟养甲没等有动作的时候,马明远已经倒打一耙,说方逢年他们搞党争,这个罪名可是太大了。佟养甲看到马明远要逃出生天,心中叹了口气也就不准备出头了。
皇帝朱宏三也很郁闷,今天他本来就带病坚持上朝,原本很快就能完事,自己好回后宫休养。但是那知道方逢年闹出这么一出,这还怎么善了
至于方逢年说的那些事朱宏三详细听了一下,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除了第八条侵占皇陵还有些谱外其他更是没影的事。再加上现在江南新政正在推行开,朱宏三实在不想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将马明远罢黜,那样就耽误自己的大事了。
朱宏三想了想事情已经闹开,现在满朝文武群臣都已经知道,自己怎么说也要表明态度。朱宏三心中盘算不如给马明远点苦头吃吃,让他安稳一点好了。
就在朱宏三打定主意要和稀泥的时候,在广场上文官队伍最后面,站出来一个七品小官,年纪三十多岁,站出来叫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那个七品小官级别太低,距离朱宏三足有一百多米,边上有小黄门将信息传过来,朱宏三才知道那个小官说的什么。
那个小官躬身屈步来到朱宏三金台前,高声说道:“陛下,臣都察院河南巡按李文熙有本”
原来是都察院的御史,朱宏三以为这家伙也是来弹劾马明远的,不禁皱眉道:“李文熙,今天是大朝会,是商讨国家大政的场合,如果你要弹劾什么人的话散朝后单独上折子吧”
朱宏三不想将事情闹大,所以一开口就将李文熙弹劾马明远的门路给堵死了。马明远听皇帝维护他心中大喜,看来今天自己应该没什么大事情了。
李文熙行完礼起身道:“陛下,臣不是弹劾首辅大人,臣是河南巡按,臣发现河南救灾款项上面有不妥”
朱宏三一听就是一皱眉,救灾款是中央拨给各地方用来恢复民生、发展生产的。特别是河南,作为中州之地,在明末战乱中受的损失最大,中央每年都要给河南一省拨付上百万银元的救灾款。同时朱宏三知道手下这帮家伙都什么德行,所以三令五申下旨,告诉河南上下官员,这些钱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绝对不准挪用。
朱宏三听河南官员竟敢背着自己动救灾款,心中勃然大怒,问道:“李文熙,你将事情前因后果详细说来”
李文熙躬身领旨,然后说道:“陛下,臣得陛下隆恩,从昆明府推官直升都察院御史,臣惶恐不可终日。。”
李文熙原本还想先说两句好话拍拍皇帝马屁,但是朱宏三现在心急如焚,哪有心情听李文熙吹嘘,皱着眉头说道:“说重点”
李文熙看到皇帝语气不善,这才赶紧将事情重点说了出来。原来李文熙进入都察院后成了负责河南一省巡按御史,明永乐元年后,规定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李文熙在去年十二月份上任,上任伊始整理前任留下来的档案时发现,这几年河南一省粮款多有出入。在神武六年朱宏三占领河南后,就开始每年拨付款项用来恢复河南的生产以及社会秩序。这些钱分为三大项,最多的一项是修整黄河河道的款项。
李自成在崇祯十五年第三次进攻开封,久攻不下的李自成决定掘开黄河,水淹开封。自从李自成掘开黄河,大水冲淹开封城以后,开封城彻底荒芜。城内的民房建筑被毁一半之多,乡野的瓦房被毁坏的更为严重,仅仅剩下十分之一。
后来,当开封城被攻陷时,里面几乎没有活着的人了。据说后来有一行人,过汝宁府固始县,行走了六天,一个人都没有见到。行走途中,路上的野草疯长,有六尺那么长。行人必须每个人带一根柳木棍,不是为了防备盗贼,而是要防止与野狼相遇,好用木棍自卫。
黄河泛滥再加上兵灾,整个河南在神武六年的时候只有户籍人口四十多万,就是算上流民也不到百万。原本人口两千多万的中原大省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朱宏三占据河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黄河。为了整修河道,中央财政部在神武七年开始,每年都要拨给河南省一百万银元,用来修整河道和治理黄泛区,今年是神武十一年,也就是到目前为止一共拨了五年共五百万银元。
银子投下去是见效果的,河南巡抚吴培昌上书皇帝,说黄河在河南省内的河道基本上治理完毕,黄泛区的积水也已经排干净,当地农民也已经开始恢复生产。朱宏三看到这个效果心中十分高兴,当时还下旨褒奖过吴培昌。
除了整修河道还有安置移民、重筑新城两个大项目,河南人口在战乱中损失惨重,所以朱宏三命令从江西、山东、北直隶等人口还算多的省份移民。为了安置这些移民,每年也要花掉数十万银元。还有筑城,河南的开封、洛阳、南阳,还有被朱宏三连累屠城的信阳,这些城市的城墙都要重新修缮,同时修缮城墙还可以为那些移民创建工作岗位,来自后世的朱宏三自然要大玩儿基建项目拉动经济这个神器。
这三个大项目这五年来将上千万银元吞了下去,原本朱宏三以为河南人最起码不说安居乐业了吧,也能吃一口饱饭了吧但是现在听李文熙说自己投下的上千万银元出现了问题,这如何能让自诩为千古一帝的朱宏三咽下这口气呢
