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6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司被打压下去,但是地方治安不能不管,这时候中国官场上最混乱的官职就出现了,这就是道员。

    道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或监察区划,始设于西汉,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持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趋于完善,中华民国时期沿用,新中国建立后停止使用。需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道,其性质和行政单位都不尽相同。

    在汉代道是和县平级的行政区划,唐代道是比省级还大的机构,全国也只有十道。元代道是在省级和府级之间的行政机构,有些像新中国的地区,管着县市,还受省政府控制。

    但是明代道这个行政区划开始变化,一开始道只是掌管一至数府州县的民政、监察,其名称不一,按系统划分,有布政分司道和按察分司道,按职掌划分,有分管专门事务的道和管辖府州县的道。后来因为都司职权的削弱,又出现了负责关键节点驻兵的分守道、负责治安的分巡道、还有负责武器后勤的整饬兵备道。

    在明朝后期道这个官职十分混乱,级别也五花八分什么都有,代表布政使的分司道是从三品高官,可是一些分巡道只有从五品,当年李植就是广州的巡海道,官职就是从五品。

    除了这些地方官一省还有中央下派的官员,比如督粮道,这个直属中央户部负责督理粮储的官职,还有那个天下第一肥缺,放屁油裤裆的两淮巡盐道,这些都是中央委派任命的官职。

    河南省现在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巡抚吴培昌,三司是布政使张家玉,按察使杨琼芳,都司魏庆,这四人是省级干部,他们下边的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道员们,什么法院副院长的按察分司道、省教育厅长的提督学道、省邮政局长的驿传道、水利厅长的水利道、管理黄河水道的河道、省军区训练局的招练道、省食盐专卖局的盐法道,还有其他什么监军道、分巡道、兵备道等等。

    这些道员后面就是知府了,河南省下辖八府十二州九十六县,今天是迎接钦差,全省所有地方行政长官都要出席,所以全省的所有知府、知州、知县全部来了。这些人加上那些道员,还有各种轿夫、家丁、卫兵等人,一共足有三百多人,乱哄哄的站在开封府衙门口的校场上。

    张家玉作为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将全省所有官员都给告了,这样自然成了一条臭鱼,大家纷纷躲着他,怕被其他人打击报复。所以张家玉一人站在开封府门口,闭着眼等候钦差的传话。

    在张家玉对面站着的是省法院院长、也就是按察使杨琼芳,还有省军区司令员、都指挥使魏庆。这二人也是张家玉告的主要官员,所以这二人对张家玉真是横眉冷对。

    魏庆是新军的副团长,也是新军二师出身,当年他在济南攻城战中负伤,所以转业到了地方,成了一省的军事长官,负责全省所有卫所军队。魏庆是个武夫,看到张家玉这副臭屁模样就是生气,在杨琼芳边上低声骂道:“臬台大人,你看看张家玉那副小人模样,下官真想上前打他一顿”

    杨琼芳知道这魏庆在吹牛逼,当年张家玉可是军机处出身,可是魏庆的直属上官,魏庆那敢真去动手。不过杨琼芳现在和魏庆是一个阵营,要给他留些面子,所以并没说破。

    “魏大人,你我都是一省长官,千万不要做那些有失体统的事,至于那件事好说,朝中有首辅大人,省里有抚台吴大人,魏大人放心吧”

    魏庆听杨琼芳这么说放了心,这一个多月他可是提心吊胆。前几年江苏那件大案子死了上万人,就连南京步兵统领衙门的真定侯张崇伦都砍了脑袋,张崇伦可是跟着皇帝从武昌起家的老人,更是第二批教导团出身,绝对的根红苗正,官职也升到了副师长,还是世袭的侯爵。这样都被皇帝杀了他魏庆一个副团长,一个省的指挥使,爵位只是世袭锦衣卫千户,真要被钦差查实了绝对活不了。

    魏庆这时也挺后悔,当时为啥就钱迷心窍,听了吴培昌的话呢真不应该收那几千银元。

    “杨大人,听说这次来的钦差是陛下的四皇子,不知道能不能。。。”魏庆的意思是你们楚党行不行,能不能将钦差糊弄明白

    杨琼芳是进士出身,是湖广长沙人,对魏庆这种丘八向来看不起,但是现在没办法,谁叫二人是一个绳上的蚂蚱呢

    杨琼芳耐着性子说道:“魏大人放心吧,就算巡抚大人不行还有首辅大人呢,首辅大人不行还有太子呢”

    这时校场上人群分开,一顶四人官轿来到面前,正是巡抚吴培昌到了。

    杨琼芳和魏庆赶紧走上前去,躬身说道:“下官恭迎抚台大人”

    吴培昌出了轿子,拱拱手说道:“二位早到了”说完看了看不远处的张家玉冷笑道:“藩台大人,为何不来迎接上官呢”明清时期官场礼仪十分繁琐,看什么人如何称呼,如何行礼都是一门学问,巡抚是一省之长,作为常务副省长的张家玉不来迎接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张家玉上书那天就已经准备好和吴培昌死磕了,现在听吴培昌这么说也冷笑道:“吴培昌,你和本官都停职待查,还讲什么上官不上官,现在你和本官平级。当年本官在江西当巡抚的时候你还是一个侍郎,还想让本官给你行礼”

    张家玉和马明远的死结就是当时结下的,要不是马明远搞明升暗降那一套,张家玉也不能从巡抚一下成了布政使。不过张家玉说的也在理,当年吴培昌在财政部当侍郎是正三品,张家玉是江西巡抚正二品,确实是张家玉高过吴培昌。

    吴培昌被张家玉抢白气的要死,刚要反唇相讥就看到开封府大门打开,一个身穿明黄色飞鱼服的锦衣卫出来喊道:“河南巡抚吴培昌及河南大小官员,进府拜见钦差大人”

