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昭周-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师道抬了抬眼皮,看向王甫。
    “第二个条件,你知我知,再不入六耳。”


第八百一十五章 行废立之实
    这场狙击战,最后的结果是,朔方军的兵力,被河东军的两个都尉营缠住,河东军的主力得以迅速脱离战场,从潼关离开关中。
    之所以出关这么顺利,是因为潼关当初,就是河东军与平卢军一起打下来因此至今潼关,还是一部分河东军在驻军。
    这就导致了他们从潼关出城,不会有任何阻碍。
    朔方军在啃下了河东军一块肉之后,因为兵力悬殊,也没有办法继续追击下去,齐师道留了史方在下邽,与后续追击过来的裴俭对接,而他本人…
    则是在战事结束之后,带着一百多个人的亲卫营,迅速赶回了长安城。
    此时,长安城处于绝对的权力真空状态,如果他不回长安,长安便是林昭一个人说了算,无论如何,他也要赶回长安,参与进这场权力变动之中。
    下邽距离长安并不是很远,再加上齐师道等人是骑马而不是坐车,他们只在官道上奔行了一天,便来到了长安城下,从长安的东城门进城。
    因为马队来得快,当林昭收到齐师道回京消息的时候,齐师道等人已经进了长安城。
    林昭也没有赶去迎接,而是从崇仁坊动身,来到了皇城政事堂,准备与齐师道议事。
    齐大将军回到长安之后,先是回了一趟长公主府,然后换了一身衣裳之后,便立刻动身入了皇城,来到了政事堂。
    倒不是这两个节度使事先约好,实在是这个时候,想要谈事情,政事堂是最合适的地方。
    毕竟名义上,政事堂才是朝廷的中枢,林昭与齐师道这种军头,一直是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的。
    两个人一前一后到了政事堂,林昭先到,等齐师道再到的时候,他便在门口迎接,对着齐大将军拱手行礼:“师叔辛苦。”
    齐大将军深深地看了一眼林昭,拱手还礼:“越王爷客气,都是应当的。”
    两个人行了见面礼之后,齐师道默默的看向林昭,问道:“越王爷,太子殿下…”
    林昭面无表情。
    “太子殿下于前天夜里,在东宫自缢而亡。”
    说完这句话,林昭看向齐师道,默默的说道:“对于东宫来说,这已经是最体面的结果了,师叔以为呢?”
    齐师道沉默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不错,已经是最体面了。”
    他看向林昭,微微叹息:“三郎你,但是干净利落。”
    “师叔误会了。”
    林昭微微摇头,开口道:“是他自己自缢的,我碰也没有碰他,这件事司宫台的人可以作证。”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已经进了政事堂小院子里,此时曹老头不在,政事堂了还剩下黄笙以及顾辕两位宰相。
    但是这两个宰相,与林齐二人打了个招呼之后,便李煦坐下来处理政事了,很显然,他们并不像趟这趟浑水。
    林昭也没有强迫他们,而是跟两位宰相要了一间静室,他与齐师道一起,先后进入这间静室,在一张矮桌面前,相对而坐。
    林三郎伸手给齐师道倒了杯茶水,然后微笑道:“师叔这几日,亲自带兵围剿叛逆,刚回长安城,朝廷许多事情还要等着师叔决断,真是辛苦。”
    齐师道接过茶水,喝了一口之后,声音低沉:“这一仗打的不好,如果打的好,王甫父子即便能逃出关中,也要留下大半家底,但是我军到达下邽的时间太晚了,来不及布置,给王甫看出了马脚。”
    “因此,河东军没有大量伤亡,便得以从潼关逃离。”
    “已经很好了。”
    林昭给自己也倒了杯茶,抿了一口之后,微笑道:“要是把他们都留在关中,反而不好,毕竟河东那边还需要人镇守,王甫父子若是没有办法回到太原,河东不说立刻大乱,北边的突厥人,可能也会趁机闹事。”
    对于边患,林昭一直是很重视的。
    毕竟他的平卢军,到现在还在跟契丹人纠缠,一旦给那些胡人入了关,最后即便能把他们再赶出去,当地百姓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苦难。
    齐师道缓缓点头。
    “不错,河东的确还需要河东军镇守,所以…”
    他看向林昭,开口道:“所以,这件事朝廷应该如何定性,还需要仔细考量。”
    所谓定性,就是如何定义王甫与太子的行为。
    如果直接说他们弑君谋逆,那么王甫必然不再是大周的代王,大将军,也不再是大周的节度使,那么他在河东,便没有法理地位。
    与此同时,朝廷也肯定要派兵征讨弑君叛逆的。
    但是现在,河东军已经逃离了长安,朝廷上层如何定义这件事,只在林齐二人一念之间。
    说法可以有很多。
    比如太子重病暴毙,王甫父子没有了政治上的盟友,于是迅速离开了长安。
    比如说,河东军将士勾联叛逆,但是王甫这个节度使并不知情,但是还是受到了牵连,因此被贬官,驱离了长安。
    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对于林昭和齐师道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主持正义,也不是要还原事实真相,而是要…把河东军赶出长安,同时阻止太子殿下登基。
    如今,这两个政治目的,都已经达到了,接下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便不再那么重要,只能说要看怎么做,才更符合两个人接下来的政治利益。
    林昭眯了眯眼睛,开口道:“实在不行,可以效仿朝廷当年对待外祖的做法,朝廷上层一个说法,对外宣布另一个说法。”
    当年郑温获罪,对外的说法是因为贪墨,只有当时的六部九卿才被皇帝告知了事情的“真相”。
    齐师道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见他不说话,林昭微微摇头,开口道:“如何给王甫父子定性,这件事并不着急,现在真正的急事是……”
    “帝位空悬。”
    林昭看向齐师道,微微低眉:“师叔可有什么合适的储君人选?”
