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南下所选的路线就是后世的京港澳高速,不过明代可没有时速一百多公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从北京到河南开封府这一千四百多里的路程要走上一个月。

    队伍第一天在顺天府房山县休息,这里的知县早已经得到消息,知道钦差要来,所以将城中驿站打扫干净,用来安置钦差一行。

    到了驿站门口,燕王朱渊下来周围看了看,驿站规模不大,只有十几间屋子,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房间。

    朱渊看了看身边陪着的房山县令问道:“你是房山县令”

    那个县令四十多岁,听这个年轻的钦差问自己赶紧躬身回答道:“回钦差大人,下官正是房山县徐有道”

    朱渊点了点头:“你的驿站就这么大吗我们全体七百多人,这也住不下啊”

    徐有道为难道:“钦差大人,这也没办法,房山县人口少,县中只有这么一个驿站,不行请钦差的属下去城中校场扎营”

    朱渊一听让自己的人去野外扎营,气道:“放屁,让本王的人去扎营将你的县衙倒出来,让本王的人居住”

    徐有道一听这个钦差这么说赶紧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就是下官将县衙倒出来也不够住啊房山县衙还是嘉靖十年修的,这都一百多年了,早已经年久失修,并且也没有这么多房间”

    朱渊听这个县令哭穷,还不相信,拉着县令来到县中的县衙观看。到了县衙门口朱渊才发现,那个县令徐有道并没有撒谎,房山县衙真是破旧不堪,门口的三级台阶早已经没有了,已经漏出来地基的夯土。大门口两个廊柱的漆都已经掉落,其中一个柱子还从当中断了,没办法用了几个棍子支撑着。

    县衙大门上面的牌匾斑驳不清,只能隐约看出县衙两字,从县衙门口往里看也是破败不堪,地面上的红砖少了一大半,地面上坑坑洼洼漏着泥土,几个半死不活的衙役站在门口,看到县令回来赶紧跪地磕头。

    朱渊出身富贵,还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叫花子般的县衙。在他印象中官衙都是高门大户,门口站着威武的衙役,看到外人来了都龇牙咧嘴,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但是面前这个县衙可倒好,如果将门上的房山县衙那牌匾拿掉,完全就是一个年久失修的土地庙。

    朱渊指着县衙问道:“徐有道,这就是你的县衙你就在这破地方办公”

    徐有道愁眉苦脸的说道:“回大人,正是如此”

    “不对啊,本王在京城听说过,一个七品县令每年俸禄一千二百银元,你怎么过的如同穷鬼一般”

    “大人,俸禄是足额实发的,但是这些钱要供养下官一大家子,其中轿夫、随从、帮闲这些都需要下官出钱,所以一千二百银元也是将将够用”

    朱渊听徐有道这么说皱眉道:“徐有道,你是不是以为本王年纪小不知道,父皇当年在广州就已经下令,所有县中胥吏的俸禄都有国家财政出”

    徐有道这时才知道面前这个年轻的钦差是皇帝的皇子,不过徐有道官小职微,也不敢问为何钦差换成皇子了,现在听钦差大人问起赶紧大倒苦水。

    “大人有所不知,县中有国家财政拨款的只有六十五人,但是房山地处京师重地,每年徭役繁重,同时还要征收粮饷、处理地方事务,这六十五人除去县丞、主簿、典史、三班班头、六房书办,还有三个师爷,只剩下四十九人,实在不够用啊,没办法只好由县里雇佣帮闲、白衣等百余人。”

    朱渊一听这么小一个房山县就要自己雇佣一百多个帮闲,这钱都从哪里来的

    “国家不给你们拨钱,也不许收火耗,这些雇佣人手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朱渊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这次起行前也找人恶补过地方财政知识,知道从父皇推行新政以后,地方财政最大进项火耗已经没了。现在这个房山县还有钱自己雇人,一定还有其他进项。

    徐有道看了看朱渊,这件事他本不想说,但是钦差问起没办法,徐有道只要将实情说了。

    “钦差大人,国家是不许收取火耗,但是本县还需运营,没办法只要从当地大户借钱”

    “借钱你的县衙都穷成这样还有人借钱给你”

    徐有道看到朱渊生气,也低着头不说话。边上于成龙久在地方,虽然县衙的行政运作他不懂,但是民间一些陋规还是知道一些的。

    于成龙来到朱渊身边低声说道:“王爷,虽然不让收火耗了,但是县里还是要收赋税的,所以县中在缺钱时就去借钱,将收税的权利抵押给大户,反正县中只管数额,钱够了就行,至于从谁手中收的,收了多少这些就不归县中管了。”

    朱渊一听这还得了,国家新政中赋税征收是按土地要钱,现在房山县可好,将收税的权利抵押给个人,这不就将本来全民征收的赋税强加到那些无权无势的小百姓头上了吗

    朱渊刚要发火,就看于成龙对自己连使颜色,示意自己不要管。朱渊看于成龙有话要说,只要压下火气,将于成龙拉到一边,然后低声问道:“老师,可有什么事要跟学生说”

    于成龙低声说道:“王爷,房山县这里不是个案,可以说全天下都是这样,再加上王爷这次的差事是河南贪腐案,房山归北直隶管,不归王爷该管啊”

    “可是老师,难道就眼看着这个房山县如此曲解朝廷律法吗”