李文熙最后说道:“陛下,臣是河南巡按,查帐是分内之事,河南从神武七年开始接受朝廷拨款,神武七年是一百四十八万银元,神武八年是一百六十万银元,神武九年是二百四十万银元,神武十年更是达到三百万银元,今年到七月份,已经拨付一百八十万银元,五年一共一千零二十八万银元,可是河南省报上来的账目只有六百五十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八个银元,缺少三百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七十二银元对不上帐,同时臣在账目上看到单单黄河开封段一段,就用去银元二百五十多万,这实在太多了吧。臣身为陛下的御史,就要为陛下分忧,所以将这些事上奏陛下,请陛下明断”
李文熙说完退到本班,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步就看粤党的了。
李文熙这份奏折其实并不算什么,朝中除了那些刚中进士的年轻官员,其他都是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僚,大家都在基层干过,就算没当过知府、知县等主政官,但是推官、参政、参议等佐尹官总当过,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所以大家心中都知道这钱去哪了,无非都是被河南各级官员分了。不过河南巡抚还是干事情的,最起码一千多万银元还有六百多万用在了正地方,所以说那个吴培昌还算不错的。:
第八百四十七章 乱局
李文熙将奏折念完然后退了回去,这下整个奉天殿广场成了一锅粥。,虽然很多官员都当过基层官吏,知道基层水有多深,但是大部分年轻官员还不知道官场的潜规则。他们年纪轻轻中了进士,读书时那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思想还刻在脑海中。现在听到河南一省出现这么大的亏空,马上有都察院的御史和科道给事中站出来说话了。
“陛下,这件事一定要严查到底,国家拨付这么多钱为何对不上账钱都花到那里去了”
“陛下,臣认为对河南巡抚、布政使要严查他们作为一省长官却犯下如此错误,不严惩怎能对得起河南百姓啊”
朱宏三听到河南烂成这个样子心中也挺生气,他知道这帮官员都是什么德行,也知道朝廷拨下的银元各级官员都有截流、贪污,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希望官员都像海瑞那样清廉谁还干活所以朱宏三一直以为自己拨款能有三分之二落到实处。
但是今天听李文熙这么说别说三分之二,能有三分之一用在实处就不错了。李文熙查出来的就有三百七十多万的亏空,那没查出来的呢什么做假账、多报少用、工程中收取贿赂等等手段更不用说了。
朱宏三看了看站在台阶下面的王云昌和陈子龙,他们两个一个是主管财政的阁老,一个是财政部尚书,这件事正和他们有直接关系。
王云昌看皇帝看向自己,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财政部只管拨款,至于河道如何整修那是建设部的事情”
主管河道等基础建设的阁老是李植,一听王云昌在这甩锅,气的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建设部虽然主管全国工程施工,但是主体方还是地方政府,河南的事还是河南巡抚和布政使在管”
马明远听李植这么说就是一愣,同时他心中有些不详感觉,大家都知道河南巡抚吴培昌是自己的人,但是布政使张家玉可是你粤党的人,现在李植这么说想干什么难道要丢车保帅吗
马明远的政治敏感度很高,现在已经觉察到今天这事不寻常,但是现在才发现已经完了。
李植刚说完,一个五品郎中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建设部水司郎中唐元楫有本上奏”
唐元楫是张家玉的同年,都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唐元楫在神武五年上书弹劾当时的首辅马济远,算是在朝廷中出了一点小名,不过紧接着就被马明远明升暗降赶出都察院,到地方当了一个七品知县。神武九年李植入阁,才从地方将这家伙调了上来,在建设部水司当一个郎中,负责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疏导沟洫,堰决河渠。
“陛下,臣和河南布政使张家玉是同年,现张家玉有折子请托臣上奏陛下”
唐元楫的话还没说完,知道事情不好的马明远赶紧说道:“陛下,官员上书要经过通政司和内阁,那有给陛下直接上书的道理,臣以为张家玉的奏折先经由内阁审议,然后在上达天听”
马明远说的很有道理,也符合朝廷法度,大明朝全国上下数十万官吏,如果那个想和皇帝聊聊天都可以自己上书,那皇帝每天不要干别的事了。就是后世那个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十几年的时间中批阅奏章达数千万字,他所接受的奏折也是经过挑选的,只有被皇帝授予密折职权的官员,才有权利给皇帝直接上书。但是就这样,雍正每天也要批复数百道奏折,工作到半夜一两点钟是常事。
朱宏三自然不想被累的要死要活,所以按照勤政程度朱宏三不要说和雍正、朱元璋、朱棣等勤政皇帝相比,就连末代皇帝崇祯他都比不上,大概也就比万历能强一点儿,最起码朱宏三还是上朝的。
按照明代制度,四品以下官员的奏折要交给通政司,由他们负责初步挑选,一些小事比如要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