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二章弘农杨氏
关中主力都被董卓调往河南参与对关东联军的战事。
剩余几支残兵弱旅,对鹰扬大军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九名校尉领兵出征,七县直接献城投降,剩下两县也被一鼓而下。
这种局面竟然还有人继续效忠朝廷,也是令人颇感意外。据城而守的县令被张瑞下令直接枭首,首级传示全郡。
这九名校尉与其说是带兵攻伐倒不如说是一场耀武扬威的武装游行,向整个关中宣示鹰扬将军府的统治权威。
在大军拿下京兆尹的同时,张瑞也亲自统率精兵万余,兵临华阴城下。
华阴县令并不是愚忠之人,且董卓不得人心,在见到城下阵列严整的上万大军后,果断的打开城门投降。整个华阴县从县令到胥吏,从世家到百姓,基本上内心都没有任何负担。
鹰扬将军的美名,在大河两岸还是有所流传的。
只要不是顽固抵抗,投降之后,鹰扬将军从不乱杀降臣,更从不屠城。
仁义方面,张瑞虽然不如刘备那样天下闻名,但绝不像曹操一般声名狼藉。
多年如一日的言出必信,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
当大军进入华阴县内,百姓毫无紧张感,依旧如往日一般平静从容,没人担忧鹰扬将军会忽然下令屠杀全县。
著名的华阴杨氏也直接派出使节前往县府面见张瑞。
华阴县令不是什么历史名人,才能也比较一般,张瑞见过一面后便将其迁为京兆尹下的蓝田县县令。
能脱离前线,这位县令求之不得,感恩戴德的带着幕僚前往京兆尹赴任。
作为对抗董卓的最前线,华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张瑞任命了一位世家子弟出任华阴县令,以期能与杨氏和睦协力。其人便是出身河内司马家族的司马朗。
如今张瑞、司马朗与杨氏代理族长杨斌三人同处一室。
杨斌客气的拱手,说道:“听闻董卓在洛阳残虐百姓,纵兵劫掠大族之家财,百姓不堪其扰。某替华阴百姓谢将军救我等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位杨斌乃是杨彪的族兄弟,杨彪在洛阳任职,华阴的家族之事便由杨斌做主。
张瑞笑着回道:“无需客套。救济斯民乃孤之宏愿。今日安定华阴,将来更要安定整个弘农、河南,乃至为天下除国贼董卓。”
“将军志向宏远,某等望尘莫及。只是不知我杨氏何处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鹰扬将军日理万机,既然召见就肯定有事要吩咐,所以杨斌比较识时务的主动开口询问。
这种配合的态度令张瑞十分满意,笑着说道:“孤欲继续东进,围攻函谷关,从西方夹击董贼。”
“然兵法之道,必先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董贼有函谷关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而我军却无此雄关,一旦有所失利,贼军将长驱直入,屠戮华阴,攻入关中。是故,孤欲在华阴境内设立雄关名曰潼关,将董贼挡在雄关之外。”
“杨氏世代居于华阴,必然对地势有所了解,请助孤在行军必经之山水险要处建此雄关。”
设立雄关将兵灾挡在关隘东方,庇护华阴平宁稳定,这对华阴、对杨氏都是一件利好之事。
杨斌乐见其成,立即拱手说道:“杨氏愿派出族人为向导,与将军麾下参军一同选择一处险要之地,建设潼关。”
建设潼关对杨氏与鹰扬将军府都有益处双方一拍即合。
但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双方都如此融洽。
最关键的就是杨氏宗族方面,张瑞抛出一个鱼饵,笑着问道:“杨氏能践行义举,尽心王事,孤欲举杨氏族人为茂才、孝廉,只是不知华阴县境内族人具体有多少?”
杨斌不疑有他,闻张瑞之言颇为感激,笑着回道:“我杨氏宗族繁盛,全族人口六千人,愿为将军效劳。”
六千人,比历史上司马懿诛杀王凌全族时的三千人多上一倍。
不过杨氏四世三公,家族世代居住于华阴,枝叶繁茂也是正常。
张瑞乃笑着说道:“六千人谓为大族,既如此,孤亦不能吝啬,以河东太守之职举杨氏三名孝廉,以鹰扬将军之职举杨氏三名茂才,合计六人。皆可出仕郡县,君意下如何?”
六份举荐,已经大大出乎了杨斌的意料,大方的有些异乎寻常,杨斌连忙起身行礼,说道:“杨氏子弟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将军赏识之恩。”
甜枣给完,就该举起大棒了。
张瑞直视杨斌激动的脸庞,平静的说道:“鹰扬将军府治下户籍严格,宗族子弟必须分房,成年子女皆独立户籍。望杨氏能为华阴全县之榜样。”
话音落下,室内陷入短暂的趁机。
杨斌吞了口唾沫,打量了一眼面容平静的张瑞。没有了温和的笑容,这位声威赫赫的将军才显露出那份铁腕诸侯的威严气质。平静从容的背后不是随和可亲,能够讨价还价,而是不容置疑的铁血决心。
杨斌相信如果自己现在出言拒绝,等待杨氏的必然是雷霆惩戒。
相比河内被盘剥的世族,与洛阳城内被劫掠的士绅,鹰扬将军这道政令已经算是十分温和。
同是司隶境内的世族,杨氏并不想落得跟河内、河南世族一个下场。
思虑了片刻,杨斌拱手,说道:“杨氏半旬内必分家完成,到县府申报户籍,为县内豪强广宣鹰扬将军仁政。”
“善!”张瑞笑着点头,随后说道:“鹰扬将军府将在华阴境内修缮驰道连接潼关、长安。将军府将分段承包给县内豪强。若杨氏敢兴趣可早做准备。”
在这个人力为主的年代,如果要大兴土木,免不了要征发徭役,造成民间动荡。
于是张瑞便想出后世的招标、承包制度。
太原、河东有工商之富,又有铸币权,收割各州财富,使府库中金钱堆积满仓。
这笔财富,如果全由官府支配,去采购材料、征发徭役、监督施工,效率低下还容易因腐败激起民怨。
但如果拿出一笔金钱来招标,选择合适的民间队伍来施工,则省去了很多麻烦,效率也更高。
官府只需要最后严格检查质量,能省力过半。
第三十三章再会于殿试
招标、承包制度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杨斌颇感兴趣,问道:“敢问具体详情?”
