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是负责后勤,冀州更加富庶,沮授便说道:“某亦赠王府君弩机千副,皮甲两千,战马百匹。”

    王匡略一盘算,渡河的死伤怎么也不可能高达近半。然而自己却收到了五千套皮甲,上千副弩机与三千五百把兵刃和百匹战马。

    只要自己大肆征兵,军势反倒会有所提升。

    抵触的情绪略有降低,当日便整军备战,前往孟津渡准备汇合水师。

 第二十五章李代桃僵

    在孟津渡,这个如今天下瞩目的港口,今日再次云集了数以万计的军人和水手。

    联军一艘艘巨大的战舰在渡口平铺开,密密麻麻的军人列队登船,大量简陋的小舟被水手绑在了战船两侧。

    随着鼓声响起,大河南岸传来响彻云霄的喊杀声。

    是幽州军再次开始攻城,以猛烈的攻势吸引董卓军注意,掩护后方军舰逆流而上的行踪。

    沉重的牛角号声沉闷响起,数百艘来自并州、冀州的巨大军舰陆续起航,很快便在大河中央完成列阵。

    载着上万名军人与水手逆流抵达河阴县境内。

    清晨列阵出发,如今正是中午,是正月里阳光最为明媚的时间。

    北风吹拂,不会引起惊涛骇浪,又形成顺风,将会助力扁舟登陆南岸。

    可谓天时在己。

    旗舰上的王匡当即下令旗手以旗语发布军令,全军登陆。

    旗舰上的五色令旗尽皆前倾,是全军前进的旗语,任何人都不会认错。

    于是数百艘军舰上同时放下两侧的小舟,神情恐惧的水手率先跳到小船上,随后一队队军人持矛列队,依次顺着绳梯转移到军舰旁的扁舟上。

    随着人员到齐,水手在弓箭的威胁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解开扁舟前方的绳索,让小舟与军舰完成脱离。

    随即近千艘扁舟载着数千名军人向南岸快速驶去。

    几百米的平静路程,却堪比最惨烈的战场。

    一艘艘的扁舟被暗流席卷,打着旋转倾覆到大河之中。

    仅一瞬间就有上百名军人彻底失去了音讯。

    数以百计的人还在河面扑通,哀嚎,绝望的哭声令所有人不寒而栗。

    悲凉的氛围笼罩在战场上所有人心头,扁舟上的将士都面露恻隐之心。

    命运在这一刻变得截然不同,大河内的将士还在苦苦挣扎,幸运的同袍却已登陆南岸。

    一队队的士兵举起旌旗,开始在岸边整队列阵,稀稀疏疏的队伍汇集的越来越密集、严整。

    局面果然如鹰扬将军府所料。

    王匡面露兴奋,再次下令士卒乘坐返回的扁舟登陆南岸。

    有胆寒的水手拒绝再次划船渡河,却立即被弓箭射死,扔到河中。

    将军们心硬的像铁,军令既下,无论谁都不得违背。

    数十名水手被当场射杀,惨叫声回荡在军舰上空,余下的水手只能再次屈服。

    整整一天水手们都在忙碌着运送士卒、物资和粮草,数十次在死亡边缘的游走,活下来的都是技艺最娴熟、经验最丰富的水手,到后来的伤亡率已大幅下降。

    此役最难得是渡河那一关,渡河之后的战事就不值一提了。

    河阴县县令杜阳心向义师,为义军打开了城门,王匡带着数千名甲士冲进城中,在此地驻防的上千名西凉军还在县城内为非作歹时便被王匡大军乱刀砍死。

    当天夜里,河阳县的联军大营就收到了捷报,前线已攻克平阴县。

    平阴县即是洛阳的近郊,若将洛阳比作后世的京都,那么平阴县可以算作洛阳的四环、五环所在。

    也就是说联军的兵锋已经抵在了董卓的咽喉上。

    讨董联军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洛阳震动,当夜便有朝臣率领家丁在城中纵火,发起兵变,意图趁西凉军军心不稳时里应外合彻底夺下洛阳。

