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三郎这话,你母亲愿意跟你去长安?”
    “那是自然。”
    一旁的林二娘还没有说话,林昭便连忙开口。
    “母亲已经答应跟我同去长安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长安城恶性事件
    时光如梭,从不等人,很快时间就到了乾德九年的十月,进入了深秋。
    长安城里,树木的叶子已经普遍开始枯黄,零星还可以见到几颗枫树,随着秋风摇曳自己的红叶。
    此时,吐蕃使臣已经进长安半月有余,在这段时间里,除了礼部负责外交的主客司郎中等官员与这些吐蕃人接触之外,太子殿下本人也非常上心,屈尊亲自接见了几次这些吐蕃使臣。
    按照双方半个多月的谈判结婚,大周这边同意下嫁公主给那位吐蕃的新任赞普,条件是双方就此签订停战书,约定二十年之内不得妄动刀兵,同时开放边境互市,约定守望相助,一起协同对抗北边的突厥人,以及最近几十年才慢慢兴起的契丹诸部。
    总的来说,这个谈判结果还是很漂亮的,因为当今圣人本就不怎么想动兵,也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吐蕃去,只是需要一个脸面而已,按照太子殿下与吐蕃使臣商谈的结果,这些吐蕃使臣回吐蕃之后,会再次派遣一队人过来,向大周圣人进献吐蕃的珍稀特产,以及一些牛羊金银之类,正式向大周圣人求亲。
    这种方式,大周的圣人不至于丢面子,吐蕃那边也能够得偿所愿。
    至于一个公主……
    没有人会在意这个,当今圣人在位三十多年,生了十几个儿子,十几个公主,现在还未出阁的公主也有七八个,随便扔一个到吐蕃去也就是了。
    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还是政事堂里的那些宰相们,都不会把一个女人看在眼里。
    当然了,如果皇帝实在是舍不得闺女,也可以从宗室之中随便找个姑娘,然后过继到自己名下,再封个公主,送到吐蕃去。
    大周二百年历史当中,有数次和亲都是这么办的。
    在东宫以及礼部半个多月的努力之下,终于在十月底与这些吐蕃时辰正式签下了约书,礼部主客司的郎中拿到约书之后,颇为兴奋,径直送到了东宫之中。
    因为太子殿下对这件事也很是上心,很快接见了这位姓傅的礼部郎中,傅郎中见了太子之后,恭敬拱手,两只手捧着这份约书,递在了太子面前。
    “殿下,臣……与礼部诸位同僚,又跟他们谈了三日,终于把这件事谈了下来,吐蕃的使臣已经点头,愿意回吐蕃之后,赶牛羊各两千头,毛皮等十车,还有其他一些金银之物,前来长安求亲。”
    这位傅郎中低着头,沉声道:“按照时间推算,到明年年初,这些吐蕃人便能够把礼物送到长安来,到时候……朝廷这边再准备公主出嫁不迟。”
    太子殿下伸手接过了这份两国之间的约书,大概看了一遍之后,抬头看了傅郎中一眼,面露赞赏之色。
    “这件差事,礼部办的很好,稍后孤便进宫,把这约书交给父皇定夺,等这件事正式定了下来,孤当替礼部请功。”
    “此是我主客司应为之事。”
    傅郎中连忙低头:“万不敢居功。”
    这位年近四十的礼部郎中,神色很是恭谨,但是他说话却很有意思。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要给整个礼部请功,而他回话的时候,却只说了一个礼部主客司。
    主客司是礼部四司衙门之一,主要负责“外交”事务,这桩与吐蕃谈判的差事,也主要是傅郎中带着主客司的人在做,因此他在回太子话的时候,刻意强调了一句主客司。
    当然了,这句话并不是要抢上官的功劳,而是提醒太子不要忘了他们主客司的功劳,请求太子在请功的时候,提上一句主客司。