    齐师道低头喝了口茶,抬头瞥了林昭一眼。
    “太子非是大行皇帝嫡子,既然他品行不端,德不配位,便应当立大行皇帝的嫡子。”
    大行皇帝的那位嫡长子,今年才十岁左右。
    林昭看向齐师道,许久之后,才缓缓说道:“师叔,你我今日之事,虽然是替大行皇帝揪出了逆贼,但是在宗室看来,已经是行废立之实,师叔要立那位嫡子,是想……”
    “自己养一个仇人出来么?”
    齐师道微微皱眉,他抬头看向林昭。
    “就目前来说,除了这位嫡皇子之外,还有什么人选?”
    “我有一个人选。”
    林昭放下茶杯,看向齐师道。
    “但是这个人,需要师叔鼎力支持才有可能成。”


第八百一十六章 天下格局
    齐大将军双手拢在前袖,没有立刻表态。
    “三郎还是先说一说人选罢。”
    林昭没有说话,而是从袖子里取出的一张文书,放在了齐师道面前。
    “师叔请看。”
    齐师道伸手接过,发现是一张世系图。
    是灵皇帝以及诸子的世系图,其中中宗皇帝那一支,因为承继了皇位,因此被放在了最中间,其他的世系都分裂两边。
    而在最右侧的,则是写了李焕两个字。
    李焕,是废太子的名字。
    林昭伸手指着李焕下面的空白,开口道:“灵皇帝嫡长子李焕生李衷,李衷又生李玄通。”
    林昭面色平静,开口道:“李玄通,便是当年外祖送走的那个孩子,也是郑氏蒙难之因。”
    齐师道沉默许久,然后才看向林昭:“三郎的意思是…”
    “这个李玄通,我寻到了。”
    林昭低眉道:“如果按照世系来算,他才是灵皇帝的重长孙,太子见了,也是要称呼兄长的。”
    “你疯了…”
    齐师道径直站了起来,看着林昭。
    他沉声低喝:“中宗皇帝一系,御极四十余年了!”
    “不说朝中上下,有多少受了中宗皇帝恩德的大臣,就说普天之下,中宗皇帝一系的宗室藩王,就不在少数!”
    “你…你……”
    齐师道的语气之中,带着一些不可思议:“你居然,想废了中宗皇帝的世系!”
    林昭面无平静,缓缓说道:“只有这样,将来的天子,才不会视我等为仇雠。”
    他看向齐师道,缓缓说道:“师叔,你有子有孙,你将来的孙儿也会有子有孙,你总不能亲自给齐家培养一个仇人,害了自己的子孙罢?”
    齐师道闻言,脸色铁青。
    他看向林昭,怒声道:“且不说,将来的天子会不会视齐家为仇敌,你说的这个李玄通,便不会与我等反目成仇了?”
    “这个也难说。”
    林昭眯了眯眼睛,开口道:“但是至少五年十年是没有问题的,我初入长安的时候便与他相识,他那个性子,即便是会变,也是要变个好几年的。”
    齐师道艰难的吐出一口浊气,摇了摇头。
    “不成,就算我点头,长安城里的宗室们也不会点头,你不要忘了,废立之事,都是要由宫里的皇后说了算的…”
    “这些都不是问题。”
    林昭看向齐师道,轻声笑道:“师叔是担心长公主那里过不去罢?”
    齐师道默然,没有说话。
    丹阳长公主与中宗皇帝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中宗皇帝一辈子都十分照顾丹阳长公主,兄妹二人感情很好。
    如果真的要改立废太子的孙子为皇帝,那么就等于她亲哥哥这一脉,就此没落。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宗皇帝这一脉以后没皇帝了,后世皇帝修史的时候,便不怎么会说他的好话,甚至会说他的坏话。
    明正德皇帝,名声为什么会坏到那种程度,除了文人有意抹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儿子。
    没儿子,便不会有人替他出头说话。
    “这件事情,绝难办成。”
    齐师道看向林昭,声音很坚决:“即便大行皇帝无后,也可以从中宗皇帝其他儿子当中挑选储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这个世系当中跳脱出去,这件事不要说我同不同意,你放到朝堂上去,立刻就要被那些文官戳脊梁骨,骂个半死。”
    “文人的唾沫最是无用。”
    林昭眯了眯眼睛,开口道:“我是不怕他们的。”
    “至于如何说,那也很简单。”
    林三郎面色平静,开口道:“中宗皇帝是如何登基嗣位的,师叔应该比我清楚,当时的太子殿下虽无大功,亦无大过,突然暴毙也就算了,为何唯一逃出去的儿子李衷,也依旧被朝廷追杀了十年?”
    说到这里,林昭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到中宗皇帝这一系。”
    “中宗皇帝一生功过,可以留待后人评说,但是大行皇帝即位之初,便丢失皇廷,让整个大周北方几乎尽数落入敌手,二百年大周的颜面,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被丢的一干二净。”
    “与此同时,不知道多少百姓,死于那场战乱之中。”
    林昭面无表情。
    “圣人无错,因此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只当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但是皇帝错了也是错,我一直记在心里。”
    越王殿下缓缓开口:“我觉得,大行皇帝罪莫大焉,自他以下的李家人,都没有资格在承继帝位。”
    齐师道眉头抖了抖。
    “即便如此,中宗皇帝也还有别的儿子…”
    “这便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