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通商号这一年多的时间,的确帮助了林昭很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在本朝不怎么受重视的资本力量给林昭带来的帮助,甚至远超长安的林简。
    毕竟钱粮还有一些买粮买东西的渠道,对于提个新兴的青州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听到这句话,林昭点了点头,对着郑涯拱了拱手:“到时候,小弟会去迎接二舅的。”
    说完,他向郑涯拱手作别:“小弟还有别的事情要办,现在就要离开,棣州与沧州的事情,暂且托付给兄长了。”
    郑涯有些诧异:“这会儿天色已经不早了,三郎不在厌次住一晚上?”
    “我有事要办。”
    林昭皱了皱眉头,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如今摊子铺开了,但是却非常缺人,我得想办法让青州这个铺面尽快转起来才行。”
    郑涯闻言,没有再阻拦,只是伸手拍了拍后者的肩膀,感慨道:“三郎这个年纪,真是难为你了。”
    “为兄这些年结交了不少读书人,其中有几个久试不第的,稍后我便给他们写信,问他们愿不愿意到青州来。”
    “如此,多谢兄长了……”
    兄弟二人在厌次的刺史府门口,拱手作别,林大总管带了二三十个人,快马离开厌次。
    离开了厌次之后,他仍然一路南下,甚至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赶回了青州城。
    进了青州城之后,林昭没有回刺史府,而是直接来到了刺史府附近的一处院子门口,敲响了院门。
    很快,一个丫鬟开了门,她上下看了看林昭,有些疑惑:“这位公子,您找……”
    “我找周德。”
    这丫鬟点了点头,连忙转身,一路小跑去通传去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衣衫有些不整的周胖子,才迈着步子来到了院子门口,把林昭请了进去。
    他一边走,一边有些好奇:“老三你不是去北边了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此时,这个胖子一身脂粉气,显然是不知道从哪个女人的床上爬了起来,他倒是有本事,到青州没有多久,也养了个女人在自己的宅子里。
    “北边的事情安排好了,不过还有些事情,要麻烦周兄,因此特意赶回来见你。”
    “麻烦我?”
    周胖子有些愕然,然后笑着说道:“我一个混吃等死之人,哪里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地方,莫非三郎想请我盖房子?”
    林昭微微摇头。
    “我想要跟周兄要些人才。”
    “三郎莫要胡说,我哪来的人……”
    周胖子毕竟也是个聪明人,他这话说到一半,便听出了林昭话里的意思。
    他周德虽然手里没有什么人才,但是……
    他的老爹周嵩,可是干了十来年的天官尚书!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家国父子
    周德当年在长安城里可以胡闹到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敢管他,甚至到了国子监之后与齐宣一个学舍,身为天子亲外甥的齐大公子也只是皱了皱眉头就忍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个好爹。
    那个同样胖乎乎的天官尚书周嵩。
    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是六部之中最为权重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正因为如此,朝廷甚至默认天官尚书不拜相,就是怕一个人在朝中大权独揽。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宰相郑温,就是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入阁拜相,甚至他在任宰相的时候,还兼任了一段时间的吏部尚书。
    所以,这位郑相才会有那么多的门生故吏,整个中宗一朝前期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由他提拔上来,正因为如此,他才犯了皇帝的忌讳,最终落得了一个惨死的下场。
    而当今的吏部尚书周嵩,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来年了。
    十几年的时间,他的门生故吏同样不会少,当年林昭赶去横州相救林默的时候,这位周尚书随随便便写了一封信,就能让衡州别驾陈英倾力相助,足见那个胖老头在官场上的人脉。
    在吏部做到他这个水平,实际上的权力已经跟政事堂的宰相相差无几,甚至可能比那些刚入政事堂的宰相还要高出两三分。
    听到林昭的话之后,周德这个天官尚书的幼子,先是缩了缩脖子,然后对着林昭苦笑了一声:“老三,不是我不帮你,你也知道我这两年在长安城里做了奸臣,老爹已经许久不肯见我了,我上次回家去见他,还被他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赶出了家门……”
    说到这里,周德叹了口气:“况且老头差不多已经到了告老的年纪了,我想让他安安稳稳的回老家养老去,最好不要再插手这些事情了……”
    “养老?”
    林总管冷笑了一声:“现在,范阳军已经在强攻潼关,等潼关一破,他们便会兵临长安城下,若是长安破了,老头便会成为康东平的阶下之囚,到时候他想个好死也不容易,天底下哪里还有让他养老的地方?”
    周德有些无辜的眨了眨眼睛。
    “可是我就算给老头写信,他也不一定肯帮咱们,再说了,这里到长安足有两千里,一来一回,天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你只管给他写信要人就是。”
    林昭在路上早已经想好了,他微微冷笑道:“我也给老头写封信,告诉他如果他不愿意帮忙,他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青州,看你家这老头愿不愿意帮忙!”
    周德脸色大变。
    他连忙站了起来,往后退了两步,伸手颤巍巍的指着林昭:“老三,咱们相识一场,你竟然要害我……”
    林昭有些无语。
    “我害你做什么?”
    他拉着周德坐了下来,没好气的说道:“我手下的人已经去打幽州了,这幽州是范阳军的老巢,此举定然会激怒他们,这个时候你爹要是不肯帮我,青州便很难抵抗范阳军,到时候范阳军兵临城下,你死不死?”