    毕竟傅郎中今年才刚满四十岁,当然不肯放弃任何晋升的机会,如果这一次顺利的话,明年吏部考功,他多半就可以再升一级,成为六部侍郎了。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太子殿下笑呵呵的看了傅郎中一眼。
    “主客司这一次的确办事不错,傅郎中也是个实干之人,今后有时间可以多到东宫来走动走动,孤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傅郎中。”
    这位姓傅的郎中浑身一颤,连忙低下头,声音恭敬:“臣……荣幸之至。”
    与傅郎中说了几句闲话之后,太子殿下便挥手屏退了他,在东宫沐浴更衣之后,换上了一声紫色的常服,然后再一次确认约书上没有什么忌讳以及一些不当之处之后,太子殿下手捧这份约书,上辇驾进了皇宫内城。
    很快,太子殿下的辇驾在太极宫面前停了下来,太子在太极宫门口等了片刻之后,老太监卫忠,便躬着身子把他迎了进去。
    见到了皇帝之后,太子殿下很干脆的跪在地上,叩首道:“儿臣叩见父皇,父皇圣躬金安。”
    在大周,大臣私下里见皇帝不一定要跪拜,但是太子殿下私下里见皇帝,是一定要磕头的,而且要恭恭敬敬的磕头。
    老皇帝这会儿,正在翻看一些地方上送上来的奏书,闻言把手里的奏书放在一边,低头看了太子一眼。
    “朕躬安。”
    说着,他对太子挥了挥手:“起来说话罢,卫忠,给太子搬把椅子来。”
    哪怕是一国之君,该给太子的体面,也是要给的。
    太子殿下诚惶诚恐的坐了下来,然后把手里的约书递到卫忠手里,恭谨道:“父皇前番交代给儿臣的事情,儿臣与礼部诸员已经办妥了,这是礼部与那些吐蕃官员谈出来的结果,父皇可以先看一看,如果不满意,儿臣再去与那些吐蕃人周旋…”
    圣人点了点头,卫忠连忙把这份约书,递到了老皇帝手里,老皇帝把几张密密麻麻的约书大致看了一遍之后,微微点头:“这件事你办的不错,没有丢了咱们大周的脸面,回头交给礼部,正式拟订国书罢。”
    说着,老皇帝有些疲惫的挥了挥手:“明年吐蕃人如果按时来长安,你妹妹出嫁的事情,也由你去操办。”
    太子殿下微微欠身,问道:“敢问父皇,是哪一个皇妹……”
    “你自己定就是。”
    圣人挥了挥手:“十五岁以上不曾出阁的,都可以,如果选不出合适的,便从你堂妹之中选一个,过到咱们这一支来。”
    太子殿下闻言,连忙点头,就在他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有些慌张的跑到了这处书房门口,但是站在门口不敢进来,卫忠很快发现了这个小太监,跟是自然的迈步走了过去。
    这个小太监在卫忠耳边说了几句之后,满脸皱纹的卫大太监脸色微变,挥退了小太监之后,重新走回老皇帝面前
    圣人不咸不淡的看了他一眼。
    “出什么事了?”
    卫忠深深低头,声音有些低沉:“圣人,寿比赞死了。”
    老皇帝皱了皱眉:“谁死了?”
    卫忠再次低头,微微叹了口气。
    “吐蕃使臣寿比赞。”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条路
    寿比赞,不止是这一次吐蕃使团的使者,还是吐蕃新任德逻赞普的老师,按照中原王朝的说法,就是“帝师”。
    虽然吐蕃那边没有这个说法,但是作为新赞普的老师,这个寿比赞在吐蕃的地位不低,这一次出使大周,新赞普很是重视,便把他这个在吐蕃人称智者的老师,指派为使者,代替他向周皇求亲。
    可如今,这位赞普的老师,死了。
    听到这句话,天子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而是看了看还在殿中的太子殿下,继续问道:“怎么死的?”