    然而王匡不敢孤军深入,只是看着远方洛阳城火光冲天,未采取任何配合手段。导致孤立无援的叛乱被逐渐稳定下来的西凉军陆续平定。

    后怕不已的董卓次日清晨便派出了手中仅存的两万大军前去攻打平阴。直到此时,董卓才知道中了联军的分兵之计。猛攻雄关只是一个幌子,完全是为了最终能安稳占领平阴。

    因为如今王匡统帅上万大军防守区区一个县城,背后又有十余万大军为援,只有区区两万部队的段煨短期内绝无办法攻克如此坚城。

    而只要平阴一日不拔除,董卓的形势就会恶化一分。

    身在前线的将士都知道短期内难分胜负。

    但这种军情却会对远方的天下人产生了无比巨大的震动。

    尤其董卓未曾戒严洛阳,无数出逃的百姓,信誓旦旦的传言,自己在洛阳城内听到了震天的喊杀声,火光冲天,映如白昼,一定是义军打到洛阳城下了。

    各地清流、名士都有意推波助澜,大肆宣张这种谣言,待传出司隶附近时,谣言已经变成了河内联军已经围困住洛阳,正在昼夜猛攻,贼臣董卓,授首在即。

    无论谣言真实与否,但着实给天下人形成了一种,董卓覆灭在即的印象。

    一种逆贼穷途末路的天下大势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所以,攻克平阴这一战,不仅在军事上意义重大,在政治上更是影响深远。

    天下大势像拨开云雾看见阳光,河内亦是寒冬解冻,一片万物复苏的热闹景象。

    因为河内太守被围困在大河以南,通讯断绝。于是河内“百姓”,主要是那些世族、豪强,纷纷请鹰扬将军代理河内政务。

    袁绍更是以盟主的身份,认可了这种局面,承认王匡返回河内之前,鹰扬将军可以替河内太守处置各项事宜。

    有联军高层的认可,有民间百姓的拥护,鹰扬将军府很顺利的便接管了河内郡。

    这就是袁绍回馈张瑞支持其担任盟主所支付的报酬。

    这种背景下,张瑞终于体验了一次,主政一方的便利权益。

    数日之内,张瑞便成功征召了河内大量名士进入幕府。

    其中包括与裴潜齐名的常氏俊杰常林,张氏才俊张承、张昭(皆张范之弟,与东吴名臣同名)。

    以及,赫赫有名的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即司马懿的长兄。

    司马懿如今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张瑞考虑过要不要痛下杀手。

    参考王匡的做法,张瑞如果点头,司马家将毫无抵抗之力。

    但最终还是放弃,就算历史上司马懿曾经利欲熏心,但也跟眼前这个还童真未泯的孩子无关。

    而且有这小家伙在,能鞭策张瑞不要纵欲无度,保持健康体魄,以免死在这个忍者神龟的前面。

    在网罗了一圈河内的人才后,张瑞又派出大量官员履任地方。

    这一次张瑞没有任何妥协,不存在聘用前任官吏继续治政的可能性。这些河内官吏全效忠于王匡,难保将来不会再起其他心思。

    更何况自己有百姓拥护,完全不需要这些人帮衬。从郡府到县衙,所有的官吏都被张瑞尽皆免职,换上了鹰扬将军府的嫡系。

    河内军队被王匡带过黄河,世族、豪强又怨愤王匡暴政,这些官吏被免职,想反抗也得不到任何势力支持,所以完全没能掀起任何波澜,鹰扬将军府很快便接管了一切政务。

    正当张瑞接手了河内政务,准备清点河内户籍、田籍,梳理政务时。一份紧急军情却打破了河内的所有宁静,三军旌旗汇聚,铁骑云集而动。

    进军平阴引起的天下震动,终于酝酿出风云激荡的局势。

 第二十六章两线战事

    河阳县,联军大营内济济一堂的诸侯围在地图前,看向曾经吸引整个世界目光的伟大城市。

    长安,关中最雄伟的巨城,大汉帝国曾经繁华的首都,八百里秦川的定鼎柱石,诸夏数千年魂牵梦萦的梦中之城。

    张瑞神情激动的说道:“我部中郎将高顺来信,长安守将破敌都尉魏杰,鸟击都尉杨儒愿意做我军内应,打开城门,献上长安。长安既下,则董贼将被彻底锁死在大河与崤山之间的狭隘区域内。”

