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锦绣-第6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家玉说的才是二人矛盾的根本原因,吴培昌吃相太难看,手里握着朝廷下发的一千多万银元,将整修水利、重建开封、安置流民等等工程项目都揽于手中,却一点儿权利也不给张家玉,这样人家不和你拼命才怪。
吴培昌听张家玉这么说,指着张家玉骂道:“你知道为何本官不让你插手政务吗就因为你张家玉是个不忠不孝的小人”
古代讲究孝道,不忠不孝可是一件大事,张家玉听吴培昌指控他不忠不孝,气的骂道:“吴培昌,你说本官如何不忠不孝了今天你要不说个子午卯酉来本官跟你没完”
朱渊也知道事情大条了,对吴培昌说道:“吴大人,这个指控有些重了吧”
吴培昌对朱渊说道:“钦差大人,您不知道这个张家玉什么出身当年闯逆逼死前明崇祯皇帝,而这个张家玉就在北京,他不禁没有为崇祯皇帝死节,反而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闯逆效力。同年闯逆在山海关被满清击败退出北京,这个张家玉投靠满清不成才跟着流亡人群南下这样的小人、贰臣、三姓家奴,钦差大人你说本官能将重建河南的重任交给他吗”
其实朱宏三手下很多人都是贰臣,什么钱谦益、陈名夏、瞿式耜、吕大器等等,当年都是跟随其他势力和朱宏三做过对。但是朱宏三这人就是这点很得人心,不管你以前怎么样,哪怕就像李成栋那样有杀妻大仇,只要你现在能投靠过来,就既往不咎任用你。所以张家玉这种先投靠李闯,后又加入朱宏三的行为真不算什么。
虽然在官场对张家玉这种贰臣没人说什么,但是毕竟你算是道德上有了污点,张家玉也不想当年自己做的那些糊涂事总被人提起。现在张家玉看到吴培昌又揭自己老底,气的骂道:“吴培昌,我丢你老母,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张家玉是广东东莞人,本来官话就说的不太利索,今天被吴培昌揭开老底更是气的不行,一生气连粤语中的国骂都出来了。
那知道吴培昌那边还没完,吴培昌轻蔑的说道:“怎么张家玉你做的那些龌龊事本官说不对吗本官是崇祯十年进士,被选到山东当知县,在得知崇祯皇帝殉国后马上组织义军北伐。虽然本官被闯逆击败,但是本官并没有像你一样苟且偷生,而是直接去广州投靠了楚王,也就是当今陛下再看看你呢不忠于崇祯皇帝在先,依附闯逆在后,满清来了你不为你的新主子殉节,反而恬不知耻的跑到南京投靠阉党马士英想要起复,你这种不忠不孝的文人败类真不如死了算了”
吴培昌将张家玉这顿好骂,同时将自己好顿吹嘘,但是吴培昌说的也不都是假的。当年吴培昌在山东得知崇祯上吊后确实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想要去北京勤王迎回太子朱慈烺。但是他一个文人那会打什么仗,刚到东昌府就被流寇击败,吴培昌好不容易才逃到南京。
但是到了南京吴培昌正好碰到马士英搞顺案,将北方逃回来的官员一个个甄别,吴培昌虽然没有投降李自成,但是想要当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时吴培昌得知当年的同年马明远在广州辅佐朱宏三,所以在南京无所事事的吴培昌就去广州投靠了朱宏三。
吴培昌当年做的那些虽然不算什么,但是朱宏三建国后可是有了大作用。吴培昌在官小职微时组织义军勤王,这就是忠孝的表现。在朱宏三弱小时就来投靠更是具备了从龙之功,有了这两项政治正确再加上是马明远的同年好友,吴培昌想不升官都难,自然官位节节高升。:
第八百六十七章 收押
又上班了,又工作了,真好还有感谢捧场的那位书友,现在纵横改的看不到人名,只能看到有一张月票,实在对不住有月票真好
张家玉如果按照朱宏三给他的评语就是真小人,张家玉当年在北京完全打的投靠新朝的主意,但是张家玉根本没想到李自成根本不是满清的对手,二十多万大军在一片石一天就被满清击败,李自成只当了四十二天皇帝就被撵出北京。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张家玉的道德底线来,投降李自成可以,那都是汉人,无非就是换个皇帝,但是投降满清外族绝对不行。历史上的张家玉也是这样,就是南明最后退到广东,张家玉也死战不降。张家玉最后在与李成栋的血战中身中九箭,身负重伤。张家玉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壮烈殉国。
张家玉正是有这种道德底线,并不是如同陈名夏、孙之獬那种毫无廉耻的小人,所以朱宏三才能对张家玉如此重用。
皇帝虽然对张家玉如此信任,但是朝廷舆论可不是这么说,再加上张家玉对当年自己投降李自成确实有些后悔,所以张家玉对当年之事根本不想提及。同时随着朱宏三的地盘的增大,官员的增多,朝廷上也就无人知道张家玉当年之事,大家还以为张家玉一开始就是朱宏三集团的核心成员。
但是吴培昌可知道张家玉的老底,再加上现在大家都撕破脸,也不用顾忌什么。所以吴培昌将张家玉的里子面子掀个干净。
张家玉听吴培昌大骂自己,气的脸都白了,他又是广东人,官话本来说的就不好,现在更是顶不上话。张家玉最后气的没办法,张开双手上前就要和吴培昌拼命。
以前说过,明代官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官员打架。不要以为这帮臭老九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当年就在乾清宫大殿上打死王振干儿子的人就是这帮大臣。嘉靖年间组织二百多人要在宫门口打死张璁、桂萼的也是读书人杨慎,所以不要看轻这帮臭老九的战斗力。
