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知州微微吐出一口气:“原来是大宗师的公子回越州来了,这倒是要见一见的。”
    几个人正在说话的功夫,两个年轻人便在几个林家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林思正面前,他们一前一后会在林思正面前,叩首道:“侄孙林默,叩见大伯祖。”
    “侄孙林湛,叩见大伯祖。”
    即便是林家的大老爷林思正,这会儿也亲自站了起来,把这两个孩子从地上扶了起来,认认真真的打量了一遍。
    长子林默,今年已经十七岁了,经过了衡州一事之后,本就话不多的林默现在看起来更为沉稳,跟个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一般。
    而林二少林湛,就要跳脱许多,眼珠子乱转,打量着代园里的这些人。
    “好孩子,好孩子。”
    林思正拍了拍两个侄孙的肩膀,然后拉着他们介绍同桌的这些人物,介绍到越州知州与两县知县的时候,林默兄弟也只是拱手行礼,几个官员还要向这两个大宗师的公子忙不迭的拱手还礼。
    当介绍到林清源的时候,林默兄弟对视了一眼,很干脆的跪在了递上:“侄儿见过四伯。”
    林清源一时愣了,手忙脚乱的把这两兄弟扶了起来,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林默起身之后,仍旧对着林清源躬身,声音恭谨。
    “去年年关的时候,若非三郎搭救,侄儿现在恐怕早已经死了。”
    “侄儿多谢四伯。”
    两兄弟给林清源磕了头之后,又转头问了问林思正,找到了林二娘所在的桌子,迈步走过去之后,二话不说,扑通一声会在了递上。
    “林默拜见伯母。”
    “林湛拜见伯母。”
    林二娘虽然诧异,但是还是起身,把这两兄弟扶了起来,然后扭头看向跟过来的林清源,询问他们的身份。
    而一旁的张氏看到这个画面,脸色铁青。
    气的浑身发抖。
    因为无论如何,这个“伯母”也应该是她,而不是林二娘。


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回来了
    把这两兄弟扶起来之后,又向林清源询问了他们的来历,这个时候林二娘才觉得有些不对,她对着两兄弟笑了笑,开口道:“我不能算是你们的四伯母。”
    她看向张氏那边,轻声道:“这是我家的姐姐,她才是你们四伯的原配夫人。”
    一边的张氏听到这话之后,立刻对两兄弟露出了一个很勉强的:“不碍事的,不碍事的,都一样。”
    林默只是看了张氏一眼,便没有继续搭理,而是扭头对着林二娘开口道:“知道了,伯母。”
    其实按照规矩来说,张氏才是林昭的嫡母,他们两个既然拜了林清源,就应该去拜张氏,不然就是失礼,这两个人是大宗师的儿子,自然不会不懂这些礼数,这样做分明就是在打张氏的脸面。
    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是因为林湛与林昭相熟,知道了一些林昭在越州的事情,因此颇为仇视张氏,这一路上他又把林昭在越州的事情与兄长林默说了,两兄弟才会这样同仇敌忾。
    林默的话不多,一旁的林二少林湛,明显话就要多出很多了,他抬头看了看林二娘,笑着说道:“伯母与三哥生得真相,简直就像是一个人一样。”
    林二娘微笑着看着林湛,问道:“你与昭儿很熟么?”
    “当然熟了。”
    林二少大咧咧的说道:“三哥他到长安之后,便是我带着他在长安城里走动,我跟他熟悉得很,后来他去衡州相救大兄的时候,也是我跟他一起去,我们同吃同住了一个月,才到的衡州。”
    “衡州?”
    林二娘仍旧面带微笑:“三郎在书信里,倒是没有与我提过衡州的事情,二郎既然跟他一起去的,不妨说与我听听?”
    听到这番话之后就,林湛立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有些不知所措。
    他与林昭极熟,很明白林昭的性子,如果林昭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母亲,那么就是他不愿意说。
    一旁的林默勉强一笑:“既然伯母问起了,你就跟她说一说就是,三郎去衡州是去救我的性命,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因为兄弟两个人一直赶路,还没有吃东西,干脆就坐在林二娘的桌子上,一边吃饭,一边把去年年关时候林昭赶往衡州救人的事情,与林二娘说了一遍。
    林二娘听了之后,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而是叹了口气:“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昭儿那时候还给我写信,说他在平康坊过的年,吃的如何如何好,原来都是哄骗我的。”
    林二少缩了缩脖子,心中有些后悔,苦笑道:“伯母,三哥他也是不愿意让你担心,你切莫责怪他,不然以后我兄弟再没有脸面见他了。”
    “既然是做好事,我自然不会怪他。”
    林二娘微笑道:“只是他不肯与我说实话,这就有些不对。”
    两兄弟入场的时候,宴会已经过半,他们吃得差不多饱了之后,林思正便走了过来,给他们在代园里安排了住处,两兄弟闻言,纷纷摇头,老大林默对着林思正拱了拱手之后,开口道:“大伯祖,父亲吩咐我们回越州读书,不能住在代园里,我家在越州还有一个故宅,虽然已经出让给三郎家了,但是客房总还是有的,这段时间,我们兄弟便住在故宅就是。”
    林二娘所在的宅子,就是当年林简在越州的故宅,这个宅子比起兴文坊林氏大宅自然是相差不少的,但是怎么也有十来间房,尽可以住的下兄弟两个人。
    一旁的林湛回头对着林二娘笑了笑:“还请伯母不要赶我们兄弟才是。”
    林二娘温柔的摇了摇头,微笑道:“那里本就是你们家的宅子,就是要回去也是应该的,更不要说住几天了,你们住在那里也好,再过两三天,三郎便回越州来了,到时候,让他带你们兄弟在越州转一转。”
    “那再好不过了。”
    林二少颇为兴奋,笑着说道:“在长安的时候,三哥可吃了我不少钱,这次回了越州,怎么样也要吃回他一些才是!”
