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瑞则内心欢快。快夸,快夸。我可太喜欢这种当面夸赞了。尤其对方还不知眼前人便是自己夸赞的对象。这种感觉如此微妙!

    没令张瑞失望,三名士子立即说道:“鹰扬将军真乃当世之贤人!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挽救生民数十万计。若无鹰扬将军,这太原、河东境内的百万生民,至少过半之人,难以存活至今。”

    张瑞颇为认同的点头。历史上太原、河东至今没有得到安宁,兵灾、粮荒导致死难的百姓的确以十万计。自己的出现,改变了许多应该死去的百姓的命运。几乎可以说是将一批亡魂挽留在了世间。

    另一名士子面露崇拜神情,恭谨的继续说道:“且鹰扬将军不仅除暴戡乱、守境平宁,更是胸怀天下,古之圣贤亦不过如此。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堪称为举国之人,动心忍性,铸华夏之脊骨,振天下之精神。以此立志,吾辈士子,方知读书之意义。吾师曾言,有鹰扬将军之言,乃可以济蹇难。以此为诸夏之精神,必百世流芳!”

    嘶!

    百世流芳!

    张瑞倒吸一口冷气!

    小兄弟,我就是让你夸赞几句。但没让你这么用力啊!

    你老师谁啊?这么牛批!百世流芳都敢断言。

    这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张瑞乃问道:“不知尊师名讳?”

    “吾师乃陈留名士,姓边,讳让,字文礼。”

    边让?

    这可是天下名士。

    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为大将军府官员,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

    边让到雒阳后,何进任命其为令史。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当时宾客满堂,无人不被边让的风采所倾倒。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刺,以求结交。

    但这些风采皆不足为道。其活一世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为了死亡时那最惊艳绽放的一幕。

    其一生大概可以写一本书,叫做“我死后超凶!”

    天下大乱后,边让抛弃九江太守的官位,逃回故乡陈留。

    曹操占领兖州后,边让仗着自己的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多次轻视和贬低曹操。

    于是被曹操下令地方有司官吏就地格杀!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刚刚在徐州屠杀了数十万的百姓,天下人却不觉有异,仍然认为他是英雄。

    再多杀区区一人,曹操完全未放在心上。

    结果杀了数十万平民百姓没有引起天下人厌恶,却只因杀了名士边让,导致整个兖州士族怨愤!

    全兖州举州皆反,叛从吕布。

    曹操麾下只剩夏侯惇、荀彧、程昱死守住的三个县城。

    边让以自己身死,让曹操终于品尝到滥杀的恶果,处于众叛亲离的惨境。

    袁绍讨伐曹操,檄文中的一条重罪便是曹操无故杀害名士边让。

    师从这种大儒的弟子,恐怕也不是寻常人,张瑞便开口问道:“不知足下名讳?”

    当面的士子回道:“在下河内郡脩武县学子,杨俊,字季才。”

    随后其一指左侧士子,说道:“此乃某同县乡人,张范字公仪。其祖父为故司徒张公讳歆。”

    又一指右侧士子说道:“此乃河内温县人,司马芝,字子华。”

    杨俊这个名字……真的是从古至今,都流行常见的组合。

    后世自己就有三四个同学叫杨俊。

    虽说这个名字平凡,但杨俊这个人可是一点都不平凡!

    其人与裴潜并传。

    陈寿给出的评价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干,皆一世之美士也。”

    一世之美士。

    想想赵俨、裴潜都是怎样的风云人物,便可知晓杨俊之才干。

    张范则是与邴原齐名。每当曹操出外征战,便会留张范及邴原留在本地,与曹丕一同守卫邺城。并嘱咐曹丕:“若有所举动必须向这两个人咨询。”

    最后的司马芝则最是张瑞最欣赏的那种人才。既廉且贤。是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无论才干还是清廉,没有任何一任河南尹能与司马芝相提并论。

    出身司马家的司马芝并不是家族嫡系,与司马八达更是毫无瓜葛。而是旁系后裔。声名不显,并不如司马朗出名。

    但杨俊却认为司马芝在治理天下的才能远在司马朗之上。

    后来果然如此。

    历史上司马芝的施政方针与张瑞理念极为契合。

    其打击豪强隐匿户籍,重视农业发展,又执法公正严明。甚至魏国曹洪的奶妈因为淫祀被捕,魏国当朝太后卞太后求情都不允。

    科考的出现,对司马芝这种无缘被举荐孝廉、茂才的世族旁系子弟而言,实乃天下第一仁政。

 第九十七章真真假假

    杨俊、张范、司马芝皆堪称一世之美士。

    三人介绍完自己,作为礼尚往来,就该轮到张瑞了。

    然而张瑞总不能直说自己就是你们刚才一顿猛夸的鹰扬将军。

    哈哈,那委实太尴尬了!

    见张瑞迟迟不肯自我介绍,杨俊便主动问道:“还不知公子尊姓大名?”

    张瑞哈哈一笑,打算随口编个名字糊弄一下。

    此时谢玄站到张瑞身后,说道:“公子,您的名刺。”

    名刺就是名片,最早被称为谒。

    到了东汉时期,被改为刺。削竹木以书姓名,故曰刺。

    如今时下流行的便是竹木为材质,将姓名、年龄、甚至官职写到中央一行,不能拆分,所以也叫长刺。

    高官显贵、世家子弟比较流行这东西。当初王朗、孔融初见边让,递交的名刺就是眼前这种物件。

    张瑞接过来看了一眼,上面写的:“太原晋阳提学司佥事张端,年十九。”

    提学司的主官为提学官,像裴琚、郗虑都担任此职。

    提学司的普通文吏则被称为佥事。

    张瑞哑然一笑,为什么所有人起名字都这么敷衍。

    涂涂改改就把瑞改成端了。

    三人见过名刺,连忙见礼,说道:“学台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学台便是太原学子对提学官的尊称。

    严格来说,这称呼也没什么错。张瑞可不就是两郡最大的提学官?