    吴培昌听要办正事了,也就不再和张家玉怄气,瞪了一眼张家玉后带头走进开封府。:



    第八百六十五章 冲突

    

走进开封府衙大门,就是大堂前面的广场,两侧的厢房前站满了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朱渊身穿一身大红亲王服色满脸肃穆的站在大堂门前。

    吴培昌赶紧带着河南省大小文武官员,来到朱渊面前躬身行礼说道:“臣,巡抚河南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吴培昌拜见钦差大人”

    朱宏三给这帮臭老九的福利就是面君不拜,所以吴培昌口中说的拜见钦差大人,但是并没有磕头,只是躬身行礼而已。河南省所有文官都如吴培昌一样行礼,因为他们不是进士就是举人。但是指挥使魏庆和那些守备、千户们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河南都司归中军都督府管理,河南在明朝建立时一共有二十一个卫一百三十四个千户所,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军户逃亡,再加上明末战乱,河南现在一共只剩下了八个卫十二个千户所,其他都名存实亡了。

    今天钦差来这些丘八们自然要过来拜见钦差大人,这些丘八除了魏庆以外都是前明的旧军官,上百年的和平时光早已经磨平了他们的勇气。现在这些守备千户根本就是各地的土地主,完全不像能骑马打仗的军人。

    这些丘八虽然官职低,但是一个个能量都不小,他们通过朝中有关人士打听到皇帝可能对天下卫所制度要改革,所以今天这帮家伙不知道钦差是不是负有这个使命,所以一个个都胆战心惊的来参会。

    魏庆和他的手下们丘八出身,可没有功名护体,现在只能双膝跪倒磕头,恭迎钦差大人。

    朱渊看了看所有官员都到场了,问道:“吴培昌,河南省的大小文武官员都到了吗”朱渊现在代表的是皇帝,所以可以对吴培昌直呼其名。

    吴培昌躬身说道:“南阳府浙川县、汝宁府罗山县、归德府鹿邑县,三人有病没有到场,其他所有河南上下官员,共二百六十三人全部到场”

    朱渊点了点头来到大堂中间摆放的香案前,双手将供奉的圣旨取下,然后站在香案前将圣旨高举过头顶,大声说道:“大明皇帝陛下圣旨,河南上下所有官员接旨”

    这时吴培昌可不敢在不跪了,朱宏三给读书人的福利是不跪皇帝,但是圣旨代表着帝国的权威,也是内阁的权威,吴培昌可不敢不跪。不过也并不是什么圣旨都要跪接的,圣旨分为两种,一种是皇帝的命令经由内阁同意,这就是帝国的法律文件,这种圣旨称为诏,这就需要所有人跪接。

    第二种就是皇帝自己的命令,并没有内阁背书,这种圣旨称为制,这种读书人就不用跪接了,但是你要表示对皇帝的尊重非要跪接也可以,不过明代这种不要脸的读书人还真没有多少。

    今天这个圣旨就是国家法律文件,所以吴培昌和所有文官都要跪接。

    朱渊看到所有人都跪下后,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河南一事让朕十分气愤,没想到巡抚、布政使竟然互相攻伐,朕派你们去河南是治理朕的江山的,不是让你们去打架搞党争的现在朕派朱渊代表朕去巡视河南,如果发现有任何人欺瞒朕,一定要严惩绝不放过钦此”

    吴培昌是跟随朱宏三的老人了,知道皇帝是真的生气了,要不也不能用这种大白话下圣旨。

    朱渊宣读完圣旨后吴培昌带着所有官员赶紧磕头谢恩,起身后河南的所有在场官员都心中戚戚,这个时代当官的那有干净的,都是屁股下面一堆屎,现在上面派人来差,所有官员心中保佑可千万不要查到自己头上

    朱渊将圣旨重新放回香案,然后坐在原本是开封知府薛田的太师椅上,对着全河南的官员说道:“你们都听清父皇的旨意了,本王是来代父皇巡视河南的,所以有什么问题就不要怨本王不讲情面”

    朱渊看了看下面问道:“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张家玉何在”

    张家玉赶紧出来躬身说道:“臣在”

    “本王问你,你为何身为巡抚下属,却要弹劾上官”

    “钦差大人,臣虽然是巡抚的下属,但是臣做的是大明的官,臣是皇帝陛下的臣臣看到巡抚吴培昌横行不法、鱼肉百姓、收取贿赂、培植党羽,臣作为大明的官员心中真是痛惜,所以臣要上书,将河南的事情禀报给陛下让陛下看清吴培昌就是一个表里如一、外表丑陋、内心奸诈的一个小人”

    张家玉在这痛骂吴培昌,同时还将自己小小的表扬一把,不过朱渊倒是十分喜欢听张家玉说的这些,听张家玉表忠心不禁连连点头。

    但是吴培昌也不是吃干饭的,听张家玉骂自己不免反唇相讥道:“张家玉,你说本官贪污受贿,要知道你可是布政使,你说朝廷下拨的银元对不上数,为何不是你自己的责任为何要弹劾本官”

    吴培昌说的很对,张家玉是布政使,掌管藩库,现在钱对不上了你却怨别人,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吴培昌,你真是恶人先告状这几年你以收容流民为名义,同时利用你在财政部的人脉,将朝廷拨下来的银元不入藩库,反而进了你巡抚衙门的小金库同时你还命人架空本官,让本官的布政使形同虚设,这是不是你干的”

    张家玉说的才是二人矛盾的根本原因,吴培昌吃相太难看,手里握着朝廷下发的一千多万银元,将整修水利、重建开封、安置流民等等工程项目都揽于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