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什么样子。
    不过见母亲生了气,林昭也不好多说什么,他连忙放下碗筷,开口道:“阿娘莫生气,我去城里,去城里就是……”
    林二娘这才点了点头,伸手把林昭开始收拾林昭吃完的碗筷,一边收拾一边开口说道:“你今天早点睡,明天一早便跟老郑的车去城里,他每天早上都要进城送菜的。”
    老郑,是东湖镇的一个菜农,在城里有一些门路,每天一大早便赶着他的驴车,去城里给两三家酒楼送新鲜的蔬菜,镇上的人要是想进城了,很多时候也会坐着他的驴车进城。
    老郑人很好,有人要坐他的车,他从来不会推拒,也不会收钱,是东湖镇难得的好人。
    无奈之下,林昭只能点头答应,简单洗漱了一番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倒头睡下。
    这个年代,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天一黑,林昭很容易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林昭便被母亲喊了起来,这个时候林二娘已经做好了早饭,看着林昭吃完早饭之后,她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个巴掌大的布包,塞在了林昭手里。
    “这是一些钱,给你在城里吃用,不够的话就让老郑捎信回来,娘再给你送去。”
    林昭用手拎了拎这个布包,颇为沉重,估计差不多有一贯钱。
    要知道,林昭的父亲林清源,在外县做师爷,一年的收入差不多也就是六七十贯钱而已,林昭母子两个人地位不高,有时候母子两个人从正房那里,几个月也领不到一贯钱,这么多钱,大多是林二娘靠着自己刺绣的手艺,慢慢攒下来的。
    林昭叹了口气,低头道:“阿娘,我要是进了主家的家学,主家就管吃住,用不着这么些钱,您还是留着自己用罢……”
    “让你拿着你便拿着。”
    林二娘轻声道:“娘在镇上能花什么钱?城里处处都要花钱,这些还不一定够用呢。”
    林二娘又嘱咐了林昭两句,便把儿子送到了门口,轻声道:“时间不早了,快去罢,昭儿这么聪明,进主家家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到了城里,记得给娘捎个信回来。”
    林二娘对林昭挥手作别。
    “知道了。”
    林昭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个头,然后起身背着一个包袱,迈出了家门。
    这个时候,天上还挂着漫天星辰,林昭走到老郑家门口的时候,脚上崭新的布鞋已经沾了不少青草跟露水。
    而这个时候,向来早起的老郑,都还没有起床。
    老郑很热情,招呼了林昭坐下之后,便去准备今天要送进城的青菜,林昭跟在老人家身后,帮着他把青菜搬上驴车。
    就这样折腾了好一会儿,等到林昭坐上老郑那辆驴车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发白,月亮仍旧挂在半空,不过正在慢慢变淡。
    少年坐在驴车上,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随着郑伯一声响亮的响鞭,驴车缓缓驶动,一颠一颠的朝着山阴县城走去。


第三章 高门大户
    这时候正是初春时节,万物萌发,一路上路边不少野花恣意绽放,四野都是嫩绿色,煞是好看,林昭的性子比较开朗,一路上跟郑伯闲谈,路过东湖的时候,林昭往湖里看了看,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小舟,便收回了目光。
    在前面驾车的郑伯,对着林昭笑了笑:“三郎要与人告别么?”
    “不用。”
    林昭摇了摇头,轻声道:“城里到东湖镇不远,郑伯带我认认路,我便能自己走回来了。”
    其实驴车的速度比林昭平日里步行的速度快不到哪里去,他之所以蹭车,是因为他只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过一次城里,对路不太熟。
    从东湖镇到城里,也就差不多一两个时辰的路程,等到差不多巳时时分,驴车就已经到了越州府的府城门口。
    越州府与其他府城不太一样,山阴会稽两县都在府城里,林家的主家是住在山阴县这一边,东湖镇也隶属山阴县,因此林母才说是进县城。
    对于山阴县的人来说,府城就是县城。
    越州府是个颇为繁华的地方,城门口是有查路引以及照身帖的兵丁的,不过郑伯与林昭两个人都是说着一口正宗的越州话,因此没有人会拦着他们,很快就顺利的进了府城。
    进城之后,郑伯把林昭带到了距离林家主家兴文坊不远的地方,给林昭指明了方向之后,就驾着驴车去给酒楼送菜去了。
    林昭一个人站在兴文坊门口,看着往来越州府山阴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愣愣出神。
    这个看起来普通的东湖镇少年,有着一个很不普通的灵魂。
    他理论上来说…不能算是穿越者,因为他是真真切切在这个世界从小长大的,如果非要下个定义的话,可能就是转世投胎的时候,喝下的那碗孟婆汤掺了水。
    总之,他仍然记着上辈子的事情。
    上辈子的林昭身世比较凄惨,从小无父无母,在孤儿院长大,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辛苦打拼了十多年,终于成为了旁人口中的凤凰男,但是老天并没有太眷顾他,刚过而立之年,便身患绝症,一命呜呼了。
    最终他是三十二岁,苟延残喘了一年多之后,在那个白色的病房里闭上了眼睛,再一睁开眼睛,他就成了东湖镇林家的妾生子,成了林二娘的儿子。
    因为上辈子没有父母,这辈子碰上一个很是疼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林昭倍加珍惜,三年来便在东湖镇陪着自己的母亲,读书放牛,倒也过的愉快。
    两世为人,所以林昭学东西学的很快,林二娘教给他的东西,很快就能通读背诵下来。
    当然了,这十来年时间里,他不止是在东湖镇放牛,多多少少也知道了一些当世的大背景。
    这是一个统一了二百年有余的国家,国号为周。
    诡异的是,皇族……姓李!
