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周-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要你去高攀了?”
李郡主皱眉道:“我那个妹子,不是已经来就你了么?难得她有个钟意的人,你主动一些,努力一些,这件事便不是全然没有机会。”
她低声道:“丹阳姑母牵头的这件事,她就一定会帮你,我今日既然来见你了,你们俩这件事,我也会尽力帮忙,只要促成了这件事,得到了崔家的认可,你还担心什么功名地位?”
本来林昭的回绝已经很直白的,但是听到李郡主还是不肯放弃,他无奈的摇头苦笑道:“郡主,本来我不想明说的,但是话说到这个份上,再不说也不合适了。”
说到这里,他对着李郡主拱了拱手。
“我去年从越州离家到长安之前,在家里订过一门婚事,约定了三年之后回去娶亲,林昭身有姻亲在身,只能辜负郡主……与崔姑娘的美意了。”
林三郎微微低头,沉声道:“再说了,林某除了这身皮囊好看一些之外,其余实在是一无是处,不值得崔姑娘厚爱,请郡主代我转告崔姑娘,就说……”
林昭皱眉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就说缘分太浅,不可强求。”
林昭虽然今年才十四岁,但是因为两世为人的原因,他对自己的感情状态还是把握的很清晰的,那就是相对于那个有些呆萌的崔家姑娘,他更喜欢那个在越州府每日给他送饭的谢姐姐。
不可否认的是,当从齐宣口中得知崔家的身份地位,以及将来可能会给他带来的帮助之后就,林昭的确动心过,但是他后来细细思量过这个问题。
如果与谢澹然的婚事,是家中父母安排的,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去开始追求这位林昭并不讨厌,而且已经自我攻略了一半左右的崔家姑娘,从而让自己未来在长安城里的路,一路畅通。
但是他在越州与谢家的婚事,虽然也有林二娘的参与,但是毕竟是他自己的定下来的,在这种情况下……
再去为了前程,追求另一个相门之女,那便是十足的渣男,便是大周的林世美。
这种悖逆良心的事情,他是不做的。
听到了林昭的话之后,李郡主愣住了,片刻之后,她才上下打量了一遍林昭,愕然道:“你……订婚了?”
“订了。”
林昭很肯定的点了点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乾德十年成婚。”
怀安郡主骤然沉默了下来,良久之后,这位性格活泼开朗的李家姑娘,也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掺和这件事了。”
她叹息道:“难得六娘碰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偏偏没有缘分。”
林昭脸上露出一个笑容:“知人知面不知者,崔姑娘与我只见了一面,焉知我是不是一个衣冠禽兽?”
“劳郡主转告崔姑娘,就说……”
“是林昭没有福分。”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陈年旧事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怀安郡主离开之前,最后瞥了林昭一眼,开口道:“虽然没能替六娘办成这件事,但是你能够坦然说明故乡的亲事,说明你这个人最起码不坏。”
她顿了顿之后,对着林昭恶狠狠的说道:“要是你在欺负了六娘之后,再被我知道了家里还有一门亲事,我会亲手杀了你!”
这就是女性思维与男性思维最大的差别所在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齐宣就很直接也很理性的让林昭放弃越州的亲事,把心思放到崔家姑娘上去,而在怀安郡主这里,哪怕她与那位崔姑娘十分要好,也不会愿意看到林昭去干那种陈世美行径。
说完这句话之后,怀安郡主不再在国子监停留,带着几个吓人,坐轿离开了务本坊,朝着胜业坊的崔家走赶去。
至此,林昭与那位崔姑娘之间事情,就算是说开了,因为说开了,两个人的缘分也就差不多断的七七八八了。
此时,是乾德八年的十月,林昭离开越州,已经整整九个月时间。
再有一个月,礼部就会开始准备明年年初的制科,到时候各地的举人,以及国子监的监生们,都会被礼部纳入名单之中,进统一在明年一月底或者二月初,参与每年都会举办的常科科考。
二百年来,科考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此时,年仅十五岁的林昭,其实并没有什么关于科考的压力。
他已经基本“内定”了一个明年年初的进士名额。
不过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林昭依旧每天在太学里读书,偶尔静极思动,就会出国子监再长安城里四下转一转,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操作之下,他从东宫手里要到的那个印刷作坊,已经开始盈利,而且盈利不少了。
这个小作坊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盈利,最大的功臣并不是林昭,也不是新型的印刷技术,而是那位在国子监里教书的周昌明周博士,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缺钱的周博士先后给林昭提供了两三部很是出彩的作品,让林昭很是大赚了一笔。
按照韩参在十月的统计来算,十月份一个月的时间,林昭的这个作坊扣除所有的成本之后,盈利大概在四五百贯钱左右。
这个数目,哪怕是在长安城,也是正儿八经的高收入了。
如果这个作坊每个月都有这个收入,那么只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林昭大概就能在平康坊买房……
十月过去之后,时间到了十一月,这会儿礼部已经开始准备明年科考的名单,国子监也已经把秋试中获得乙中以上的学子,报给了礼部。
在这段时间里,林昭的生活还算比较规律,除了在国子监里看书,审核编撰司的稿子之外,也会偶尔在长安城里走动,或者买一些东西,去平康坊的林家做客。
而在十一月的某一天下午,已经换上了冬衣的林昭,正在学舍里温书,突然有人上门,说是大宗师召唤,林昭不敢怠慢,简单整理了一番衣裳之后,与同舍的齐宣打了声招呼,便迈步离开了学舍,来到了国子祭酒的书房门口,敲了敲门之后就,书房里很快传来了林简的声音。
“进来罢。”
林昭这才推门走了进去,他刚走进去,就听到林简开口道:“关上门。”
林昭依言关门,然后规规矩矩的来到了林简面前,微微低头,开口道:“七叔找我?”