    于成龙叹了口气说道:“王爷,其实这也并不能怨房山县,前明县级赋税每年给本级留下一成,用于每年县衙的用度,可是万历年间为了三大征,开始就将所有赋税都收了上去,然后按照每年的用度申请下拨。但是上缴好说,想要下拨就难了。所以这些知县为了县衙的运营,每年都要多收取赋税的一成到两成。崇祯五年后开始征练饷和剿饷,北方各县更是征收不上来,没办法只好将税收交给专业收税人来收,实行包税制。但是这样钱是收上来了,北方各省也就烽烟四起了。”

    “老师,父皇不是在广东就废除三大饷了吗”

    “王爷,废除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就难了。包税制已经实行多年,各地都有一批既得利益集团,想要完全废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朱渊听于成龙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老师,这才离开京师多远就碰到问题,那你说河南的问题是不是比房山这里还要严重”

    “王爷,正因为河南水太深,所以王爷到了河南要多看少问,咱们只要将实情汇报给陛下就行了,怎么决定是陛下的事情”

    朱渊现在只有十五岁,还处在那种为国为民的愤青状态,并没有被这个社会和官场所同化,现在听于成龙这么说十分不满意。

    “老师,可是父皇说了要给河南百姓一个交代,难道咱们去看看就回京吗”

    于成龙听朱渊这么说苦笑道:“王爷,从古到今就是这个样子,官场就如同黄河一样,绝对不会成为清水一潭的。”

    朱渊听于成龙这么说也是十分失落,站在县衙门口半天,也没了继续收拾徐有道的心情,挥挥手让徐有道回去,朱渊自己也回到驿站休息。:



    第八百六十一章 流民

    

朱渊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基层是怎么回事,房山的冲击对他很大。

    可是离开京城就不一样了,房山这里才距离京城五十多里,就灾民遍地,流民四起,和朱渊在朝中听到的那些完全不同。

    于成龙看到朱渊意识消沉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其实顺天府这里还算不错,最起码房山距离京城比较近,南方运来的救济粮还能漏些到县里。如果那些偏远州县,比如山西和陕西的州县,人吃人的情况都有,情况比这里差上万倍。

    朱渊的钦差队伍第二天出发南下,徐有道前来送行,朱渊根本没见他,弄得徐有道好不尴尬。

    中国北方经过十多年的战乱,再加上满清占领的那几年大搞跑马圈地,各府县人口逃亡很多,也就形成了大批的流民。在靠近京师的顺天府、保定府还差些,因为临近京师,地方官自然不想让这些流民耽误皇帝陛下的愉快生活,所以派出巡检司和地方衙役将这些流民要不安置地方,要不直接驱赶到河南,反正朝廷有法令,河南那边需要大量的人口,将这些流民都赶去河南正好省些麻烦。

    朱渊一行在经过真定府也就是后世的石家庄,周围大股流民开始增多,当然和前明那时数十万上百万流民穿府过省的情况不同,现在流民都是分为数十上百人不等的小团体,在沿途各府县地方官的驱赶下,慢慢的沿着官路去河南,至于有多少人能活着到达河南,那就不是地方官管的了。

    朱渊的队伍足有七百多人,并且都荷枪实弹,一看就不是善茬,所以官道上的大股流民看到官府的军队来了,纷纷逃到远处躲避,只剩下一些老弱站在官道两旁,希望能从这些官老爷手中乞讨些粮食。

    朱渊站在马车上看着两边的流民,一个个真如骷髅一样,一些妇女上衣完全没穿衣服,但是已经饿得半点羞耻心都没有,一双眼睛空洞的看着车队,企图要些活命的粮食。

    朱渊在明代虽然算是成年,但在后世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初中生,那里见过这个。这时队伍前面传来一阵喝骂声:“你娘的,这帮路倒尸,还不快滚开,挡了大爷的路不知道吗”

    朱渊一听说话这个就是随行护卫的那个副团长丁长生,这个家伙心是怎么长得,这些流民如此可怜还要喝骂他们

    朱渊对身边的护卫说道:“去,将丁团长找来”

    一会儿的功夫丁长生来了,丁长生本来出身陕西军户,后来参加了流寇,是当年朱宏三在信阳俘虏的流寇之一。丁长生在军中资历很高,如果放到地方部队妥妥的一个团长,但是在禁卫师中要低半格,所以才混上一个副团长兼营长。

    丁长生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腱子肉,来到朱渊身边拱手问道:“王爷,可是那帮路倒尸妨碍王爷的观瞻下官这就派人将他们撵走”

    朱渊知道这些禁卫师的营团长都是父皇的绝对亲信,所以话并不能说重了,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丁团长,这些人如此可怜,就不要在驱赶他们了,将我们带的口粮分给他们一些”

    丁长生一愣,问道:“啥王爷,你说将咱们的口粮分给他们些”

    朱渊坚定的点点头说道:“对”

    “王爷,咱们刚出真定府,距离前面的顺德府还有上百里的路程,口粮给这帮路倒咱们吃什么”

    丁长生出身陕西军户,明末战乱就从陕西开始,丁长生自然见惯了这种要饿死的流民,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没想到这个小王爷良心发现,非要救这帮穷鬼。

    朱渊这一路上就对这个粗鲁没学问的丘八不待见,但是没办法,这家伙是父皇的心腹,还是派来保护自己的,所以朱渊强忍着不满意说道:“丁团长,本王是钦差,是这支队伍的主管,现在命令你去将粮食拿出一半送给那些流民”

    丁长生是这支队伍的三把手,自然知道朱渊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这支钦差队伍的实际负责人是燕王的老师于成龙。所以丁长生用眼睛看了看于成龙,询问应该怎么办

    于成龙叹了口气,他知道现在道路上的流民足有上千人,在远处观望的流民还有几千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