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假若在吕布、曹操争霸兖州时,张瑞愿意资助吕布二十万石军粮。

    怕是让吕布跪下叫义父都没问题。

    若是愿意资助四十万石军粮。让吕布把貂蝉跟吕玲绮都送过来,母女同榻,大被同眠也不是不可能。

    以此来推断,如今太原工商业有多发达,乱世来临,太原的缺粮就会有多严重。

    这不是靠积累便能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曹操麾下能臣枣祗屯田,枣祗首创“计牛输谷”的生产方式,在许昌招募流民十余万屯田,第一年便得得谷百万石。

    而后曹操治下兖州、豫州尽皆开始屯田。

    以此为算,每年能得粮上千万石。

    但数年后的官渡之战,曹操还是缺粮。

    以如今太原府库区区百余万石的存粮绝对支撑不了许久。

    可是看着繁华昌盛的官市,让张瑞狠心打击工商业,重本抑末,张瑞绝不能同意。

    一切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鼓励工商,大量劳动力投入工业生产,那么田里的产出不足以供应粮食需求。

    重本抑末,守着几十亩农田,虽然得一时之安稳,却只能导致故步自封。

    想要维持如今太原工商业的繁荣,要么迅速平定战乱,使诸夏恢复生产。

    要么是找到一个富裕的交易对象。

    只是两者看起来都像天方夜谭。

    事关战乱,正是自己首倡义兵,联合讨董掀起了乱世开端。

    后者关于富裕的交易对象,曾经历史上的确存在。可后来都化作了诸夏领土,成为了如今的乱世诸侯。

    至于其他游牧民族。

    他们的物资要是充裕到能养活数十万脱产的工商业者。

    那他们早就繁衍部族,大举扩张了。

    能抢,谁会去做交易!

    只有亲身作为主公,才能理解古代重农抑商究竟是怎样的无奈。

    尤其张瑞出身后世,对工业产能的威力再了解不过!

    若要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那简直是一种内心的煎熬。

    如今局面便是类似经济危机的一幕。太原、河东空有产能,天下大乱后,其他诸侯却拿不出财富来交换!

    要如何解决如今困境?

    张瑞当即吩咐道:“召集有司议事!誓要解决当下困境,保证工商繁茂!”

 第九十六章贷粮三十万

    建章台再次被启用,这座当初为作战部署而建的宫殿,今日却一个武将也没有与会。

    来自河东、太原两郡的文臣,密密麻麻坐满了所有坐席。

    张瑞没闲心去在乎那些繁文缛节,并未令任何人主持会议。

    自己也并未坐在椅子上,而是站在高台边缘,对着眼前无数能臣干吏,说道:“尔等皆为国之干城,孤之肱骨栋梁。今日可畅所欲言,绝不因言获罪。”

    定下基调后,张瑞才说道:“司市监三日前向孤递呈民风世俗,太原官市内竟有粮铺一百二十三座。比曹昨日提交正式税务记录,正月以来,贩粮商队占比已达所有商队的三成!凡此种种,都意味着,粮食已成为太原最畅销之物!”

    下方顿时传来一阵惊呼。

    这意味着太原有极大的粮食危机。稍有不慎,便会饿殍遍野!

    张瑞面色凝重,对众人说道:“粮草之众,不言而喻!尔等谁能为孤解惑!为何孤立誓救济斯民,殚心竭虑,造福于民,却仍有倾覆之祸?”

    大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率先起身回答的竟然是一向胆小阿谀的鹰扬将军府功曹掾荀兴。

    平日里畏畏缩缩的荀兴,每逢关键时刻,总能表现出令人意外的大胆。就像他当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贿赂叛军。

    如今众人一片沉默,荀兴却大胆起身,说道:“禀主公,当前处境,正显主公之仁义。”

    张瑞皱眉,这个时候可不是阿谀奉承的时机。

    若荀兴这时候还敢插科打诨,满嘴谎言,真的是在火山上玩火。

    但荀兴显然没有发挥他阿谀谄媚的一面,而是尽情展示他能臣干吏的风采,侃侃而谈,说道:“某曾主管两郡户籍。某任职户曹掾期间,两郡新增人口多达二十余万!其中黑山军解甲归田者七万余人,山贼匪寇投效者三万余人,归化胡人两万余人,流民入境者六万余人。”

    “此外白波军八万人齐卸甲,河东离乱百姓归乡者五万余。”

    “以此种种,合计三十余万百姓,皆赖主公仁义而得活于世。”

    “然此三十余万百姓皆家中积蓄无多,其一靠官府贷粮,其二靠官市买粮。因此,才会导致大量商队贩粮而来。”

    随着荀兴的声音,下方文臣彻底沸腾。

    无数喧哗与惊叹混杂一起,仿佛要掀翻房顶。

    其一是感慨主公之仁义,绝对担得起活生民无数的美誉。

    其二则是沉甸甸的压力。三十万百姓仰仗鹰扬将军府鼻息而活,处置不当不仅会饿殍遍野,甚至会导致一场规模堪比白波之乱的叛乱。

    胆小的荀兴都敢发言,崔琳也给自己鼓足了勇气,起身问道:“若如荀功曹所言,三十万百姓贷粮,比曹断然不会无所察觉!然府库内的存粮却仍旧每月盈余十余万石!”

    面对指责崔琳的指责,荀兴竟然丝毫不让,直言回道:“大抵因为比曹官吏是一群酒囊饭袋!有盐引开中法为用,换几头蠢彘过去亦能增加政绩!”

    崔琳勃然大怒,指着荀兴骂道:“尔这阿谀小人,竟敢口出狂言!尔除了溜须拍马还会作甚?”

