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周-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沧州幽州那边的兵力,应该可以直接投入战斗,而青州棣州以及附近的其他州郡,加在一起能够凑出两万战力就不错了。
郑涯伸手摸着自己颌下的小胡子,琢磨了一会儿之后,无奈摇头:“即便三郎说得一切顺利,咱们新练出来的战力,估计也不会是范阳军的对手,他们只要派出三四万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回范阳九州,甚至还可以南下,把青州以及附近诸州,统统拿在手里。”
郑涯说的句句属实,即便是长安禁军,战斗力与范阳军这种边军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更不要说林昭新弄出来的这些新兵了。
就是神仙,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把这些新兵训练成边军那种精锐。
林总管眯了眯眼睛,缓缓点头:“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别的东西。”
他看向郑涯与郑通,缓缓说道:“舅父,表兄,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需要你们在棣州,动用一切资源,全力……”
“制造火药!”
第五百四十章 同携手与共存亡
没有人能凭空变出一支强军出来,林昭也不行。
他的青州军,想要正面对抗康东平的范阳军,至少需要打磨三五年时间,而且这三五年的时间里,还要不间断的对抗范阳军才行。
跟契丹人拼命,死了一批再征募一批,三五年下来,或许才能练出一支合格的边军。
其实林昭现在是有这个条件的,他现在已经占据了幽州,幽州本身就在边境上,与附近的檀州,妫州一起组成范阳防线对抗契丹人。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跟契丹人练兵,更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去死在边关,因此他想要抵抗叛军,守住范阳的地盘,就必须要……取捷径。
火药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捷径。
眼下林昭虽然还没有把火药开发成真正的武器,但是仅凭火药本身的属性,便是一个活脱脱的守城利器,而且新一轮生产的“火雷”之中,林昭已经让人掺入了铁片,还是生锈的铁片。
有了这些铁片,火雷的杀伤力将会大幅度上升,虽然这种陶罐只能用在特定战场上,几乎不可能广泛应用在各种战场,但是用来守城,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生产火雷的地方主要是在青州,而林昭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把火药的生产任务,从青州转移一部分到棣州,交给郑家叔侄二人负责。
林昭口中的“不惜一切资源”,也不全是棣州的资源,而是指大通商号的资源。
这些采买材料的伙计,本来就是大通商号的老本行,林昭一个“散户”四处收集火药原材料,就有些不对劲,但是如果大通商号去收购其他地方的火药原材,那么效率一定会大幅上涨。
听到了林昭的话之后,郑家叔侄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由郑通表态,这位大通商号的大掌柜缓缓点头,开口道:“那就按三郎说的办。”
“明天我就着手安排,采买原料的事情交给我,至于生产的过程…”
他看向郑涯,笑着说道:“就要交给使君大人了。”
郑涯苦笑道:“二叔莫要取笑我了,我这个刺史是三郎指派的,可不是朝廷派来的使君。”
一旁的林昭也跟着笑了笑,然后从怀里取出一张白纸,递给了郑涯。
“大兄,这是火药的方子。”
林昭满脸严肃,低声道:“这个方子,暂时不好泄露出去,因此能保密还是要保密,大兄在棣州召集匠人秘密生产火药,生产的过程中也多尝试尝试…”
“尽可能改良这个方子。”
现在林昭手里的方子是根据自己的记忆,以及参考纯阳观那对师徒俩的火药方子弄出来的,即便是在黑火药的层次上,也远远没有到达火药威力的极限,如果有几年时间,林昭可以一点一点摸索,把火药最大威力的配比给试出来,但是现在他要忙的事情太多,这件事就只能交给郑涯,一边造火药,一边改进方子。
拿到这张方子的郑大公子,也愣住了。
原本他以为,林昭会从青州派几个匠人过来,负责具体制造的过程,但是没想到自己的这个表弟,居然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就这样交给了自己。
他看了看手里的方子,苦笑道:“这样厉害的物事,三郎你就这样随随便便给了我?”
“目前来说,这东西也就是守城有用。”
林昭语气有些无奈,开口道:“真放在战场上,该打不赢范阳军还是打不赢范阳军,大兄不必这样紧张,尽可以拿去看。”
火药,只是热武器的基础科技,这一项基础科技本身不具备特别大的杀伤力,真正厉害的是它的“衍生品”。
比如说火枪,火炮。
那些林昭暂时都搞不出来。
不过最简单的火铳还是有机会弄出来的,青州城里就有大量了铁匠,林昭老丈人谢三元手底下,也有大量原本制造铜模的铜匠,这些人都可以帮着林昭,把火铳给弄出来。
林昭的想法是,让棣州这边全力生产火药,而青州大本营那边,则着手制造类似于火铳之类的简单火器。
当然了,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现在摆在林昭面前的,并不是这些火器,而是收复范阳九州,然后尽快让自己手下的军队形成战斗力。
简单来说,就是要在一年之后,最起码挡住范阳军最起码一波的攻势!
挡住第一波,青州就有生存下去的土壤,林昭的这些想法,才能够一点一点付诸实践,挡不住,青州就只能给康家踏平,什么火器都没有用处,甚至还会成为敌人手中利器!
