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眼前这位程敬宗,很明显就是铁了心要替康东来去死。
    即便是三法司的官员齐到,面对这种状况也很难有什么办法,石卿正脸色难看,最终还是咬牙拍了拍桌子,低喝道:“带下去,择日再审!”
    大理寺的衙差立刻应命,把程敬宗拖了下去。
    被人拉住双臂的时候,这位蓬头垢面的程大人仰头哈哈大笑,笑声里有些讥讽,有些豪迈又带了一些苍凉。
    毫无疑问,论能力他是要比康东来强上不少的,但是很可惜,他并没有一个康东平那样的兄长,一个康贵妃那样的姐姐,因此他只能代康东来去死。
    等到程敬宗被押走之后,石中矩与另外两个衙门的官员坐在一起商量了片刻,最终无可奈何之下,还是只能把堂审的卷宗,递到了宫里的圣人面前,交给圣人决断。
    石卿正脸色阴沉,亲手捧着这份整理好的卷宗,从朱雀门一路进了内宫,最终在甘露殿里见到了老皇帝,他手捧卷宗,胖胖的身子跪倒在地上,叩首道:“臣大理寺石中矩,叩见圣人。”
    天子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石卿正,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出什么事情了,用得着石卿行这样重的大礼?”
    按大周的规矩,除了正式的朝会以及大型活动之外,官员见到皇帝是不用下跪了,尤其是像大理寺卿这种九卿级别的官员,私下里见到皇帝,一般是拱手了事。
    胖胖的大理寺卿跪在地上,声音低沉:“臣等三法司奉命审理蓝田县令韩有圭一案,今日比案要犯之一的程敬宗被押回长安……臣与刑部赵侍郎,御史台的陈中丞一起提审的此人,这是臣等审出来的案卷,请圣人御览!”
    天子对着卫忠使了个眼色,卫太监立刻走下御阶,从石卿正手里把卷宗接了过去,递到了天子手里,天子一边翻看这些堂审的记录,一边开口道:“石卿不用跪着了,快起身罢。”
    说着,他补充道:“石卿身形不便,不太方便久站,卫忠去给他搬个凳子过来,让他坐着说话。”
    卫忠点了点头,正要去搬凳子,跪在地上的石中矩便低头叩首道:“请圣人御览卷宗之后,臣再起身回话…”
    说完,仍旧执拗的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天子无奈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勉强,只是继续翻看手中的记录,草草的看了一遍之后,这位有些年迈的老皇帝抬头放下这几张纸,瞥了一眼石中矩,语气平静。
    “这些东西朕看完了,石卿的意思是?”
    大理寺卿跪在地上,咬牙道。
    “韩家幼子以血书状,字字泣血,臣在三法司多年,自觉见识广博,至今仍然觉得触目惊心,这样的滔天罪行,决不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给人代了去!”
    这个胖胖的大理寺卿,艰难的以头触地。
    “臣请陛下,让大理寺继续详查此事!”


第一百八十章 朕的苦衷
    很明显,大理寺不肯让这桩案子,就这样草草了事。
    或者说,是这位大理寺卿不想这么草草了事。
    官员对于自己的职事,或者说对于朝廷负责,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放在特定的事,特定的人身上,感觉就全然不一样了。
    比如说,在这件事情上,大理寺在有足够的人证物证,已经可以结案的状态下,仍旧对这件事情死咬不放,在老皇帝看来,便有些不太对劲了。
    最起码,他心里会有一些不太舒服。
    这位年迈的天子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案卷,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石中矩,沉默了一番之后,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
    “石卿最近与东宫走的很近?”
    这话一出,石中矩心里一沉,因为他心里知道,这桩案子已经查不下去了。
    这位大理寺卿跪在地上,叩首,咬牙道:“圣人,臣若是私见储君哪怕一面,便受天雷亟顶之刑!”
    见这个石胖子双目圆睁,神情激动,老皇帝也知道自己刚才那句话有些不太合适了,他脸上露出一个笑容,笑着说道:“用不着这么激动,事情是九卿之一,太子又是国之储君,莫说你们没有私会,他私下里见一见你,向你讨教讨教国事,也是理所应当的。”
    石中矩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低头道:“臣……恭请圣裁!”
    能做到九卿的位置上,即便性子相对耿直了一些,但是也绝对不会是什么愣头青。
    因为愣头青爬不到这么高的高度。
    既然皇帝已经问出了刚才那句话,就说明老皇帝心中已经有一些不太高兴了,在这种天子几乎明确表态的事情上,这位大理寺卿自然不可能再与天子争下去。
    倒不是说他胆子小,而是争下去也没有用。
    这长安城,毕竟还是这个李老头说了算。
    圣人微微叹了口气,起身走到石中矩面前,亲手把这个胖子扶了起来,沉声道:“朕石卿久居三法司,朕相信石卿所言无误,朕也相信康东来确实做了恶,但是事有轻重之分,朕以为,这件事情暂且到此为止罢……”
    石中矩愕然抬头,瞪大了眼睛。
    “陛下……这是为何?”
