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进士,只不过是进入官场的第一步而已,这个进士身份,就相当于是一块最高规格的敲门砖,能够敲开那扇起点最高的大门,然而入门之后要怎么走,就全靠个人机缘了。
    冯肃的年纪,其实与林简相仿,然而两个人的地位已经是千差万别,以他这个年纪,不出意外的话,外放到地方上做几年知县,在干几年知州,差不多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
    可如果能抱住国子祭酒的大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三品大佬,朝廷储相在上面罩着自己,冯肃才有机会走的更远。
    得到了林昭的许诺之后,冯肃颇为兴奋,引着林昭又见了一个他刚在朱雀门结识的几个进士,其中包括了今岁贡士第一名的苏州陈泾。
    就在林昭与这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沟通的时候,时间终于接近了辰时,几个司宫台的太监开始核验各人身份,林昭与冯肃站在一起,正准备排队进宫的时候,一个有些踉跄的身影,在两个人的搀扶下,靠近了朱雀门。
    林昭回头一看,只见正是丹阳长公主府的齐大公子,正在两个下人的搀扶之下,身形踉跄的的朝着朱雀门走来。
    两个下人靠近不了朱雀门,送到附近的时候,就只能让齐宣一个人一瘸一拐的走过来,林昭见状,连忙迎了上去,伸手搀扶住齐宣的胳膊,失声问道:“齐兄,你这是怎么了?!”
    齐大公子这会儿脸上都还有一些红印未消,他看了看林昭,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脸色微微有些发红:“无事,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跤…”
    林三郎有些无语的看着一瘸一拐的齐宣,小心翼翼的低声问道:“长公主下的手?”
    齐宣脸色唰的一下变得通红,他咬了咬牙,很坚定的摇了摇头。
    “都说了,是……我自己不小心摔伤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我无敌了
    整个长安城里,敢动手打齐宣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并不会太多,而在打了齐宣之后还能让他缄口不言的,除了那位远在朔方的齐大将军之外,恐怕也就只有他的母亲丹阳长公主了。
    很明显,这位天子的胞妹进宫与圣人的沟通并不顺利,或者说圣人并没有给她一个准确的答复,以至于东华门唱名之后,她便把齐宣给狠狠地打了一顿。
    看着狼狈不堪的齐大公子,林三郎咳嗽了一声,开口道:“近来春雨,长安城是地滑了一些……”
    说着,他伸手搀扶住齐宣,朝着朱雀门走去。
    一旁的冯肃很有眼色,立刻上前扶住了齐宣的另一边,然后看向林昭:“林兄,这位公子也是今岁的贡生么?”
    林昭笑着点头:“是今岁的贡生。”
    冯肃微微皱眉,对着齐宣开口问道:“这位公子怎么弄成了这个样子,这样稍后见了圣人,未免有些不敬之嫌,圣人要是怪罪下来,恐怕连功名都要革了你的。”
    林三郎听到这句话,忍不住笑道:“我这位兄长,恐怕巴不得圣人革了他的功名,他之所以…咳成了这个样子,便是因为这个功名。”
    听到林昭这样说,齐宣先是瞪了他一眼,然后有些无奈的长叹了口气:“我没有什么大碍,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已,过几天也就好了。”
    三个人说话的功夫,已经到了朱雀门门口,各自核验身份之后,便被放进了宫城里,跟着几个小太监朝着甘露殿走去。
    为了表示朝廷对这些贡士的祝贺,他们刚进了宫城之后,司宫台的大太监卫忠,便亲自赶来引路了,这位大太监先是看了一眼队伍,又看到了走在最后面的林昭三人,微微皱了皱眉之后,便迈步走了过来。
    看清楚两个人是架着齐宣走路之后,卫忠连忙走了过来,微微低头:“大公子,您这是怎么了?”
    齐宣有些不好意思的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已,卫公公不用操心,过几天就好了。”
    卫忠看了看一瘸一拐的齐宣,摇头叹了口气:“不管是怎么着,把大公子您摔成这个样子,也有些不太像话,这儿距离甘露殿还有一截子路要走,您在这里等着,奴婢让人弄个抬轿来,抬您去甘露殿。”
    “不用不用。”
    齐宣连连摆手,苦笑道:“卫公公,用不着这么麻烦,我能够走过去。”
    卫忠却不听,转头吩咐了两个小太监下去准备去了,没过多久两个力健小太监便抬着一个抬轿,把齐宣放了上去,很轻松的抬了起来,朝着甘露殿走去。
    见齐宣走远了,卫忠又看了一眼林昭,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林编撰且在这里走着,咱家还有事情,咱们甘露殿再见。”
    说罢,这位大太监负手远去,很快走远了。
    站在林昭身边的冯肃,先是看了看远去的卫忠,又看了看已经走出十几步的抬轿,目瞪口呆。
    “林…林公子,也听说政事堂的相公们,除却实在走不动路的杨相之外,也没有几个人能在宫城之内做抬轿啊……”
    他咽了口口水,用越州话问道:“这位……公子,到底是什么来历?”
    林昭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口道:“这个比不得的,冯兄应该可以看得出来,他身上的伤是被人打的,冯兄可知他为何挨了这顿打?”
    冯肃连连摇头。
    “之所以挨打,是因为他中了贡士。”
    林三郎有些无奈的吐出了一口气,苦笑道:“这个世界上啊,人比人,气死人。”
    …………
    甘露殿里,卫忠躬身站在天子身侧,开口道:“陛下,二十一个贡生都已经进了甘露殿偏殿,笔墨纸砚之类的也已经齐备,只等着陛下出题了。”
    天子点了点头,回头问道:“齐家那小子也来了?”
