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锦绣-第6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佟养甲不行,那马济远呢”

    马明远听皇帝提起大哥马济远,心是一紧,如果马济远再次台那自己起复根本没有半点希望。

    “陛下,马济远也不是合格人选,大哥的政策十分温和,现在江南新政正在推行,如何马济远再次担任首辅那让新政怎么办呢”

    朱宏三点了点头,现在新政最为重要,一切都要以新政为先。

    朱宏三当年四大谋士,这四人都属于楚党,并且都是楚党的坚人物,所以首辅必须要在这四人选一个。马济远和佟养甲都不行,那剩一个人选了,是冯自用。

    “二哥以为冯自用怎么样呢”

    马明远听皇帝这么说松了口气,赶紧说道:“陛下,冯自用担任这个首辅正合适陛下当年还记得臣说过,二表哥最适合的是当一个地方官吏,现在新政已经完全推开,正需要冯自用这么一个有地方行政经验的人来掌舵,所以臣同意冯自用担任首辅”

    朱宏三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首辅定下来了,阁老还缺一个,二哥认为谁可用”

    这个人选是以后马明远起复的关键,马明远也早已经挑好了人选:“陛下,臣推荐财政部尚书陈子龙入阁”

    陈子龙其实应该算朱宏三第五个谋士,只是当年陈子龙并不看好朱宏三,在武昌一别后陈子龙回到南直隶准备考科举去了。等到再次加入朱宏三集团已经很晚了,都要排到广东张家玉之后。

    但是陈子龙和小人张家玉不同,陈子龙刚参加朱宏三集团后并没有利用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往爬,而是反其道而行,去了地方当知府,从知府到布政使,再到巡抚、侍郎、尚书,真是一步一个脚印。

    这种从底层一步一步爬虽然看着较慢,但是胜在基础牢靠,和那个从军机处出来直接当了按察使的张家玉不同,陈子龙这二十年基本没受什么挫折,一步不差的走到尚书这个职位。

    陈子龙今年五十四岁,当年也在太湖组织义军和满清死磕,还有与皇帝朱宏三的旧交,再加官场资历深厚,正是入阁的不二人选。

    朱宏三也十分属意陈子龙,听马明远这么说点了点头说道:“好,让陈子龙入阁吧”

    “来人,拟诏”

    李承恩听皇帝这么说赶紧在边准备好笔墨,等候皇帝的命令。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马明远身体有恙,准许致仕王云昌年纪老迈,不适宜担任内阁职位,准许致仕财政部尚书陈子龙、云贵总督吕大器入阁”

    马明远原本还以为今天都按照自己的意见来,但是哪想到皇帝颁旨的时候怎么加王云昌了王云昌是马明远将来起复的关键,现在被皇帝一起赶回了家那自己怎么办

    “陛下,王云昌这几年为新政鞠躬尽瘁,让他致仕不妥啊还有吕大器,在一年前已经辞官回家,并且吕大器已经六十九,我朝七十致仕,吕大器已经快到年纪了”

    马明远说的很对,王云昌今年刚六十,皇帝说他年纪老迈,而真正老迈的吕大器却要入阁,这实在说不过去啊

    朱宏三沉着脸说道:“二哥,河南之事是财政部监管不力,数百万银元一个巡抚说用了用了你们财政部不派人监管这不是财政部的责任吗”

    “可是王云昌只是主管财政的阁老。。。”

    “好了,如果王云昌不负责要陈子龙负责,二哥你自己挑一个吧”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财政部这次必须要出一个人当替死鬼,不是尚书陈子龙是主管财政的阁老王云昌,你马明远自己定

    马明远知道皇帝的意思,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个都不舍得。马明远想了半天,王云昌已经到顶了,想要在有生之年当首辅基本不可能。再加王云昌在马明远心的地位实在没法和陈子龙,陈子龙除了是马明远的心腹,还是崇祯十年同学会的重要人员,也是马明远从新起复的关键人物,所以马明远在思量在三后决定还是舍弃王云昌保护陈子龙。

    “陛下,王云昌致仕也行,但是吕大器今年已经六十九,并且已经致仕回家,在起复朝怕是要有非议啊”

    吕大器在年前得知朱由榔被朱宏三弄死了,气的官也不当了,直接给内阁写了一封致仕奏折,然后回四川老家养老去了。

    马明远不同意吕大器进入内阁,只是从朝政方面来反对,但是朱宏三却是从政治高度来考虑。朱由榔的死让朱宏三十分被动,弄得现在全国下都在非议朱宏三,这时只有朱由榔的老师吕大器出来为朱宏三站台,这样才能让朱宏三免于背害死叔叔的罪名,虽然只是表面的,但是遮羞布有没有强,所以吕大器必须入阁。:



    第八百八十五章 西藏往事

    

神武十一年十月,闹腾达半年之久的河南贪腐案以主犯吴培昌自杀结束,河南省下受到牵连的官员只有按察使、都司等几个人,还没有央被牵连免职的官员人数多。

    这次受河南案牵连,财政部成了重灾区,财政部出身的两个阁老,包括首辅马明远都被免职,两个侍郎全部被免,河南清吏司郎进了监狱,属下几个员外郎有撤职的有判刑的,反正整个财政部被重新洗牌。

