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相摇了摇头,叹息道:“恐怕用不了多久,朝廷就会下令司马烁出关迎敌。”
    话说到这里,两位宰相再一次举杯碰了一杯,神色复杂。
    他们都在对大周未知的前景感到忧虑。
    两个人喝了一会儿之后,曹松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对了,林相的那个侄儿,现在在青州如何了?”
    提起林昭,林简微微振奋了一些,他低头喝了口酒,缓缓说道:“他在青州立了不少功劳,已经被朝廷封为青州行军总管了,前几天他还给我写了信,按照他信中所说,如今他麾下的青州军,已经开始攻取幽州了。”
    “了不起。”
    曹松由衷的感叹了一句,轻声道:“后辈之中,就数你家这个林三郎最是厉害,等他的青州军拿下了幽州,便是切断了叛军的后路,如果潼关再守个一年半载,等到北边腾出手来,到时候叛军连跑都没有地方跑。”
    “可惜……”
    元达公举起酒杯,与曹松碰了一杯,也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他有些想念林昭了。
    自己的这个侄儿,虽然看起来正经,但是鬼点子不少,如果他在长安城,就一定有法子能让皇帝回心转意。
    想到这里,林简看向东边的青州方向,再次喝了杯酒。
    他又扭头看着自己对面的宰相,吐出了一口浓烈的酒气。
    “只希望是曹兄与我……”
    “高估了范阳军。”
    曹松只说了一句可惜,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
    很显然,他并不认为那位相对年轻的圣人会回心转意,让潼关再固守下。


第五百二十七章 亲娘舅带来的大消息
    长安城两位宰辅的叹息,自然穿不到远在青州的林昭耳朵里,不过潼关的战情,却是每一天都会由大通商号的驿路传到青州的。
    时间很快到了永德四年的五月底,青州这边也渐渐热了起来。
    此时,林昭手下的青州军,已经基本上攻占了除蓟县以及范阳之外的青州全境,同时他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招揽的那些士人们,也都进入了林昭给他们安排的岗位之中。
    除了沈徽任沧州刺史之外,其他士人大多被林昭留在了青州,跟他一同组建青州总管府。
    到现在,这个凌驾在大周东部所有州郡之上的青州总管府,已经初步成型。
    毕竟此时棣州的郑涯,沧州的沈徽都在林昭的要求下征兵,加上裴俭等人在幽州征募的新兵,此时青州军的人数加在一起,已经有七八千人。
    不管这些军队现在有没有战斗力,但是人数摆在这里,林昭这个行军总管所节制的那些州郡,就都要乖乖的听从总管府的政令。
    因为林昭现在完全有权力,也有能力,撤换掉这些州郡的刺史别驾,甚至他还可以直接空降一套班子到这些州郡里去。
    当然了,如今长安城局势不明,林昭在青州也不敢做的太过,不是逼不得已,不会跟那些州郡的长官翻脸。
    总的来说,如今林三郎的青州集团,已经逐步迈入了正轨,再这样发展下去,最多两年时间,林昭这个青州行军总管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上的“青州节度使”。
    为了彰显青州总管府高刺史府一个级别的地位,林昭便把原先的青州刺史府改为青州总管府,并且令人扩建。
    青州城里眼下有大量的工匠,其中木匠石匠和铁匠最多,再加上林三郎在青州很得民心,他张贴榜文之后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青州总管府便扩建完毕,除了保留了刺史府原先的建筑之外,范围大概足足扩大了五倍有余。
    这是因为,原先的刺史府并不大,崔家姐弟住进来都有些拥挤,如今扩建到这个程度,反而比起幽州的那个范阳节度使府,还要小上一些。
    不过对于林昭来说,这足够用了。
    另外,因为多了很多读书人帮忙,林昭平日的政务压力也少了很多,他每日在总管府里,只需要处理一些大政方针,其他的琐事下面的人都可以帮他处理的七七八八。
    另外,林昭的青州总管府扩建完毕之后,原先作为他副手的青州别驾宋岩,不止一次的上门,暗示自己可以帮林昭接过青州刺史的差事,但是林三郎对这个人有些不太满意,一直视若无睹,装作没有看见。
    这一日,林昭在青州总管府的书房里,正在翻看裴俭送回来的军报,以及长安那边送过来的消息,在他的旁边,崔姑娘正拿着一个炭笔,帮着他汇算青州总管府下属诸州的度支。
    如今,这位崔姑娘差不多已经是青州总管府的“总帐房”,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她就是青州小朝廷的户部尚书。
    不过此时脸色十分燥热,崔芷晴自小锦衣玉食,夏天也会有人送冰降温,此时青州初建不久,还没有建成自己的冰窖,因此也没有冰送过来解暑,这位崔姑娘手拿炭笔汇算,额头上已经满是细密的汗珠。
    林昭见状,放下手中的朱笔,默默走出书房,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捧了一个罐子用外面走了进来,然后林大总管坐在崔芷晴面前,笑着问道:“六娘热了?”
    她自然是很热的。
    毕竟是孤男寡女,崔芷晴穿衣自然也不可能太单薄,此时又正直正午,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微笑摇头:“不碍事的。”
    “去年三郎没有掘冰窖,等今年冬天在城里挖几个冰窖,明年夏天便可以用到冰了。”
    冰窖是大城市的标配,向长安洛阳甚至是越州那种大城,甚至有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被称为“冰户”,在长安的东西二市,夏天还有贩卖冰饮的。
    不过青州在林昭到来之前,只是一个小地方,并没有专门做这个行当的人,因此没有冰窖。
    林昭微微一笑。
    “我给六娘变些冰出来如何?”