    因为居住在镇上,能够接触的东西不多,但是凭着这这些为数不多的消息,已经可以推断出许多结论。
    比如说,这个世界与他上辈子那个世界,可能全然不一样。
    因为前世的那个世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二百多年的朝代叫做“周”,更没有一个国号为周的朝代,皇族姓李。
    最开始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林昭才六七岁,当时很是震惊了一段时间,不过到现在六七年时间过去,他已经基本接受了这个现实。
    不管这是哪里,都要好生活着不是?
    不过对于一个在东湖镇生活了十几年的放牛郎来说,骤然见到越州府的热闹景象,还是让他颇为触动的。
    倒不是他没有见过世面,而是眼前熙熙攘攘的热闹模样,像极了前世的繁华景象。
    愣了一会儿之后,林昭回过神来,摸了摸自己腰里的那贯钱,发现还在之后,微微松了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兴文坊。
    之所以有这个动作,是母亲临出门之前嘱咐过他的,这个时代的治安非常不好,有活生生的的山贼强盗,市井偷儿更是不计其数。
    林家在兴文坊里算是大家族,林昭随意在路边找人问了问,就问到了林府的确切地址,片刻之后,少年人就已经站在了林府门口。
    林家的门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林昭跟他通报了姓名,说明自己出身东湖镇林家,来主家求学,这个门房有些怀疑的看了林昭一眼。
    “求学一般都是家里大人带着来,小公子怎么自己一个人来了?”
    林昭心里苦笑了一番。
    还能因为什么,还不是家里的大人不愿意带他来?
    他们母子两个人,在林家地位不是很高,林二娘不可能抛头露面的带孩子过来,林昭的那个大母,倒是经常带他的两个儿子来主家想要进家学,但是绝不可能带着林昭过来。
    想到这里,林昭微微叹了口气,从袖子里摸出几个铜板,放在门房手里,开口道:“劳烦通报大老爷一声,去年祭祖的时候,我来过城里,见过大老爷。”
    大老爷,就是林家主家的家主,名叫林思正,细算起来是林昭父亲林清源的叔父辈,也就是林昭的叔祖。
    不过血脉隔的不是很近,林思正是林家大房嫡传,而林昭的祖父,则是四房出身,正是因为如此,分家了之后,林思正这一脉占了大头,林清源这一脉就只能去东湖镇给家族看管田产。
    收了好处之后,自然就不好不办事,门房很痛快的进去通报了,没过多久,便有下人出来领着林昭进了林家大院,在回廊里七转八绕之后,终于在正厅里,见到了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家,林昭规规矩矩的下跪行礼,开口道:“侄孙林昭,见过大老爷。”
    这是一个讲究礼法的时代,同宗同族,又是长辈,见面肯定是要下跪的。
    林思正先是看了一眼林昭,然后喝了口茶,开口问道:“你是哪一家的孩子?”
    林家传家一百多年,最近几代人更是出了不少进士举人,族人越发壮大,如今只在越州府几,姓林的林家人,恐怕就有四位数,这么多的人,身为家主,自然是记不住的。
    林昭低头道:“回大老爷,家父林清源,祖父林思诚。”
    “哦,原来是四房那一边的。”
    林思正点了点头,开口问道:“老夫记得,你祖父应该是不在了,你父亲是……在东湖镇安了家。”
    “是,侄孙正是从东湖镇过来。”
    “既然是林家人,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林思正挥了挥手,淡然道:“你且起来罢,老夫让人带你去找个厢房歇息,明日一早便让家里的先生考校你的学问,要是合格,以后就留在家里读书。”
    林昭从地上爬了起来,对着林思正躬身行礼。
    “多谢大老爷。”


第四章 前恭后倨
    因为是借住在别人家,这一晚上林昭睡得并不踏实,一大早天还没有全亮的时候,他就从床上起身,穿了衣服之后,来到了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
    虽然都是林家,但是城里的林家与东湖镇的林家大不一样,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尽管是客人住的厢房,比起东湖镇的林家环境都要好上太多,比林昭住的那个小院子,更是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高门大户的规律,也比寻常人家森严许多,林昭刚刚起身没多久,就有一个看起来十五六岁的下人小步走了过来,对着林昭低头行礼:“少爷起得这么早,要小人给您送早饭过来么?”
    这个少年虽然是林府的下人,但是衣着还算干净,身上的衣裳也是崭新的,相比较起来,林昭身上的布衣就要寒酸许多了。
    他总共就只有三件外衣,剩下了两套都是打着补丁的,身上穿着的这件,是唯一能够穿出门的衣裳了。
    不过林昭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他对着这个下人微微点头,开口道:“有劳了。”
    下人恭谨点头,转身走了,没过多久就送了几个白面馒头,一碗白粥还有两小碟咸菜过来。
    粥跟咸菜倒没有什么,就是白面馒头让林昭颇有些眼馋,东湖镇的林家虽然并不算穷,但是也只有大母那边可以天天吃到粗粮,他跟母亲两个人,吃高粱面居多。
    当着下人的面,林昭也不好狼吞虎咽,装模作样的吃完之后,就被下人们带到了林家家学所在的院子里,这会儿还不到辰时,但是院子里已经传出了一些读书声。
    越州林家有家规,家中只要是六岁以上的孩童,每日卯时就必须到家学之中读书,除了早起的时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