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周-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乎,从这长安风印发之后,短短五天之内,这个看起来极不起眼的小册子,很快在长安城里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于在国子监里,两个太学生的对话,都是在讨论某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儿。
长安城里的风吹草动,自然瞒不过皇宫,在长安风发售的第三天,太监卫忠便捧着两本小册子,到了太极殿的书房里,对着正在翻看杂书的天子恭声道:“陛下,这就是这两天在长安风行的文册,应该是新任国子监祭酒林简所制,如今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一两本。”
说到这里,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太监弓着身子说道:“昨天国子监里也开始售卖此书了,林祭酒说国子监生可以半价买书。”
正在翻书的天子,闻言微微皱眉,抬头瞥了一眼卫忠,沉声道:“呈上来,朕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册子。”
卫忠连忙点头,把这两本册子递了上去,天子把册子拿在手里之后,微微皱眉:“两本有何不同?”
“回陛下,奴婢查验过,只是前后顺序不同,内容并无二致。”
天子这才点了点头,随手把其中一本丢在一边,翻开了另外一本,第一页就是林昭所写的那首《长安古意》。
长安古意,主要是写长安风貌,文辞颇为华丽,整篇虽略有讽刺长安贵族奢靡之意,但是前四句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天子琢磨了一番之后,微微点头:“这首诗倒是写得不错,只可惜未完,只能算是残句。”
大周国祚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二任天子,因此整个皇族,多半都是读过书的,皇宫里从皇帝到皇子,从小到大都有大儒教导,对于诗文的鉴赏能力自然不低。
天子看完这首诗之后,又随手往后翻了几页,然后便看到了《西游释厄传》的开头。
这位皇帝陛下今年已经五十岁有余了,原本这两年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看什么都看不进去,但是骤然看到了这个猴儿,竟然看的出神,不知不觉间已经把一篇故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看完了之后,天子才回过神来,若有所思的看向了另外一份,翻开之后果然看到那个猴子的故事出现在了第一页。
天子放下两本小册子,若有所思的思索了一番,然后低声道:“倒是个有心机的人,这样一来不管是士庶黎民,还是儒生官吏,都能够一眼看得进去,难怪此物能在长安风行。”
说到这里,天子抬头看向卫忠,开口道:“这东西,是林简所制?”
“回陛下。”
老太监低头道:“按照国子监的说法,此物乃是国子监所制,至于是不是林祭酒亲自弄出来的,奴婢便不甚清楚了。”
“多半是有人给林简出了主意。”
天子微微阖上眼睛,缓缓说道:“林元达虽然聪慧,但是却不怎么会拐弯,用不出这种取巧的手段。”
说到这里,天子闭目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去查一查,这东西到底是谁弄出来的……”
说到这里,天子顿了顿,继续说道:“再去查一查,东宫有没有参与进来。”
“林元达是个务实之人,他回长安来,第一件事就是弄出了这么个东西,多半不是玩闹之举,想办法查清楚,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说到这里,天子睁开眼睛看向卫忠,缓缓说道:“给你十日时间,朕要看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卫忠慌忙点头:“奴婢明白……”
说完,他就要离开太极殿,刚退后两步,就听到了天子的声音:“再有,去查一查那个猴儿的故事是谁写的,如果是什么闲散文人,就征召到宫里来,与朕写话本取乐。”
当今的天子,少年励精图治,但是人到中年之后,便变得有些怠惰,宠爱康贵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喜欢召集一些民间身怀绝技之人到长安来,其中有变把戏的,有说书的。
也不乏有诗文写得好的。
后者一般是给挂个供奉翰林的名号,做一个词臣,专门给皇帝作诗写文。
在另一个世界里,某位李姓仙人就干过这个职业。
卫忠再次低头:“奴婢明白。”
说完,他缓缓退出太极殿。
等卫忠走远之后,天子才又把那两本丢在一边的册子拿到了手里,随意翻了几页之后,喃喃自语。
“朕的好太子,你弄出这东西到底是何用意…”
皇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必须要唯我独尊。
当有另外一个人靠近皇权中心的时候,已经坐在中心的那个人,便自然而然会发现这个慢慢靠近的人,并且心生警惕。
如今,天子就坐在权力中心,而渐渐长大的太子,就是慢慢靠近中心的那个人。
即便是亲生父子,也不得不相疑!