    周胖子眼珠子直转,不知道又在想什么歪心思。
    林昭瞪了他一眼:“我可告诉你,这康氏兄弟都是异族,他们可没有盖宫殿修楼宇的习惯,这范阳军里还有不少吃人的狠人,周兄落入他们手里,说不定便把你分食了!”
    周胖子是个颇为怕死的性格,闻言再次缩了缩脖子,对着林昭苦笑道:“写信就写信,你吓我做什么?”
    “不吓你,你不晓得利害!”
    见他终于点头答应,林昭也不废话,直接拉着周胖子进屋,在屋子里找到了笔墨纸砚,然后看着他,开口道:“快写快写,写完了之后我让人快马送到长安去,一路上不惜马力,最多四五天就能送到。”
    此时,因为范阳军兵祸的原因,各地的驿道很多都断绝了,即便没有断绝,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能够一日六百里的程度,不过林昭的手底下倒是有一个颇为快速的通信系统。
    这个通信系统,并不是林昭自己的,而是用大通商号的。
    这个时代,因为信息流通特别缓慢,而做生意最要紧的就是消息灵通,所以郑通在十来年前,就训练了一批专职送信的人,他们沿途快马送信,如果能在大城市的大通商号换马的话,也能做到一天四百里。
    要是能像林昭说的那样不爱惜马力,也就是让马拼了命的跑,一天跑个五六百里不是问题。
    只是这么跑,一路上会跑死几匹马就是了。
    周胖子摇了摇笔杆,抬头看了看林昭。
    “老三,这……怎么写啊?”
    林昭白了他一眼。
    “就写我这里需要大量的官员做事,要他把附近几个州郡空闲的士人名单,写一份给我。”
    说到这里,林昭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有特别合适的,就是在职的官员也可以。”
    “他老人家有人情可用自然更好,如果没有人情可用,我便亲自去请。”
    “最好…不要特别远。”
    说完这几点之后,林昭看了看周德,咳嗽了一声:“好了就这些,周兄快写罢,写完我立刻让人送到长安去。”
    周胖子无奈之下,只能照着林昭的要求写完了这封信,写完之后他放进信封里,犹豫了一番之后,抬头看向林昭,犹豫了一番之后,开口道:“三郎,我还想给老爹写一封家信。”
    这个小黑胖子难得的正经了起来,他叹了口气:“老头是个倔脾气,多半是不肯离开长安的,但是我这个做儿子的,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留在长安涉险。”
    “我要劝他一劝。”
    林昭默默点头:“你写就是。”
    周胖子重新捡起毛笔,拿来一张信纸之后,很快一封家信写完,林总管站在旁边,悄悄的瞥了一眼。
    只见这封家信最后一段,写了几句颇有些潦草的话。
    “儿经年胡闹,全靠老父荫庇,今天下不宁,社稷衰枯,望老父能躲则躲,能避则避……”
    “值此乱世,儿别无所愿。”
    “只祈盼今生,能再见老父一面…”
    写完这句话之后,一向不正经的周德也长长的叹了口气,将家信塞进信封里,放到林昭手上。
    “好了,三郎尽快送到长安去罢。”
    说完这句话,周胖子用袖子擦了擦自己眼角的一点泪花,对着林昭勉强笑了笑。
    “以这老头的性格,我肯定是劝不动他的……”
    他神色复杂,似哭似笑。
    “只希望他老人家看到这封信,还能记着我这个儿子…”
    见状,林昭也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兄宽心,乱世很快就会过去的。”
    “等叛乱平定,周兄仍旧可以回到长安,开开心心做你的大奸臣。”


第五百二十章 奇耻大辱
    潼关。
    潼关又称潼谷关,地形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关中关中,本意就是四关之中,而潼关就是关中的东大门。
    只要破了潼关,便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关中平原,也就是说,可以直扑到长安城下。
    河南府失陷之后,长安那边几乎把大半的禁军都派驻到了潼关,并且派十二卫大将军司马烁镇守潼关,长安那边给出的时间是,务必守住潼关一年以上。
    然而这个要求,是十分困难的。
    此时,镇守潼关的禁军虽然有十几万人,但是大周国祚已经二百年了。
    如果是二百年前,国朝初立之时,关中男儿几乎人人可战,那个时候不要说是康东平的二十万大军,就是再来二十万,也不可能看到关中的大门。
    但是二百年……实在是太久了。
    在古代王朝的体制之下,不要说二百年,就算是一百年,都能把一支精锐之师变得像豆渣一样脆弱。
    这一点,从另一个世界的蒙古人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蒙古人当年开国大元的时候骑射功夫几乎说是天下第一,但是只七八十年的功夫,蒙古贵族们就变得肥头大耳,连马也上不了了。
    大周的禁军同样如此。
    二百年下来,这些禁军之中许多都是长安的少爷兵,还有不少是挂名吃空饷的,在当年灵皇帝之时,整个禁军甚至只有一两千可战之人。
    经过郑温十几年的努力,再加上先帝还算是个中兴的明君,大周的禁军才算重新弄了起来,到现在十二卫加在一起,也有二十多万人。
    但是先帝自郑温死后,就变得有些怠政,执政的后二十年,禁军的战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当今天子即位之后,更是把精力放在了楼台殿宇之上,没有怎么改善禁军战斗力。
    以至于大周的这些中央禁军,现在战力很是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