    “来了。”
    卫忠低头道:“此时已经坐在甘露殿里。”
    圣人呵呵一笑:“前些日子丹阳跑到宫里来,与朕又哭又闹,想要朕撤了这小子的进士功名,被朕给搪塞了回去,原以为以丹阳的性子,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儿子再参与殿试,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真的来了。”
    “大公子虽然来了,但是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卫忠咳嗽了一声,开口道:“奴婢方才在宫城里看到了大公子,他面目青紫,走路还有些跛足……似乎受伤不轻……”
    “哦?”
    圣人闻言,脸上先是露出了一抹笑意,然后又板起脸来,佯怒道:“丹阳越来越不像话了,朕钦点的贡士,天子的门生,也敢下此毒手,也难为齐宣这小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到宫里来参与殿试。”
    卫忠恭敬低头,开口道:“看情况,长公主分明是不想让大公子进宫来参加殿试的,应该是大公子为了顾全陛下您的脸面,才带着伤赶来。”
    “依你这样说,朕的这个外甥,倒是个能全大局的人。”
    圣人微微眯了眯眼睛,沉默了片刻之后,扭头对着卫忠开口道:“去传朕的旨意,今岁殿试设题,令各贡士两个时辰之内,或诗或赋写一篇出来,午时之后送到朕的这里来,以定进士名次。”
    听到这句话,卫忠虽然隐隐有些吃惊,但是还是躬身点头:“奴婢遵命。”
    按照大周的科考规矩,到了殿试这一环节,乃是圣人出个题目,交给各贡生写一篇文章出来,为了检验出学问,通常都是较为具体的选题,比如说风花雪月,飞鸟鱼虫等等,要不然就是伦理孝悌,仁义礼智信这些。
    当朝天子持国三十多年,科考也有二三十次了,还是第一次殿试的时候,不设题目。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文人,若是偶有佳作,也不会立刻拿出来,通常要憋在心里,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拿出来人前显圣。
    也就是说,大家在心里,多少都会有一些腹稿,一些考生为了应付科考的诗赋,还会出钱买一些诗文记在心里背下来,如果诗赋不设题,很难试验出一个贡生真正的水平。
    但是皇帝都已经开口了,卫忠也不敢怠慢,他亲自来到了甘露殿的偏殿,看了一眼殿中坐着的二十一个学子之后,这位大太监面无表情,缓缓开口:“圣人有旨,今岁殿试不设题,不设目,各贡生自拟题,两个时辰之后,或者诗或者赋,写一篇出来交给圣人过目,以定名次。”
    说完这句话,卫忠背负双手,转身离开了偏殿。
    他刚一走,坐在椅子上的林三郎,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不设题目……那他岂不是无敌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凌云之志
    如果殿试设题,那么林昭还要从他有效的诗词库中挑选一个出来白嫖,但是不设题就不一样了,林昭虽然记着的诗词不是特别多,但是正因为如此,只要被他一直记到现在的,无一不是千古传诵的精品。
    随便拿一首出来,这场殿试就稳了。
    想到这里,林三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禁在心中思量。
    当年林简十九岁中探花,越州上下欢呼雀跃的时候,同时也有不少人扼腕叹息,因为如果他能够再“争气一些”,中个状元回来,便会是大周有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了。
    而如果林昭能够再殿试之中夺魁,便不仅仅是大周最年轻的进士,还会是大周最年轻的状元!
    当然了,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想一想而已,同殿的二十个人当中,除却齐大公子以及一些通过手段取中贡士的几个人之外,只要是能够坐在这里的人,不敢说才高八斗,最起码学富五车是没有什么问题。
    林昭脑子中的诗词再如何惊艳,毕竟也是人写出来的,另一个世界的古人能够写出来,没道理这个世界的贡士便写不出来。
    想到这里,林昭一边开始磨墨,一边在心中暗想。
    这个时候,如果把王维那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写出来,一定能把老皇帝哄的龙颜大悦,但是这两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诗句,用在这里并不合适。
    因为……如今的大周,已经不是盛世了。
    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公认的事情,大周自灵帝以来,国运衰微,险些就社稷倾颓了,即便以今上之才干,三十年来也只是略微挽回了一些颓势,比起一百多年前极盛时期的大周,逊色远矣。
    一百多年前太宗皇帝在位时期,大周边疆根本没有所谓的节度使,即便是有,只要太宗皇帝一句话,这些边疆掌军的大将,就会很干脆的提刀抹脖子,把自己的脑袋献到太极宫中来。
    在这种时期,再恬不知耻的写出这种诗句去拍皇帝马屁,且不说长安朝野与后世史书会如何形容林昭,就连如今的林三郎也觉得有些膈应。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提笔思忖了一番之后,林三郎开始缓缓磨墨,没过多久,便提笔开始在稿纸上书写。
    他一共写了两三首诗的残句,最终在三首诗之中选择了一首,小心翼翼的誊录在了司宫台提供的试卷上。
    等到林昭誊录完了之后,才抬起头左右看了看四周,只见二十个同年,有些人还没有动笔,正在闭目冥思,有些人已经写出了成品,但是并不满意,正死死地盯着眼前的白纸,逐字推敲。
    殿试这个场面,极为正式,除了有礼部侍郎王翰在场之外,还有司宫台的太监在场巡视,林昭左右看了看,又枯坐了半个时辰之后,实在觉得无聊,便眼珠子转了转,伸手唤过一个小太监,开口问道:“这位公公,我诗已经写成了,请问可以提前交卷么?”
    这个官宦大概二十七八岁的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