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办法,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无论男女,都会以家世门楣看人,林夫人是林家的媳妇,她的侄儿纳了个崔家的“妾”,也是她出去炫耀的资本。
    本来以她的身份,要与林昭家里走动,也是跟林昭的妻子谢澹然走动,但是崔芷晴毕竟出身极好,再加上林昭如今也今非昔比,所以她才会主动要照顾崔芷晴。
    这种事情,无关善恶,只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与林昭有些不太一样而已。
    “好了,你们叔侄俩慢慢聊,我去让人给你们准备酒菜。”
    说罢,她就踱步走了出去。
    等她走远之后,林昭才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妇道人家,有时候说话不怎么中听,三郎莫要放在心里。”
    林简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儿与崔芷晴感情极好,因此出言替自己的夫人辩解了一句。
    林昭摇了摇头,开口道:“叔母是好心,侄儿知道的。”
    林简点了点头,低头喝了口茶水之后,开口道:“对了,上午收到了老家寄过来的信。”
    林昭扭头看向林简。
    元达公放下茶杯,微微叹了口气:“大伯去了。”
    林昭皱了皱眉头,也跟着叹了口气。
    林简的大伯,就是越州林氏的大老爷林思正,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多岁,早年又被东山山贼吓出了一场大病,能够支撑到现在,已经是身体好了。
    “我已经给二郎去了信,让他暂时不要回长安来,直接回越州去,给大伯奔丧。”
    说到这里,林简微微低眉,默默说道:“我这个侄儿,也应该回家奔丧。”
    林昭“啊”了一声,抬头看向林简。
    “七…七叔您,也要回越州去?”
    元达公看向林昭,面色平静:“那是我亲伯父,我自然应该回去一趟,哪天我这个七叔没了,三郎不也要回家奔丧?”
    林昭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随即摇头叹息:“只是朝廷新立,朝会也要重开,天子恐怕不会让叔父这样急着离开京城。”
    “天子,恐怕也不好阻人孝道。”
    元达公闭上眼睛,开口道:“老实说,在西川的时候,我就想等回长安之后,便辞官回越州去,读书耕田,不再过问朝事,但是回到长安之后,看到这一片烂摊子,又没有忍住留下来跟着忙活。”
    “早上收到大伯病逝的消息之后就,反倒让我下定了决心,这一次我无论如何是不做这个宰相了。”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喝了口茶水:“回家做个闲人,能安心休息几年。”
    说到这里,他扭头看了林昭一眼,微微低眉:“也不会再让三郎你碍手碍脚。”
    林昭愣了愣,摇头苦笑:“七叔这是什么话,无有七叔,侄儿现在恐怕还在东湖镇……”
    林简摇了摇头,打断了林昭。
    “为叔知道,你不怎么瞧得上当今圣人,如果不是因为我,恐怕……”
    “他毕竟是我的学生。”
    元达公神色有些复杂,声音低沉:“这几年朝廷事情纷繁错乱,几乎让我心力憔悴,我懒得再理会了,我走之后,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罢…”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林昭,语重心长。
    “莫要做康东平就是。”


第七百四十五章 林相公与小林相公
    平康坊林府,叔侄二人各自饮茶,气氛一时间沉默了。
    林简有一点说的很对。
    林昭的确很看不上当今的天子李洵,不止是因为他丢了长安城,事实上林昭还在长安为官的时候,就不怎么瞧得上这位皇帝。
    因为…对比太明显了。
    先帝虽然年老昏聩,但是一直到他临死之前,他还是能够掌控住局面,但是李洵不一样,他从登基之后,便开始放纵欲望,不止置范阳之敌于不顾,还一手导致了半个大周陷落。
    如果不是因为齐师道,不是因为林简,不是因为要位置政局相对稳定,林昭宁愿支持那位大殿下,也不会再让李洵坐上帝位!
    毕竟哪怕是李炎登基,最坏也就是李洵这样了,说不定李炎还能做得更好一些。
    但是没有办法。
    林简是帝师,作为林简的侄儿,林昭多少要受一些影响。
    再加上齐师道也致力于朝廷稳定,李洵便这样侥幸的过了林昭这道关。
    如果林简离开长安,那么林昭以后做事情,的确会少了不少顾忌。
    沉默许久之后,林三郎才抬头看向自己的叔父,开口道:“七叔,侄儿知道您一生致力于经世济民,如果您是为了侄儿而离开长安,那么侄儿可以现在就带着平卢军,返回青州去。”
    林简放下杯中茶水,微微摇头苦笑:“三郎你曾经与我说过,当年长安陷落,天子…罪莫大焉。”
    “虽然这么说有些无父无君,但是…我心里其实也这么想。”
    元达公闭上双眼,开口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害世人太多,天子亦不是无错。”
    “为叔想了很多,但是始终没有办法站在天子的对面,思来想去,只好弃官不做,回越州老家去也。”
    说完这句话,林简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扭头看向林昭:“三郎你…算是我看着长大的,你性子沉稳但是却不世故,做事决绝但是又不失纯良,不管你在长安做出什么事情,为叔相信你……”
    “能够守住底线。”
    元达公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为叔少年入仕,这辈子父母官做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做了,这个时候回到越州去,也算是功德完满。”
    说到这里,林简似乎想到了自己“退休”之后的情景,他轻声道:“之后在越州种种田,闲来无事就去石鼓书院教教书,也是人生乐事。”
    林昭默默叹了口气,扭头看向林简。
    “叔父回越州去,也替我给大老爷烧些纸钱。”
    林简点了点头:“我记着了。”
    话说到这里,林简回乡的事情就已经定下来了。
    因为现在的长安城,皇帝并不是话事人。
    不管他同不同意林简回家奔丧,只要林昭点头同意,就没有人能够阻止林简离开。
    王甫也不行。
    说到这里,林简顿了顿,开口道:“对了三郎,你那两个兄长,应该还在越州……”
    林昭微微皱眉,摇头道:“不提他们。”
    元达公微微点头。
    “那就不提。”
    他看向林昭,问道:“对了,三郎今天来寻我,是为了?”