郑家本来就跟林昭有血亲,再加上郑通极其欣赏自己的这个外甥,也很看好青州未来的发展,于是当即点头,笑着说道:“那就这么定了,三郎尽管放心,我们在棣州,一定给你弄出来足够的火药。”
林昭点了点头,叮嘱道:“要注意的是,火药这东西不能受潮,大规模储藏的时候尤其忌讳明火。”
他面色严肃,低声道:“切记切记,一旦大量火药碰到明火,便立刻会有地裂天崩之威!”
“不管是什么东西,哪怕是一点火星,也不能进火药仓库!”
之所以跟郑涯说这些,倒不是因为林昭啰嗦,而是因为火药毕竟没有在这个世界大量出现过,大家都还不了解它的性质,这些必要的安全事项,必须要跟他们说清楚。
不然不止是生产火药的匠人会出事,郑家这叔侄家都有可能被火药给炸死!
郑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口道:“三郎放心,我会小心的。”
林昭点了点头,低头喝了口茶水,便缓缓站了起来,对着郑通与郑涯拱手道:“舅父,表兄,今日议事就到这里,我还有别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幽州。”
郑涯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有些诧异:“三郎,现在都下午了,你怎么样也要在厌次留一晚上,明天再离开不迟。”
郑通也跟着说道。
“老大说的不错,长安的事情再急,也不急在这一天两天,三郎且在厌次住个一两天,今天晚上咱们爷仨还能坐在一起喝上一顿。”
“下次吧。”
林昭有些疲惫的揉了揉自己的肩膀,苦笑道:“我着急去幽州,倒不全是因为战事,更重要的是去幽州寻一个人。”
郑通有些好奇:“谁啊?”
“宋王世子李煦。”
林昭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我需要他现在就赶回长安,救我七叔性命。”
当初郑通去平康坊见林家人的时候,林简只让郑通带走了幼子林湛,林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知道自己这个性情刚烈的七叔,有了与长安共存亡的心思。
这个时候,也只有让李煦赶回长安,才有机会把林简带出长安城!
第五百四十一章 穿人皮干人事
林昭很清楚自己那个七叔的性格。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属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那种人,他可以让林昭一家人离开长安避难,也可以把自己的幼子交给郑通,让他带出长安城避祸,但是他自己多半是不会离开的。
虽然朝廷有可能都会从长安整体离开,但是林简还是会有以身殉国的可能。
这位本家七叔,可以说是这几年来对林昭最重要的贵人之一,而且两个人之间是同宗同族,在这种关系的前提下,林昭当然要想办法把自己的七叔从长安捞出来。
因此,他只在厌次城待了一两个时辰,便立刻带人继续北上,大概奔行了一天半左右,来到了幽州的州城蓟县。
作为幽州的衙门所在,蓟县其实就是幽州城。
到了幽州之后,林昭才看到幽州的城门虽然开着,也有往来行人通过,但是城门处有足足二三十人把守,往来行人都要经过严密的盘查,才能放行通过。
这些城门口的守军,都是青州军,而且有一部分还是林昭在青州最开始拉起来的那一批青州军。
见了林昭之后,负责守城门的队正便认出了林昭,他连忙上前,对着林昭躬身拱手:“属下见过使君老爷!”
这个队正,就是第一批青州军,或者说是当初的青州团结兵。
因为他不知道现在应该称呼林昭什么,因此依旧按从前的“使君”称呼林昭。
林总管挥了挥手之后,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不用拘礼,裴将军在城里否?”
“回使君,在城里。”
如今当初的青州团结兵们,只要稍微有点本事的,大多在军中做了小领导,这人如今也是管着五十个人的队正了,回答完林昭的话之后,他便上前帮林昭牵住缰绳,笑着说道:“小的领您去见裴将军。”
此时的林总管,因为连续赶路好几天,已经颇为疲惫,他点了点头,开口道:“你带路罢。”
这个队正咧嘴一笑,跟手下的那些兄弟打了个招呼,然后便帮林昭牵马,大踏步的进入了幽州城。
此时的幽州城,街上的行人并不多。
因为前不久,这里还是在康东平治下,大概在一个月前,裴俭才领着青州军吃下了幽州,那一战青州军吃了不小的亏,足足牺牲了一千多个将士。
啃下了幽州之后,裴俭就自然而然的接管了这座城市,不过一来因为战乱,城里的百姓本身就不多,二来此时的幽州百姓,不太清楚这个刚刚进驻幽州的兵老爷们会不会滥杀无辜,会不会烧杀劫掠,因此大多在家躲着,不敢街上闲逛。
因此,林昭在幽州城中骑马,竟然可以畅通无阻。
坐在马上的林总管,看了看城中时不时巡逻的青州军,低头看向给自己牵马的这个队正,问道:“我大军进城之后,可有欺辱百姓?”
这个队正一只手牵着缰绳,回头看向林昭,另一只手挠了挠头,开口道:“回老爷,因为咱们打幽州死了不少兄弟,刚进城的时候,的确有人欺负城里的百姓,还有两个家伙强奸了城中的民女,裴将军知道以后大为震怒,一天之内办了十几个人,都是当着大家伙的面枭了首。”
“后来,便没有人敢胡作非为了。”
说到这里,这个队正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林昭,小声嘀咕道:“要我说,裴将军有些太过严苛了,兄弟们攻打幽州,也是舍生忘死,进城之后即便干了错事,也不至于就丢了性命…”
这是在向林昭埋怨,也算是另一种形势的告状。
事实上,青州军,尤其是第一批青州军,乃是民兵的团结兵出身,本身不仅军事素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