吴培昌也是这帮臭老九,也经历过当年在广东朝廷的大斗殴,所以早就防着张家玉狗急跳墙。现在看到张家玉冲了上来要和自己拼命,吴培昌上前对准张家玉的左眼就是一拳,立刻将张家玉打了个乌眼青。
张家玉是一省布政使,虽然被巡抚吴培昌压制但是也是有几个好友和党羽的,手下一看老大被打那还得了,赶紧冲上前去助拳,吴培昌手下一看这样也冲上去打成一团。
开封府大堂前一共站了二百多个官员,除了二十一个武将不敢伸手外,其他所有文官都卷入这场斗殴中。这帮臭老九按照官职顺序,七品对县令,五品对知州,四品对知府,道员对道员,就在钦差朱渊面前开始大混战,一时间窝心脚和黑虎掏心起飞,撩阴腿和猴子偷桃共舞。
朱渊虽然是钦差,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年轻人,他那里见过这种阵仗。刚才还是一帮道貌岸然的官员,那知道一转脸就成了市井无赖一样。
朱渊看到这帮文官打成一片完全没了主意,对身边的老师于成龙问道:“老师,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于成龙虽然年纪大,但是也没当过官,看到突然出现这种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没办法只好问身边的锦衣卫镇抚张成:“张镇抚,这可怎么办”
张成久在宫中,看这帮大臣打架看了无数次,自然知道这帮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都什么德行,不让这帮臭老九打舒服了是不会结束的。
张成躬身说道:“王爷,于先生,这帮文官不打完是不会住手的,等一会儿就好了”
朱渊还不知道还有这事,但是他也没办法,只好按照张成说的等一会儿看看。
事情果然如同张成说的一样,这帮文官平时一个个人五人六的,养尊处优惯了,打架全凭的一股冲劲,等到体力没了也就停手了。
张成看到这些文官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对两边站岗的锦衣卫说道:“动手,将各位大人分开”
这帮锦衣卫就是宫中护卫,也见过大臣打架,劝架的经验也无比丰富。所以一个个有条不紊的上前将这些文官分开,有不服的马上用绣春刀鞘一顿敲打。
朱渊看到文官被分开后心中长出一口气,好在没出人命,如果真闹出事了自己也要被父皇训斥。其实朱渊根本不知道这帮臭老九手下留有分寸,毕竟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今天打架兴许明天就成盟友了,所以除了主要当事人都没有下死手的,做做样子给上官看就行了。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张家玉可没讨了好去,他本来就是广东人身材矮小,再加上他一个人对上吴培昌和杨琼芳二人,这二人恨他出首告状,自然手下都使了力气,恨不得当庭打死这个官场败类。
等锦衣卫将三人分开后,张家玉吃亏最大,眼睛青了一只,脸蛋红肿一片,嘴角被打破流着鲜血。两只鞋都不知道哪去了,腰带也被扯开,官服在地上蹭的都是尘土,真是要多悲催有多悲催。
朱渊看到斗殴终于结束,气的站起来骂道:“好啊你们还有没有官员的体统,还讲不讲国家的礼仪,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斗殴”
朱渊看了看两个当事人说道:“张家玉,你身为朝廷命官,还是一省布政使,竟然带头斗殴,你可知罪”
张家玉听朱渊这么说心中一震,他知道刚才吴培昌骂自己的话起作用了。
吴培昌骂人并不是乱骂的,吴培昌知道这个钦差大人是皇子,并且还知道朱渊的母亲就是崇祯皇帝的长公主坤仪公主,所以吴培昌特意将张家玉背叛崇祯投靠李自成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这样张家玉必被崇祯的外孙朱渊厌恶,这样自己就占了先机。
事情果然也和吴培昌想的一样,朱渊虽然挺聪明,但是毕竟是个官场新丁,听到这个广东番子张家玉当年背叛自己的外公,而那个吴培昌却带人北上勤王,自然心中就怨恨张家玉,而对吴培昌产生亲近之感。
灰头土脸的张家玉听朱渊这么问赶紧解释道:“钦差大人,下官只是被吴培昌那个小人气的失去理智,并不是刻意而为”
那知道朱渊并不听张家玉解释,直接说道:“好啊,本王今天代父皇巡视你都敢这样,平时还不知道如何跋扈呢来人,将布政使张家玉暂时收押,等本王将今天之事如实回报父皇后,再请父皇决定如何处置你”
张家玉还要解释,但是朱渊是钦差,在河南这里代表的就是皇帝,锦衣卫可不管那套,过来两个人就将张家玉官服扒掉,然后押到知府衙门中的大牢关押。
朱渊看到张家玉被押下去后,对吴培昌说道:“吴大人,下一步本王就要对河南开始巡查,本王决定先从开封府开始,其他各府州县就让他们先回去吧,在本地等候本王命令即可开封府的第一项就是检查账目,下午就请吴大人将所有账目送到这里,包括河道、城墙、开封城中各处官衙的详细账目,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从神武七年开始,河南每年安置流民的详细账目本王都要看”
吴培昌今天打赢了张家玉心情很不错,但是听朱渊这么说好心情马上就没了,不管怎么说钦差还是要查账的,想到这吴培昌赶紧躬身说道:“请钦差大人放心,下官下午就将全部账目送到”
朱渊看着广场上的官员都退了出去,对身边的于成龙问道:“老师,你看河南这些官员怎么样”
“王爷,刚才广场斗殴很明显分为两派,巡抚一派布政使一派,下官以为如果想要查出什么事还要从布政使张大人这里着手”
朱渊笑道:“老师和本王想到一处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