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量的资金被砸进曲辕犁项目,数十上百名教习共同立项。

    一次便设计出了上百种曲辕犁款式。资金充裕的科学院直接将这百余种设计全部打造出来。

    每种打造十套,然后让农民去田里耕作,科学院教习在一旁记录数据。

    选出了十种设计,然后加以改进,再次去地里测试。

    最终呈现在张瑞面前的便只剩下眼前的三套曲辕犁。

    样式跟后世的曲辕犁大体都差不多,如果不拿实务对比,很难分辨细节方面与历史上的曲辕犁有何区别。

    张瑞便笑着对裴琚说道:“科学院有数据为支撑,可尽其力。究竟最终定型哪一款,尔等可根据效果自行决定。”

    裴琚躬身应诺。

 第七十九章量入为出

    无论水排、水碓还是曲辕犁,这都是提高产能的家国重器。

    张瑞毫不吝啬,对身旁的太原太守盖勋说道:“某稍后会下令河东府库调拨两千万钱入太原,请盖府君广发徭役,配合科学院建设水碓、水排等利国重器,造福于民。”

    盖勋颔首,说道:“此乃利国利民之事,某义不容辞。”

    水排、水碓需要兴师动众,但曲辕犁跟各种农具,则只需要扩充工匠队伍即可。

    张瑞便问道:“如今两郡铁徒总计多少人?”

    这方面鹰扬将军府早有统计,负责军政、后勤的审配出声,说道:“两郡铁官徒总计七千三百余人,其中太原四千余人,河东三千余人。”

    “薪酬何算?”

    “普通铁官徒年百石粮食。技艺高超者翻倍,二百石。技艺通神者年六百石,再赐油两瓮,肉十斤,黄金十镒。”

    “铁官由两郡太守直接任命,位比曹掾。麾下小吏与各曹有司胥吏相同。”

    普通铁官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大部分胥吏,技艺高超的已经堪比各位曹掾。而技艺通神者,薪资远远的将各县县令甩在身后。

    太原、河东两郡只有区区两三名治下百姓超过万户的县令,其他大部分都是俸禄四百石的县长。

    跟最高级的铁官徒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可谓望尘莫及。

    也就是太原、河东有盐引开中法才养得起这么多铁官徒。

    每年仅发俸禄都七十多万石。

    加上官员的俸禄,每年仅固定支出就有上百万石。

    这时候就展现府兵制优越的一面了。三万余大军自备武器从军,无需发放俸禄。

    否则又是数百万石的俸禄支出,刚刚稳定的河东、太原搬空府库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来。

    这笔省下的物资,张瑞决定投给铁官和科学院。

    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钱堆在府库里不会生钱。但投资到内政和科技上却会!

    于是张瑞说道:“再招募五千名铁官徒,扩充铁官队伍。不要只着眼于铠甲、兵器,亦要以民生为重。多造农具,低价售与百姓。”

    “从河东府库再调拨五千万钱给科学院,令其招募墨家、农家学子,广纳能工巧匠。”

    话音落下,却没有回答,这还是张瑞第一次见到审配面露难色。

    要知道这位审长史一向是慷慨雄烈,走路带风,自信洋溢。面对吩咐从来都是信誓旦旦的保证完成。

    有时候张瑞都觉得两郡政务只要审配出马绝对手到擒来,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振臂一呼,大军景从。

    自己只要考虑将剑锋指向何处,而后便有无数忠诚将士浴血于剑锋所指,将敌众乱刀砍成碎片。

    这还是第一次遇到政务上的困难,审配皱着眉头说道:“主公,再调拨五千万钱给科学院,恐怕两郡存钱就不足为用了。”

    张瑞惊奇,说道:“鹰扬将军府自行铸币,有河东缴获,又收民间五铢钱,不缺铸币材料,怎会缺钱?”

    审配哭笑不得。

    怎么会缺钱?

    鹰扬将军府上下谁都有资格问这句话,怕就主公您不太合适吧。

    征募三河骑士,您一口气发放补贴一亿五千万钱。

    奖赏铸币技术改革,赏千金。

    平定大阳,一诺千金,赏赐千金。

    征召能工巧匠,每人补贴十万钱,技艺通神者补贴百万钱,数月发放上亿钱。

    编撰《武经总要》,一次性赏五百万钱。

    调拨给太原郡府两千万钱。

    调拨给科学院五千万钱!

    仅列举这些项目,便差不多将河东缴获挥霍一空。

    当然审配再傲气也不敢这样指责主公,只得委婉的提醒道:“最近府库支出甚大,如三河骑士一次便补贴了近两亿钱。而后官市中通宝畅行,商人纷纷认可,带离郡境,导致支出如流水。”

    看到审配脸上苦笑,张瑞有些心虚,最近花钱的确有些大手大脚。

    但对一位诸侯而言,花钱大手大脚并不是什么贬义词。

    只要不是用在奢侈、享受上,这一切的支出都将转化为军队强悍的战斗力。

    于是张瑞决定跳过这个话题,拍了拍审配的肩膀说道:“两郡富庶,郡府藏富于民,民间百姓多有钱币。只需铁官打造出足够多的农具,由金曹掾在官市出售,很快便会回笼钱币,乃至府库充盈。”

    审配表面和气致祥,内心实则呵呵一笑!

    某刚才可是亲耳听您说欲将农具低价售与百姓!