    崤山即秦岭东部山脉,所谓的山东指得便是崤山山脉以东。

    在崤山与黄河之间,沉淀出了一块位置不大的盆地,就是洛阳所在的河洛盆地。

    这个盆地北方以黄河为界,南方连接崤山,是天然的防御壁垒。

    西方的门户是千古雄关函谷关,东方则以成皋为屏障,著名的虎牢关屹立于此。

    这四方屏障将洛阳守卫的像铁桶一般严实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巨大而又坚实的牢笼。

    南北方的高山大河乃自然天堑非人力所能征服,而东西侧的雄关只要被人攻克,就可以随时威胁洛阳。

    攻克了长安,联军就可以从西方威胁函谷关,从与虎牢关东侧的联军合力实现将董卓锁死在方圆数百里的盆地内。

    袁绍关切的问道:“魏杰、杨儒是何人?是否诈降?”

    “魏杰、杨儒皆乃太原太守盖府君出任京兆尹时所举良将。”

    面对众人关切的目光,盖勋说道:“某出任京兆尹时曾上表朝廷将长安守军从五千扩充至一万,并征辟士孙瑞为鹰鹞都尉,魏杰为破敌都尉,杨儒为鸟击都尉,第五儁为清寇都尉。其中士孙瑞与第五儁随某赴任太原,魏杰与杨儒则留守长安。此辈皆忠义识体之人,绝不会沦为董卓爪牙。”

    袁绍兴奋的抚掌,说道:“如此则西方之事可定矣!便请鹰扬将军奋取坚城,东进函谷,围困董贼!”

    张瑞立即出列,拱手说道:“义之所至,当仁不让!然某部将士只有三万余人,难抵洛阳雄兵十万,请令诸侯分兵相随。”

    袁绍略一沉思,瞬间明悟张瑞言下之意,这是当初密谈时便曾有口头之约,乃说道:“的确应防董贼狗急跳墙,全军向西逃窜。便令骑都尉沮授率军与鹰扬将军协力攻克关中。”

    沮授被单独点出,惊讶瞬间,随即目光变得深邃,在二人之间巡视几个来回,有所猜测。

    可是这份命令名正言顺,沮授也没有立场可以拒绝,只得出列,躬身回道:“愿与鹰扬将军协力克灭董贼。”

    冀州长史耿武却出列问道:“难道鹰扬将军就只差冀州军这三千骑兵?还是说另有所图?”

    张瑞瞥视了他一眼,冷冷的回道:“耿长史以为某所图者何?”

    耿武总不能直说张瑞想拉拢沮授,那就成了当面质疑沮授的忠诚。会使冀州同僚从一致对外,变成内部猜忌。

    此时袁绍开口,盖棺定论,说道:“鹰扬将军一力承担西线战事,克己奉献,只分三千铁骑相随已为我河内减轻了许多压力。若是耿长史仍有异议,不妨互换权责,由鹰扬将军继续守卫河内,冀州三万大军前往长安。”

    耿武立即缄口,沮授虽然是名人才但在耿武心中还是抵不过三万大军的。

    当下鹰扬将军开赴长安,一切徭役、后勤都要由河东自备,这能减轻河内方向冀州许多供粮压力。

    而若互换权责,冀州军千里迢迢奔赴长安,仅这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支出。

    更何况,以耿武对沮授之了解,对方不是一个朝秦暮楚之人,不会轻易变节。

    无人再提出反对,张瑞立即传令鹰扬大军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