毕竟有周一朝,父子兄弟相残的景象,并不罕见。
低头琢磨了一会儿之后,天子才把手中的册子收在了袖子里,声音慵懒。
“摆驾承欢殿。”
太极殿里的宫人立刻应声,没过多久,龙辇便从太极殿起驾,朝着康贵妃的承欢殿走去。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丹阳长公主
因为有了越州小册子的经验,长安的这个小册子,进行的很是顺利,再加上有齐宣与周德这两个舍友的鼎力宣传,只几天时间,这个小册子差不多就在长安城闻名遐迩。
有些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着急看后续的内容,还会托人来国子监找林简催更,能够向林简递上话的人,最少也是周德这个层次的家世,为此,林大宗师还承担了不少的压力。
不过他心里想的是,林昭现在毕竟学业为重,他这个做叔叔的也不好因为话本去催林昭,只能对外宣称说是十日一期,下一期便会有后续的剧情。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那个侄儿所写的西行记,乃是剽窃,根本不需要自己耗费精力去写,林昭每天只当是练字,很快就能把烂熟于心的剧情默写出来一些,这会儿他已经把大闹天宫的阉割版都已经写完了。
此时,国子监的学舍里,三个人都没有去博士那里听讲,齐宣手里拿着两个版本的猴子,大皱眉头。
“三郎,我觉得还得让这个猴儿被压个五百年才成,不然看着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林昭白了这厮一眼。
“那齐兄看着怎么改,便怎么改罢,我还要学着写诗赋交给太学里的先生们呢,可没有心思去琢磨这个了。”
齐宣搬了把凳子,坐在林昭对面,直勾勾的看着林昭:“三郎莫要说笑。”
“就凭你写那首诗的水平,已经胜过国子监里的诸多博士,哪里用得着再去写诗文给他们看?要我说,三郎你只要多多学一些经学,再尝试着写几篇时策出来,到年底的时候变让大宗师推荐你去礼部应试。”
说着,他看了林昭一眼,笑着说道:“三郎你经书都已经通读,贴经应该好过,至于时务五策,只要写个样子出来就好,只要诗赋写的漂亮,即便前两科平庸一些,多半也能取中进士。”
大周的科考,以进士科最为难中,一科只取三十人左右,中者便称进士及第,当年林元达便是进士第三名及第,而那个被派到越州为官的程敬宗,便是明经出身,在大周又被称之为同进士,地位相较于林简,要差上许多。
进士之所以难中,是因为要考诗赋,而诗赋一道往往需要灵气,又需要别出心裁,想要靠诗文夺人耳目,非常之难。
而这一点对于林昭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齐宣所说,他只要学好前两项,便很有机会中进士。
说到这里,齐宣笑着说道:“大宗师十九岁中进士,乃是大周近百年来最年轻的进士,假如三郎你今年中进士,那边是我大周有国以来最年轻的进士!到时候三郎你与大宗师叔侄二人,定然会在天下传为佳话。”
林昭摇了摇头,苦笑道:“能在三年之内考到一个功名,我便很开心了,哪怕是个明经也成。”
齐宣摇了摇头,肃声道:“三郎如此才华,若都中不了进士,那朝廷的科制,真是不知道为谁而设了!”
两个人一番谈话,齐宣跟林昭说了不少关于科考的事情,到最后,他走到了自己的床铺面前,收拾了几件衣裳背在身上,然后对着林昭笑了笑:“三郎,我这几天要回家一趟,就不在国子监了,你要是写出了后面的话本,可以让人送到我府上来。”
说到这里,他瞥了一眼仍旧在床铺上大睡特睡的周德,微笑道:“想来那胖子应该也跟你说了我的来历。”
林昭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与齐宣认识的这段时间,齐宣一直没有亲自说明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是长安的普通家庭,对于他的身份,以及丹阳长公主,林昭都是从周德那里得知的。
说到这里,齐宣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从腰里解下一块木牌,塞在了林昭手里,沉声道:“我母三日之后生辰,所以我要回家一趟,帮忙迎接家中的客人,我知三郎未必喜欢这种场合,来与不来,全看三郎你自己的意思。”
说到这里,他微笑道:“三郎是我在太学里为数不多的朋友,不管你来不来,我总是要请的。”
“三郎若是来,便拿些这块牌子到我家去,无人敢拦你。”
林昭看着手里的牌子,有些犯了难。
老实说,以丹阳长公主的身份,她办生日会绝对可以说是长安城里的顶级宴会了,寻常人挤破了头也不一定能够挤进去,但是林昭对此却没有什么兴趣,此时的他到了丹阳长公主府之后,恐怕除了齐宣之外,跟谁都说不上话,只是自己给自己找难堪而已。
不过齐宣已经开口了,林昭微微犹豫了一番,还是点头道:“齐兄盛情,小弟一定赴会。”
“这便好。”
齐宣脸上露出笑容:“如此,我便先回去了,三日之后,咱们再见。”
说完,他对着林昭拱了拱手,转身走了。
林昭也拱手行礼。
对于齐宣,他还是颇有些好感的,后者作为当今天子的亲外甥,在长安城里都可以说的上身份尊贵,甚至并不弱于之前林昭见过的宋王世子李煦,但是齐宣如此身份,面对林昭的时候从来都是和颜悦色,不曾拿捏过身份。
这样的朋友,很是难得。
等齐宣走了之后,原先躺在床上睡觉的周德,才慢慢的爬了起来,这个小胖子披上了一身衣裳,走到了林昭面前,有些忿忿不平:“那小白脸太过分了,大家同为舍友,请你过去却不请我!”
林昭哭笑不得:“周兄不是睡了吗,怎么偷听我与齐兄说话……”
“这个屋子就这么点大,听到了有什么稀奇?”
小胖子撇了撇嘴,然后嘿嘿一笑:“不过小白脸不让我去,我还是能去,明天我就溜出国子监回家一趟,告诉我爹那个小白脸与我住在一个学舍,这样我爹八成就会带着我,与丹阳长公主贺寿了。”
一般的公主过生辰,未必会惊动吏部尚书这种级别的官员,但是丹阳长公主不一样,一来她是皇帝的胞妹,与皇室亲近,二来她的那位夫君,在长安城里也地位极高,因此这位长公主生辰,京城里的高层多半都会受邀前往。
林昭摇了摇头,不再与周德说话,而是把那块牌子收了起来,自己回到了自己的书桌旁边,开始尝试写出几篇策论。
不管是明经科还是进士科,策论都是要考的,林简四书五经都已经熟背,最欠缺的就是策论。
因此他在这方面很下功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