    财政部同僚倒霉,但是作为财政部主官的尚书陈子龙,却屁事没有,反而高升进了内阁,接替倒霉蛋王云昌负责财税工作。皇帝的这番动作让京那些层官吏看傻了眼,同时纷纷打听这个陈子龙是什么关系,明明后台马明远都倒霉了,为何独独他没什么事。

    最让这些人好的是,原本东林党和粤党对马党一副穷追猛打的样子,为何马党几个干将都倒了霉,独独陈子龙没事,而那些东林党搅屎棍偏偏好像没看到一样,也放过了陈子龙。

    这些官员对八卦的好不次于街头卖菜的老太太,在经过多方打听,这些事妈才知道那个不显山不漏水的陈子龙门子这么硬,后台这么强。

    陈子龙出身松江府,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同时还是东林大佬钱谦益的学生。还有陈子龙少年游学时去武昌见过当时还是一个狗屁宗室的朱宏三,朱宏三还亲切的称呼他为陈大哥。再加陈子龙在太湖组织义军抗清,政治站对了队,再加皇帝的关系,这在不升官那没天理了。

    还有好事者打听到陈子龙年轻时和钱谦益的小老婆柳如是有过一腿,当然陈子龙认识柳如是在钱谦益之前。不过这不耽误好事者臆测,什么柳如是同时服侍师徒二人,二龙一凤大玩儿3等等,种种事情如同亲见,传的有鼻子有眼。

    不过当事人陈子龙并没有解释什么,还是每天按时下班,只不过班地点从千步廊的财政部变成皇城的渊阁。

    在京师传播陈子龙的八卦时,河南案另外一个受益者张家玉来到京城了。

    圣旨说让张家玉入京述职,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张家玉这是要高升了,因为他的布政使职务已经有人替代了,是钱遗爱。

    张家玉接到圣旨后带着全家北,现在北方虽然还是一片破败,但是经过地方巡检司的大力清剿,治安还算不错,所以张家玉平安赶到北京。

    张家玉从右安门进入北京外城,然后经过宣武门进入内城,刚到宣武门碰到巡检司封门。张家玉是正三品高官,按律是不用检查的,张家玉看到前面排了好长的队伍,如果排到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家玉看看天色已经午,自己下午还要去内阁报道,张家玉没办法只好让家丁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找城门官试试,能不能让自己先进去。

    过了一会儿那个家丁回来了,跟来的还有一个穿着军装的城门官,那个城门大使看到张家玉赶紧跪倒行礼。

    “宣武门大使拜见张大人”

    “嗯,起来吧,为何门口堵了这么多人”

    “大人请原谅,小人刚接到礼部主客清吏司的命令,说吐蕃活佛达赖大喇嘛进京朝拜陛下,让小人将宣武门封闭。”

    达赖要来难道乌斯藏那边出什么事了

    张家玉点了点头问道:“好,达赖活佛什么时候到”

    “这个小人不清楚,不过礼部午来的命令,现在已经午,估计快了,请大人稍等,等达赖活佛过去第一个让大人先行”

    张家玉听那个大使这么说也没办法,达赖是一方土豪,地位自己可是强的太多,张家玉点点头只好在宣武门外等候。

    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自古以来是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始,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朱元璋将元朝打跑后,也继承了元朝对西藏的主权,朱元璋派遣官员持诏谕前往西藏,着令各部归顺明朝。

    明朝先后在西北藏区设立洮、河、岷、西宁四卫,在今甘、青、川部分藏区以及卫、藏地区设置“朵甘卫”和“乌思藏卫”。洪武七年,复于河州设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同时升“朵甘卫”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升“乌思藏卫”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

    同时分别任命管招兀即儿和锁南兀即儿为乌思藏、朵甘都指挥使司同知,并赐银印。后又升“行都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下设若干行都指挥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等。洪武八年于阿里地区再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各级官吏的官阶品第由明央统一规定,颁给印信、号纸,令其“绥镇一方,安辑众庶”,并直接向明央负责,事无大小,均可启奏“大明殊皇帝”。

    明朝在确定藏族地区的都指挥使司、卫、所的行政体制后,陆续委任藏族首领担任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的官职。最初,明朝是封蔡巴、羊卓、止贡、嘉玛等故元万户府首领为乌思藏的行都指挥使或都指挥佥事等职,对帕木竹巴家臣的内邬宗、桑珠孜宗的宗本则称为寨官。后来在了解帕竹政权的情况后,明朝开始任命帕竹政权的主要宗本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并且进一步在内邬宗和仁蚌宗这两个最大的宗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明朝在藏族地区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但是重要官职的袭职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

    明朝除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宗教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当时藏传佛教在西藏派系颇多,除控制卫藏地方政权的帕竹噶举派以外,尚有势力遍及川、康、卫藏的噶玛噶举派,以及势力仍强的萨迦派和后来居的格鲁派等。明朝治藏政策的核心被概括为“多封众建,因俗以治”。

    这种民族政策说的好听,其实核心本质是和稀泥,利用藏区的宗教矛盾挑拨群众斗群众,反正这些汉人士大夫最擅长的是这个。不过明朝这种政策十分成功,在明朝不在藏区派驻军队的情况下,利用这种“多封众建,因俗以治”政策维持了明朝央政府对藏区二百多年的统治。

    不过明朝对西藏的统治随着这个五世达赖台后终结了,当时藏传佛教噶举派和格鲁派争权,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为了保护格鲁派的利益,从青海将卫拉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图鲁拜琥请来,一举消灭了噶举派,奠定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这个格鲁派是后世的黄教密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