林简点了点头,亲自站了起来,把书房的几个窗户关上,然后指着自己对面的椅子,开口道:“你坐下来说话。”
林昭也没有客气,坐在了林简对面,笑着说道:“什么事情,怎么七叔这样严肃?”
林简关好窗户之后,也走到林昭对面坐了下来,然后开口道:“你上次让我帮你问的事情,我给你问到头绪了。”
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林昭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愕然道:“什么事情?”
林简有些无语的看向自己的侄子,然后叹了口气,沉声道:“郑家的事情。”
林昭脸上的笑意骤然收敛。
他这才想起来,刚从丹阳长公主口中,得知母亲身世的时候,他的确问过林简,问他认不认得刑部的官员。
一转眼几个月时间过去,就连林昭自己都差点忘了这件事,但是林简这个做叔叔的,一直没有忘。
元达公看了林昭一眼,开口道:“从三郎与我说起这件事情之后,我便托人在刑部调阅了卷宗,但是反复查阅了许多遍,都没有在刑部找到这桩案子的卷宗。”
说到这里,他看向林昭,开口道:“当初郑公乃是宰相,宰相一家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这么大的事情刑部不可能没有记录,但是偏偏查阅不到,说明有人把这件事,从刑部卷宗里删了。”
林元达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这几个月,我托了不少同窗同乡同年,去帮忙查问此事,但是一直没有消息,直到前几天,终于寻到一个曾经在刑部负责卷宗的老先生,他应该记得这件事。”
说到这里,林简伸手拍了拍林昭的肩膀,开口道:“我已经约了这位老先生,今天晚上在平康坊的翠云楼见面,到时候我领三郎你一起去,由三郎你跟他沟通。”
听到这里,林昭心中一阵感动。
当初他从丹阳长公主口中得知自己母亲的身世之后,的确对曾经的郑家所犯之事产生了好奇心,但是也仅仅是好奇心而已,毕竟他生在越州,长在越州,上一辈子的事情,对于林昭来说,并没有到非查清不可的地步。
但是当初他随口一提,林简便一直记在心里,直到几个月之后的今天,终于被他找到了当年的一些线索。
林昭深呼吸了一口气,起身对林简深深作揖,低头道:“叔父大恩,侄儿没齿难忘。”
林简连忙把林昭扶了起来,摇头道:“咱们都是自家人,用不着如此,你母亲身世坎坷,你既然身为人子,又到了长安城,想要问清楚当年的情况,是情理中事。”
“我这个做叔父的,在能帮你的地方帮一帮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说到这里,林简抬头看了看外面已经接近傍晚的天色,开口道:“天色已经不早了,你回去换一身衣裳,咱们叔侄一起去翠云楼。”
林昭点了点头,向林简躬身行礼之后,离开了国子祭酒的书房,回学舍换了一身黑衣,跟齐宣打了个招呼之后,林三郎深呼吸了一口气,迈步走出学舍门口。
对于这桩二十年前的大案,他心中的思绪很是复杂。
既有些对未知的期待,又有些对未知的畏惧。
第一百九十章 秦师叔
回学舍换了一身衣裳之后,林昭便坐上了林简的轿子,一起离开了国子监。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一般出门都坐轿,不过林昭还是不怎么自在,好在务本坊距离平康坊很近,没过多久,两个人就到了平康坊的翠云楼,进了翠云楼之后,林简让林昭在一楼等了一会儿,他先上去见了那个不知名老先生一面,过了大概盏茶时间,林简才从楼上走了下来,把把林昭唤了上去。
到了二楼之后,在林简的带领下,进了一个有些偏僻的雅间之中,这会儿外面的天色已经全然暗了下来,房间里点了一些蜡烛,透着烛光,可以隐约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坐在里面喝酒。
林简把林昭引了过去,介绍道:“三郎,这是秦老先生,也是为叔的师叔。”
听到师叔两个字,林昭立刻就明白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大概从一百多年开始,因为科考盛行,大周各地开始涌现出大量的书院,其中一些书院几乎每年都能够有一两个进士及第,因此在坊间声名大噪,比较典型的就是林简所在的石鼓书院以及嵩阳书院等等。
除了进士及第的名额之外,这些书院的学子,取中明经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每一年,书院里都会出那么几个当官的,时间一长,同书院的人在朝堂里就自然而然的会抱起团来。
像是林简,就是石鼓书院一派的,而且又因为他是太子的老师,早年任户部侍郎,如今更是任了长安城的大宗师,现在的林元达,已经隐隐是石鼓书院在长安城的扛鼎之人了。
而东宫之所以对林简这样看重,甚至不辞辛苦的帮着他谋划回京的事情,除了早年的一些师徒情分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林简乃是“石鼓派”在长安城的话事人。
而眼前的这个老先生,被林简称为师叔,那么很明显,他也是石鼓书院出身,早年在刑部为官。
林三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