    “为了朝会的事情。”
    林昭低头道:“再过几天就要朝会了,有些事情要跟七叔请教。”
    “说起朝会。”
    林简低头喝茶,缓缓说道:“政事堂的文书已经议定了,齐师道受封庆王,封庆州,王甫受封代王,封代州。”
    他看向林昭,缓缓说道:“三郎你封越王,封越州。”
    元达公神色复杂。
    “以后,咱们越州,就是三郎你的食邑了。”
    “代王…”
    林昭有些诧异,低声道:“我还以为那位王大将军,会受封晋王。”
    “晋王太大了。”
    林简淡淡的说道:“封他晋王,岂不是三晋大地都是他的了?代州原先就是他河东军的屯田州,封给他代州,合情合理。”
    “那侄儿呢?”
    林昭笑了笑:“侄儿是在青幽二州屯田,怎么封了个故土?”
    林简摇了摇头,没有答话。
    青州尚且罢了,幽州那种百战之地,到处都是兵源,如果封了幽州给林昭,那么林昭割据青州幽州,将会名正言顺,再难清除了。
    不过朝廷的这种操作,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不给王甫封晋王,三晋大地依旧在王甫的控制之中,不封给林昭青州幽州,平卢节度使也依旧在那里,朝廷拿不去,抢不走。
    林昭略微思索了一番,便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抛在脑后,他看向林简,咳嗽了一声之后,继续说道:“叔父,侄儿要问的也不是这些封王的事情……”
    他看向林简,缓缓说道:“叔父,朝会之上,侄儿准备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替外祖平反!”
    林简神情微变。
    他默默扭头看向林昭,声音有些晦涩:“三郎,当年这桩案件,已经被司宫台做成铁案,二十多年过去了,朝廷上下已经没有人提起,你这个时候要翻案……”
    “恐怕吃力不讨好。”
    林简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开口道:“现在荥阳郑氏还在,但是已经不是当年郑公那一支,你现在旧事重提,他们也未必会承你的情。”
    “侄儿也不要他们承情。”
    林昭微微低头,开口道:“叔父,我刚到长安的时候,您便带我查过这件案子,您在官场多年,对这件事多多少少也是知情的,天理…公道,不能被时间抹掉。”
    林简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默默低头,喝了口茶水。
    “朝会开始之前,为叔就会离开长安城,随便你怎么去闹,我也看不见了,不过我提醒你一句。”
    林昭恭敬低头:“叔父教诲。”
    “你姓林,不姓郑。”
    元达公伸手拍了拍林昭的肩膀,缓缓说道:“为了母族出力,我不好说你什么,但是也不要把自己陷进去,弄得无法脱身。”
    林昭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侄儿记住了。”
    “还有就是,郑公这件事情…”
    元达公看向林昭,语重心长:“为叔希望你,真的是为了天理,为了公道,而不是为了……”
    “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逞威风。”
    林昭愣了愣,在原地默然许久。
    良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看向林简:“叔父,这件事情,是侄儿应承了几个舅舅的,同时也想要替母亲做成这件事,即便不全是为了天理公道,但也……”
    “绝不是为了什么逞威风。”
    “你能想明白,那我也不阻止你了。”
    元达公看向这个已经比自己稍高一些的侄儿,微微叹息。
    “三郎啊。”
    林昭微微低头。
    “七叔。”
    “七叔只盼望,将来有一天,还能够在越州见到你,你还能叫我一声七叔…”


第七百四十六章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
    大周永德八年五月初五,入仕二十多年的宰相林元达,收到了家中长辈过世的噩耗,林相悲痛欲绝,当即上书朝廷辞官,准备回老家奔丧。
    太极宫的皇帝陛下,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微微色变,连忙让大太监周振,把林相请到了太极宫,亲自出面挽留这位大周相国。
    太极宫里,天子身着一身紫色常服,亲自把跪在自己面前的林简扶了起来。
    此时的皇帝陛下,已经三十多岁,两鬓有了些许白发,他看着眼前两鬓斑白的林简,重重的叹了口气。
    “老师,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曹相几次上书,说要增补宰相入政事堂理事,这个当口…”
    “您如何能够弃朝廷于不顾…”
    林简面色平静,微微低头道:“陛下,臣…臣职已尽,这些年来也算是替朝廷尽心尽力,如今家中伯父过世,臣……不得不回乡奔丧。”
    元达公深深低头,开口道:“陛下,臣家中父辈,只剩伯父一人了,臣幼年读书的时候,也得了不少伯父的资助,如今他老人家撒手人寰,臣若不回乡,便…”
    “便枉读圣贤之书了。”
    天子亲自拉着林简,在殿中的一个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他让周振也搬了把椅子,坐在了林简对面,这位天子叹了口气,低声道:“林师…便让家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