    “大概半个时辰之前,死在吐蕃使团的一个随从手里,这随从杀了人之后,便随即自尽……”
    听到这里,老皇帝才微微皱了皱眉头,低声道:“干净利落,动手的人还真是神通广大。”
    说到这里,天子看向坐在自己不远处的太子殿下,面色平静:“我儿方才听到了?”
    太子殿下这会儿脸色已经有些苍白了,他缓缓低头,声音有些沙哑:“儿臣……听到了。”
    见太子这个表情,老皇帝眯了眯眼睛,脸上却露出了些许笑意:“依我儿看,这件事是谁干的?”
    太子殿下低着头,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缓缓开口:“回父皇,这件事儿臣还没有任何证据,不敢妄加猜测,但按照常理推之,天下间最不愿意看到我大周与吐蕃交好之人,便只有一个突厥了,至于北边刚刚起势的契丹诸部……”
    “应该没有本事往吐蕃使团里安插人手。”
    其实这里,太子还漏了一个势力没有说,在背后动手的人,不一定是想要挑拨大周与吐蕃的关系,还有一种可能是,背后的凶手,不想看到东宫做成什么事。
    如果吐蕃这件事太子殿下漂漂亮亮的办成了,那么接下来太子储君的身份,就更加不可动摇了,而如果在这个当口,吐蕃赞普的老师,突然暴毙在了长安城,吐蕃那边多半会怀疑是周人下得手,到时候两国会再一次交恶,在边疆动兵也是未知之数。
    而如果这件事,真的闹到了大动干戈的地步,那么朝野便会怀疑太子殿下以及东宫的办事能力。
    就连圣人,到时候恐怕也会恼火。
    说到这里,太子殿下的表情有些愤怒。
    “儿臣为了保护这些吐蕃人,把东宫的卫率都派出了两队,这些人居住的会馆里,基本上任何人都见不到他们,不曾想……”
    东宫储君,有着自己的一套小朝廷,三师三少自然就不必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太子出行需要排场,也需要护卫,所以存在直属太子统领的东宫六率。
    分别是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以及太子左右清道率。
    这六率主要负责太子殿下的防务功勋,以及平日里的仪仗,清道等等,加在一起恐怕有万人以上。
    当然了,六率也不是每天都跟在太子身边,更不是全然听太子殿下的命令,寻常时候,东宫也就只有一个军府,千人左右,用来随身卫护太子殿下。
    当然了,东宫六率名义上归属太子管辖,但因为兵力太多,太子也只能调动其中很少一部分兵力,其他的或者掌于天子手中,或掌于重臣手中。
    圣人对着卫忠招了招手,后者很快会意,走到皇帝面前把他扶了起来,老皇帝这会儿身形已经有些佝偻,他两只手都揣在宽大的袍服袖子里,然踱步走到太子面前,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我儿觉得,出了这种情况,现在咱们应该如何做?”
    太子殿下深呼吸了一口气,恭谨低头:“回父皇,儿臣以为现在应当派三法司控制住吐蕃使臣,然后让礼部主客司会说吐蕃话的官员,与三法司相配合,彻查此事。”
    他抬头看向天子,声音低沉:“此事彻查出一个结果之后,再由礼部起草文书,告知吐蕃赞普前因后果,这样一来,两国或可免去一场兵灾。”
    老皇帝静静的听完自己儿子说的话之后,脸上还是没有太多表情,只是缓缓摇了摇头。
    “画蛇添足。”
    “这个吐蕃使臣死在他们吐蕃人自己手里,没有人知道是不是这个新赞普派人杀的。”
    他自己搬了把椅子,坐在太子面前,语气平静:“这个时候,如果派三法司去查,反倒会让外人觉得咱们大周在掩饰什么,觉得我李氏怕了他们吐蕃人。”
    “朕教你应当如何做。”
    这位执掌国家三十多年的老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