张瑞耐心解释道:“官府将会公示一份驰道修建计划。凡鹰扬将军府治下百姓皆可参与投标。例如从华阴县至新丰县一段驰道百余里。官府交由尔杨氏来修建,尔等需要多少金钱,耗时多久,如何施工以保证符合官府标准,以上种种详细造册,上报官府。官府将会详细比对各方册文,然后选择一份最合理的方案。”
杨斌作为一个管理数千人的大族族长立即发现其中丰厚的利润。百余里驰道,自己招募数千名杨氏族人,历时数月修建完成。可以为全族每一个普通子弟都赚取到一份不菲的收入。
而且这还不算完,如果自己以一千万钱的报价中标,获取工程建造权,结果只支出了八百万钱便建造完成,那剩下的两百万钱岂不是全是自己赚到的财富?
嫌弃铜臭味的永远是单个的士人,作为整体的世族、豪强永远都不会嫌弃财富过多。相反他们会不择一切手段去敛取财富,盘剥百姓、土地兼并、走私货物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后世很多愤世嫉俗的青年喊出豪强、世族皆是该杀之人,杀光汉末世族就能拯救诸夏。
虽然这种想法略显偏激,但也由此可见世族、豪强在聚敛财富这方面的确实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这项后世制度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会拉拢世家大族与官府的合作。将他们的目光吸引到基础建设上来,不要成天盯着农民手中那几亩薄田。
眼前的杨斌便很快厘清了其中利弊,找到了一条带领全族发家致富的方法,因为被强制分户的地触感消散几许,脸上挤出一缕笑容,对张瑞说道:“杨氏愿为鹰扬将军分忧。某今日回去便招募族中青壮,征募能工巧匠,为驰道建设早做预案,以期能为鹰扬将军为业略尽绵薄之力。”
待杨斌离去,司马朗问道:“主公,招标事宜由哪部曹司负责?”
“将作监长丞裴辑全权负责此事。如今还只在草案阶段,并未施行。潼关建设依旧以官府为主。”
关于让世族承包基础建设的议案,并不是张瑞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有很多具体细节、制度与检验标准都需要大量文臣详细比对、验证然后明文规范。
这也是张瑞养那么多文臣的根本用途。夫可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而目光转回潼关,张瑞吩咐道:“孤将从太原、河东、河内、京兆尹四郡征召四千名工匠至华阴主持潼关建设事宜。但徭役最多河东与京兆尹各自出一万。修建潼关所需青壮,还是需以华阴县为主。尔需迅速厘清县内户数,清查隐匿户籍,招纳东方逃避董卓之难的流民。”
聚集两万余徭役大兴土木,每月光耗粮就接近三万石,加上来回往返,已经不亚于当初发动的河东之战。
所以建设潼关必须以华阴县的青壮为主力。
司马朗立即躬身应诺,说道:“某必不负主公所托,清查县内每一个隐匿户籍,尽可能招募更多徭役,参与潼关建设。”
为了修建潼关,鹰扬将军府出动了上百名参军,三千余将士配合数百名精明能干的杨氏族人,用了整整六天时间,详细测绘了华阴县境内的各处险要之地。
最终选址在北临黄河,南踞山腰的险隘之处建关,大河之水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十分符合潼关这一名称。
雄关设计高达十八米,长两百二十米,宽达十二米,城墙上足以并行六匹骏马。
其南侧为险峻无比的太华山,人力完全无法翻越。北侧则是滔滔大河,激流汹涌。
当雄关建起,从关东进入关中,潼关便成了不可绕过的门户。
这种军国大事,不存在任何拖延的可能。
当将作监设计好图纸后,数千名工匠片刻不停的开始施工建设。华阴县令司马朗亦及时的送达上万名首批徭役,后续徭役仍旧在源源不断的征发。
待潼关建设步入正轨后,张瑞便留下了高顺统帅精兵万余在此地驻防,监督工程进度,把守风陵渡。
自己则率领文武重臣返回了长安。
而此次返回长安的当务之急便是为士子们举办殿试。
殿试,为科考中的最高一段。因主君在宫殿前策问贡士而得名。
问策的不一定是皇帝,所以张瑞便直接保留了殿试这个名字。
长安的宫殿群在赤眉之乱时已被焚毁,但京兆尹府邸不知为何成为史书上明确记载幸免于乱的建筑。
所以此次的殿试便在京兆尹府衙内的大堂中举办。
因为今岁报考人数是去年的数倍,且鹰扬将军府辖地大幅扩张,所以殿试的人数也连番数倍。由去年的二十人,变为了六十人。
六十名才干不菲的士子正襟危坐,倒的确使大堂内文风俨然。
侍卫嘹亮的声音响起:“鹰扬将军到!”
士子们立即起身行礼,拱手行礼,拜道:“恭问明公金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