    林思正犹豫了一番,与旁边的林清源商量的几句,便没有强求,同意了两兄弟住在那座故宅里。
    毕竟这两兄弟的身份不一样。
    他们是大宗师的儿子,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宰相之子,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越州知州相比这两个少年人来说,都要相形见绌,在抛却亲缘关系的前提下,哪怕是林昭这个新科探花郎,比起这两个“储相之子”,也要逊色一些。
    当然了,如今林昭新中探花,风光自然远胜这两兄弟。
    就这样,两兄弟在林昭的宅子里住了下来,为了照顾这两人,林思正还从兴文坊林家大宅里调去了七八个丫鬟还有三四个下人,用来服侍他们的衣食起居。
    很快,两天时间过去。
    越州城西的官道上,一队马队正在缓速前进。
    因为太热了。
    这个时候,已经六七月份,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即便是行商的马队也只能避开正午,在早上与晚上赶路。
    林昭与几个长公主府的家将跟随这个马队同行,也觉得燥热难当,不过当坐在马车里的林昭,看到遥遥在望的越州城的时候,心中一阵振奋,只觉得热气都散去了一些。
    他掀开车帘,对着一旁骑马的家将笑着说道:“前面就是越州城了,城里的醉鸡还有清蒸鳜鱼天下一绝,等回了家中,我请几位哥哥好好吃上一顿,再上几坛花雕酒,保证几位哥哥忘了长安城。”
    这一路上,林昭别无其他乐趣,只能跟这几个齐家的家将说话,因为林昭从来不拿捏自己的身份,因此与这五个人已经极为熟悉,听到这句话之后,其中一个被赐姓齐的中年汉子,哈哈一笑。
    “林公子这话就太过了,长安城里无所不包,越州花雕酒到处都有,越州再好,怎么也不能让我等忘了长安城!”
    另外一个家将也跟着起哄,对林昭笑着问道:“林公子,越州城里,有西域胡姬否?”
    长安城是这个时代绝对的天下第一城,城中有不少西域人以及“外国人”,除了长安城以外,大周其他的城市就很少能够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了。
    林昭也跟着哈哈一笑:“江南女子,比起那些胡姬,不知道要胜出凡几,几位哥哥里可有不曾成婚的,等到了越州,我托人给你们介绍介绍,干脆就做了我们越州的女婿如何?”
    几个人一边说笑,一边朝着越州城缓缓前进。
    此时,林昭的心情,颇为复杂。
    他虽然两世为人,但是却的的确确是在越州城里从小长大的,这里就是他正儿八经的故乡故土。
    更重要的是,城里还有从小带他长大的母亲,以及……那个笑容灿烂的姑娘。
    小林探花掀开车帘,微微闭上双眼,任由故乡的夏风吹在自己脸上,他在心中喃喃自语。
    “越州…我回来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衣锦还乡
    十几年时间过去,前世的记忆已经只剩下一个轮廓了,对于林昭来说,越州就是他的故乡,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诚然,这里相对于那座高高在上的长安城来说,要显得有些简陋,但是对于林昭来说,这儿这里就是最亲近的地方。
    当然了,相对于越州城,林昭对于东湖镇很显然感情更深一些。
    眼见越州城越来越近,林昭还在与齐家的几个家将说笑。
    “越州话不太容易听得懂,等会大家要是听不懂了,尽可以来问我。”
    相对于长安官话来说,越州这边的方言属于吴语的一种,确实很难懂,要知道,哪怕是离家二十年的林元达,至今说话还带着颇为浓重的越州口音,乍一听还不怎么容易听明白。
    林昭也是如此,他刚到长安城的时候,对官话不怎么熟悉,跟林湛沟通的时候还好,毕竟林二公子虽然不怎么会说越州话,但是却是听得懂的,但是与齐宣等人沟通的时候,就颇为吃力,一直在长安住了三四个月之后,他才能说一口流利的长安官话。
    几个齐家家将闻言,都是哈哈一笑:“这个不妨事,咱们兄弟就跟在林公子身边就是。”
    他们说说笑笑的功夫,越州城已经近在眼前,林昭再城门口与同行的商队分开,然后与几个齐家的家将一起走向越州城门。
    守门的兵丁查看了他们的照身帖之后,便放他们进去,到了林昭这里,却是一个铜制的鱼符,几个兵丁看了鱼符之后,都对着林昭恭敬行礼。
    照身帖,是普通百姓的“身份证”,大概是一块光滑的竹牌,上面写着籍贯信息以及画着大致模样,由官府发放,而鱼符则是官员的身份证明,大多铜制,从一品到九品模样各不相同。
    这个鱼符,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证明身份,官员持左符,衙门有右符,新官上任的时候,朝廷赐下左符,与衙门的那枚鱼符相符合,旧官便可以交接工作了。
    林昭中了进士之后,身上并没有官职,他这枚鱼符,还是国子监编撰司总编撰这个差事的鱼符,乃是从八品。
    顺利进了越州城之后,林昭也不再乘坐马车,而是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与几个大汉同行。
    他在去长安之前,曾经在越州城里当了一年左右的“书铺伙计”,因此对于越州城还是熟悉的,是不是给几个家将指出一些越州城里有名的名胜古迹。
    一行人说话的功夫,很快就走了小半个越州城,到了兴文坊附近,林昭转过一个巷子,很快看到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