    后世蒋先生不就喜欢以校长自居吗?

    张瑞便笑着说道:“起身吧,莫要多礼。尔等此来太原可是要参加科考?”

    张范点头,说道:“此鹰扬将军之德政也。河内士子无不交口称赞。此政明德于四海,使海内豪俊皆奔走而归之。”

    可以了!今天的夸赞有点多。孤甚是满意!

    张瑞笑意盈盈。这三个家伙说话这么好听,自己超喜欢。得关照关照,便说道:“据某推算,今朝考题将依旧以数算为主。政论或为农、工、商之重。尔等宜早做准备。”

    农工商之重?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科考取士,却考以农、工、商另外三个行业的发展规划,如何侧重?

    传言中鹰扬将军不是最重教化吗?

    去年最终的殿试便是以人人如龙为题,令士子论述教化之举。

    今年怎么会忽然转到农、工、商三业的发展了?

    然而三人还未回话,却已经有人抚掌而起,嘲讽道:“好一个装神弄鬼的鼠辈!”

    张瑞皱眉,上一个敢这样在自己面前嘲讽的家伙叫杜飞,黑山巨寇李大目派出的使者。

    如今坟头草已经有三尺高了。

    所有人都望向这个出言不逊的家伙。

    他倒是自信从容,对一众围观的士子、豪杰拱手,说道:“在下晋阳李氏,李懋,字文才。家父正是晋阳提学官。”

    “原来是学台家公子,难怪一表人才!”

    “李公子慧眼如炬,一眼识破这装神弄鬼的小人!”

    “某就说,鹰扬将军一向德高望重,取士怎会询问如此贱业!”

    张瑞眼睛一瞪,望向最后说话的那个人,小子,我记住你了!还贱业!有我在一日,你这辈子别想在鹰扬将军治下出仕了!

    张瑞如今已有不怒自威的气质,被张瑞注视,出声之人,立即有些心虚,躲到了人群当中。

    见到张瑞还气定神闲,李懋气不打一处来,呵斥道:“汝既然自称是提学佥事,那某问汝,当今提学官是何人?为何新年朝拜上官时,某未曾见过汝?”

    现在的提学官是谁?

    张瑞皱了皱眉眉头。好像平时跟自己汇报文教事宜的一直是郗虑。

    这家伙干不了几天了!

    到现在还没领会自己的精神,把蔡琰送到自己被窝里。

    可恶!过几天就找个借口把他调到河内前线当县令去。

    话说郗虑这蠢货是谁提拔起来的?

    张瑞恍然,是裴琚!

    郗虑是他同门师兄弟,裴琚忙于科学院事宜,于是令郗虑代管两郡文教。

    于是张瑞笃定的说道:“太原提学官是裴琚!”

    周围瞬间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无数学子以怜悯的目光看向张瑞。只感慨这家伙疯了!

    一定是被当众揭穿,所以失去了分寸。竟然敢直呼总台的名讳!

    普通的提学有司官吏被称为学台。但裴琚这种一人掌管两郡文教,教务方面的最高长官,则被学子称为总台。

    作为学子,想要出仕,都免不了要过提学官这一关。

    所以对提学官吏不说顶礼膜拜,也是尊敬有加。

    结果这个家伙瘦瘦弱弱,看起来也像个学子,竟然敢直呼裴总台名讳!

    一旦被传出去,必然会被扣上目无尊上的帽子。

    这辈子不要想在初试中过提学官那一关了。也就是说,彻底绝了出仕太原的可能!

    李懋亦倒吸一口冷气,这要传出去,有辱总台声名,自己作为挑起事端之人,也逃不过提学官内部责备的目光。

    一个办事不牢的名声恐怕也逃不掉了。

    哪怕自己贵为晋阳县提学官的父亲,也没法摆平这事端的影响。

    为今之计只有彻底将此人赶出士子行列,将其送入大狱,才能摆脱恶果。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个慧眼如炬的美名,令两郡名望刮目相看。

    于是李懋气势十足的盯着张瑞说道:“未问汝总台之名,晋阳提学官,家父是何人,汝可知晓?”

    张瑞撇撇嘴,说道:“不认识。没听说过。”

    李懋当即断言道:“汝自称晋阳提学佥事,却上直呼总台名讳,下不识晋阳县提学官。由此可以断定,汝必然在冒充提学官吏,招摇撞骗!若汝拿不出提学佥事的腰牌,某今日便同众位义士,将汝扭送官府!”

    话音未落,谢玄已经取出了一枚玄黑色腰牌。

    正面雕刻着“晋阳提学佥事张端”,后面详细描述了张瑞身形特点,诸如年龄、瘦削、肤白、无须、浓眉、眼角有痣等等。

    然后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上盖着鲜红的提学官大印。

    围观的众人愕然。

    这怎么还真拿出腰牌来了!

    不会吧?这直呼总台名讳的疯子还真是提学官吏?

    甚至张瑞都愣了一下,谢玄这准备的够齐全啊!于是侧头低声问道:“这腰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