    “因为朕要调换朔方与范阳两地节度使的人选。”
    老皇帝微微眯了眯眼睛,低声道:“在这个关口,稍有不慎,朔方就会有异动,因此这个时候,康东来杀不得,要暂且安抚安抚康东平。”
    圣人伸手拍了拍石中矩的肩膀,轻声道:“等齐师道接手了朔方之后,再来细究此时不迟,石卿忠耿,朕自然是知道的,但朕也有朕的苦衷。”
    “朕能体谅石卿,石卿也要体谅体谅朕才是。”
    石卿正胖胖的身子微微颤了颤,他低下了头,声音有些沙哑:“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这就回大理寺,与刑部御史台的官员商量判决之事。”
    “最迟明天,臣便把判决结果递到陛下手里……”
    老皇帝“嗯”了一声,背负双手走回了自己的御座,挥手道:“卫忠,代朕送一送石卿。”
    卫太监连忙点头,把石中矩恭恭敬敬的请出了甘露殿,离开了甘露殿之后,这位胖胖的大理寺卿浑浑噩噩的走在宫城之中,一直走到朱雀门门口的时候,他才停下脚步,两只眼睛都有些发红了。
    他很生气。
    气的浑身颤抖。
    “可是…康东平就在长安啊……”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宫城,声音都随着身子颤抖了起来。
    “康东平就在长安啊!”
    ……………………
    第三天,国子监学舍里。
    林三郎正在翻看下一期长安风的内容,突然学舍的木门被推开,一身白衣的齐大公子,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他坐在林昭对面,先是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水,然后喘了几口气之后,这才抬头看向林昭。
    “三郎,康东来的案子结了!”
    林昭闻言,立刻神色微动,扭头看向齐宣,连忙问道:“什么结果?”
    “我有个小兄弟,他爹是大理寺的大理寺丞,前些日子我托他打听康东来的事情,今天早上他让人给我递了封信。”
    说到这里,齐大公子咽了口口水,低声道:“从岭南押送进京的程敬宗斩首,程家抄家,家人流放……”
    林三郎皱了皱眉头,问道。
    “康东来呢?”
    “康东来免死。”
    齐大公子神色复杂,低声道:“也是流放的罪刑,不过具体流放到哪里,现在还不清楚。”
    林三郎闻言,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冷笑道:“怕不是流放到朔方去!”
    齐大公子摇头苦笑了一声,没有接话。
    林三郎低声嘟囔了一句外人听不清楚的国骂,然后叹了口气,开口问道:“齐兄,消息属实么?”
    “这是大理寺的行文,自然属实。”
    齐宣低声道:“大概在明天,大理寺就有告示贴出来了!”
    林昭大皱眉头。
    “这种结果,也能贴出来?”
    朝廷对于这种公众型案件,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就是明正典刑,然后贴出告示去,大快人心。
    而在不能处理人犯,或者不方便处理人犯的情况下,朝廷一般会对这件事情冷处理,反正老百姓的记忆并不会持续太久,只要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段时间,也就没有人再会记起这件事。
    因此,对于康东来的这个结果,按照道理来说,大理寺应该是不会贴告示的。
    齐大公子左右看了看,然后对着林昭低声道:“据说那位大理寺卿,对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也十分不满,好像要辞官不做了,他把这件事情贴出来,多半也是要宣泄心中怒气。”
    “这…”
    林昭闻言有些咋舌:“九卿之一啊,说不干便不干了?”
    “这位大理寺卿,是出了名的刚直,一辈子的好名声,多半不愿意因为康东来一案,坏了自己的名声。”
    说到这里,齐宣微微叹了口气,低声道:“大理寺卿已经是九卿之一,就是政事堂里的一个宰相出面,也未必能压得住他,能够让他做出这样举动的人,只有一个……”
    大周是群相制度,政事堂里的宰相,单独一个拎出来并不能对六部尚书以及九卿这个级别的官员,造成绝对的压制。
    当然了,三省的宰相除外。
    听到齐宣的这番话,林三郎面色复杂的叹了口气,低声感慨了一句:“这位康大将军,还真是神通广大……”
    康东平进京没几天,就把康东来几乎必死的局面扭转了过来,甚至还逼得一个堂堂的大理寺卿辞官,这种手段,用神通广大几个字来形容,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到这里,林昭突然想起了那天在国子监门口,跪在自己面前的那个少年人。
    他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
    可怜人这下……似乎更可怜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通天大学霸!
    三法司会审定下的案子,除非天子要求重审,否则就算是储君,轻易都改变不了案子的结果。
    也就是说,康东来多半是死不了了。
    对于东宫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毕竟东宫这一次就是要用康东来的性命,告诉长安城里的那些人应该如何站队,而康东来即便被流放,只要他不死,就代表着康家圣眷未失。
    圣眷还在,就代表着康贵妃膝下的六皇子,大有希望。
    在大理寺贴出康东来一案结果的时候,政事堂同时也拟出了圣旨,宣布朔方节度使康东平卸任朔方节度使一职,转任范阳节度使一职。
    与此同时,范阳节度使齐师道,转任朔方。
    原本康东来一案,在朝堂上已经算是震惊朝野的大案了,但是对比起这个消息来说,却又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永嘉坊太子别院里,衣衫单薄的韩参,跪伏在太子面前,声音有些凄凉。
    “殿下,小民想向殿下要几个人……”
    此时的太子殿下,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看向跪在自己面前面前的这个少年人,语气平静:“你要去截杀康东来?”
    韩参几乎要把牙齿咬碎了。
    “殿下,康贼不死,小民无颜活在青天之下!”
    “孤帮不了你。”
    太子殿下语气平静,开口道:“一来不知道康东来会被流放到哪里去,无从下手,二来这样做会坏了规矩。”
    说着,太子殿下看了一眼韩参,轻轻叹了口气:“你家的事情,目前已经告一段落,只能先搁一搁了。”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