    崔芷晴放下了手中的炭笔,抬头看了看林昭,有些好奇:“这大夏天的,如何能凭空生出冰块来?”
    林昭笑而不语。
    他让崔芷晴在书房的桌子上摆了一个大碗,然后用先前罐子往桌子上一倒,果然倒出了一些碎冰。
    看着眼前碗里的冰块,崔姑娘瞪大了眼睛,用手碰了碰这个碗,果然入手冰凉。
    她把这个大碗捧在怀里,满眼都是惊奇。
    “三郎你……”
    她抬头看了看林昭,呆呆地说道:“你是神仙么?”
    林昭摇了摇头,正要开口跟她解释硝石制冰的原理,突然书房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是林昭的贴身跟班赵成。
    这个赵成,是林昭从赵家寨里带出来的,这一年多时间来一直跟在林昭左右,帮着林昭跑腿办事。
    算是他的贴身护卫。
    “相公,外面有长安来人求见。”
    林昭把手中的罐子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对崔芷晴笑了笑:“这个回头再跟你解释,这些冰都是净水,六娘可以镇一些水果消暑。”
    说着,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向门外,打开了房门。
    “什么人来了?”
    林昭缓缓问道。
    赵成恭敬欠身:“回相公,那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说是您的亲戚…”
    听到这两句话,林昭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脸上…有两道疤?”
    赵成想了想,点头道:“好像是有两道刀疤…”
    “那就是了。”
    林昭连忙问道:“他现在在哪里?”
    “小的把他迎到偏厅里奉茶了。”
    林昭闻言,连忙低头整理了一番衣裳,迈步朝着总管府的偏厅走去,这总管府虽然经过扩建,但是也不是特别大,很快林昭就到了偏厅门口,刚走进去看了这个中年人一眼,连忙口称“舅父”,就要跪下来给这人行礼。
    “侄儿拜见舅父。”
    来人正是郑通,大通商号的大东家,也是这么些年林昭身后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见林昭要跪下来,郑通连忙起身,把自己的外甥扶了起来,这位郑大官人微微摇头,开口笑道:“三郎现在是封疆大吏了,如何能拜我这一介商贾?”
    说到这里,郑通呵呵一笑:“况且,我还是个逃犯。”
    林昭摇了摇头,脸上也露出笑容。
    “不要说做了官,就算是做了山大王,跪一跪亲娘舅也是理所应当的。”
    起先林昭刚遇到这些郑家人的时候,心中并没有多少情分,但是这几年接触下来,郑家人对他着实不错,尤其是这个二舅,几乎是倾力扶持。
    既然郑通没有把他当外人,他自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的道理。
    听到这话,郑通有些感慨,他把林昭扶起来之后,上下打量了几眼自己这个大外甥,感慨道:“三郎又长高了一些,比起在长安的时候,壮实了许多。”
    林昭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看向郑通,问道:“二舅,我的家人们……”
    “现在在越州。”
    郑通微笑道:“我怕你这里也不安全,所以先到青州来看一看,确定你这里没有什么问题之后,便着手把他们接过来。”
    “除了这件事之外,我此来青州,还有另外一件事。”
    说着,他看向林昭,面露微笑。
    “长安出事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二百年长安
    郑通是大通商号的大东家,也是这一两年时间里对林昭帮助最大的人,在他看来的“大事”,那就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小问题。
    林昭闻言,先是微微皱眉,然后坐在了郑通旁边,缓缓问道:“舅父,长安…出什么事了?”
    “我来之前还没有出事,不过现在就不一定了。”
    郑通看了看林昭,呵呵一笑:“潼关的战情三郎应该都看过,这一个多月以来,康东平的范阳军在潼关屡屡吃亏,三郎如何看?”
    林昭的确每天都收到潼关那边的消息,闻言给郑通倒了杯水,然后缓缓说道:“这件事外甥也想过,思来想去,康东平不可能做出这种愚蠢的举动,应该是他们短时间内啃不下潼关,才故意示人以弱,想要引诱潼关守将司马烁出关。”
    “你猜对了一半。”
    郑大官人脸上全是笑容,显然心情不错:“那司马烁是出了名的谨慎,哪里有可能贸然出关迎敌,康东平这厮用几万人的性命做戏,不是做给司马烁看的,而是做给长安城里那个李皇帝看的。”
    听到这句话,林总管不禁大皱眉头。
    他放下手中的茶盏,苦笑了一声:“按理说,皇帝…应该不会上这种当罢?”
    “你高估他了。”
    郑通眯了眯眼睛,缓缓说道:“从李家这个皇帝登基之后,我便一直在长安城里观察他,此人已经不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而是……有些愚蠢。”
    “他嗣位之初,甚至还没有嗣位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了范阳的隐患,但是这人嗣位之后,不仅没有想办法去消弭这场灾祸,反而在长安城里大兴土木,闭上眼睛只当康东平兄弟不存在。”
    “这种皇帝,何其愚蠢?”
    因为当年郑温身死,他下面这一支的郑家人,都瞧皇族不怎么顺眼,郑涯如此,郑通自然也是这样。
    这位郑大官人闷哼了一声,继续说道:“我承认李沅那厮的确有几分本事,也算是个合格的皇帝,但是老天开眼,让他留下了这么个愚不可及的后继之君。”
    “李周的国祚,多半就要亡在此人手里!”
    林昭眨了眨眼睛,问道:“二舅,长安到底出什么事了?皇帝命令司马烁出关迎敌了?”
    “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