    荀兴今日的表现简直惊呆了无数同僚。这还是众人印象中那个阿谀拍马的小人?

    果然越是胆小的人,一旦放开了,就越毫无畏惧,肆行无忌吗?

    此时荀兴冷哼了一声,说道:“还会作甚?某知晓比曹未能察觉的缘由,尔曹知晓?”

    崔琳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如纸苍白,怕是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唯唯诺诺的坐回了座位。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到了荀兴身上,期待他为众人解惑。

    荀兴乃继续说道:“其中缘由在于太原取消了士农工商户籍之分,四民平等。百姓可自行从事各行各业。无粮的百姓会踊跃为豪族作工,生产农具、漆器、陶瓷等各种物资。以此赚取铜钱,补贴家用。因此贷粮数额大幅减少。而盐引开中法获粮甚多,月月结余。比曹有司竟未发觉每月贷粮支出靡重。”

    闻言,张瑞重重的叹了口气。

    比曹业务梳理已是刻不容缓!

    汉室给了比曹太多的权利,又在郡国设立郡丞,导致比曹掾与郡丞互相争权夺利。

    整个比曹一片混乱。

    这么大的隐患竟然没有发现。

    能臣!

    能臣在哪个曹司都是急需的。

    若比曹掾还是裴潜,断然不会出现这么大的疏忽。

    崔琳连忙起身告罪。

    张瑞摆了摆手,说道:“而后功曹会考核功过。今日不论往事,便只谈工农商何以为重?”

    崔琳入座后,荀兴继续说道:“古人言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太原、河东有今日之繁盛,离不开两郡工商之力。眼前便有数万户百姓仰仗工商而活。某以为工商繁茂,断不可轻废!”

    众人还未有所反应,张瑞立即抚掌,说道:“荀功曹金玉良言,功在社稷,利在万民!”

    一唱一和,瞬间将议题定下。

    彻底堵死了所有人提议重本抑末的可能。

    事实上荀兴种种反常的举动完全是得到了张瑞的授意。

    但其表现之精彩确实出乎了张瑞的意料。

    张瑞不想在重农还是重工商之间来回扯皮,便指示荀兴主动提出重视工商的理念。

    以荀兴的阿谀谄媚,哪在乎抑商还是重商,只要主公吩咐的,一丝不苟去执行便足够了。主公的信赖才是一切之根本。

    如今议题已定,如果没有人刚愎顽固,一定要与鹰扬将军作对,就只能在这个方向集思广益。

    在决断这方面,张瑞觉得哪怕一个不是很明智的决断也比犹豫不决要强上许多。

    为人主者,可以不聪慧,可以不勤奋,但一定要有决断的能力,并坚持决断的意志。

    哪怕是一个不明智的决断,如果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也有可能转害为利。

    但如果犹豫不决,朝令夕改,那只会导致万劫不复。

    这方面太原文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当张瑞下定决心后,便少有人会再劝。

    反倒会集思广益,以实现目标。

    聚焦到眼前的工农之争,金曹掾国渊最有发言的权利。

    究竟工商之事,能否富国强兵?能否使百姓安泰?

 第九十七章省力过半

    国渊作为金曹掾,掌盐、铁、官市,对农耕以外的政务最为了解。

    当此时,国渊的建议将影响今后数十年的治政侧重。

    国渊不得不谨慎说道:“诚如荀功曹所言,无工不富。自太原安定以来,手工业生产制造了大量财富。此非贸易一处。于百姓而言亦颇有影响。”

    张瑞好奇的问道:“作何解?”

    国渊请众人稍等,随后下令金曹官吏与侍卫携带大量器具进入殿内。

    大量的手工制品被摆在了西侧地图下空旷的平台上,明晃晃的烛光令这些器具看起来熠熠生辉。

    随后国渊走到器具中间,手指环绕一圈,询问道:“凡此种种,诸君可有未见过之物?”

    张瑞看了一眼,大抵都是些很常见的生活器皿,并不稀缺。

    无人提出质疑,国渊便继续讲解道:“无错,这都是寻常百姓家司空见惯的器皿。”

    “然,这其中之泰半,在一郡之隔的河内郡县便并不常见。吾等对此司空见惯,只因吾等居于太原。”

    众人惊诧。

    这说明太原百姓家庭中财富远胜于河内。也代表着太原百姓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其他郡县。

    这明显是手工业制造的财富。

    工业生产,哪怕未曾刻意分配,也明显的提升了周围的财富水平。

    随后国渊走到一台织机面前,问道:“诸君可识此物?”

    有人答道:“似是织绫机,然却略有不同。”

    国渊点头,说道:“常见的织绫机为五十蹑,操作不便,工人汗流浃背,织一匹花绫亦需耗时两个月。此为三十蹑织绫机,操作大为便利。是由民间纺织者改进而来。某听闻科学院已经在研究十六、十二蹑织绫机。诸君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工商昌盛繁茂,必然带动机巧改进。从前需要两月才能织一匹花绫,现如今只需一月即可,甚至有朝一日,只需十日即可。曾经需要两百人从事的工作,如今只需要百人即可完成。余下的百人,可以投入学文习武,可以投入农业生产,甚至可以绘画琴箫。”

    张瑞激动的握紧双拳!

    没错!这正是自己所憧憬期待的国度。

    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丰裕,百姓再不必困守几亩薄田,甚至可以专心研究学问或者发展艺术。

    诸夏苗裔,不应该被几亩薄田锁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

    应该有丰裕的物质条件,丰富的艺术生活,诗词绘画,歌舞升平!

    唐诗、宋词的出现,证明诸夏苗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