    但归根到底,河东具有铸币权,又富有铜铁,铜币或许会稍有不足,但绝不至于匮乏。

    审配的苦笑,也有很大程度是夸张成分,要给主公示警。

    河东、太原虽富却也不能毫无节制的使用财富,必须有所贮备。

    真要拿出五千万钱给科学院祭酒,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这财政支出也该规范一下了。

    量入为出,审慎用度。

    之所以之前一直没做这方面,其一是建义中郎将府一直在忙于扩张。待张瑞升为鹰扬将军,开府时日也只有区区月余。

    其二则是,河东、太原颇为富裕,击破白波谷,获得白波军多年积累,府库瞬间充盈富裕。而且盐引开中法,源源不断的为府库增加收入。

    往常那点支出对收入而言几乎是九牛一毛。

    支出太少,府库堆积,也不是好事。既不利于壮大,又容易滋生腐败。

    对一个军阀政权而言,最重要的方面无非是政、军、财。

    在张瑞孜孜不倦的推动下,政务跟军务已完全脱离。

    但财务跟政务却有些交杂混乱。

    比曹既管仓储,又管盐引,还管税赋。

    这是汉室遗留的权责不分。

    张瑞还没来的及调整,干脆就趁此次机会将财政权单独区分出来,自成一系。

    以后财政官员只在财政内部晋升,再不允许出现田曹掾忽然转任比曹掾这种情况。

    张瑞觉得后世这方面也没做好,一个工部尚书毫无准备的就转任户部尚书。

    这能有什么经验可用?以治河的经验去理财?

    而且太原、河东的商队往来频繁,如果没有类似市舶司这种专门管理商务的税务机构,对商税的遗漏会非常严重。

 第八十章国士无双

    对于税收,张瑞是十分佩服米帝的。

    后世三大作死铁律。在在米帝逃税,在毛熊做人质,在诸夏贩鸩。

    看史书,张瑞亦有种看法,那就是一个王朝,如果能收上赋税,这个政权大抵就能维持稳定。

    历朝历代对隐匿人口深恶痛绝,就是因为百姓依托于豪强、地主,国家收不到自耕农的人头税,所以导致政权不稳。

    而税赋最差劲的应该是明朝了。

    大明稍微改革一下税赋制度,也不至于亡国。

    整个江南富裕繁华,朝廷却不收富商、士绅的赋税,反倒数百年如一日的将底层农民作为征税主体。

    张瑞对这方面深恶痛绝,一直以来抱有的观念都是耕者疾苦。

    税法重点针对的便是那些富商、豪强和世族。

    在税法森严方面,唯一有优待的就是将门子弟。

    毕竟张瑞并没有天真到一视同仁。

    想要定鼎王朝伟业,孤身奋斗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背后必须有一个鼎力支持的阶层。

    就像李唐一统天下,背后是整个关西将门的强大助力,从立国到统一,只用了区区五年时间。

    之所以张瑞选择将门作为背后助力,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将门容易控制,不会像明代士绅一样终生逃税。

    早在孟县时,张瑞便规定了,府兵战死或者受重伤不能重回战场者,有十年免征赋税的期限。

    而且兵曹掾一直有沙汰老弱的权利。当府兵年老后亦会被移出军籍,全家开始缴纳赋税。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将门子弟也不能做到终生免税。

    当然了,即便要梳理比曹政务,也不急于一刻,不会再这汾水河畔便草草定下。

    因为在汾水之畔除了有科学院制作的新式冶铁设备外,还有新式的灌溉设备。

    曾经身在洛阳的名士盖勋看了一眼,便面露厌恶之色,问道:“此非是十常侍之一毕岚所造翻车?曾用于取河水洒路,乃奢侈淫逸之物。尔曹造此物何用于百姓?”

    张瑞看了一眼翻车,大概能看出是个取水的设备。并没有因为这是十常侍发明的东西而抱有偏见。

    张瑞没有表态,裴琚舒了口气。就怕世人以十常侍声名为恶,从而对这利国利民的发明抱有偏见。

    于是裴琚从容的为盖勋解释道:“此物并非毕岚所造之翻车。乃是府君于三辅地区带来的一名小吏以翻车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水利设施,名为龙骨水车。”

    盖勋惊奇,说道:“某竟不知麾下竟有此等人物,是何人?”

    裴琚便请过来一名拘谨的青年,介绍道:“此人名为马钧,字德衡。三辅右扶风人。自幼贫寒,少年游乐,未识自身才华。及入郡太原,闻鹰扬将军招募巧匠之令,乃自制龙骨水车,献于科学院,被惊为天人。某亲自调其进入科学院,拜为首席执教。”

    闻言,张瑞侧目。

    马钧?

    三国第一大发明家!

    这作风可的是太马钧了!

    史书记载,马钧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毕竟马钧的穷是除了名的,自幼贫寒。很长时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因为口吃还被裴潜的儿子裴秀给笑话。

    后来在魏国当博士,居贫!意思是穷的快活不下去了。穷则思变,就发挥自己发明家的天赋,改进了绫机,使诸夏的纺织技术自此提升四五倍,由此天下知名。

    结果这家伙跟随盖勋来到太原还是作风不改,为了张瑞悬赏的百万钱,再次开始发明创造。

    因为汾水贯穿太原,他就先造出了龙骨水车。

    所以说财富是激励发明创造的最大动力!

    重赏之下有没有勇夫不好说,必然能涌现出一大批发明家!

    科研成果就是用钱浇灌出来的!

    科研投入的多少就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河东府库存钱不多了。不然张瑞绝对能再赏赐马钧一笔财富。

    虽然赏钱不能再发了,但科研资金,自己可是刚刚调拨给了科学院五千万钱。

    于是张瑞对裴琚吩咐道:“调拨一千万钱、百名助手给马先生!令其立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